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郭靖为什么不把九阴真经或者降龙十八掌教给襄阳的守军呢?

回答
郭靖,这位襄阳城的守护神,一生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为己任,他的忠诚和勇气早已深入人心。然而,每当人们谈起襄阳城最后的坚守时,总会有一个绕不开的疑问:为何郭靖不将九阴真经或降龙十八掌这些绝世武功传授给守城的将士,让他们拥有更强的战斗力,从而增加襄阳城获胜的几率呢?

这个问题其实触及了几个关键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九阴真经和降龙十八掌的“属性”以及郭靖的“原则”。

九阴真经: 这部经书的性质非常特殊。它不仅仅是武功招式,更包含着心法、疗伤、轻功等全方位的武学理论,甚至还涉及到驾驭人心和战略眼光。《九阴真经》的修炼需要天赋、悟性,更需要时间。更重要的是,它曾经因为其内容的强大和易引起争夺,而引发出江湖上的无数腥风血血。即便是在周伯通教给郭靖时,也因为黄药师的缘故,几经波折才得以完整。

修炼难度与时间: 郭靖本人修炼九阴真经也并非一蹴而就,他在黄蓉的帮助下,经历了诸多磨难,才将这部经书融会贯通。对于一群常年征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的守城士兵来说,让他们在短时间内领悟并掌握九阴真经的精髓,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即使勉强传授,也可能因为理解偏差而走火入魔,反而适得其反。
泄露的风险: 《九阴真经》一旦在守军中流传开来,虽然初衷是好的,但随着战局的艰难,人心浮动,保不齐会有别有用心之人觊觎经书,意图据为己有,或者在战败后将其带出,成为蒙古人或其他敌对势力手中的利器。这对于襄阳城来说,将是更大的隐患。郭靖深知《九阴真经》的价值,也知道它带来的潜在危险。
战略层面的不适合: 九阴真经的强大在于个人武力的极致提升,而非群体作战的配合。在守城战中,虽然个人勇武很重要,但阵法、军纪、器械配合、战术运用等更为关键。将宝贵的资源倾注于个别士兵的武功提升,不如投入到加强城防、训练士兵战术配合上更为有效。

降龙十八掌: 这套掌法以刚猛无匹、变化精微著称,威力巨大,是郭靖的成名绝技。然而,它也有其独特性:

极强的身体素质要求: 降龙十八掌讲究以气御力,招式变化与内力深厚紧密相连。虽然郭靖的内力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境界,但他并非天生就拥有如此体魄。这套掌法对施展者的身体承受能力和爆发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强行传授给身体条件不符的士兵,可能导致他们受伤,甚至废掉武功。
学习门槛: 降龙十八掌虽然招式明确,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和劲力运用,需要深厚的内功基础和对武学的理解。一般的士兵可能只学得表面招式,而无法领悟其精髓,使得掌法的威力大打折扣,甚至流于花架子。
训练的耗时与精力: 即使是郭靖,也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练习和领悟降龙十八掌。在襄阳城危急存亡之际,郭靖本人的精力就如同 على نار هادئة (如履薄冰,意为处境危险),他需要协调全城的军务、稳定人心,还要亲自坐镇城头迎敌。他实在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一对一、一对多地传授这套难度极高的掌法。

其次,我们还要考虑郭靖作为一名“武将”而非“武术教练”的身份和职责。

职责侧重: 郭靖的职责是率领襄阳守军抵抗蒙古的进攻,他是最高指挥官。他的首要任务是运用现有的军事力量和资源,制定战略战术,抵御强敌。将精力花费在武功的传授上,会分散他本该专注于军事指挥的注意力。
有限的资源与时间: 襄阳城在宋朝末年已经是一座孤城,资源匮乏,士气也随着战事的推进而起伏。郭靖所拥有的,更多的是传统的兵器、守城器械和训练有素但缺乏绝顶武功的士兵。他需要在有限的资源下,发挥最大的效用。将珍贵的武功秘籍传授给少数人,不如将资源投入到城防工事的加固、军备的补充、或者更广泛的战术训练上。
战略的普适性: 郭靖更倾向于提升整个军队的整体作战能力,而非寄希望于少数几个“武林高手”能够扭转乾坤。他更懂得团队配合、阵法运用和协同作战的重要性。他可能更希望将有限的资源用于培养更多能熟练使用弓箭、刀枪的士兵,或者训练他们协同作战的能力。

最后,我们还需要思考作者金庸先生的创作意图。

突出郭靖的个人武力: 在很多关键战役中,郭靖之所以能够力挽狂澜,正是因为他个人的强大武力。如果守军都拥有绝世武功,那么郭靖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就会被削弱,故事的戏剧性也会大打折扣。
体现“侠之大者”的责任: 郭靖不传授武功,恰恰体现了他对武功的敬畏和对责任的担当。他明白,绝世武功并非万能,更不能滥用。他的守护,更多的是凭借着一股信念、一种责任、和所有人的共同努力,而非仅靠个人武力。
守军的“正常”状态: 作者也需要保持一定的现实逻辑。如果一群士兵都能练成九阴真经或者降龙十八掌,那就不是一场普通的守城战了,而更像是一群武林高手之间的较量。守军的构成,更多的是普通士兵,他们依靠的是血肉、勇气和集体的力量。

