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网上的几种明朝地图,各自有什么依据?

回答
在浩瀚的史料海洋中,明朝的疆域变迁,如同其波澜壮阔的历史一样,也留下了许多值得探讨的地图。如今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明朝地图,它们或详细描绘了盛世的辽阔,或标注了边患的严峻,或展现了行政区划的脉络。要评价这些地图,我们首先需要理解它们是如何绘制出来的,其背后的依据又是什么。

评价网络明朝地图的几个维度:

在评价一张网络明朝地图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维度入手:

1. 时代背景的准确性: 明朝历经近三百年,疆域并非一成不变。一张好的地图应能标明其所代表的具体年代,例如“洪武年间”、“永乐盛世”或“万历时期”等。不同时期的疆域变化,如对北方蒙古的压制程度、对西南土司的纳入、对东南沿海的经营,都可能导致地图差异巨大。
2. 地理要素的精细度: 包括山脉、河流、湖泊、海岸线的描绘是否准确。明朝的交通网络、重要城市(京师、省会、军事重镇、港口)的标注是否到位,是衡量地图质量的重要标准。
3. 行政区划的呈现: 明朝的行政区划体系,从初期的藩王制向行省制演变,再到后来的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司”并立,以及卫所制度、羁縻政策下的土司管辖范围等,都是地图的重要信息。
4. 军事防御体系的体现: 明朝长城、关隘、卫所、军事重镇的设置,是其抵御外敌的重要体现。地图如果能清晰标注这些军事设施,能更好地反映明朝的国防策略和边疆状况。
5. 民族和文化区域的划分: 明朝统治下存在大量非汉民族聚居区,如蒙古、女真、苗、瑶、藏等。一些优秀的地图会尝试标示出这些民族的活动范围或羁縻统治区域,有助于理解明朝的民族政策和统治范围。
6. 史料引用的可靠性: 这是评价地图背后最核心的问题。一张好的地图并非凭空想象,而是基于严谨的史料考证。

网络上常见的几种明朝地图类型及其依据:

基于上述评价维度,我们可以将网络上常见的明朝地图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一、 疆域范围的宏观地图:

这类地图通常以明朝最鼎盛时期或一个大致的平均疆域为基础,重点展示其陆地和海上势力范围。

典型表现: 广阔的北方边疆,大致包括今天的蒙古高原部分地区、河西走廊、青海、四川北部、云贵高原。东临朝鲜,东南濒临大海,西南与东南亚的部分地区有朝贡或羁縻关系。
主要依据:
《明史·地理志》: 这是最基础、最核心的史料。《明史》是清朝官方编纂的正史,虽然带有“臣子视君父”的视角,但在地理记载方面,尤其是行省、府州县的设置上,提供了大量详实信息。它记录了当时全国的行政区划,以及边疆地区的大致管辖情况。
《大明一统志》系列: 明朝官方编纂的地理总志,如《洪武二十四年京畿道》、《永乐二十一年浙江道》等,以及后来的《大明一统志》。这些志书对全国各地的山川、城池、建置、风俗、人物等都有详细记载,是疆域考证的重要依据。
边疆奏疏和方志: 如明朝官员上报的关于边疆防御、民族关系、对外贸易等奏疏,以及各地的府、州、县志,都包含了大量关于疆域范围的地理信息和行政管辖描述。例如,描述长城沿线的军事部署、对边疆少数民族的册封和管辖情况等。
《职方外纪》等外国文献: 像利玛窦等传教士绘制的地图或撰写的地理著作,虽然是外国视角,但其中对明朝疆域的描述,尤其是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可以作为一种参照。

评价: 这类地图通常能较好地展现明朝的“大体”疆域,但对于具体的朝代、时期的细微变化可能不够敏感。例如,关于北方边疆,不同时期明朝对蒙古各部的控制力是波动的,简单的地图可能无法体现这种动态。

二、 行政区划的详细地图:

