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网友因《流浪地球》评分偏低而组团给豆瓣 App 一星的行为?豆瓣评分机制有何问题?

回答
如何看待网友因《流浪地球》评分偏低而组团给豆瓣 App 一星的行为?豆瓣评分机制有何问题?

网友因对电影《流浪地球》评分偏低而组团给豆瓣 App 一星的行为,以及豆瓣评分机制本身存在的问题,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分析:

一、网友组团给豆瓣 App 一星的行为:

这种行为,本质上是一种“集体申诉”或“抗议”,其背后折射出的是:

粉丝群体的强大凝聚力和诉求表达方式: 对于一部倾注了心血和情感的作品,粉丝群体往往会表现出极高的维护欲。当他们认为自己的喜爱之物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时,会寻找一切可能的方式来表达不满,而给评分平台“一星”成为了一种常见的、能够引起平台关注的手段。
对“公平”和“公正”的追求(尽管方式可能不当): 粉丝们认为《流浪地球》被低估了,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纠正他们眼中的“不公”。虽然这种“纠正”方式是通过对其他用户和平台的“打击报复”来实现的,但其出发点是希望能够得到一个他们认为更“合理”的评价。
对平台评分“权威性”和“公正性”的质疑: 这种行为也暴露了部分用户对豆瓣评分机制本身的不信任。他们认为现有的评分无法准确反映影片的价值,因此试图通过极端手段来“逼迫”平台做出改变。
“饭圈文化”的渗透: 这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刷差评行为,带有明显的“饭圈”特征,即通过集体行动来维护偶像(在此是电影)的声誉和成绩。
网络情绪的放大和联动效应: 在社交媒体发达的今天,一个不满的情绪很容易被放大和传播,形成一种集体情绪,进而驱动用户采取一致行动。

然而,这种行为也存在以下问题:

“绑架”式批评,损害平台用户体验: 这种行为不是在理性地讨论电影本身,而是通过给整个豆瓣 App 一星来“惩罚”平台,这无益于其他正常使用豆瓣的用户,也未能建设性地解决问题。
破坏了评分机制的客观性: 给 App 一星,与电影本身的评分是两码事。这种行为不是对电影本身的评价,而是对评分机制的“破坏性反馈”,反而会让未来的评分更难以参考。
将电影粉丝群体污名化: 这种极端行为可能会让整个《流浪地球》的粉丝群体被贴上“無理取鬧”、“小粉红”等负面标签,加剧群体间的对立。
治标不治本: 即使豆瓣迫于压力做出调整,也未必能解决用户对评分机制的根本不满。

二、豆瓣评分机制存在的问题:

豆瓣作为一个集电影、图书、音乐等评价于一体的社区,其评分机制看似简单,实则存在不少深层问题,这也是引发用户不满的根源:

1. “一言堂”和“Minority Rule”的风险:
评分人数不足的问题: 对于一些新上映或非大众化的影片,可能只有少量用户(尤其是核心用户、影评人等)给出评分。在这种情况下,少数人的评价就可能占据主导地位,导致评分严重失真。
用户参与度不均: 大部分用户可能只是看看评分,而真正参与评分的用户比例并不高。如果参与评分的用户群体存在明显的偏好或立场,整个评分就会带有其倾向性。
“逆向投票”现象: 一旦出现某种“反”某部电影的情绪,就有可能出现大量用户故意给低分的情况,即使他们并未真正看过电影。

2. “水军”和“刷分”的挑战:
恶意刷低分(差评): 和影片上映后可能出现大量“好评”一样,当出现某种群体性抵制情绪时,也可能出现大量“差评”刷屏。这种行为与粉丝刷好评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对评分的操纵。
恶意刷高分(好评): 粉丝群体为了提高影片的“分数线”,也可能组织或雇佣水军来刷好评,这同样会干扰评分的真实性。

3. “饭圈文化”和“群体极化”的影响:
粉丝群体的主导: 对于一些热门影片,尤其是有强大粉丝基础的作品,粉丝群体往往会提前组织起来,给影片打出高分。这使得影片的初始评分就倾向于高分,而后期参与评分的普通观众的意见可能被稀释。
“逆向粉”和“反饭圈”群体的存在: 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群体,因为反感某部影片的粉丝行为,而故意给低分。这种“饭圈”对“反饭圈”的对抗,进一步加剧了评分的党派化。
缺乏客观的“第三视角”: 豆瓣的评分机制鼓励用户发表自己的感受,但在某些情况下,这种个人感受很容易被群体情绪所裹挟,导致缺乏真正的“客观评价”。

