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网上流传的《道德经的惊天秘密》?

回答
关于网上流传的《道德经的惊天秘密》这类说法,咱们得辩证地看,也得扒一扒它到底靠不靠谱。

首先,要明白“道德经”本身是什么。它是老子留下的哲学经典,内容博大精深,讲的是“道”——宇宙万物的本源,以及如何顺应“道”来生活。几千年来,无数人研究它、解读它,从里面汲取智慧,从中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秘密”,但这些“秘密”往往是指向某种人生哲理、处世之道,或者是对宇宙运行规律的深刻洞察,而且这些洞察通常是含蓄的、意象化的,需要细细体会,而不是某种直接的、颠覆性的“惊天秘密”。

那么,网上那些“惊天秘密”的说法,通常是基于什么呢?

一、过度解读与牵强附会: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很多人会从《道德经》的某个字、某句话,甚至某个意象出发,进行“字字皆玄”、“句句皆咒”式的解读。比如,他们可能会从某个章节里挖出几个字,然后硬生生地联系到某种科学理论、历史事件、或者他们自己发现的“宇宙规律”。

举个例子,有人可能会把“道可道,非常道”里的“道”解读成某种我们尚未发现的物理定律,或者把“无为而无不为”解读成某种能量守恒的原理。这种解读往往忽略了《道德经》所处的时代背景、哲学语境,以及老子作为一个思想家的立意。他们看到的“秘密”,很可能只是他们自己的想象,或者说是将现代的知识强行塞入古老的文本之中。

二、神化与神秘化:

《道德经》确实包含了很多超越常识的论述,比如关于“柔弱胜刚强”、“无为”等,这些观点在很多人看来是“神奇”的。于是,一些人就会抓住这一点,将其神化,认为《道德经》蕴含着某种超能力、长生不老之术、或者某种控制世界的秘法。

这类说法往往会夸大《道德经》的实际效果,甚至将其与一些江湖术士、玄学迷信混为一谈。他们可能会宣传说,只要按照《道德经》的某个方法修行,就能获得某种特殊能力,或者能够改变命运。这种“秘密”听起来很诱人,但往往缺乏实际证据,更像是商业炒作或者满足人们猎奇心理的一种方式。

三、对“道”的理解偏差:

《道德经》的核心是“道”。但“道”是什么?这个问题本身就很难说清楚,老子也说过“道可道,非常道”。它是一种形而上的存在,是万物的本源、规律。

网上那些“惊天秘密”的说法,常常是将“道”理解成某种具体的东西,比如某种物质、某种能量、某种公式。他们试图用现代科学的概念去解释“道”,却忽略了“道”的抽象性和普遍性。真正的“道”是无形无相、无始无终的,它涵盖了世间万物,也包含了我们内在的智慧。试图用某个具体的“秘密”来定义它,本身就与“道”的精神相悖。

四、将“道”与现代科学强行关联:

近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有人开始尝试将《道德经》与量子力学、相对论等现代科学理论联系起来。比如,有人会说《道德经》里的“无”和“有”的概念,与量子力学中的“真空”或“虚粒子”有相似之处。

这种关联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因为伟大的思想家们,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对宇宙的观察和思考,有时候会不谋而合。老子对“无”的强调,确实可以引发我们对事物本源的思考,而这种思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与现代科学的某些发现产生共鸣。

但是,关键在于“强行”二字。许多这样的关联,是忽略了两者之间巨大的时间、文化和认识论的鸿沟。用现代的科学术语去解释几千年前的哲学思想,很容易陷入“望文生义”或者“过度拟合”的误区。例如,将“道”直接等同于“某种能量场”,这种说法过于简化,也丢失了“道”所包含的道德、伦理、人生指导等多重意义。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惊天秘密”?