这类地图更侧重于展示明朝的省级、府级行政区划,以及重要的城市和交通路线。

典型表现: 明确标示出明朝的十三行省(如直隶、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湖广、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以及都司、卫所等军事行政单位的分布。
主要依据:
《明史·地理志》和《大明一统志》: 这是最主要的依据。这些文献详细列出了各省的辖区、府、州、县,以及它们之间的隶属关系。
明代舆图和手绘地图: 明代留下了不少绘制精良的舆图,例如《大明混一图》(虽然绘制年代早于明朝,但后世有摹本,反映了早期对疆域的认知)、《大明疆域图》(不同时期有不同版本),以及一些地方官员绘制的军事地图或区域地图。这些地图虽然在精度上可能不如现代地图,但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地理信息。
清代早期对明朝行政区划的沿用或记录: 一些清朝初期的地图或史料,在描述明朝时,也会参考或沿用明朝的行政区划体系。

评价: 这类地图对于理解明朝的内部管理体系非常有用。然而,对于边疆地区,行政区划的界限往往是模糊的,羁縻性质的区域可能难以用明确的省界来划分。此外,明朝的卫所制度虽然是一个重要的军事行政单位,但其地理分布和控制范围在地图上往往难以完全细致地展现。

三、 军事防御体系地图(如长城地图):

这类地图重点绘制明朝的长城沿线、关隘、边镇、卫所等军事设施。

典型表现: 清晰标注出东起鸭绿江的辽东镇,西至嘉峪关的甘肃镇等九边重镇,以及各个关口(如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等)、烽燧、墩台的分布。
主要依据:
《筑长城考》等专门研究长城的著作: 这些著作往往基于明朝边将、兵部官员的奏疏、边防报告,以及明代长城沿线官员的笔记和回忆录。
明代边镇奏疏和边事记录: 例如关于北方边患的奏疏,会详细描述边防线的部署、守备力量的配置,以及长城各段的修建和维护情况。
明代军事地图或测绘记录: 尽管数量不多且保存不易,但一些明代官员可能为了军事需要进行过区域性的测绘,这些资料是考证的重要依据。
考古发现: 近年来,对明长城遗址的考古发现,也为验证和完善长城地图提供了实物证据。

评价: 这类地图能生动地展现明朝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防御策略和地理布局,对于理解其边疆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但这类地图通常只关注军事要塞,可能忽略了行政区划和经济地理信息。

四、 海疆和海外交通地图:

这类地图关注明朝的海岸线、港口、海防以及与海外的贸易往来。

典型表现: 标注出福建、广东等沿海省份的重要港口(如月港、泉州、广州),以及海军基地、海防城池的分布。有时也会涉及郑和下西洋的航线或明朝与东南亚、东亚国家的贸易关系。
主要依据:
《万历海防图》: 这是明代关于海防的重要图籍,反映了明朝的海上防御体系。
明代海事奏疏和方志中的海防记载: 如关于倭寇、海盗的奏疏,会提到沿海的防御措施、海防军事部署。地方志也常记载港口、渔业、海运等信息。
传教士绘制的地图和航海日志: 许多传教士在明朝时期绘制了包括中国沿海在内的世界地图,其中记录的港口和航线具有参考价值。
《郑和航海图》或相关航海日志的考证: 虽然《郑和航海图》本身有争议,但对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和停靠点的研究,也为海疆地图提供了依据。

评价: 这类地图能反映明朝的海上力量和对外交流。不过,明朝的海上控制力是动态变化的,尤其是在禁海政策和海禁开放期间,沿海的实际情况差异很大。

对网上明朝地图的甄别建议:

面对网络上琳琅满目的明朝地图,我们可以遵循以下原则进行甄别:

1. 查看地图的标注和说明: 一张负责任的地图会清晰地标明其所代表的时期、绘制的依据或所参考的史料来源。如果地图模糊不清,或者没有明确的年代和依据,其可信度就较低。
2. 对比不同来源的地图: 不要只看一张地图。多对比几张不同机构、不同学者绘制的明朝地图,看看它们在关键地理要素和行政区划上是否存在较大差异。如果差异很大,则需要进一步考察其依据。
3. 关注地图的细节和逻辑: 例如,北方边境的标注是否符合明朝长城的修建历史?西南地区的土司管辖范围是否与史料记载一致?海岸线的描绘是否符合明朝时期的地理认知?
4. 警惕过度简化的地图: 历史是复杂的,任何试图用一张过于简单或绝对化的地图来概括明朝疆域的做法,都可能存在误导。