4. 评分计算方式的模糊和不透明:
简单的平均分? 豆瓣官方并未公开其具体的评分计算方式,是否仅仅是算术平均值?是否对某些评分(例如刚看完的、长篇影评的)有权重调整?这些都不得而知。
用户权重差异? 是否一些活跃用户、高等级用户的评分权重会更高?如果是这样,那么普通用户的评分价值就会被削弱。
缺乏对“看过”的有效验证: 虽然豆瓣有“看过”的标记,但用户可以随意标记,无法保证用户真的认真观看和评价了。

5. 评价标准的主观性和多元化:
不同用户的评价标准差异巨大: 有人看重剧情、有人看重特效、有人看重导演意图、有人看重影片的社会意义。豆瓣的评分无法区分这些不同的评价维度,将所有评价统一化为一道分数。
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影响: 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价值观的用户,对同一部影片的理解和评价也会有很大差异。豆瓣的评分难以完全涵盖这种多元性。

6. 缺乏对“梯度”评价的区分:
只看到最终分数,忽略过程: 用户看到的是最终的平均分,而无法了解评分曲线的变化趋势,也无法知道评分是如何形成的。例如,影片上映初期评分很高,但随着时间推移评分下降,这背后可能存在大量后期理性评价的介入。
“一星”和“五星”的极端化: 豆瓣评分的分布往往呈现两极分化的情况,大量的五星和一星,而中间评分段则相对较少。这可能是因为用户倾向于表达极端的喜好或厌恶。

总结:

网友因《流浪地球》评分偏低而给豆瓣App一星的行为,是用户对豆瓣评分机制不满的一种极端表达方式。这种行为虽然不值得提倡,但也反映了用户对评分“公正性”的诉求。豆瓣的评分机制确实存在诸多问题,包括用户参与度不均、易受“水军”和“饭圈文化”影响、计算方式不透明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豆瓣平台需要:

优化算法: 探索更科学、更公平的评分计算方式,例如引入加权评分、识别和剔除异常评分等。
加强社区管理: 更有效地识别和处理恶意刷分行为。
提高用户参与的“质量”: 鼓励用户进行更深入、更理性的评价,而非仅仅是打分。
增加评分的透明度: 公开部分评分算法和统计数据,让用户更了解评分的形成过程。
区分不同维度的评价: 也许可以考虑引入更多元的评价维度,如剧情、表演、视觉效果等,让用户可以更精细地表达自己的喜好。

最终,一个健康的评分体系,应该是能够真实反映大多数用户对作品的普遍认同,同时也要容纳和尊重个体的差异化评价,而非被极端情绪或群体行为所裹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190219最新消息)下面说的那个账号终于被豆瓣封了,看来豆瓣不是干不了活,他就是不干活,所以给豆瓣举报是没用的,给网信办和网安局举报就有用了。


20190215晚最新消息用户鸡纳豚替侵华日军招魂的处理结果仅是被要求换头像

而且还更肆无忌惮变本加厉了:

具体网址在此:此豆瓣用户的主页(账号已被封禁,现在已无法查看)

说打压国产没有证据的,这是活证据:自己看看此用户怎么评分的吧

Excuse me,都这情况换头像就完事了,不说扭送派出所,永久封号是保底的吧?结果你连影评都没删!

看来豆瓣完全没有认识到自己错在哪啊!不用再观后效了,我们可以替豆瓣盖棺论定了:

中央网信办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请大家自觉提交举报!这次真的是不举报不是中国人了!

