问题

为什么郭襄这么好性格的祖师爷,会有灭绝师太这样心理变态的徒子徒孙?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武侠世界中一个经典的“传承”与“变异”的议题。要理解郭襄这位热情开朗、侠骨柔情的“神雕侠侣”之后,为何会收下灭绝师太这样性格乖张、心狠手辣的徒孙,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解读,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归咎于郭襄“性格好”这一点。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郭襄并没有直接收灭绝师太为徒。

郭襄是峨眉派的创始人,她开创了峨眉派。她传授的是峨眉派的武功,建立的是峨眉派的规矩。而灭绝师太是郭襄的第四代传人,她是在郭襄开创峨眉派后,经过几代人的传承才出现的。这就好比说,一个性格温和的家庭,到了孙子辈甚至重孙辈,也可能出现性格截然不同的人。

那么,为什么峨眉派在郭襄的开创下,会发展出灭绝师太这样的人物呢?这里面的原因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1. 时势造英雄,也可能造“枭雄”:

乱世与恩怨的积累: 郭襄所处的时代,宋朝末年,天下大乱,蒙古人入主中原,汉族人民饱受压迫。她一生都在追求杨过,但也经历了家国破碎、亲人离散的痛苦。峨眉派的创立,本身就带有一种复国、救民的情怀。然而,这种情怀在后续的传承过程中,可能因为时代的变化,以及江湖上层出不穷的血腥恩怨,而逐渐变质。
灭绝师太的个人经历: 灭绝师太之所以性格如此极端,与她自身的遭遇密不可分。她的父亲曾与明教有仇,她的师父(郭襄的徒孙)也因为明教而惨死。这些深重的家族仇恨,以及在那个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江湖中摸爬滚打的经历,极大地扭曲了她的性格。她将仇恨内化,认为自己肩负着报仇的使命,并且将这种仇恨极端化,视所有与明教有关的人为敌,甚至不惜滥杀无辜。

2. “武功传承”与“理念传承”的分离:

武功的强大与道德的真空: 郭襄传授的是精妙的峨眉剑法,这是一门以轻灵、迅疾、灵活著称的武功。然而,武功本身是中性的,它能够被用来行侠仗义,也能够被用来杀戮泄愤。郭襄虽然传授了武功,但她无法保证每一代传人都秉持她那份纯粹的侠义之心。
“灭绝”与“绝情”的解读偏差: 郭襄作为一代宗师,必定有着自己对江湖的理解和对门派发展的思考。她开创峨眉,也许本意是要建立一个能够自保、能够行侠的门派。然而,“灭绝”这个词,在郭襄心中,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对抗邪恶、铲除异己的决绝,而非灭绝人性。但到了灭绝师太这一代,她可能将“灭绝”曲解为一种极端手段,将“绝情”视为一种武学境界的更高追求,将个人情感的压抑与武力的强大划上等号。这种解读上的偏差,是造成师徒间巨大反差的重要原因。

3. 门派内部的“权力更迭”与“理念演变”:

世代传承中的“走样”: 任何一个组织,在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后,都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化。一代传人可能因为师傅的影响,二代传人可能因为时代背景,三代传人又可能因为个人际遇,最终导致最初的理念、精神逐渐被稀释、扭曲,甚至被完全颠覆。
郭襄的局限性: 郭襄虽然天资聪颖、心地善良,但毕竟是一位女性,而且她开创峨眉时,本身也处于一个相对年轻和感情经历丰富的阶段。她对江湖险恶的认识可能不够深刻,对人心的复杂程度可能估计不足。她无法预料到,自己一手创立的门派,在后来的发展中,会出现如此极端的人物。她能做的,是建立规矩、传授武功,但她无法控制所有徒子徒孙的内心世界。

4. 对比与反讽:

作者的艺术手法: 金庸先生的写书,往往带有很强的哲学思辨和人性探讨。郭襄和灭绝师太之间的巨大反差,恰恰是金庸先生用来展现人性复杂性和江湖险恶的一种艺术手法。他通过郭襄的善良与灭绝的狠辣对比,进一步突出了江湖中人的无奈与悲哀,也深化了“侠”的定义和内涵。当郭襄这样充满生命力的存在,最终也无法阻止门派走向极端时,更能让读者体会到江湖的残酷和无常。

总结来说,郭襄的“性格好”是她个人的特质,但她无法完全控制她所开创的门派的未来走向。灭绝师太的出现,是时代背景、个人遭遇、武功传承的变异以及对门派理念的曲解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并非郭襄的“失败”,而是江湖世界本身复杂性和人性多面性的体现。