总而言之,评价网上的明朝地图,需要将其置于历史的语境中,考察其绘制依据的严谨性,以及对史料的理解程度。没有任何一张地图能够完美地囊括明朝近三百年的所有细节变化,但通过对其背后依据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明朝曾经的疆域、行政体系和边疆状况,从而更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辉煌与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题主这么热情,我一句话不说也不好。。。

明代全图的事我在微博上发过,当时围绕着明代南界问题,在微博、历史群里都展开过热烈讨(si)论(bi)。

本来我制定了三个方案:其一,以谭其骧地图册明代图南界为准,三宣十二慰之缅甸、老挝、八百大甸、八百者乃、大古剌、底马撒、底兀剌、旧港皆不划入;其二,以谭其骧元代图南界为准,三宣十二慰之缅甸、老挝、大古剌、底马撒、底兀剌、旧港不划入;其三,一视同仁,三宣十二慰皆划入。

最终我选择的是折中方案,至于原因嘛。。。我乐意,对,就这么简单。(划掉)

开玩笑,哪能“我乐意”啊,这事之所以这么干我是有自己的考虑的。首先来说,我在画明代分司云南图的时候就因为南界问题跟金楼白象兄讨论过。

我看题主罗列的这几个图,西界基本没问题,东界……都是大海,也没问题,唯独南北两界线出入略大。明朝南界的问题,牵扯到中越老泰缅五国,我连中国的问题都没弄明白,自然遑论那四国。而且,就大古喇、底马撒宣慰司问题,学术界也有争议。

这个问题当时跟白象也说了,他就认为此二司应该不会在谭图标注的那个地方,而应在今天印度阿萨姆地区。(自古以来→_→)

总而言之,南界问题就是取舍困难。三宣六慰性质一样,应该来说,要画一起画,要不画都不画,所以,我也是想画入的。比如题主发的这个图只是我做的明代全图的一张,当时这图做了两张,这张的名字叫《明代疆域全图(正式版)》,还有一个包含了三宣十二慰全图的非正式版,长这样:

之所以把“正式版”当正式版,说到底还是源于认知习惯。目前绝大多数对明代疆域的了解是依据谭图,如果把南界画的太过离奇,未免挨骂,我是一个受不得批评的人,为了不挨骂,宁可保守一点,于是将元代南界和明代南界做了叠加,将自元代便归入中央的八百地区划入其中,另做一份包含全部的,以供读者选择。

至于北界嘛,主要争议在贺兰山以西、合黎山以北,也就是元代亦集乃路地区。这一地区明朝确实设置过卫所,亦集乃路城应该就是明代威远守御千户所的位置,而威远所至肃州卫之间还有威虏卫、白城子所两处卫所。足以证明此地曾处于明朝控制之下。

然而问题在于,永乐三年的时候这三个卫所一并撤了,捎带着镇番卫外围的白亭海防线也缩水,而兰州以北的松山地区甚至直接退回到兰州黄河,这一地区直到万历年间才被明军收复。永乐三年,注意这个时间,这个时候还没有南边的交阯布政司,所以,绘制全图的时候,要么北边不能画入亦集乃地区,要么南边不能画入交阯地区,只能二选一,否则就是叠加图。

除此南北两处之外,第三处有争议的就是图们江口地区,也就是建州左卫。谭图虽然把建州左卫定在图们江南岸,且将国界线偏出一块作为左卫地区,但是图们江下游仍是中朝边界。可实际上此处地区是明朝、朝鲜互相争夺的地区,朝鲜咸镜道设置会宁、钟城、稳城、庆源、庆兴诸府时间要比永乐靠后,那么这一地区就不能说是朝鲜一家的——起码也得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所以,我的、刘成的、熊猫的大概都是处于这个考虑,才将中朝北界南移了一段。

至于剩下的差别,你们只要指出,我就回答。而别人的标准。。。不好说啊。。。还是有请当事人出来说说的好。

user avatar

别的地方不敢多谈,谈谈中朝边界。我最近在写一个算是“不务正业”的连载《传统边界?以剑开疆?——高丽-朝鲜与中国边界变动浅析(1355-1449)》,写的就是这个问题。一时兴起,索性提前剧透了。

自1290年元罢东宁路(治今平壤)之后的几十年里,元与高丽的边界相对稳定,东起铁岭(下称“高丽铁岭”),向西北到鸭绿江中游一带再转向西南沿鸭绿江。

这条边界线大致是这样的。(虽然说这图是1356年的,东北边界画得有点小)