综上所述,郭靖不将九阴真经或降龙十八掌传授给襄阳守军,并非出于私心或能力不足,而是基于多方面的考量:

1. 武功本身的特性: 九阴真经和降龙十八掌的修炼难度、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以及潜在的风险,使得它们不适合大规模传授给普通士兵。
2. 郭靖的职责与原则: 他作为最高指挥官,需要将有限的精力、资源和时间投入到更普适性的军事战略和整体军队建设上。他对绝世武功的运用持谨慎态度,并明白其局限性。
3. 创作的需要: 作者也需要通过郭靖的个人武力来塑造其英雄形象,并通过守军的“正常”状态来展现战争的残酷与众志成城的意义。

郭靖对襄阳的守护,是他用生命践行“为国为民”的承诺。他以自己的方式,用他的坚韧、他的智慧、他的牺牲,和所有将士、百姓共同构筑了那一道道血肉长城。他的武功,更多的是他个人抵御外敌的利器,也是他支撑信念的精神力量,而非可以轻率传授的“秘密武器”。他用行动证明,真正的强大,是所有人心中那份不屈的信念和为守护家园而战的决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主终于发现了!

金庸武侠小说里那些所谓名门正派和行侠仗义、救国救民的大侠,有一个算一个,都是欺世盗名的伪君子!

乔峰、郭靖、杨过、张无忌、陈近南、陈家洛等人,妄为领袖,打着对抗外族的旗帜,沽名钓誉,何不将平生所学尽授群众?满脑子腐朽的、迂腐的封建等级制度,谈何一个侠字?而他们出名完全是走关系、撞大运得来的:

乔峰是封建宗教势力少林扶持上位,篡夺了无产阶级革命组织丐帮的领导岗位。

郭靖是大地主大资本家黄药师的女婿,是已经变质的托派组织丐帮帮主洪七公的徒弟。

杨过是封建军阀杨家将的后人,与极端女权组织古墓派小龙女长期保持不正当男女关系。

张无忌的师公是封建宗教势力大头子张三丰,老婆是农奴主,本人更是恐怖组织明教的代言人。

陈近南、陈家洛出身小知识分子,脱离群众,逆历史潮流而动的野心家,甘为复辟王朝的狗腿子。

这些“大侠们”不事劳动,圈占土地、剥削劳动人民,站在大地主阶级立场,甘当打手;为了蝇头微利、蜗角虚名,大打出手,或美其名曰“华山论剑”;时常大闹酒楼,损害他人财产,严重影响了社会治安,造成极其不良的后果!

此外,少林武当丐帮明教峨眉五岳,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山头主义极重,少林更是设立自家藏书馆,严禁外人观摩学习,阻挡了一批有志青年、断送了国家未来。

外族入侵、国难当头,这些大侠、正派,拿不出任何切实可行的办法,从来没有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须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应当坚持走群众道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敢于发动人民群众,善于发动人民群众,让辽、金、元、清等帝国主义入侵者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海洋之中!

试想,少林开放藏经阁图书馆,同时将降龙十八掌、六脉神剑、北冥神功、九阴真经、易筋经、独孤九剑、少林七十二绝技等等印刷成册、发行天下,何至于靖康国耻!

襄阳城下,凡为夫妻者,一人一本玉女剑法;年老者,人手一份先天功;小孩子,每人一根打狗棒。

我心中的襄阳大战是这样的:

蒙古大军全习龙象般若功,百万金轮法王攻城。

此时襄阳全民皆兵,5万人集体吹箫、【碧海潮生曲】扰乱对方心智

而后军分三阵:

第一阵3万人,六脉神剑、弹指神功、一阳指、生死符扫射

第二阵5万人,玉女剑法、独孤九剑、全真剑阵、打狗棒法突袭

第三阵10万人,降龙十八掌、蛤蟆功、先天功、落英神剑掌、通明拳、天山折梅手、少林七十二绝技肉搏。

再派遣2万内功最深厚者,北冥神功、九阴真经、九阳真经、易筋经从后方包抄,蒙古军定然溃逃!

想跑?没门儿!我军10万人兼修凌波微步,追亡逐北、收复中原、直捣黄龙!