你可以这样理解:郭襄就像一位充满理想的园丁,精心培育了一株幼苗。这株幼苗成长为一棵大树,但树上长出的果实,有好有坏,甚至有些枝干会长出带刺的藤蔓,这正是生命力的展现,也是不可避免的。灭绝师太就是那根带刺的、生长方向完全偏离了园丁初衷的藤蔓,她的存在,反而让这棵大树的故事更加丰富和令人深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多数讨厌灭绝师太的人,其实理由是非常牵强的。因为主角是张无忌,张无忌本人又是一个非常仁善的人,所以对比之下灭绝师太的一些做法就比较突兀。但那主要是因为张无忌这个人的性格太奇葩,小的时候,他爹死在他面前,他妈让他记住仇人以后报仇,张无忌怎么说的?“我不要报仇,我要爹活过来。”如果这只是年幼无知,他长大了,明明知道他爹妈的仇恨,但是他从来没有怨恨过谁,他只是希望大家别争斗,别打架。

可以说张无忌是江湖的一个另类,他好像不似江湖人。豁达如张三丰,最初见到殷素素,爱屋及乌之下也对殷天正另眼相看,他说的很好,邪派之人只要行正事就好。但他是张三丰,江湖第一人,不能要求人人都是张三丰。而且即便是张三丰,在经历过张翠山的事情之后,对明教的人也有了芥蒂,救了常遇春时他的心态是这样的:

张三丰心想:“早知是魔教中的人物,这件闲事不管也罢。可是既已伸手,总不能半途抽身。”
他见常遇春慷慨豪爽,英风飒飒,对他甚是喜爱,但想到他是魔教中人,不愿深谈,便淡淡的道:”你受伤不轻,别多说话。“
张三丰生性豁达,于正邪两途,原无多大偏见,当日曾对张翠山说道:“正邪两字,原本难分。正派中弟子若是心术不正,便是邪徒:邪派中人倘若一心向善,那便是正人君子。”又说天鹰教主殷天正虽然性子偏激,行事乖僻,却是个光明磊落之人,很可交交这个朋友。可是自从张翠山自刎而亡,他心伤爱徒之死,对天鹰教不由得极是痛恨,心想三弟子俞岱岩终身残废,五弟子张翠山身死名裂,皆由天鹰教而起,虽然勉强抑下了向殷天正问罪复仇之念,但不论他胸襟如何博大,于这“邪魔”二字,却是恨恶殊深

豁达如张三丰,对于魔教也是“恨恶殊深”。这至少说明两件事,其一,魔教确实干了很多坏事。许多人给明教洗白,那只是金庸没有写而已,明教自己人也承认自己行事不正,奸淫掳掠滥杀无辜之事他们自己都从来没有否认过,范遥等人还以此为荣。其二,张三丰对于明教也是痛恨的,只不过因为性格原因,他的痛恨并没有扩大化,尚且能够就事论事而已。所以后来六大门派灭明教,武当派是主力之一,至少在张三丰看来,明教确实该灭。

我们看看明教的头面人物都是一些什么货色,范遥发起疯来连自己人都杀,死在他手上的好人数不胜数。杨逍强奸纪晓芙。殷天正的天鹰教,干了什么其实着笔不多,但是看他们的行事风格就绝对不是什么好人,殷素素用毒针偷袭俞岱岩,而后虽然没有杀他,但并不解毒,俞岱岩后来残废,确实是因她所起。为夺屠龙刀,动辄灭人全帮,虽然死的都不是什么好人,但这种手段残忍嗜杀。殷野王,初见张无忌时,明明张无忌对明教有恩,仅仅因为张无忌潜力高可能成为威胁就想害他。说天鹰教个个该死并不是污蔑他们。紫衫龙王为了为了自己的私情,不但背叛明教,而且害死多少人,胡青牛夫妇就死在他手上,后来更是用最卑鄙无耻的手段,地上插针暗害瞎眼的谢逊,因此差点杀死殷离。谢逊滥杀无辜。韦一笑吸血就更不说了。明教是魔教,这有什么好争议的?关于魔教的事情,还可以阅读:

相比之下,灭绝师太与明教的恩怨更深,他亲哥哥被谢逊杀了,而且毫无原因的就被杀了,他感情很好的师兄被杨逍气死了,这些都是她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人,她痛恨明教难道不是理所当然吗?灭绝师太与张三丰不一样,她没有那么豁达,我们只能说这种性格不好,但她没有错。