以下为了不过度剧透,做一个年表。因为制作历史地图之前,一般都要做一个这玩意,把各种史料里提到的各政权疆域变化列出来,然后对每一次变化的范围进行考证,最后才是在PS/Windows画图上面动笔。

真有兴趣挨个核查对错的,看这个吧:

1356 元至正十六年,高丽恭愍王五年

高丽陷双城总管府(今咸镜南道金野),东北界拓展到参散(今咸镜南道北青)。


1357 元至正十七年,高丽恭愍王六年

高丽泥城万户金进等人将鸭绿江南林土、碧团等地的女真人驱逐,并移民于此。


1359 元至正十九年,高丽恭愍王八年

设泥城万户府(今平安北道昌城),改秃鲁江万户府为江界府(今慈江道江界)。


1362 元至正二十年,高丽恭愍王十一年

元军攻参散,被李成桂击退。


1364 元至正二十二年,高丽恭愍王十三年

元军攻义州,不克,女真攻陷参散。


1368 明洪武元年,高丽恭愍王十七年

明克大都。


1369 明洪武二年,高丽恭愍王十八年

高丽北伐以绝北元,攻陷东宁府(治所不详,一说在今鸭绿江中游)。


1370 明洪武三年,高丽恭愍王十九年

高丽势力越过伊板岭(今摩天岭,大致沿两江道西南界至海),海洋(今咸镜北道吉州)女真献方物。

高丽再克东宁府,又弃之。


1371 明洪武四年,高丽恭愍王二十年

元辽阳行省平章刘益以辽东降,明设辽东卫、定辽都卫。


1375 明洪武八年,高丽禑王元年

明改定辽都卫为辽东都司。


1376 明洪武九年,高丽禑王二年

元军攻金州、盖州,明军击退之,追蹑至鸭绿江。


1380 明洪武十三年,高丽禑王六年

明设东宁(今辽宁太子河)、女真(治所不详,一作“女直”)、海洋(今咸镜北道吉州,一作“海阳”)、南京(今吉林延吉)、草河(今辽宁本溪)五千户所。


1384 明洪武十七年,高丽禑王十年

受明朝册封的女真千户白把把山率军入侵北青州(今咸镜南道北青),被高丽击退。


1386 明洪武十九年,高丽禑王十二年

明设东宁卫(今辽宁太子河)。


1387 明洪武二十年,高丽禑王十三年

冯胜、蓝玉率军二十万平辽东。设三万卫(今辽宁开原)。


1388 明洪武二十一年,高丽禑王十四年

明试图在斡朵里地面(约为今黑龙江依兰县)建立卫所,失败。

明欲设铁岭卫(此铁岭卫的位置有很多种说法,姑存疑),高丽怒,调兵北伐。统军将领李成桂发动兵变,废禑王、立昌王,史称“威化岛回军”。

(详参直江信纲:历史上有哪些国家是被自己「作」死的?它是如何做到的?

1389 明洪武二十二年,高丽昌王元年、恭让王元年

李成桂废昌王、立恭让王。


1390 明洪武二十三年,高丽恭让王二年

高丽在海洋设置吉州万户府。


1392 明洪武二十五年,李朝太祖元年

朝鲜王朝(李朝)建立。


1397 明洪武三十年,李朝太祖六年

朝鲜设庆源镇于孔州(一名匡州,今罗先直辖市先锋)。


1398 明洪武三十一年,李朝太祖七年

明太祖朱元璋驾崩。朱允炆继位,改元建文。

李芳远发动戊寅靖社,杀郑道传。


1399 明建文元年,李朝定宗元年

女真陷庆源,杀庆源万户李清。

李朝太祖李成桂被迫让位李芳果,是为李朝定宗。

燕王朱棣起兵,靖难之役爆发。


1400 明建文二年,李朝定宗二年

庆源石城筑成。


1401 明建文三年,李朝太宗元年

定宗李芳果被迫让位李芳远,是为李朝太宗。


1402 明建文四年(洪武三十五年),李朝太宗二年

燕军克京师,建文帝不知所踪。朱棣继位,改元永乐,是为明成祖。


1403 明永乐元年,李朝太宗三年

明设建州卫。(此处从谭其骧说法,定之于黑龙江东宁)