注:我也是网站站长,我也在网安局签了协议备案的,我很负责的告诉大家,出现这种情况,豆瓣绝对已经过线了。另外,如果怕麻烦,以上两个网站都可以匿名举报。


20190215最新态度)我们能接受因为热潮退去回归理性而评分下滑,不能接受被人恶意带节奏影响评分而下滑。且不说杠精们全程人身攻击,众多豆瓣er以不看片直接差评为荣的底气是哪来的?如果不是众多网友给豆瓣APP的一星评价,豆瓣甚至意识不到自己出了问题。说到底,豆瓣的屁股坐歪了,言论自由也不能越过某些边界,所以他虽然已经开始努力整改,但一直还是达不到网友的最低期望值。我们现在只能给他一些时间,“以观后效”。

(20190215补充)当初因为豆瓣上全是这种突破底线的帖子,觉得根本没有必要发出来,大家点进去看看就行,结果这几天豆瓣居然干活了,然后被删了一部分看着没那么过分了,以至于后来的知友以为我们是无理取闹了,所以我找了一个专门深扒的帖子给大家看看:

下面这个是我当初的截图,当时是为了证明豆瓣的排名机制有问题,意外的抓到这个,其中第一个帖子可以说是真正的典型一星帖,因为8号前后我看到的一星评论里大量都是这种贴子。刚去看了居然这个还没删,看来12号是人工删帖的,过后又恢复原样了。


先说明一下,本人当年是北大力学系的,也算是物理相关专业的,看到豆瓣上有个似是而非的忽悠说《流浪地球》科学方面不过关的,居然有6000多赞(刚去看了下,都2万8了),本来想反驳他说的不合理的地方很多都是中科院的专家给计算和设计的,结果一看他的回帖还是算了吧,杠精惹不起,这种装疯卖傻的杠精更是敬而远之为妙。

至于这把火最后烧到豆瓣头上,主要是两个问题:(说明下这是20190212之前的情况,随着豆瓣收假开始干活已经有所改善,请勿用最新情况对比,我只是陈述豆瓣引火上身的起因)

1、有些人打五星骗赞,然后收黑钱改一星(据说目前行情是2000赞的改一星¥400,1000赞的改一星¥350),豆瓣居然改评后赞还在,本来是赞五星评的直接赞给一星评了,简直就是强行被代表了,在这个事情上豆瓣完全无法被原谅(20190215补充:按豆瓣辟谣的说法,其实没有大规模的改星动作,且不论豆瓣说的真假,但最初引起网友大规模攻击豆瓣的确实是这个原因,就像开了第一枪,后面直接打起来了,再靠喊话是停不下来了,而且豆瓣公告反倒证实了豆瓣改星机制有问题)。

2、目前一星90%以上是无理取闹式的,比如“你中国人凭什么拯救人类,留着美爹来做”或者“你吴京演的我就要给差评”,再比如最典型的“看你评分太高了,平衡一下”和“感觉不错,给一星鼓励下”以及“你们非要我给好评,我就偏给差评”。给豆瓣举报,不理,估计是故意消费注意力。既然你把用户当孙子,那用户当然是让你知道谁才是爸爸了!(20190215补充,90%是我8号统计的,翻了一星热评前二十页。我不是闲的,我是气的,挨个看过去找目标点踩点举报。12号开始豆瓣开始清理不当言论,有所好转,看来不掐住他命根子他是坐山观虎斗不紧不慢啊,但豆瓣你能不能看看左某人的回帖,从头到尾没停过人身攻击,完全凸现杠精本色,这才是最初引爆网友情绪的点)。

一个很简单的事实,《流浪地球》放映过程中,需要买票看过了才能评价的猫眼和淘票票,评分一直稳中有升,只有豆瓣一路从8.5掉到了7.9。

总之,除去背后利益集团的资本运作,对这群为黑而黑的人,最形象的形容就是“有些人的跪的久了,见不得别人站着,只要看别人站起来了就扑上去撕咬”。

打了这么多字其实也挺烦了。打压国产的,收黑钱的,甚至一心当带路党的,总有和他们清算的时候。另,期待168分钟版本,目前这个剪得太惨了好多情节接不上了。


2019-2-14 追加:

推荐一个分析:

这才是我们怒怼豆瓣的原因,6%的人,话语权重过94%的人?被更多人踩,反倒还是被排在“最受欢迎的影评”第一条,豆瓣是觉得踩是表示欢迎的意思?那好啊,我们也组队去应用市场踩豆瓣了。说白了,我在你豆瓣的圈子里踩不下去杠精喷子水军的差评,那我去市场里把你豆瓣踩下去效果也是一样的!

