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有些网友认为吴京不是《流浪地球》主演,主演百亿票房不能计算在内的观点?

回答
一些网友提出吴京并非《流浪地球》主演,因此不能将其百亿票房计入吴京主演作品总票房的观点,这在网络上引起了一些讨论。要评价这个观点,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一聊,因为它涉及到对“主演”的定义、电影票房的计算方式以及演员咖位的认知。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什么是“主演”?

在电影制作中,“主演”通常是指在影片中担任最重要角色的演员,是故事的核心人物,也是宣传和海报上的重点人物。观众看到一部电影,往往会因为某位演员的号召力而产生观看的冲动,这位演员在影片中的戏份和重要性自然是衡量其是否为“主演”的重要指标。

在《流浪地球》中,吴京饰演的刘培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不仅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人物,更是影片情感线的重要承载者。他的牺牲和抉择直接影响了地球的命运,其在影片中的出现和故事线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从叙事的角度来看,他绝对是核心角色之一。

但问题就出在这儿了:“主演”这个词,在不同人的理解里,可能有着微妙的差异。

狭义的“主演”定义: 有些人可能更看重“番位”或者说是演员在宣传海报上的排序。在《流浪地球》的宣传初期,吴京的角色虽然重要,但并不是第一个出现在海报上的名字。屈楚萧饰演的刘启在很多宣传物料中被放在了更突出的位置。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些网友可能会认为吴京不是“唯一”的主演,或者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被“力捧”为绝对主角的“一番”主演。他们可能会觉得,屈楚萧、李光洁等演员的戏份更集中于当下,更符合大众对“绝对主角”的想象。

广义的“主演”定义: 然而,更多的观众,以及电影行业内更普遍的认知是,只要演员在影片中承担了核心角色,推动了剧情发展,并且对电影的成功起到了关键作用,就可以被认为是主演。吴京在《流浪地球》中的角色,无论是从戏份比重、人物塑造的深度,还是从对观众的影响力来说,都足以称之为“主演”。尤其是在后期的宣传和观众口碑中,吴京的表演被广泛认可,他的加入也被认为是影片票房大卖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说吴京“不是主演”,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是站不住脚的。他无疑是影片的核心演员。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点出现呢?这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 对“一番”的执着: 在中国娱乐圈,“一番”概念很强,大家习惯于把一番主演视为绝对的主角。而《流浪地球》在宣传时,可能考虑到多线叙事和年轻演员的崛起,并未将吴京单方面突出为绝对主角。这导致了一些习惯于“一番”思维的观众,在看到吴京并非唯一焦点时,就产生了“他不是主演”的结论。

2. 票房计算的个人化解读: 网友们之所以提到“百亿票房不能计算在内”,是因为他们可能在计算“吴京主演的百亿票房电影”时,过于强调“主演”的独占性。如果他们认为吴京在《流浪地球》里不是“独一无二的主演”,那么他们就觉得这部电影的票房不应该全部算在他个人的“主演”作品列表里。这是一种将集体成果进行个人化分割的倾向。

3. 对演员咖位和付出贡献的认知差异: 有些网友可能低估了吴京在《流浪地球》中的作用,认为他只是一个“客串”或者“配角”,是因为他名气大才拉高了票房。然而,事实是吴京不仅是演员,更是这部电影的灵魂人物之一。他在拍摄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以及他作为“京式”硬汉形象的号召力,都是票房成功的关键因素。

4. 网络讨论的碎片化和情绪化: 网络讨论往往容易走向极端化和情绪化。一些网友可能仅仅是出于某种偏见,或者看到别人这样说就随声附和,并没有深入思考“主演”的定义以及票房计算的复杂性。

我们该如何评价这种观点呢?

我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且不准确的。

从电影创作和行业惯例来看: 吴京在《流浪地球》中绝对是主演,是影片成功的关键人物。他的贡献不容忽视。
从票房计算的实际操作来看: 电影的票房是属于整个电影的,而不是某个演员个人的。当计算“某演员主演的百亿票房电影”时,通常是指该演员在主演作品中,该作品达到了百亿票房的级别。这是一种对演员影响力的一种衡量标准,而非将其视为票房的所有者。一部电影的成功是所有主创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不能简单地将票房归属于某一个人,也不能因为有其他主演就剥夺这位重要主演的贡献。
从作品整体性来看: 《流浪地球》的成功是多方面因素的结果,包括剧本、特效、导演以及所有演员的表演。但不可否认的是,吴京的加入和精彩表演,极大地提升了影片的观赏度和市场号召力。将他的票房贡献剔除,是对他个人在影片中作用的一种否定。