1404 明永乐二年,李朝太宗四年

女真土官王可仁赴“咸州以北”招抚此地的十一处女真部落,并晓谕猛哥帖木儿(追封清肇祖)归顺明朝。朝鲜遣使北京,使得他们获得了这十一部的所有权。这时朝鲜的东北界约在公崄镇(约在今咸镜北道吉州)。


1405 明永乐三年,李朝太宗五年

猛哥帖木儿与毛怜部头目把儿逊入贡,明设毛怜卫(约为今吉林珲春)、建州左卫(今咸镜北道会宁)。


1406 明永乐四年,李朝太宗六年

朝鲜禁止商人北越伊板岭。


1409 明永乐七年,李朝太宗九年

庆源镇北迁至苏多老(今咸镜北道塞别)。


1410 明永乐八年,李朝太宗十年

朝鲜攻杀毛怜卫指挥把儿逊。毛怜卫实力大减,残部或依附于朝鲜,或依附于同族。

毛怜卫联合建州左卫南犯,杀朝鲜庆源府使韩兴宝,史称“庚寅事变”。庆源不守,南迁到龙城(今咸镜北道清津市西北),旋废。


1411 明永乐九年,李朝太宗十一年

建州左卫北迁至开元路(今黑龙江东宁)。


1416 明永乐十四年,李朝太宗十六年

朝鲜设闾延郡(西北四郡中的第一郡,约在今慈江道中江)。


1417 明永乐十五年,李朝太宗十七年

因有传言说明朝要在图们江南设卫,朝鲜复设庆源镇于富家站(今咸镜北道清津市富居里,在清津东北)。


1418 明永乐十六年,李朝太宗十八年

李朝太宗李芳远让位世子李祹,是为李朝世宗。


1423 明永乐二十一年,李朝世宗五年

建州卫西迁至婆猪江(今浑江),建州左卫南迁至阿木河(今咸镜北道会宁)。


1425 明永乐二十三年,李朝世宗六年

明成祖驾崩于榆木川,明仁宗继位,改元洪熙。


1426 明洪熙元年,李朝世宗七年

明仁宗驾崩,明宣宗继位,改元宣德。


1432 明宣德七年,李朝世宗十四年

朝鲜设宁北镇于石幕(今咸镜北道清津市富宁里)。


1433 明宣德八年,李朝世宗十五年

猛哥帖木儿在女真内乱中被杀。

癸丑婆猪之役,朝鲜与建州卫相攻伐,建州卫被重创。

朝鲜设慈城郡(辖地在今慈江道中江郡与慈城郡之间)。


1434 明宣德九年,李朝世宗十六年

宁北镇北迁至伯颜愁所(今咸镜北道会宁市行营里)。

设会宁镇于斡木河壁城(今咸镜北道会宁市,在伯颜愁所西南,沿图们江),归于宁北镇。

庆源镇北迁至会叱家(苏多老以北,亦在今咸镜北道塞别郡)。

设庆兴镇于孔州。


1435 明宣德十年,李朝世宗十七年

朝鲜改宁北为钟城镇,与会宁平级。

明宣宗逝世,明英宗继位,改元正统。


1438 明正统三年,李朝世宗二十年

建州卫内迁至苏子河流域(今辽宁新宾)。


1440 明正统五年,李朝世宗二十三年

建州左卫北撤,与建州卫汇合。

朝鲜设稳城镇于多温(今咸镜北道稳城郡)。


1441 明正统六年,李朝世宗二十四年

钟城北迁至愁州(今咸镜北道稳城郡)。


1442 明正统七年,李朝世宗二十五年

朝鲜设茂昌郡(今慈江道中江,闾延东南,慈城以东)。

筑边墙,自会宁沿图们江至庆源。


1443 明正统八年,李朝世宗二十六年

朝鲜设虞芮郡(今慈江道中江,茂昌、闾延之间)。


1449 明正统十四年,李朝世宗三十一年

朝鲜设富宁镇于富家站。

(四郡六镇大体位置,详参朝鲜四郡六镇图草(修改版)