可惜豺狼庸全无革命史观,每每拨弄小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情调,经不起人民群众和历史的考验,陷入唯心的历史英雄主义,这是极为遗憾的。

我认为:金庸武侠并不是芬芳的香花,而是一株毒草。它虽然是五六十年代发表的,但是,歌颂的文章连篇累牍,类似的作品和文章大量流传,影响很大,流毒很大,不加以澄清,对人民的事业是十分有害的,需要加以讨论。在这种讨论中,只要用阶级分析观点认真地思考,一定可以得到现实的和历史的阶级斗争的深刻教训。


以上


PS讲真,自行百度【孔有德 火器】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我早在高中时候看到天龙八部的时候就有了。

天龙八部有一个情节,就是带头大哥带一群人为啥乔峰他爸爸,理由就是听说乔峰他爸是来中原夺取秘籍,然后回去教导辽国军队学习秘籍。带头大哥这群武林中人担心辽国学会武功之后,宋朝抵挡不住,会亡国。

当时天资聪颖的我就想到了一个问题,既然如此,为啥这群武林中人不抢先一步,把武功教给宋军呢?按理来说,宋军人数更多,基数更低,学习武功之后,提升的效果应该更好才对啊。

然并卵,金庸在后面的书里面,一直没有填这个坑,或者说,在金庸的世界体系里面,武功本来就是历史的一个bug,作为一个介于中武世界和低武世界之间的体系架构,在金庸世界中,一直没有理顺朝廷和江湖之间的关系——两者是脱节的。明明出现了大批大批的武林高手,结果历史的发展,还是和本位面没啥两样嘛,这些武林高手,其实没发挥出啥作用嘛,对整个社会体系,也没啥大的影响。

这个矛盾,知道我后来看到一本名为《江山如此多娇》的书之后,才获得了一定的解答。江山如此多娇这本武侠小说,开创了一个武侠江湖和朝廷国家之间的互动体系,尽管还比较初级和粗糙,但是依然解答了一部分的问题——泥人给出的答案是,江湖也只是江山的一隅。说直白点,大侠也要吃饭,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然大侠们的超凡武力,也会对政治架构产生影响,这是必然的。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皇家和朝廷,总归是对江湖中人有制约和平衡的手段。

后来,又有一本现代修真小说,屠龙者,这本书则是开天辟地的讲述了在一个修仙位面的现代社会,修行者和政府的互动关系。我至今忘不了书里面金丹高手的威势,也许后来看了无数毁天灭地的玄幻小说,但是偏偏这本书里面的金丹高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当然,还有+1s的何济世先生。

扯得远了,说回来。

如何把金庸小说里面的这个坑给填掉,把这个bug给补上呢?其实也不难,我们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角度,很容易得到答案。

在今天看来,在一个武侠世界成为高手好像不难,只要掉到悬崖下面,运气好遇到一本秘籍就够了。但真的是如此吗?我们认真分析下,一个人要想成为高手,前提条件是什么。

第一,他需要识字,而且文化水平还不能低。要知道上乘武功都需要一些哲学宗教基础,比如佛、道、儒或者印度瑜伽等等。不识字却能炼成绝顶武功,比如石破天这种,那得是开了挂的主角才行的。仅仅这一项, 在生产力低下,文盲遍地的古代,就要淘汰95%以上的人。

第二,需要有一定的武学基础,尤其是学习上乘武功更要有基础,什么易经八卦,什么经脉穴位,什么佛道术语等等。你看黄药师的两个徒弟,梅超风和陈玄风,这都是明师高徒吧。结果捡到了九阴真经,硬是炼都炼不会,把好好的上乘武学,练成了鬼气森森的邪派功夫。

第三,需要有空闲的时间和良好的营养。古人说穷文富武,修道破家。这的确是没错的。学武的人,要吃的好,要天天熬炼身体,就算你学内功,也一样要大把大把空余时间和充分营养。如果要修成高深内力,最好还是要吃一些天材地宝之类的东西。

第四,要有高手的指点,最好是手把手指点。越是上乘武功,越是精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有时候错一个字就是走火入魔的下场。你说,没有师父这位过来人的带领,一般人能够自学?什么,你说自学九阳神功的张无忌?拜托,张无忌首先是家学渊源,武学基础知识是非常扎实的。而且他从太师傅张三丰那里,学过纯阳无极功,这是张三丰根据自己当年听到的九阳神功片段创造的武功,等于是基础都已经打好了。最后,张无忌还是一个医学高手,要知道,道医不分家,医学高手对人体经络脏腑气血都非常熟悉,走火入魔的可能性比一般人低多了。就算这样,张无忌能够炼成最后一层九阳神功,也是靠主角光环开挂,靠布袋和尚的布袋才成功的,可见惊险。

总结,大家想想看,在古代文盲率95%以上,生产力水平极度低下的情况下,脱产读书都已经是小地主以上阶层才能办到的事情,那脱产学武,至少也是中等以上的地主富商,才有的机会。如果是上乘武学,要请高手指点,那更是要大把大把的钱和大把大把的时间——除非你是主角,能够开挂。

这样看,郭靖不把九阴真经或者降龙十八掌教给襄阳的守军,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一群不识字的丘八,我就算是手把手教给你听,你学的会吗?而且正统上乘武功通常是前面打基础,进步慢,到了后面才会发挥出优势的,那些江湖一流高手,哪个不是四五十岁,功力深厚之辈?(开挂的主角和主角小伙伴除外)难道郭靖还要一个个教过去,然后等至少十几年,才等到这群人发挥作用。这不是搞笑吗。

一些邪派武功也许能够做到短时间突飞猛进(比如葵花宝典,一割就行),不过教人速成的邪派武功,这种事郭靖也干不出来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