金庸写灭绝师太,写得非常好。这个人性格刚烈,固执,但绝对不是个坏人,她一生中做的最有争议的事情,就是杀了一个背叛师门的纪晓芙,不错,纪晓芙也许有她的原因,但是她的所作所为确实是背叛了师门。纪晓芙在追捕彭莹玉时,不但阻止丁敏君伤害彭莹玉,更是要求丁敏君直接放了彭莹玉。而后她居然解开了彭莹玉穴道自己跑了,仅仅要求彭莹玉不要杀丁敏君而已。她将所有人的性命交给了刚刚还在追杀的彭莹玉,她为什么那么信任他?还好彭莹玉还算不错,他只是

将昆仑派的两名道人、一名少林僧、两名海沙派的好手尽数刺死

我不知道同情纪晓芙的人是怎么想的,纪晓芙自己有难处,难道别人就该死吗?你身为峨嵋派一员,受命去追捕敌人,在“少林寺的两位师兄一死一伤,昆仑派的两位道长身受重伤,海沙派的两位大哥伤得更是厉害”的情况下终于拿下了对手,但仅仅因为对方是明教的人,纪晓芙就直接要放了他,这种行为算什么?

我们知道丁敏君不是个好人,但这并不能掩饰纪晓芙的叛师行为。后来灭绝师太要求他杀杨逍,但在这之前她已经是叛师状态了,在灭绝师太看来,这是给她戴罪立功的机会。纪晓芙因为爱杨逍,所以拒绝,她有她的理由,但有理由不等于就没有错。灭绝杀她,虽然有性格原因,但是对于这种背叛师门在先,忤逆师父在后,与门派敌人站在一起,拒绝本门责任的人来说,特别是在当时的武林环境下,杀她并非什么错误。

纪晓芙死前,是这样的:

 灭绝师太沉吟片刻,道:“可怜的孩子。唉!这事原也不是你的过错。”…………纪晓芙垂泪道:“弟子由家严作主,本已许配于武当殷六爷为室,既是遭此变故,只求师父恩准弟子出家,削发为尼。”灭绝师太摇头道:“那也不好。嗯,那个害了你的坏蛋男子叫甚么名字?”纪晓芙低头道:“他……他姓杨,单名一个逍字。”灭绝师太突然跳起身来,袍袖一拂,喀喇喇一响,一张饭桌给她击坍了半边…………灭绝师太厉声道:“你说他叫杨逍?便是魔教的大魔头,自称甚么‘光明左使者’的杨逍么?”
  纪晓芙道:“他……他……是明教中的,好像在教中也有些身分。”灭绝师太满脸怒容,说道:“甚么明教?那是伤天害理,无恶不作的魔教。他……他躲在哪里?是在昆仑山的光明顶么?我这就找他去。”纪晓芙道:“他说,他们明教……”灭绝师太喝道:“魔教!”…………灭绝师太道:“仇深似海!你大师伯孤鸿子,便是给这个大魔头杨逍活活气死的。”
  纪晓芙甚是惶恐,但不自禁的也隐隐感到骄傲…………灭绝师太抬头向天,恨恨不已,喃喃自语:“杨逍,杨逍……多年来我始终不知你的下落,今日总教你落在我手中……”突然间转过身来,说道:“好,你失身于他,回护彭和尚,得罪丁师姊,瞒骗师父,私养孩儿……这一切我全不计较,我差你去做一件事,大功告成之后,你回来峨嵋,我便将衣钵和倚天剑都传了于你,立你为本派掌门的继承人。”

灭绝师太对待纪晓芙还是比较宽恕的,虽然纪晓芙偷偷跑了隐藏数年,但她并没有听信丁敏君一面之辞。知道纪晓芙的遭遇,她没有责怪她,连让她出家都觉得不好。当知道对方是杨逍时,灭绝师太的第一反应是自己马上去找杨逍报仇。但是纪晓芙是什么态度?听见杨逍气死了自己大师伯,她居然隐隐感到骄傲,说到自己门派的大对头时,口气完全是向着明教,这种态度不是叛师是什么?明教给了纪晓芙什么?就是杨逍强奸了她而已,杨逍还禁锢了她,是她自己偷偷逃出来的,就这样就站在敌人一方了,这算什么?