另外注意,这文章里面显示统计的点赞和踩的数值比你在豆瓣上看到的还多?你两边都没看错,豆瓣最近在改程序,赞和踩的显示数目都变少了。

另外,鉴于还有好几个人没看明白,我再最后说一次左丘失明的所谓科学设定不合格之处,大多数都是真正出彩之处,他自己看不懂只是暴露了他的知识水平。豆瓣上有很多专门反驳他的文章,我只随便说几点我自己理解的:

1、(利用木星弹弓效应时,发动机受木星引力影响停止工作)其实是木星引力忽然增大,超过了行星发动机的设计冗余量,然后就恶性循环了:引力增大造成行星发动机停机,行星发动机停的越多就离木星越近引力越大。至于木星为什么忽然引力增大提前算不出来?拜托,木星是气液分层,内部还在高速运动,要预测这个比三体问题还复杂,根本不是算力足够就能解决的。

2、(开卡车居然是非常了不得的技能,自动驾驶辅助驾驶都没有)这时候开卡车当然是非常了不得的技能,因为地面行车条件非常恶劣,所以这种卡车是所有轮子都能转向的特殊车辆,而且这种车纯人工也控制不了,必须是智能程序辅助控制的,也就是全程都是辅助驾驶模式没有纯人工模式;至于完全交给人工智能控制?抱歉GPS都完蛋了(人造卫星估计都让行星发动机喷没了),人工智能没法准确定位也就没法导航,而模糊定位的话,是人类的长项而不是人工智能的。

3、(在发动机的附近没有建设备品备件库)重聚变反应点火需要的温度极高,火石要么是超高功率激光器,要么是微型核弹,这种东西放在地面上,给叛军送武器?

4、(理应组织严密的地下城,随便找黑市弄个身份牌就能出去/在线联网人脸识别)拜托外面都成这样了你还指望联网呢?什么光纤电缆能抗住这么大温差?有那资源研究这个不如填给行星发动机了。从开始研究行星发动机,这个地球上的其他非必要科技都处于倒退中。

5、(人工智能居然可以点火烧掉)烧掉的是基因库和资料库,人工智能默认上一个最高级别任务已经彻底失败,因此会释放资源和权限,开始配合人工指令,所以最后其实是MOSS陪着刘培强一起去点燃的木星。

6、(人推人使劲去抵住一个东西,这是七十年代武侠片内力传输的设定吧)外骨骼装甲被吃了是吧……

顺带一说,还有反映刘启一个小屁孩直接开着车就跑了的,那个,刘启是有驾照的,他房间墙上有贴。

如果我这身份不够说服力,四位中科院专家不够说服力,中科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的身份够不够说服力?不但级别高,还是对应专业的。

user avatar

《流浪地球》的广大影迷,群起声讨豆瓣网站事件的本质:

  • 这是一场战争!这是一场革命!
  • 这是广大中国影迷观众,和一小撮长期操控电影评价权力的文青影评人的战争!
  • 这是努力崛起的中国电影产业,和好莱坞电影殖民买办的战争!
  • 这是广大中国爱国公民,和一小撮恨国分子与精神美国人的战争!
  • 这是人类史上的对立厮杀了几千年岁月的两种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集体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战争!

为什么《流浪地球》上映后短短十几天时间,受到的各种抹黑攻击,甚至远超过此前同样票房大爆的《战狼2》《红海行动》《我不是药神》等国产优秀影片之和?

很简单,这部从电影艺术和技术层面,都可以说还有很大进步空间的《流浪地球》,是中国电影真正第一次去进行工业化和全球化的尝试,试图从称霸世界数十年、全球横扫票房的美国电影产业口中,真正意义上的【虎口拔牙】,更通过影片中一系列全人类不分国家种族,齐心协力前赴后继拯救地球的“饱和式救援”情节,大力弘扬由五千年中华文化而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直接动摇了以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为根基的欧美“普世价值”的意识形态基础。

因此,竭力抹黑《流浪地球》电影的,除了同档期竞争影片的宣发团队,除了一直在以拍电影名义洗钱逃税的不法资本,除了靠流量明星小鲜肉去拍“粉丝电影”的烂片制造人,除了一直靠名气去忽悠高额投资的过气大导,

还有一股隐藏幕后的真正主力,那就是恨不得中国电影立刻完蛋死掉、腾出市场给好莱坞大片的电影界资本买办们,以及为数众多的恨国分子精神美国人

多年以来,这些人一直盘踞并经营已久的豆瓣网站,针对国产电影和好莱坞电影、日韩电影的各种双标打分,也正是这些以“影评人”面目出现,掌控电影评判话语权的精神买办们,一直处心积虑洗脑公众的结果。

