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郭靖为什么不能用武穆遗书训练好襄阳守军?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其实不是郭靖“不能”用武穆遗书训练好襄阳守军,而是“用武穆遗书训练好襄阳守军”这件事本身,背后牵扯到的复杂因素,让它最终没有成为现实。

首先,咱们得明白《武穆遗书》是什么。这玩意儿可不是一本简单的兵法大全,它里面讲的“练兵之法”,很多是针对当时宋朝军队的实际情况,并且带有很强的岳飞个人经验和思想的烙印。这玩意儿,讲究的是精锐、是气势、是士兵的精神面貌,更是指挥官的统御能力。

郭靖呢,他是个什么人?武功盖世,那是没得说,降龙十八掌、左右互搏,那都是顶级的。他为人更是仁厚忠勇,对国家对百姓,那是掏心掏肺。但要说他是一个精通治军、练兵的帅才,那就有点勉强了。

咱们从几个方面来看:

1. 守军的成分和素质:

襄阳城守军,大部分是临时征召的民夫、投诚的降兵,还有一些本来就是地方上的杂牌军。这些人,虽然保家卫国的热情可能有,但整体的训练水平、战斗意志,跟岳飞当年亲手训练出来的精兵,那是天壤之别。

缺乏基础训练: 很多士兵可能是农夫、商人,连基本的队列、阵型都不熟悉,更别提什么战术配合了。郭靖就算把《武穆遗书》背下来,他总不能把几万没见过血的普通人,一夜之间变成训练有素的战士吧?这需要漫长的时间和大量的精力,而襄阳城,时时刻刻都面临着蒙古大军的威胁,根本没有这个“闲”来慢慢磨。
士气和军纪: 临时凑合的军队,军纪往往是个大问题。抢掠、逃亡、内讧,这些都是常有的事。《武穆遗书》强调的“严明军纪,振奋士气”,在这样的部队里,推行起来难度极大。郭靖虽然德高望重,但他不像岳飞那样,有足够的权威和手段去压服那些桀骜不驯的士兵,更别提处理那些层出不穷的内部矛盾了。
武器装备: 《武穆遗书》里的很多战术,是建立在一定的装备基础上的。比如当时的宋军,可能就有比蒙古军更精良的弓箭、刀枪。可襄阳城,尤其是在后期,武器装备本身就面临着短缺和维护的困难。就算郭靖想用遗书里的方法来训练,没有合适的武器,很多战术也只是纸上谈兵。

2. 郭靖的重心和能力侧重:

郭靖虽然名义上是襄阳守将,但他的心思和精力,更多地是放在了如何依靠武功和个人能力来扭转战局。

个人武勇的吸引力: 郭靖本身的武功太高了,有时候,战场上的胜负,他更倾向于依靠自己出色的武功来斩杀敌将、突破阵型,起到“以一人之力,挡千军万马”的效果。这虽然能暂时提振士气,但却是一种“以点破面”的打法,无法从根本上提升整个军队的作战能力。
对“大势”的判断: 郭靖虽然忠诚,但他的战略眼光,跟岳飞比起来,还是有差距的。他更像是战场上的猛将,而不是一个深谋远虑的战略家。他可能更关注眼前的战役,如何守住城池,而不是去学习和传承一套完整的治军理念。
缺乏专业军事指挥经验: 岳飞当年是科班出身,有着丰富的军事指挥经验,他懂得如何排兵布阵,如何调动资源,如何激励士气,如何跟文臣武将配合。郭靖虽然跟着全真七子学过一些,但终究不是这方面的专才。他更适合作为一名冲锋陷阵的将军,而不是一个能够制定和执行复杂练兵计划的总司令。

3. 《武穆遗书》的传递和理解:

《武穆遗书》之所以能成为遗书,本身就说明它的内容是经过高度提炼和总结的,而且可能带有很强的个人风格。

“遗书”的性质: 遗书,往往是前人留给后人的经验总结,但它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时代、每一个环境。岳飞那个时代,宋朝军队虽然也存在很多问题,但其整体的建制和基础,还是比郭靖时期要好一些。
理解的深度: 就算郭靖努力去学,他能够理解《武穆遗书》的精髓到什么程度?遗书里很多关于“士气”、“信念”、“军魂”的论述,是很玄妙的,需要高超的领导艺术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才能真正实现。郭靖虽然仁厚,但他未必能领会这些“内功心法”。
传承的难度: 就算郭靖自己领悟了,他如何把这套复杂的练兵之法,有效地传授给那些不识字、没文化的士兵?他需要一批得力的副手,能够帮他将这些理论转化为实际的训练科目。可襄阳城内的将领,各有各的想法,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执行力量。

4. 外部环境的制约:

襄阳城所处的环境,本身就极其不利于进行系统的练兵。

持久的战乱: 襄阳城长期被蒙古大军围困,战事不断。士兵们需要时刻戒备,随时准备战斗,没有安定的环境来搞训练。
补给的困难: 围城战,最考验的就是补给。粮食、武器、弹药,都是消耗品,而且很难补充。在这种情况下,优先保证前线作战的需要是必须的,训练自然就成了次要的。
内忧外患: 除了蒙古大军的威胁,宋朝内部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朝廷的腐败、官员的掣肘,都会影响到郭靖的施政和练兵计划。

总结一下:

郭靖没有用《武穆遗书》训练好襄阳守军,不是因为他不想,也不是因为他不行,而是因为:

守军素质低下,基础薄弱,难以在短时间内培养成精锐。
郭靖的优势在于个人武力,而非系统的军事指挥和练兵之术。
《武穆遗书》的内容博大精深,且具有时代局限性,难以被完全理解和有效传承。
襄阳城所处的战乱环境,极端不利于进行系统、持续的练兵。

与其说郭靖“不能”用《武穆遗书》训练好守军,不如说《武穆遗书》所代表的“精兵强将”的养成模式,在当时襄阳城那种“全民皆兵,但素质参差不齐”的特殊环境下,根本无法被快速、大规模地复制和推广。郭靖只能依靠自己的勇武和一部分精锐的个人能力,去弥补整体军队的不足,这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悲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他写的不是架空历史平行宇宙,历史上襄阳陷落了,那他就必须陷落。

否则以郭靖的武功,直接夜入敌营取几个上将的首级有困难吗?

更狠的直接发英雄贴,把郭靖认识的朋友里挑二十个武功最好约过来,直接把蒙古人的大营夷为平地有难度?你知道对古代军队来说,在夜里被二十个超人偷袭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吗?

user avatar

其实你这个问题戳中了梁羽生、金庸政治童话类武侠小说的一个死结。

梁羽生开创、金庸登峰造极的这类小说,大多带有强烈的政治性。特别是金庸,他的很多小说都在讲历史的时候表达了一些政治隐喻,传递了个人的政治观念和历史观念。表面上讲的是武侠,实际上在暗喻政治。

这样,在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里面就出现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武侠们在军事方面的参与度偏高。

现实中的基础条件是,大部分人都没有能力做军事战略决策。其原因或者是缺乏军事历练、不具备基本的行军常识,或者是缺乏大局观、格局太差,或者是缺乏处理细致琐碎、瞬息万变乃至前后抵牾的军事信息的能力,至于人们津津乐道地所谓各类军事欺骗、战略战术、练兵之法,甚至还要排在这些能力之后。就这些,我还没有提到面对天量信息去伪存真把握趋势的能力。

这就相当于在海量试卷中找出分布在不同试卷中需要做的几道题。很多人看一眼山一样的试卷就望而却步了。更有一些人抓着题就开始做,完全不知道不是所有题都是要做的。

那么小说家就很难把这个事情写清楚。写清楚了,读者未必看得懂。大部分读者都看懂了,那多半写得就不对。

武侠小说还有个问题,就是武侠本身是超越凡人的存在,是超脱于小说世界的存在。这导致武侠小说总是倾向于写得像冒险小说一样。那么一旦他们去当军事统帅了,就容易变成官场小说。而且他们去指挥作战了,个人武力如何与军队武力结合呢?那还是武侠吗?