纪晓芙和宋青书相比,仅仅是她没有主动干坏事而已,宋青书被迫杀了莫声谷,所以张三丰杀了宋青书大家认为宋青书该死。但纪晓芙呢?她连续两次在门派重大事件上站在敌人那边,第一次导致彭莹玉逃走,且少林弟子1人,昆仑弟子2人,海沙派2人,都是间接死在她手上,第二次失去了消灭明教大魔头杨逍的机会,灭绝杀了她,有多大问题?假如宋青书没有杀莫声谷,而是在莫声谷无力还手的时候,让陈友谅杀了他,难道宋青书就没有错了?假如再给宋青书编一段情史,让宋青书因为爱情而背叛师门,难道就显得张三丰变态了?

我们同情纪晓芙,主要是因为作者的笔法中,纪晓芙是站在正面的,另外就是她主观上并没有做坏事,她是个好人。但是站在另外一个角度,她从心理到行为,都背叛了师门,这也是事实。我们不能因为同情她,就认为灭绝师太是个变态。关于纪晓芙的事情,详见:

灭绝师太这个人,特点就是嫉恶如仇。但是他最大的优点有三个:

一是立场坚定。从头到尾最反元的就是她。在万安寺,只有她绝食抗争,也只有她拒绝比武。她恨明教,要反就反彻底,就绝对不会接受明教的恩惠,她可以让弟子逃生,但是她自己宁愿死了也不会接受明教恩惠。相比之下,少林全派都是明教救的,后来却暗地里使绊子,所作所为比灭绝师太差远了。假如在万安寺灭绝受了张无忌营救,下来后继续反明教,那才是真正的虚伪,但她没有那么做。

二是,她绝对没有双重标准。他对待任何事情,标准是统一的。比如,她虽然对于明教非常痛恨,但是评价明教时非常客观:

青翼排名最末,身手如何,今日大家都眼见了,那紫衫、白眉和金毛可想而知。金毛狮王丧心病狂,倒行逆施,二十多年前突然滥杀无辜,终于不知所终,成为武林中的一个大谜。殷天正没能当上魔教的教主,一怒而另创天鹰教,自己过一过教主的瘾。我只道殷天正既然背叛魔教,和光明顶已势成水火,哪知光明顶遇上危难之时,还是会去向天鹰教求救。
“魔教以火为圣,尊火为神。魔教自从第三十三代教主阳顶天死后,便没了教主。左右光明使者,四大护教法王,五散人,以及金、木、水、火、土五旗掌旗使,谁都觊觎这教主之位,自相争夺残杀,魔教便此中衰。也是正大门派合当兴旺,妖邪数该覆灭,倘若魔数不起内哄,要想挑了这批妖孽,倒是大大的不易呢。

坦承如果明教不是内讧,要想消灭他们并不容易。

灭绝师太又道:“武功强弱,关系天资机缘,半分勉强不来。像静虚这般一招未交,便中了暗算,死于吸血恶魔之手,谁都不会耻笑于她。咱们平素学武,所为何事?还不是要锄强扶弱,扑灭妖邪?今日静虚第一个先死,说不定第二个便是你们师父。少林、武当、峨嵋、昆仑、崆峒、华山六大派此番围剿魔教,吉凶祸福,咱们峨嵋早就置之度外……”
只听灭绝师太道:“俗语说得好:”千棺从门出,其家好兴旺。子存父先死,孙在祖乃丧。‘人孰无死?只须留下子孙血脉,其家便是死了千人百人,仍能兴旺。最怕是你们都死了,老尼却孤零零的活着。“她顿了一顿,又道:”嘿嘿,但纵是如此,亦不足惜。百年之前,世上又有甚么峨嵋派?只须大伙儿轰轰烈烈的死战一场,峨嵋派就是一举覆灭,又岂足道哉?

但求除魔卫道,不求利益。她绝对没有把自己的性命看得比谁更高,她坦承攻打光明顶的难处,他说了也许第一个死的就是她,但她更怕弟子们都死了就她活着,这是一种平等的心态,非常难得。即便如此,她也不觉得峨嵋派有什么特殊的,只要是该做的事情,难度再大也要做,即便是峨嵋派一举覆灭,也不会退缩。她这样的态度,就是加强版的宁中则。宁中则面对左冷禅,面对魔教的逼迫,她就是这样劝说岳不群的。如果这时候有任我行,灭绝师太绝对是他佩服的一个人。