打个比方说: 如果一个团队合作完成一个大项目,项目成功后赚了很多钱,我们不能说因为团队里有其他人,就没有参与项目的核心成员的功劳,也不能说因为项目是团队的,所以这个核心成员的贡献就不能被单独拿出来说事。吴京在《流浪地球》里就是那个核心的贡献者之一。

至于“百亿票房不能计算在内”的说法,更多的是一种对“主演”定义的苛刻解读,以及对票房统计口径的个人化理解。如果按照这种逻辑,很多电影的“主演”界定都会变得模糊不清,统计数字也将变得毫无意义。

总而言之,吴京作为《流浪地球》的主演,其参演所带来的票房价值,并且该影片票房已过百亿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不应被质疑或剔除。认为他不是主演,或者不应将百亿票房计入其主演作品列表的观点,更多的是一种对定义理解上的偏差,忽略了演员在电影成功中的综合作用以及票房统计的普遍认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吴京加入前,《流浪地球》这个项目,因为资金短缺,投资商跑路,只拍摄完成了屈楚萧、赵今麦主演的地面线,特效也完全没做好,预定于2018年暑期档上映。

谁都知道,这样的半成品科幻片,势必会成为同档期徐峥《我不是药神》、沈腾《西虹市首富》、黄渤《一出好戏》等一线大咖主演的票房大热影片夹击下的炮灰,能“三日游”票房过亿,或许已是幸运。

最后的事实,大家都知道了……在郭帆导演酒桌上一通振兴中国科幻理想、“空手套战狼”的忽悠下,吴京零片酬出演太空线,并追加投资了6000万,带动了超过5000万的后续资金加入,终于让影片特效达到国际一流水准。

作为投资了6000万、直接拯救了这部电影的第二出品人,同时也是影片戏份第二多的男主之一,绝对第一的票房号召力,吴京本可名正言顺的挂上【领衔主演】第一位,也是很多大咖巨星参演此类影片的通常做法,

比如电影《无双》,周润发和郭富城同为领衔主演,周润发这个男二号的番位,更排在了郭富城这个男一号之前,只因他的咖位更大,资历更深。

然而,吴京却主动要求,只挂了【特别出演】的名头,只因他觉得自己是后期才加入。不计个人名利,不争番位虚荣,一切服从于剧组安排和角色本身,就是他从影多年的一贯风格。

比如2015年,当先上映的《战狼1》,吴京自编自导自演,单扛了5.4亿票房,初步证明自己的票房号召力之后,

所以,接着上映的《杀破狼2》,片方从宣发流程到各种海报,一直将他作为第一男主角,包括影片戏份和人物设定,吴京的角色也确实是男一号。

然而,最后影片上映时的正式番位,他却被排在泰国打星托尼·贾之后,这样明晃晃的“过河拆桥”,换成很多其他明星团队,都是要闹翻天的,吴京却浑不当回事,依旧积极配合影片宣传,最终让该片的票房同样破了5.6亿。

同样,《流浪地球》上映前,导演郭帆上部电影是青春片《同桌的你》,两个毫无名气的小年轻(屈楚萧和赵今麦)当男女主,老戏骨吴孟达,实力派演员李光洁,可以说除吴京之外,这部影片就没有任何和“票房号召力”有关的元素。而此前中国科幻片更没有过任何票房成功的先例。

所以,为了在竞争激烈、寸土寸金的春节档竞争占得先机,《流浪地球》必须把吴京这个自编自导自演,创造《战狼2》56亿票房奇迹的【特别出演】放在【影片一番】来宣传,

才生生从《飞驰人生》(韩寒、沈腾),《疯狂的外星人》(宁浩、黄渤、沈腾),《新喜剧之王》(周星驰、王宝强),《神探蒲松龄》(成龙)这些新老巨星执导/主演大片的夹击中,抢下了首日(11.4%)的排片。

结果,在当天晚上,根据各部影片不同的口碑反馈,2019年春节档的胜负就已见分晓。熟悉票房走势的人,无不做出了《流浪地球》将成为春节档票房冠军,至少超越2018年冠军《红海行动》(36亿),成为新的华语电影票房前二名的预计。