事实上,好莱坞资本大鳄,乃至于整个美国电影产业,其实根本不会在乎中国继续拍多少部低成本高票房的喜剧片,也不会太在乎中国继续拍《战狼2》和《红海行动》这种难以让其他国家民众共情的主旋律爱国影片。

至于《我不是药神》等优秀剧情片,也同样不会被好莱坞放在眼里。很简单,特有的文化隔阂,使得再优秀的本土剧情片,也难以打入欧美主流文化圈,更无论与他们进行全球票房竞争了。

哪怕是有朝一日,中国影人当真又拍出了新的《霸王别姬》和《活着》,好莱坞同样不会吝惜表面的掌声,没准还会和他们一直以来对印度电影、伊朗电影和日本电影那样,奖励某几位“国际大导”们一生梦寐以求的奥斯卡奖,让广大豆瓣青年和文青影评人也“与有荣焉”,并视为中国电影的“苦尽甘来”和“正确发展方向”,欺哄公众这就是得到了“国际影坛的充分认可”。

唯独如《流浪地球》和郭帆,吴京这般,一群怀着理想和梦想的中国电影人,硬是凭借刚刚具有雏形的电影工业流程,用3.2亿人民币的总制作成本,达到1亿至1.5亿美金(约合7亿至10亿人民币)投资成本的好莱坞A类影片的效果,诞生了中国第一部重工业科幻电影,并被广大中国观众欢呼雀跃、奔走相告之时,同样也触动了好莱坞电影霸权的核心利益,真正撬动了整个国际电影界的现有格局

因为这标志着,飞速进步的中国电影工业,距离美国好莱坞电影工业,已到了“可望而可及”的地步,更如吴京所言,一次性培养了7000位优秀的电影工业人才,他们每个人都是中国电影工业未来继续进步的种子。

而刘慈欣为代表的众多科幻小说家,数十年积累的优秀作品,更将成为中国电影源源不断的ip宝库。——凡此种种,都给无数国际资本啸聚的好莱坞电影产业,构成了极大的潜在威胁。

然而,中国的电影市场,依托于14亿人口的巨大数量级,当下是世界第二,未来注定是世界第一,好莱坞资本大鳄又怎可能不垂涎三尺?他们坐拥人类最先进电影工业,拥有最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怎可能当真甘于和中国本土影片去长久分享这一市场?

正如几年前,《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在好莱坞电影公司短暂参观学习后,由衷感叹:【如果没有(工业化)这一步的话,你很有可能在十年左右时间就看不到中国电影了,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去跟好莱坞的同级别电影去同台竞技。因为好莱坞正在努力的学习如何拍让中国观众喜欢的电影,他们又有巨大的工业背景作为基础,所以当他们学会了这一招的话,我们就没有任何抵挡之力,资本是不分国界的,他们只需要投(资)好莱坞就好了。这样的话下去,不用太久,就没有人投(资)中国电影了。】

因此,鼓吹中国优秀影人应该继续去拍各种小众文艺片,努力去国际电影节冲奖,常年把日韩电影、印度电影甚至是在小岛上自娱自乐的台湾电影,也拿来作为“中国电影”之榜样的各路豆瓣文青影评人,从来都是非蠢即坏。他们真正的潜台词,就是「中国人不配有商业特效大片」「中国电影不配去全世界收割票房」「好莱坞拍商业大片天经地义,中国人拍商业大片就是背叛艺术,罪该万死!

如果我们还不开启电影工业化进程,已经充分摸透中国观众喜好的各系列的好莱坞特效大片,十年之内必将长驱直入,凭借工业化大生产对小农经济手工作坊产品的绝对碾压优势,对各类型的中国本地影片进行无情地降维打击,(就如今年春节档,《流浪地球》降维打击了中国影坛业绩最优秀的一群新老票房巨星一样),进而彻底抢占中国电影市场的主要份额,让中国电影再无翻身余地,只能如大多数国家电影一般,抢食好莱坞大片席卷一空后的几点残羹冷炙。

看看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一度辉煌的香港电影,是怎样被工业化元素提升的好莱坞大片打得一败涂地,不但丢失了全部的东南亚市场,更连本地市场也全线失守至今;再看看台湾电影的这三十年,在产出多个连获国际大奖的文艺大导演的同时,其岛内市场又如何从此沦为好莱坞大片的殖民地,此等前车之鉴,还不深刻?