因此,灭绝的嫉恶如仇,并非是严于律人宽于律己的双重标准,而是统一的标准,如果除魔需要牺牲,纪晓芙可以牺牲,她自己也可以牺牲,峨嵋派也可以牺牲。需要牺牲纪晓芙时她杀了纪晓芙,需要她自己牺牲时,她也绝对没有退缩,后来宁死不屈,牺牲了自己的性命。也许在外人看来她不知道变通,但这正好是她的优点,因为她绝对没有半点虚伪之处。

三是光明磊落。她做什么事情,从来不找任何借口和理由。韦一笑轻功了得,她是这样说的:

灭绝师太冷冷的道:“此人吸人颈血,残忍狠毒,定是魔教四王之一的‘青翼蝠王’,早听说他轻功天下无双,果然是名不虚传,远胜于我。”

坦然承认韦一笑轻功远胜于她。丁敏君要拍马屁,结果灭绝师太是这样做的:

  张无忌对灭绝师太本来颇存憎恨之心,但这时看她身遭大变,仍是丝毫不动声色,镇定如恒,而且当众赞扬敌人,自愧不如,确是一派宗匠的风范,不由得心下钦服。丁敏君恨恨的道:“他便是不敢和师父动手过招,一味奔逃,算甚么英雄?”灭绝师太哼了一声,突然间拍的一响,打了她一个嘴巴,怒道:“师父没追上他,没能救得静虚之命,便是他胜了。胜负之数,天下共知,难道英雄好汉是自己封的么?

输了就是输了,绝对没有什么粉饰。

张无忌当时是个无名小卒,而且是俘虏身份,他要救锐金旗,面对如此不知天高地厚的人,灭绝师太并没有迁怒,反而好言相劝:

灭绝师太击了他一掌,已试出他的内功正大浑厚,绝非妖邪一路,甚至和自己所学颇有相似之处,又见他虽然袒护魔教教众,实则不是魔教中人,说道: “少年人别多管闲事,正邪之分,该当清清楚楚。适才这一掌,我只用了三分力道,你知道么?
灭绝师太见他只这么盘膝一坐,立时便精神奕奕,暗道:“这小子的内力如此浑厚,当真邪门。”说道: “你只管出手击我,谁叫你挨打不还手?”张无忌道:“晚辈这点儿粗陋功夫,连师太的衣角也碰不到半分,说甚么还手?”灭绝师太道:“你既有自知之明,那便乘早走开。少年人有这等骨气,也算难得。灭绝师太掌下素不饶人,今日对你破一破例。

灭绝师太其实对张无忌一直留手,后来是殷野王妄图要挟于她,她才要下杀手。但是她说打三掌就打三掌,结果虽然丢了面子,但说到做到没有半点废话。

她本来只想击中张无忌的丹田,将他击晕便罢,但殷野王出来一加威吓之后,她再手下留情,那便不是宽大,而是贪生怕死,向敌人屈膝投降了。因此这一招乃是使上了全力,丝毫不留余地…………是以圈子内外的数百人,除了灭绝师太自己,个个均以为她手下留情,有的以为她爱惜张无忌的骨气,有的以为她顾全大局,不愿五派在天鹰教的毒箭下伤亡惨重,更有的以为她胆小害怕,屈服于殷野王的威吓之下。张无忌躬身一揖,说道:“多谢前辈掌底留情。”灭绝师太哼了一声,大是尴尬,若是上前再打,自己明明说过只击他三掌,倘若就此作罢,那更是向天鹰教屈服的奇耻大辱。便在她这微一迟疑之间,殷野王哈哈大笑,说道:“识时务者为俊杰,灭绝师太不愧为当世高人。”喝令:“撤去弓箭!”众教徒陡然间翻翻滚滚的退了开去,一排盾牌,一排弓箭,排列得极是整齐,看来这殷野王以兵法部勒教众,进退攻拒之际,颇具阵法。灭绝师太脸上无光,却又如何能向众人分辩,说自己这一掌并非手下留情?各人明明见到她轻轻两掌,便将张无忌打得重伤,但给殷野王一吓之后,第三掌竟徒具威势,一点力道也没使上。她便竭力申辩,各人也不会相信,何况她向来高傲惯了的,岂肯去求人相信?当下狠狠的向张无忌瞪了一眼,朗声道:“殷野王,你要考较我的掌力,这就请过来。”殷野王拱手道:“今日承师太之情,不敢再行得罪,咱们后会有期。”灭绝师太左手一挥,不再言语,领了众弟子向西奔去。