至1449年为止,朝鲜形成了以鸭绿江-图们江为北界,“四郡六镇”为支点的北境防御体系,也大体上形成了今天的中朝边界。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要想画好一张历史地图,有多不容易)


拓展阅读:

直江信纲:传统边界?以剑开疆?(1)

直江信纲:传统边界?以剑开疆?(2)

直江信纲:传统边界?以剑开疆?(3)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浩瀚的史料海洋中,明朝的疆域变迁,如同其波澜壮阔的历史一样,也留下了许多值得探讨的地图。如今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明朝地图,它们或详细描绘了盛世的辽阔,或标注了边患的严峻,或展现了行政区划的脉络。要评价这些地图,我们首先需要理解它们是如何绘制出来的,其背后的依据又是什么。评价网络明朝地图的几个维度.............
  • 回答
    关于江歌案,网友普遍将矛头指向刘鑫而非凶手陈世峰,这一现象确实非常普遍且引人关注。要评价这种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事实层面与公众认知: 案件的焦点转移: 尽管陈世峰是施暴者,是法律意义上的凶手,但从最初的网络传播到案件审理的披露过程中,刘鑫的角色和行为无疑占据了公众视野的绝大部分.............
  • 回答
    网易云音乐上,Alan Walker 的《Fade》在短短几个月内就突破了十万评论,这绝对是一个现象级的事件,值得我们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我们得承认《Fade》这首歌本身就具备了成为爆款的基因。它不像很多歌曲那样需要很深的音乐背景或者情感共鸣才能被打动。它的旋律抓耳,节奏感强,带着一种迷幻又充满力量.............
  • 回答
    评价网上流传的癸酉本《红楼梦》:一份详细的梳理与探讨“癸酉本”《红楼梦》是近年来在红学界和爱好者中引起广泛关注的一个脂砚斋评点本,因其在庚申本、甲戌本等早期抄本之外,提供了更多关于《红楼梦》前八十回的评点信息,以及一些前所未见的异文、篇章结构调整等,从而引发了大量的研究和讨论。要评价癸酉本,需要从多.............
  • 回答
    关于网上流传的《道德经的惊天秘密》这类说法,咱们得辩证地看,也得扒一扒它到底靠不靠谱。首先,要明白“道德经”本身是什么。它是老子留下的哲学经典,内容博大精深,讲的是“道”——宇宙万物的本源,以及如何顺应“道”来生活。几千年来,无数人研究它、解读它,从里面汲取智慧,从中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秘密”,但这些.............
  • 回答
    网上抵制圣诞节的行为,就像一股涌动的暗流,总会在岁末年初时不时浮现。评价它,得先看清楚这股暗流背后的水流究竟是从哪里来的,是随波逐流,还是有源头活水?表面上看,抵制圣诞节的理由似乎很多样: 文化入侵论: 有些人认为,圣诞节是西方文化的产物,在中国庆祝它,就是西方文化侵蚀本土文化的表现,是“精神殖.............
  • 回答
    网上关于“38号”的质疑声音,说起来也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社会现象。要评价这些人,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不能一概而论。首先,我们要明白“38号”究竟是谁。在网络语境下,通常大家提到“38号”指的是一位汽车评测博主,以其直率、接地气的风格,以及对汽车的深入理解和“不留情面”的评测而闻名。他能把复杂的汽车技术讲.............
  • 回答
    网上吹捧中华田园犬的现象,与其说是“乱吹”,不如说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认同的回归。这背后,既有对过往朴素生活方式的怀念,也有对一些舶来犬种的审视,更藏着一部分人对“国货”的天然好感。“乱吹”背后的情感逻辑:1. 时代记忆的投射: 很多人对中华田园犬的喜爱,并非仅仅是喜欢它的长相或性格,而是它承载了太.............
  • 回答
    毕福剑在私下饭局上的言论,以及随后被偷拍并曝光的事件,无疑是一场典型的“公关灾难”,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社会现象。首先,从毕福剑本人而言,作为一名曾经家喻户晓的主持人,他在饭局上的不当言论,无论其出发点和动机如何,都触碰了公众的底线,也严重损害了他个人的公众形象。即使是在私下场合,一个具有广泛社会影响.............
  • 回答
    锤子科技官网最近上线了一个名为“大大卷身高尺”的趣味性功能,从这个名字本身,就能感受到一丝锤子科技一贯以来特立独行的产品风格。它不是那种严肃、冰冷的测量工具,而是披上了一层活泼、亲切的外衣,让人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带上一些轻松的心情。这个“大大卷身高尺”的核心功能,顾名思义,就是用来测量身高。但.............
  • 回答