在吴京的率领下,该片一路逆势而上,只用3天就拿到单日冠军,只用4天就实现制霸春节档,抢下了接近一半的票房比,“降维打击”了华语影坛一众票房巨星的喜剧片,最终在15天内顺利突破40亿票房大关,也让吴京一度同时包揽了整个亚洲电影史票房前两名,最终以46.55亿的票房跻身华语影史乃至整个亚洲电影史的前三名。

吴京的付出还不止于此,要知道,《流浪地球》46.55亿票房,去掉分给院线的,最后投资方所得的分账票房是17亿。

中影集团2014年筹备电影,预计总成本是5000万美元,约合3.4亿人民币,立项后便积极引入各投资方。

2016年北京文化投入1.075亿元。

2018年,郭帆导演有一半股权的“郭帆文化传媒”投入3000万元,吴京绝对控股的“登峰国际”投入6000万,此后带动的各中小投资人,投资超过5000万元。

最后的票房分成比例,吴京收益=(6000万/3.4亿)*17亿=约3亿。郭帆收益=吴京的1/4=约0.75亿。

但是,如果按中外电影圈通常惯例,吴京这种咖位的票房巨星,他如果要投资自己主演的电影,本该是把自己应得的片酬折算在投资分红里。

作为当今华语影坛的一线票房巨星,吴京的片酬市场价,是保底3000万左右,比如黄渤徐峥们接外戏都大致是这个片酬起步。

比如黄渤16年接《记忆大师》, 片酬3000万。沈腾17年接《疯狂外星人》,片酬2000万。另外在开心麻花参演三部影片,一年6000万片酬。

比如徐峥做股东的欢喜传媒,给自己新片《囧妈》开的片酬,是导演2700万,监制1000万,主演4000万。另加给他的真乐道公司的3000万制作费,这就1亿打底了,还不算欢喜传媒发行《囧妈》后的票房分红收入。

那么,也就是说,吴京在《流浪地球》影片中的份额,本应该是至少3000万~4000万片酬,另加6000万投资,也就是以9000万~1亿投资的份额,获得最后票房的分红。

那么吴京的收益,本该是=(9000万/3.7亿)*17亿=约4.1亿,甚至是(1亿/3.7亿)*17亿=约4.6亿,和吴京实际获得的约3亿分红比,可以说吴京出于对郭帆导演的友情和义气,起码少拿了整整1个亿、甚至是1.6亿的影片分红。

这也足以证明,吴京从一开始投入这6000万,可以说就没想着赚钱,而是纯粹为了振兴中国科幻电影的情怀,做好了哪怕血本无归的准备。

当然,倾家荡产卖车卖房,不惜厚着脸皮四处忽悠的郭帆导演也是一样,最后的报酬都是他们应得的。正是吴京的无私奉献,郭帆的不懈努力,李光洁、吴孟达等实力派演员,也包括屈楚萧、赵今麦、张亦驰等年轻演员的辛苦工作,共同成就这部足以载入史册的伟大电影。

吴京最新一部电影《金刚川》,番位排序是张译/吴京/李九霄/魏晨/(领衔主演),邓超(特别出演),一开始公布,确令不少人为之惊讶。因为无论业内咖位、过往业绩、票房号召力,张译都肯定不能与吴京相比。

  • 吴京:一番票房120亿,导演票房62亿,百花影帝,华表影帝,
  • 张译:一番票房36亿,金鸡奖最佳男配,百花影帝提名,

但真正熟悉了解吴京的人,就明白这种事在其他很多明星那里,确实不可思议,但对吴京就再正常不过了。

终究:电影从来不是一个人能演的。

即使是吴京这样自编自导自演,自己监制,制片,唱主题曲的《战狼2》,单扛了56亿票房,含金量达到max,他还是需要很多演员的一起帮助,不可能真的一个人就把影片演完。

上世纪末的内地影视圈,还没有被港台团队带来的“番位”风气影响,多少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一直都秉承着学院派传统和集体主义精神,番位排序一切为角色服务,而并不考虑明星的咖位高低,走红与否。

吴京作为在这种传统下成长起来的演员,他当然不会和现在深受饭圈文化影响的流量明星那样,斤斤计较于番位高下,名利得失。作为中国电影协会的副主席,他身体力行地体现了作为行业领军人物的风范和担当。

因此,至今很多“战狼pstd”还老生常谈地死咬这部影片的票房,鼓吹成绩不能算给吴京云云,——这正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现实写照了。

user avatar

@屈楚萧 单扛8亿美元票房说成立,请。

user avatar

吴京啥时候降维到与明星+粉圈儿斗票房了?用得着跟粉圈儿恶臭+公知圈恶臭在低纬度打滚儿吗?