灭绝师太还有一桩公案,就是她临死之时,要周芷若去欺骗张无忌,原文是这样的:

  灭绝师太道:“为师要你接任掌门,实有深意。我此番落入奸徒手中,一世英名,付与流水,实也不愿再生出此塔。那姓张的淫徒对你心存歹意,决不致害你性命,你可和他虚与委蛇,乘机夺去倚天剑。那屠龙刀是在他义父恶贼谢逊手中。这小子无论如何不肯吐露谢逊的所在,但天下却有一人能叫他去取得此刀。”周芷若知道师父说的乃是自己,又惊又羞,又喜又怕。灭绝师太道:“这个人,那就是你了。我要你以美色相诱而取得宝刀宝剑,原非侠义之人份所当为。但成大事者不顾小节。你且试想,眼下倚天剑在那姓赵女子手中,屠龙刀在谢逊恶贼手中,他这一干人同流合污,一旦刀剑相逢,取得郭大侠的兵法武功,自此荼毒苍生,天下不知将有多少人无辜丧生,妻离子散,而驱除鞑子的大业,更是难上加难。芷若,我明知此事太难,实不忍要你担当,可是我辈一生学武,所为何事?芷若,我是为天下的百姓求你。”说到这里,突然间站起身来,双膝跪下,向周芷若拜了下去。周芷若这一惊非同小可,忙即跪下,叫道:“师父!师父!你……”灭绝师太道:“悄声,别让外边的恶贼听见,你答不答允?你不答允,我不能起来。”

站在灭绝师太的角度,她这样干有充分的理由。赵敏是蒙古郡主,张无忌是魔教教主,这两人勾结在一起,如果再破解了倚天屠龙的秘密,他们会干什么?灭绝自知这样做有违狭义,但是她没有粉饰遮掩,而是直接说出来,为此不惜屈膝相求。灭绝师太一辈子刚烈,从来没有求过人,只有在临死之前,为了这件事跪求周芷若。她已经决心牺牲了,她求周芷若 ,绝非为了私利,确实是为了天下苍生。她只是没有上帝视角,不知道张无忌和赵敏的真实想法而已,她这样做并没有错。

这是本派最大的秘密,自从当年郭大侠夫妇传于本派郭祖师,此后只有本派掌门始能获知。想那屠龙刀和倚天剑都是锋锐绝伦的利器,就算有人同时得到此宝刀宝剑,有谁敢冒险以刀剑互斫,无端端的同时毁了这两件宝刃?你取得兵法之后,择一个心地仁善、赤诚为国的志士,将兵书传授于他,要他立誓驱除胡虏。那武功秘笈便由你自练。降龙十八掌是纯阳刚猛的路子,你练之不宜,只可练九阴真经中的功夫。据我恩师转述郭祖师的遗言,那‘九阴真经’博大精深,本来不能速成,但黄女侠想到诛杀鞑子元凶巨恶,事势甚急,早一日成事,天下苍生便早一日解了倒悬之苦,因之在倚天剑的秘笈之中,写下了几章速成的法门。可是办成了大事之后,仍须按部就班的重扎根基,那速成的功夫只能用于一时,是黄女侠凭着绝顶聪明才智,所创出来的权宜之道,却不是天下无敌的真正武学。这一节务须牢记在心。


灭绝师太道:“为师的生平有两大愿望,第一是逐走鞑子,光复汉家山河;第二是峨嵋派武功领袖群伦,盖过少林、武当,成为中原武林中的第一门派。这两件事说来甚难,但眼前摆着一条明路,你只须遵从师父的嘱咐,未始不能一一成就,那时为师在九泉之下,也要对你感激涕零。”

灭绝说她第一心愿是驱逐鞑子,第二是振兴峨嵋。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让周芷若取得刀剑后,第一件事就是让他寻一个心地仁善、赤诚为国的志士,让他驱除胡虏。之后才说到周芷若练武,而且她并没有让周芷若急着练速成章节,而是让她稳扎稳打。她绝非为了自己的目标就不顾周芷若的利益。

综上,灭绝师太在当时的江湖之中,仅仅是气度比张三丰略有不足而已,比虚伪的少林、伪善的昆仑、藏污纳垢的华山等人,那是远远超过。

金庸写倚天屠龙记,在正邪方面的处理是非常武断的,明教之人个个作恶多端,却多以正面角色出现,谢逊滥杀无辜,仅仅是因为与张无忌的关系最后得以善终,关于这一点,就连梁羽生先生都看不过去了,曾就此事与金庸先生争论。灭绝师太明明是个好人,只是性格固执了一些,结果写得好似一个变态,不得不说金庸先生的三观有时候挺存在问题的。