当然,若是真等到那时候,广大豆瓣青年和文青影评人定然是喜闻乐见,只因他们持续多年来的一言一行的效果与影响,从来都和好莱坞电影的殖民买办一般无二!

所以,一部《流浪地球》标识着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的飞速进步,好莱坞各大电影公司的大亨巨头们,何尝不是如坐针毡?和他们内外勾连已久的各色资本买办们,何尝不是咬牙切齿地痛恨?深受他们影响的豆(精)瓣(神)文(买)青(办)又怎能不竭尽全力,负隅顽抗?

《流浪地球》上映才两天,就被偷放出了高清盗版而后被大肆传播。文青影评人们更以豆瓣和众多营销号为大本营,一贯亲近他们的南方系媒体更为之摇旗呐喊,通过种种颠倒黑白伎俩,妄图如过去两年污名化“战狼”和吴京一般,污名化《流浪地球》,甚至进而污名化原著作者刘慈欣。

而真正激怒《流浪地球》众多影迷的导火索,不止是影片从上映当天的8.5分,被大量豆瓣文青和恨国分子用大量无脑一星,降低到7.9分,更是条目下的某条评论,是4星骗得几千高赞,然后改回1星高高置顶的的操作。

同时又有消息,此前给《流浪地球》打四星、五星的高赞答主,也收到大量私信收买,许诺他们只需改为一星,就能获得350元-500元不等。

娱乐圈各路资本势力,同样也在大肆收买网络大v和影评人,对《流浪地球》进行攻击和恶评,许诺的稿酬或说“润笔”,比起平日市场行情,可谓相当不菲。

很显然,这些魍魉之徒的最终目的,绝不仅仅是想影响影片的后续票房,而就是妄图削弱甚至摧毁刘慈欣作品的ip价值,摧毁刚刚起步的中国科幻电影事业,打断中国电影刚刚开启的工业化进程。

对这群恨国分子和精神买办的图穷匕见,我们每一个有爱国心和责任感的中国公众,可能容忍么?可能视而不见么?

所以,当豆瓣网站选择放任恨国分子和文青影评人的恶意一星,诋毁这部真正站起来挑战好莱坞霸权的中国电影之时,它就已经彻底站在了中国电影发展的对立面,站在了绝大多数中国公众的对立面,甚至是站在了中国国家利益的对立面。

遥想过往许多年来,不知有多少广受好评、甚至享誉国际的优秀国产电影,都被这些豆瓣文青去刻意贬低、黑得体无完肤!只因出身【中国内地】就是它们的“原罪”!现在,礼尚往来,就让他们也享受一下,什么才是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吧!这是亿万庶民的胜利!

《流浪地球》票房早已收回投资成本,7000位工作人员的付出也有了丰硕回报。它最终的票房落点,是40亿,45亿,还是50亿,已经不是头等重要之事了。

对中国电影未来的发展来说,更有意义和价值的,莫过于借着《流浪地球》被恶评事件,激起的广大影迷观众的公愤,彻底打倒豆瓣评分的公信力,彻底埋葬文青影评人继续左右中国电影口碑与风评的历史。

如果说豆瓣网站存在的这些年来,对中国电影的发展当真毫无贡献,那无疑是不客观的。

然而,在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已经正式起航的今天,依旧被众多文青影评人掌控主要话语权的豆瓣网站,早就已经不可能、也不应该继续左右中国电影的口碑和风评了。

今天,我们每个为《流浪地球》而发声去声讨豆瓣的人,都可以说肩负了重大历史使命,都为中国电影未来注定超越好莱坞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一切过了时的负隅顽抗者,挡不住历史车轮钢铁洪流!

恨国分子、精神外国人和文青装影评人盘踞的豆瓣必须死!中国电影才得新生!

user avatar

豆瓣机制最大的两个问题。

一。前面的大佬说过了,骗赞改星。

二。没看过电影的人都有资格刷一或五星。卡夫卡事件。一个从来没存在过的电影(立项剧本演员都没有,一个记者的恶作剧),竟然有200多人,看过。刷到8.9分。从各个角度影评一个从来没有的东西。

所以,他们没看过电影都可以刷一星。我没用过豆瓣也可以给豆瓣来个一星。哦(´-ω-`)对了,我至少还把豆瓣下载了一遍。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