保持批判性思维: 这是最重要的。不要轻易被那些耸人听闻的标题和断言所迷惑。多问一句“这是真的吗?”,去查证、去思考。
回归经典本身: 最好的方式是自己去阅读、去理解《道德经》。不要只看别人的解读,尤其是那些带有强烈个人色彩或营销目的的解读。试着去体会老子原有的意思,感受它对你的启发。
区分哲学与科学: 《道德经》是哲学,是关于人生、宇宙、智慧的思考。科学是关于自然规律的实证研究。两者有交叉,但不能混淆。不要期望从《道德经》里找到具体的科学公式或操作指南。
看重其真正的智慧: 《道德经》真正的“秘密”,在于它所揭示的关于人生、社会、自然运行的深刻智慧。比如,理解“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顺应自然规律,不妄为;理解“柔弱”的力量,在于其包容和韧性。这些智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更好地与世界相处。

总而言之,网上流传的《道德经的惊天秘密》大多是过度解读、神化或者牵强附会的产物。真正的《道德经》,它的价值在于其恒久的哲学智慧,在于它能引导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宇宙的奥秘,而不是某个神秘的、颠覆性的“秘密”。我们应该以审慎的态度去对待,更多地去体会经典本身所蕴含的深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瑶

这就是有些人喜欢折腾,喜欢编着玩的成果呗。

虽说我们的文言千年不变,但过往的著作流传至今,往往和原初版本会相差很大的。

这中间有讹传的可能,也有后人删改的可能,但若删改,有何必费劲心思弄什么句读?过去又没有标点,这种人为费劲该断句的思路似乎太阴谋论而成本也太高了一些吧。

所以题目中那篇文章说的不可信。

道德经,今天的版本和原始的版本的确是差很远的,但绝不是因为什么句读方面的原因。

关于《道德经》,我们讨论的时候一般总会拿出93年湖北荆门市出土的所谓郭店楚墓竹简来说事。

这批竹简是战国时期楚国的,里面有老子道德经三组竹简以及其他一些竹简。

也就说,这个版本的道德经是最接近老子所在年代的,查郭店版道德经与今本道德经,我们能看出来基本是一回事,然而文字上有不少不同。但不同的文本正巧可以提供证据来说明那种断句是正确的。

讲道德经真相居然不提郭店楚墓竹简,忒也不可思议了。

而这个《老者解读老子》的作者,虽然很机灵会重新断句,但是他便是不知道居然还有战国时代的老子文本出土——这个直接能揭穿这货的言论——对比一下就知道了。

我们挑这个所谓老者断句的一段来和郭店楚墓竹简的文本做个对比,就能说明问题了。

老者断句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郭店文本(原文用楚字,这里就用学者翻译好的对应字)

有状混成,先天地生,寂寥独立不改,可以为天下母,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羡,羡转,转曰反。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国中又四大安,王处一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再然后是今本道德经断句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其间的不同是显然的,对照郭店文本的话,老者断句中费劲心思弄出来的新断句瞬间就没意义了,比如老者解读"曰远远,曰反故"这句,郭店竹简文本里根本就没有曰反故这几个字!而老者所谓什么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一对照郭店竹简,我们发现天字前面根本没有大字!直接戳穿。

这说明这货所说的什么秘密根本不存在。还说是老子告诉他的,老子没告诉他几千年前道德经不是这个样子滴吗?