另外,关于峨嵋派掌门传承的问题,详见:

user avatar

只是因为看脸而已 郭襄要是一个奇丑无比的老太太 天天幻想纠缠着杨过。 灭绝师太要是一个萌妹子 不 性感御姐,每天想着一定要救生灵于水火 甚至为此付出生命 你肯定会问一个这么变态的郭襄为什么会有那么好的徒孙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武侠世界中一个经典的“传承”与“变异”的议题。要理解郭襄这位热情开朗、侠骨柔情的“神雕侠侣”之后,为何会收下灭绝师太这样性格乖张、心狠手辣的徒孙,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解读,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归咎于郭襄“性格好”这一点。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郭襄并没有直接收灭绝师太为徒.............
  • 回答
    说起春秋时期齐国的齐襄公,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他的谥号“襄”与他的实际行为有些不符。毕竟,史书上对他的描述,除了励精图治、颇有作为的一面,也夹杂着不少争议性的甚至是荒淫的记载,最常被提及的莫过于他与自己亲妹妹宣姜的乱伦之事。那么,为何这样一个在道德伦理上备受诟病的人物,还能得到“襄”这样一个褒义的谥号呢.............
  • 回答
    《神雕侠侣》里,郭襄对杨过的感情,与其说是少女怀春的简单好感,不如说是被一种近乎神性的光辉深深吸引。说到底,这份爱,源于杨过在她生命中那短暂却烙印深刻的出现,以及他身上所展现出的,一个少女心中理想爱情的全部模样。首先,咱们得说,郭襄见杨过的时候,年纪尚小,那年她才十六岁。一个十六岁的女孩子,什么最打.............
  • 回答
    郭襄和杨过都希望瑛姑原谅裘千仞,这背后并非简单的请求,而是牵扯着更深的情感纠葛、道德审视以及对放下仇恨的理解。要说清楚这一点,咱们得从头说起,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聊。先说说瑛姑。瑛姑,原名刘贵妃,后因一次意外而卷入了江湖恩怨,成为了“一灯大师的棋友”,同时也因为偷窥一灯大师练功而受了伤,身心都承受了巨.............
  • 回答
    张三丰没有去找过郭襄的原因,是很多读者和观众都非常好奇和探讨的问题。在《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少年时期曾在少年郭襄的帮助下脱险,并且深受郭襄的欣赏和关照。然而,在张三丰创立武当派、名震天下之后,书中并未提及他主动去找过郭襄。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一、 时空的阻隔与身份的转变1.............
  • 回答
    关于郭靖黄蓉为何没有将毕生所学尽数传给郭襄,这确实是许多《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读者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毕竟,郭靖黄蓉夫妇乃是当时武林中绝无仅有的顶尖高手,他们的武学造诣,尤其是郭靖的降龙十八掌和黄蓉的打狗棒法,都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绝技。而郭襄后期创办峨眉派,虽然也算是一代宗师,但其武功境界,似.............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倚天屠龙记》原著中一个非常经典且充满想象空间的细节。您观察得很仔细,确实,每一版《倚天屠龙记》的电视剧,都很少或几乎没有直接、完整地演绎郭襄上少林寺寻找杨过的桥段。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剖析: 1. 原著的描述是怎样的?首先,我们来看金庸先生在《倚.............
  • 回答
    金庸先生未在《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之间以郭襄为主角再写一本书,这是一个许多读者都曾思考过的问题。虽然金庸先生没有明确解释过原因,但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推测和分析,这些原因可能相互关联,共同促成了这个“未完成的遗憾”。一、 创作时序与构思的连贯性: 《神雕侠侣》的结局并非为郭襄的独立故事做.............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可真是切中要害,许多读过金庸小说的人都曾有过同样的疑问:峨眉派开山立派时,张三丰已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年岁也才四十出头,怎么就没去看看郭襄?哪怕只是远远望一眼,也算是一种情谊的延续吧?说实话,这个问题确实让人费解,咱们不妨细细道来。首先,咱们得弄清楚几个时间节点和人物关系。郭襄是神.............
  • 回答
    “郭芙嫁得好,郭襄却单相思、当尼姑”,这确实是金庸武侠小说《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中让许多读者感到不解甚至意难平的设定。要详细解释其中原因,需要从人物性格、命运安排、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等多个层面来分析。一、 郭芙嫁给耶律齐:现实主义的选择与“门当户对”的体现郭芙嫁给耶律齐,从传统眼光来看.............