    关于电影版《盗墓笔记》网上流传的那个彩蛋,说实话,看完之后我的感受挺复杂的,既有惊喜,也有点“哎呀,怎么是这样”的感觉。毕竟,这可是《盗墓笔记》啊,多少书粉和观众期待了多少年。首先,来说说那个彩蛋的“惊喜之处”。它最大的亮点,毫无疑问,是勾起了无数书粉的情怀和对后续剧情的无限遐想。那个彩蛋出现的时机.............
  • 回答
    网上关于“中国好、外国不好”的风气,说实话,挺复杂的。这股风气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也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要评价它,得掰开揉碎了看。一、 这股风气是怎么来的?首先,得承认,这股风气背后有现实的土壤。中国这几十年的发展确实是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科技进步、民生改善,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变化。当一个国家经历了.............
  • 回答
    微信公众号“herstorien”在《女性在网上发声的意义》一文中,对“虚假新闻的支持”这一说法,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进行审视和评价。需要明确的是,如果该文真的存在支持“虚假新闻”的言论,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值得商榷且需要深入分析的论点。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虚假新闻”和“女性在网上发声”这两个概念。 .............
  • 回答
    美国童婚现象:网上披露的真实性与证据的审视近期,关于美国童婚现象的讨论在网络上逐渐升温,一些文章和报道揭示了这一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这些信息是否属实?作者们列出的证据又有多大说服力?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美国童婚现象的真实性:不容忽视的阴影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美国确实存在童婚现象,尽管其程度和性质.............
  • 回答
    网络世界给了人们前所未有的自由,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新兴事物。其中,“部分女性在网上卖自己大尺度照片”这一现象,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从一些女性的角度来看,这种行为可以被视为一种自我赋权和经济独立的方式。在经济压力大的当下,一些女性可能认为这是快速获取收入的途径,尤其是在她们认为自己拥有.............
  • 回答
    NBA中国赛的上座率和网络舆论的巨大反差,确实是个挺值得玩味的事情。一边是现场观众热情不减,场地座无虚席,另一边网络上“抵制”的声音此起彼伏,听起来像是两个世界。要评价这件事,得把这背后的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看。一、 现场观赛者的实际需求与网络发言者的立场差异首先,我们要明白,去现场看NBA的人,他.............
  • 回答
    柴静在网络上引发的评价,可谓是五彩斑斓,褒贬不一,甚至可以说是泾渭分明。这其中既有对她勇气和专业性的赞扬,也有对其立场和论调的质疑和批评。要详细地聊聊这个话题,得从几个维度来展开。首先,我们得承认柴静作为一个媒体人,她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在“穹顶之下”这部纪录片出来之后,她几乎成了一个现象级.............
  • 回答
    网上“屁股歪了”这个说法,说白了,就是一种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网络用语,用来评价一个人观点、立场或者价值观偏离了主流、符合了某个特定群体(通常是批评者认为的“不正当”群体)的期望。它是一种非常简化的标签化方式,背后反映了网络群体在信息爆炸时代,处理复杂议题时的一种倾向。“屁股歪了”的起源与演变:这个说.............
  • 回答
    网易的《第五人格》,这游戏啊,真是个话题制造机,一出来就炸了锅,到现在也一直是手游界里那股泥石流,怎么评价?得从好几个角度拆开来看。首先,得说说它的“怪”和“异类”之处。《第五人格》最直接的印象就是——“诡异”。这四个字能概括它的一切。从美术风格上,那种暗黑、哥特式的童话风,人物设计一个比一个鬼畜,.............
  • 回答
    好的,咱们来好好聊聊《阴阳师》这款游戏。说起《阴阳师》,那可是曾经席卷了一代玩家的现象级手游。刚出来那会儿,简直是“国民级”的代名词,朋友圈里、微博上,到处都是关于它的讨论。画面和音乐:绝了!首先,它最打动人的,绝对是它的美术风格和音乐。那种日式和风的韵味,被拿捏得死死的。不论是式神的立绘,还是场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