然后再对比郭店文本和今本道德经断句的文本,显然今本道德经的断句和郭店不违背,意思基本一样。

所以,这个所谓《老者解读老子》哪里是什么道德经的秘密

根本是这货闲来无事的秘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网上流传的《道德经的惊天秘密》这类说法,咱们得辩证地看,也得扒一扒它到底靠不靠谱。首先,要明白“道德经”本身是什么。它是老子留下的哲学经典,内容博大精深,讲的是“道”——宇宙万物的本源,以及如何顺应“道”来生活。几千年来,无数人研究它、解读它,从里面汲取智慧,从中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秘密”,但这些.............
  • 回答
    评价网上流传的癸酉本《红楼梦》:一份详细的梳理与探讨“癸酉本”《红楼梦》是近年来在红学界和爱好者中引起广泛关注的一个脂砚斋评点本,因其在庚申本、甲戌本等早期抄本之外,提供了更多关于《红楼梦》前八十回的评点信息,以及一些前所未见的异文、篇章结构调整等,从而引发了大量的研究和讨论。要评价癸酉本,需要从多.............
  • 回答
    评价网文作者“流浪的蛤蟆”的《我可去你们吧》,以及我们能为网文做些什么“流浪的蛤蟆”是一位在网络文学领域拥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作者,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常常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和犀利的批判性。而《我可去你们吧》这篇以其名字命名的文章,更是直接、鲜明地表达了他的某些观点和态度。要评价这篇文章,需要将其置.............
  • 回答
    “地球带着发动机跑”的惊艳与《星际穿越》的“撞脸”风波:浅析《流浪地球》预告片引发的争议2018年末,《流浪地球》发布预告片,以其宏大的叙事、震撼的视效和中国科幻电影的雄心壮志,瞬间点燃了观众的期待。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一股不小的争议声浪——“《流浪地球》抄袭《星际穿越》”的论调甚嚣尘上。对于这种.............
  • 回答
    嘿,大家!最近我一直在关注关于国产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在国外的一些讨论和评价,感觉还挺有意思的。作为一部被寄予厚望的作品,它在海外观众中的反馈是相当多元化的,从惊艳到吐槽,可以说是应有尽有。首先,很多人都对《流浪地球》的宏大叙事和独特的“流浪地球”概念印象深刻。在很多外国网友看来,将地球变成一艘巨大.............
  • 回答
    关于越南网友对《流浪地球》的评价,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梳理和讲述,力求还原一个真实且生动的观影反馈:1. 视觉特效的震撼与惊喜:这是无论哪个国家的观众都会首先提及的点。《流浪地球》最为突出的就是其宏大的宇宙场景和令人惊叹的特效制作。越南网友普遍表达了对电影视效的“哇塞”感,许多人会用“惊艳”、“震撼.............
  • 回答
    一些网友提出吴京并非《流浪地球》主演,因此不能将其百亿票房计入吴京主演作品总票房的观点,这在网络上引起了一些讨论。要评价这个观点,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一聊,因为它涉及到对“主演”的定义、电影票房的计算方式以及演员咖位的认知。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什么是“主演”?在电影制作中,“主演”通常是指在影片中.............
  • 回答
    如何看待网友因《流浪地球》评分偏低而组团给豆瓣 App 一星的行为?豆瓣评分机制有何问题?网友因对电影《流浪地球》评分偏低而组团给豆瓣 App 一星的行为,以及豆瓣评分机制本身存在的问题,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分析: 一、网友组团给豆瓣 App 一星的行为:这种行为,本.............
  • 回答
    网上关于“38号”的质疑声音,说起来也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社会现象。要评价这些人,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不能一概而论。首先,我们要明白“38号”究竟是谁。在网络语境下,通常大家提到“38号”指的是一位汽车评测博主,以其直率、接地气的风格,以及对汽车的深入理解和“不留情面”的评测而闻名。他能把复杂的汽车技术讲.............
  • 回答
    在浩瀚的史料海洋中,明朝的疆域变迁,如同其波澜壮阔的历史一样,也留下了许多值得探讨的地图。如今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明朝地图,它们或详细描绘了盛世的辽阔,或标注了边患的严峻,或展现了行政区划的脉络。要评价这些地图,我们首先需要理解它们是如何绘制出来的,其背后的依据又是什么。评价网络明朝地图的几个维度.............