  • 回答
    郭襄,一个在金庸武侠世界中留下浓墨重彩的奇女子,她的故事,尤其是她一生追寻杨过的结局,总是令人唏嘘不已。我们不妨拨开历史的迷雾,尝试还原一下郭襄那颗因爱而生的孤寂之心,以及她最终的抉择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缘由。为何出家?是情深不寿,还是心有归宿?郭襄的出家,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历过生命中最深刻的触动.............
  • 回答
    四十岁那年,郭襄收到一个消息,这个消息并非什么惊天动地的武功秘籍,也不是什么波澜壮阔的江湖传闻,而是关于杨过的——一个她朝思暮想、却又相隔遥远了二十多年的名字。那天,郭襄正在峨眉山闭关,一如既往地在为自己体内那股不曾平息的江湖情仇而苦恼。她虽已出家为尼,但心中那份执念,那份对杨过的思念,依旧如影随形.............
  • 回答
    在《神雕侠侣》中,郭襄对杨过的爱,是贯穿她一生、刻骨铭心、令人动容的。这份爱,并非初恋时的青涩懵懂,也不是少年时的崇拜仰望,而是随着时间、经历和成长的洗礼,逐渐沉淀为一种超越了个人得失、融入生命本真的情愫。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郭襄对杨过的爱有多深:一、 初遇的惊艳与悸动,种下情根: 时间.............
  • 回答
    在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里,时空的跳跃和人物关系的传承,常常能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射雕英雄传》中那个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郭襄,到了《神雕侠侣》的结尾时,的确已经完成了人生的蜕变,成为日后峨眉派的开山祖师。但要说她直接成了灭绝师太的祖师,中间还隔着一代人,也就是郭襄的徒弟,然后才到灭绝师太。这个传承.............
  • 回答
    说起郭襄,这位敢爱敢恨、纵横江湖的奇女子,她的人生轨迹充满了传奇色彩。而在她晚年,放下一切红尘俗念,皈依我佛,出家为尼之后,所起的道号和为弟子取名“风陵”,都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意义。首先,我们来聊聊郭襄的道号。关于郭襄的道号,虽然在金庸先生的原著《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中并没有明确提及她的具体道.............
  • 回答
    齐襄公的随从之所以会说那头“大豕”(大猪)是彭生,这背后牵涉到一段充满血腥与阴谋的宫廷往事,以及一个关于“鬼魂复仇”的民间传言。要详细说清这件事,咱们得把时间拨回到齐僖公的时代。首先,得说说这个“彭生”是谁。彭生,原名叫做“公孙无知”,是齐国一位王室旁支的子孙,但他的身份也挺显赫的。他这个人性情粗暴.............
  • 回答
    曹琴默为何必须死?《甄嬛传》中一个令人扼腕的结局在《甄嬛传》这部权谋宫斗大戏中,曹琴默这个角色,她的命运走向,早已注定了与她前半生的选择息息相关。她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反派,更多的是一个被环境裹挟,试图自保又心存侥幸的女人。那么,她最终为何必须死?这背后隐藏着多重原因,既有政治上的必然,也有人性上的无奈.............
  • 回答
    郭德纲相声的“无聊”感,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而且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也不能简单归结为“无聊”二字,而是背后有很多更复杂的原因。首先,我们得承认郭德纲的相声曾经带来的惊喜和颠覆。他带着一股江湖气,用最接地气的语言,讲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把那些曾经被认为“俗”的.............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许多《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读者心中一个普遍的疑惑。郭靖和黄蓉夫妇二人,一个位列“侠之大者”,武功登峰造极,武学造诣深厚无比;另一个则冰雪聪明,奇思妙想,武功也是绝顶之列。然而,他们教导出来的郭芙、杨过(虽然早期是小龙女教导为主)、以及“二武”(武敦儒、武修文)在武学天赋和成就上,.............
  • 回答
    郭靖对杨过和小龙女的师徒恋持反对态度,而对耶律齐的辽人身份却不那么在意,这背后涉及到多方面的原因,包括当时的历史背景、郭靖的个人经历、江湖规矩以及对后代的期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析:一、 郭靖反对杨过和小龙女师徒恋的主要原因: 违背了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 师徒关系的神圣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