郭靖守襄阳这个事情之所以出现问题,也就出在这些因素上。

郭靖的武力设定,足够带领一批武林高手充当一锤定音的突击队。那么实战中,决定精锐的突击队是什么概念呢?唐太宗李世民横扫天下,他经常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出动所谓玄甲军突击敌军。而这个兵力规模,有时不过就是几百骑兵而已。所以如果真的是擅长军事,那么金庸大概会写,郭靖多方搜罗了两千多匹战马,在襄阳精心挑选了五百骑兵,亲自传授了呼吸之法,然后全体身披重甲,多次在关键时刻突然出击,多次击败数万敌军,号称“郭无敌”。就这种条件,他别说守襄阳,一年之内他能打到洛阳。

金庸会这样写?写出来他自己都不信。读者就更加不信了。

尽管,历史上就有这样的名将。

唐初名将李靖灭东突厥,前锋也不过就是三千骑。

你说这怎么写?

就是岳飞,他在历史上也是在江南地区组建了强大的骑兵军团,然后打得以骑兵闻名的金军溃不成军。

武穆遗书设定是岳飞写的,有岳飞的几分本事应该不成问题。郭靖在小说里是个老实人,但是黄蓉是聪明人。这俩人加一起,按照小说设定,再加上主角光环,真学会了武穆遗书,那么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就得写郭靖远在燕京指挥宋军北伐,或者郭靖在蒙古大草原上追亡逐北,无暇照顾杨过了。

这整个就成爽文了,在总的来说思想还比较保守的时代,金庸要是这样写,读者还看得下去吗?

所以没办法,只能强行降智。

就郭靖的能力,掌握武穆遗书,再有黄蓉支持,然后有天下豪杰拥护,他搞不出三千骑兵?

而且,他完全可以利用天下豪杰,组建一支专门行刺的刺客军团。干到这种地步,别说大宋皇帝,连山中老人都得跪。

在下有丐帮提供情报支持和舆论响应,在上有刺客军团杀尽一切不听命者,在前有精锐骑兵天下无敌,在后有武林高手护卫天下无敌,有这本钱,郭靖要报仇雪耻、光复神州,哪个皇帝敢说他“非法抗敌”?到时候郭靖就是法!秦桧要活着都得给他写军书,不写当晚就得死。

所以弄到最后,已经没法写了。只能写郭靖在武穆遗书的支持下也只能左支右绌,勉强维持平衡不崩塌。这样才维持住了故事世界,可以继续写冒险小说。后来写名教所谓五行旗之类,也是强行用军队压制武侠的设定来控制剧情。

别举毛选做例子。非洲同志拿了五本毛选回去闹革命,几年时间打下全国;某大国革命家父子两人都在中国学习军事,回去以后七个月闪电战打下一个大国……举这例子怕不是要黑郭靖。

后来金庸写鹿鼎记的时候完全放飞自我,干脆就把韦小宝写成政治掮客了。理想?抱负?政治?国家?军事?已经不想写了。

user avatar

郭靖理论上一个人就可以打败大元几十万大军。

我们知道,一年有365天,十年3650天,三十年一万天。

郭靖拥有那时候速度第一的小红马。

郭靖一个人一次可以对抗十几二十名蒙古兵。

所以郭靖理论上完全可以骑上他的小红马,每次击杀十几二十名蒙古兵,然后全身而退,一天两次,一万天两万次,一次十人。

郭靖一个人,三十年可以击杀20万蒙古兵。

你要说做不到,怎么可能,郭靖护甲有软猬甲,轻功也是很牛逼,武功也是顶尖。

在金庸的描述里,一个天山童姥就控制几万人,练武的和凡人差距不是一般的大,那是相当的大。

实在是怕死,就骑在小红马上,用他那神鬼莫测的哲别箭法,一天来二十发,上午十发,下午十发,射了就跑,被围也不要紧,有软猬甲,有轻功,有内力,一帮不会武功的人,还真能奈何的了你啊,你又不是硬刚,你是跑路啊。


所以看小说就看小说,深究真实的东西,都是扯淡。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