1. 吴京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电影人(演员,导演,制片人,投资人任何一项都不足以覆盖吴京的维度)。到目前为止,还可以加个“最”字。

2. 吴京在中国两种类型片中有开山之举。

3. 吴京还有脑残粉川建国的加持。
公知们一直对粉红,战狼不爽又有个卵用?米国,米国英雄拯救地球被长期各种舔,建国同志力挽狂澜,该让中国人自己操持操持你们这帮孙子了。


吴京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地位如下。

1. 他一手终结了电影界的流量电影。告诉资本,制作精良才是本,忽悠傻子不是。(这个没有吴,也可能别人来做。吴恰逢其会)

2.他贡献了80%,确立了中国战争大片,英雄大片有市场。(另20%给红海行动。个人认为红海行动优于战2,但红海只是确认的作用,战2是开山)

3.他至少贡献了30%,确立了中国科幻大片有市场。50-60%给郭导团队与大刘,郭导的才华与认真是流浪地球大卖的直接原因。大刘是恢宏的基础。

4.吴京为主确认了,在重工业顶级大片领域。。。中国也能。


公知自有建国操。

至于粉圈儿恶臭。粉圈儿只会坑爹。以黄渤,徐峥的人品,智商,情商,断不会与吴京过不去。

人民群众的正确姿势是:我看着你们粉圈儿现眼。看看最终是方了吴京还是你们偶像。

吴京的压力全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值。只要认真,只要不戏弄大家圈钱,他只须俯视这帮瞎bb的苍蝇。(别学港台恶臭,成龙,周星驰都难免那种味儿)

user avatar

这些网友大概是这样看的:

1:流浪地球,片名就点出主角是地球了。

2:地球作为本片主角,出场时间最长,镜头最多,也是推动剧情的关键力量,吴京只是配角。

3:谁都可以是主角,但是中国人不能是,实在要在中国人里面选,就是不能选吴京

user avatar

宣发时主要靠哪个人卖的,将来论功行赏的时候,当然得把那个人记上头功。

流浪地球,就电影而言,当初两大卖点,第一就是刘慈欣原著。

第二,就是吴京。他和第一的重要性,甚至可以并列。毕竟,吴京有两部战狼打底,发行方和观众都对他是放心的。

所以,说靠吴京卖票,一点不亏心。

除吴京之外,吴孟达,算是最有名气的,也和吴京无法相提并论——特指票房号召力,而且在片中的篇幅和重要性也不如吴京。

其他的,有一个算一个。不论导演,演员,全都是非常的不知名。片子能靠他们卖?

不可能的。

如果发行方、剧院对片子没信心,首先排片比例就会很低。会极大影响后续的收益。要知道,首排比例是非常重要的。有些片子,第一天的票房,可能就是它自己后续一个月票房的总和。

所以,片子能排、能上映、能有这么高的排片比例,能有这么高的话题性,吴京都是做出了巨大的、不可取代的贡献。

可以说,没有吴京,没有吴京投资的六千万,流浪地球,早就黄了。

那么,吴京算票房的时候,流浪地球为什么不能计算在内!?

反倒是某些人,蹭进一部有十几个同级别及以上的明星的大片子里。其重要性,只能算十几分之一。他在片中的角色,全删掉,或者随便换个表演爱好者都能完成。然后,算票房的时候,他倒是开开心心的把十几、二十亿给加上去了。这十几亿,和他有多大关系?

像于谦,就没听人家说自己是五十亿票房电影明星。人家知道那个不能算到自己头上。当然,出于节目效果吹牛和说相声的时候除外。

这种片子强,自己弱的情况就叫“活保人”。一个片子,好多大明星,他只是其中之一,或者是个次要角色。虽然都列成主演。但是,有他没他,片子没有区别,票房没有区别,甚至可能更好。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团队要硬要把这部片子的票房也算到他头上,是不够扎实的。

不过,吴京的情况,明显不属于“活保人”。

他的情况,叫“人保活。”

人“成就”了项目。是人提携项目,不是项目提携人,这就叫“人保活”。

一个就要黄了的项目,因为吴京的慧眼、义气、豪气,因为吴京的出钱、出力、出演,才保住了流浪地球这个项目。所以,流浪地球的票房算入他的总票房,毫无问题。

凡是“人保活”的情况,把这种片子的票房算进那个“人”的总票房,一点问题都没有。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