  • 回答
    网上吹捧中华田园犬的现象,与其说是“乱吹”,不如说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认同的回归。这背后,既有对过往朴素生活方式的怀念,也有对一些舶来犬种的审视,更藏着一部分人对“国货”的天然好感。“乱吹”背后的情感逻辑:1. 时代记忆的投射: 很多人对中华田园犬的喜爱,并非仅仅是喜欢它的长相或性格,而是它承载了太.............
  • 回答
    网上抵制圣诞节的行为,就像一股涌动的暗流,总会在岁末年初时不时浮现。评价它,得先看清楚这股暗流背后的水流究竟是从哪里来的,是随波逐流,还是有源头活水?表面上看,抵制圣诞节的理由似乎很多样: 文化入侵论: 有些人认为,圣诞节是西方文化的产物,在中国庆祝它,就是西方文化侵蚀本土文化的表现,是“精神殖.............
  • 回答
    网上关于“中国好、外国不好”的风气,说实话,挺复杂的。这股风气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也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要评价它,得掰开揉碎了看。一、 这股风气是怎么来的?首先,得承认,这股风气背后有现实的土壤。中国这几十年的发展确实是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科技进步、民生改善,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变化。当一个国家经历了.............
  • 回答
    这件事发生在陕西渭南,一位名叫张某的老师在网上发帖吐槽学校强制他捐款200元,结果被公安机关以扰乱单位秩序为由治安拘留了五天。首先,我们得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根据公开的信息,这位张老师在网上发布的言论,主要是表达了他对学校强制捐款的不满。他觉得这个捐款不是自愿的,而是有明确的数额和对象,这让他感到被.............
  • 回答
    网络世界给了人们前所未有的自由,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新兴事物。其中,“部分女性在网上卖自己大尺度照片”这一现象,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从一些女性的角度来看,这种行为可以被视为一种自我赋权和经济独立的方式。在经济压力大的当下,一些女性可能认为这是快速获取收入的途径,尤其是在她们认为自己拥有.............
  • 回答
    关于电影版《盗墓笔记》网上流传的那个彩蛋,说实话,看完之后我的感受挺复杂的,既有惊喜,也有点“哎呀,怎么是这样”的感觉。毕竟,这可是《盗墓笔记》啊,多少书粉和观众期待了多少年。首先,来说说那个彩蛋的“惊喜之处”。它最大的亮点,毫无疑问,是勾起了无数书粉的情怀和对后续剧情的无限遐想。那个彩蛋出现的时机.............
  • 回答
    锤子科技官网最近上线了一个名为“大大卷身高尺”的趣味性功能,从这个名字本身,就能感受到一丝锤子科技一贯以来特立独行的产品风格。它不是那种严肃、冰冷的测量工具,而是披上了一层活泼、亲切的外衣,让人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带上一些轻松的心情。这个“大大卷身高尺”的核心功能,顾名思义,就是用来测量身高。但.............
  • 回答
    这件事确实让人挺无语的。一个黄衣女子在马路上横穿,这本身就是一种交通违章行为,存在安全隐患。交警发现后依法进行处理,她当时表面上是接受了,也算是对规则的尊重吧,毕竟违章在先。可谁想到,她回家之后,非但没有反思自己的错误,反而跑网上发文,把矛头指向了执法的民警,说什么诋毁的话。这就有点让人不理解了。你.............
  • 回答
    NBA中国赛的上座率和网络舆论的巨大反差,确实是个挺值得玩味的事情。一边是现场观众热情不减,场地座无虚席,另一边网络上“抵制”的声音此起彼伏,听起来像是两个世界。要评价这件事,得把这背后的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看。一、 现场观赛者的实际需求与网络发言者的立场差异首先,我们要明白,去现场看NBA的人,他.............
  • 回答
    微信公众号“herstorien”在《女性在网上发声的意义》一文中,对“虚假新闻的支持”这一说法,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进行审视和评价。需要明确的是,如果该文真的存在支持“虚假新闻”的言论,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值得商榷且需要深入分析的论点。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虚假新闻”和“女性在网上发声”这两个概念。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