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金庸武侠世界最大的侠是康熙,他给了人们无需学习高强武功就可以平安喜乐活着的盛世。
郭靖一家守襄阳呢?从大的历史来看,是阻碍了政权交替,妨碍了早日和平稳定,是救国救民,还是无功地死在了历史车轮之下?
游侠小义,只在国泰民安的时代里才会出彩,可以作为庙堂的辅助。
武功衰落的历史,恰好是人类文明进步与科技进步的一种呈现。
谭嗣同不止说过「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有之,请自嗣同始。」
同样也说过「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
当然还有他的名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在《神雕》结尾,和蒙古军的决战中,36岁的杨过飞石击杀蒙古皇帝蒙哥,蒙古军自此十余年不再南下,【直至一十三年后的宋度宗咸淳九年(公元1273年),蒙古军始再进攻襄阳。】
而真实历史中,蒙古军攻击襄阳时间是1267年至1273年,就是在宋度宗咸淳九年,襄阳城破,守将吕文焕降敌。
又根据《射雕》《神雕》时间线,郭靖大致比黄蓉大3岁,比杨过大18岁。
因此,金庸世界的1273年,襄阳失陷,67岁的郭靖和64岁的黄蓉,孤守襄阳数十年,已经到了风烛残年的年龄,决意殉城以激励军心士气,是可以理解的。
而此时只有49岁的杨过,作为逆天屠龙一击,击杀前任蒙古皇帝,让蒙古人恨不得食肉寝皮的存在,当然是绝不应该、也不能死在蒙古军之手,让他们籍此打击我军心士气的。
如果杨过也非要盲目殉城,追随郭靖死在襄阳,才是对郭靖毕生事业的放弃,真正愚不可及了。
杨过需要担负的真正责任,就是作为中原武林的当仁不让领袖,率领广大汉人英豪潜伏下来,努力积蓄力量,完成颠覆蒙元王朝的事业,如此才算是不辜负郭靖的殷殷期望。
而《倚天屠龙记》里也通过张三丰的亲传弟子,武当名侠俞岱岩,侧面提到了杨过当时的声望地位何等隆高,真正的号令天下,莫敢不从:
【俞岱岩哑然失笑,道:“这几句话我自然听见过,下面还有两句呢,甚么‘倚天不出,谁与争锋?’那说的是几十年前武林中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又不是真的说甚么宝刀。”那老者问道:“甚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俞岱岩道:“那是当年神雕大侠杨过杀死蒙古皇帝蒙哥,大大为我汉人出了一口胸中恶气。自此杨大侠有甚么号令,天下英雄‘莫敢不从’。‘龙’便是蒙古皇帝,‘屠龙’便是杀死蒙古皇帝。难道世间还真有龙之一物么?”】
事实上,所谓「 号令天下,莫敢不从」的屠龙刀,本就是杨过的神兵玄铁剑所融制而成,因此确实名副其实。
杨过将玄铁重剑通过郭襄赠与黄蓉,熔化成了屠龙刀和倚天剑,用以传承兵书神功,只为有朝一日驱逐鞑虏,再复汉家河山。
除此之外,根据最初最能体现作者本来意图,《明报》连载版《倚天屠龙记》,号令群雄、矢志抗元的明教杰出教主阳顶天,本名“杨破天”。根据光明顶之战,成昆70岁左右,阳顶天比他大20岁,此时张三丰110岁,则阳顶天比张三丰小20岁。
而杨过36岁时,在华山绝顶见到13岁的张三丰,此时尚无儿子。所以杨过下山后又过数年,小龙女生下儿子,比张三丰小20岁,是完全成立的,和阳顶天的年龄相互吻合。
由此可推测,当襄阳城陷,蒙元灭宋,郭靖黄蓉夫妇殉国,杨过则率领汉人精英力量潜伏下来,积蓄实力,等待时机,以图复国。杨过给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儿子取名“杨破天”,就是希望他长大后能“破了蒙古人的天”的意思。阳顶天(杨破天)之绝技“大九天手”,未必不会就是“黯然销魂掌”换了个称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