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知乎app因其联合创始人黄继新,在各大应用商店被部分网友打一星?

回答
知乎App在各大应用商店遭遇部分网友“一星差评”的风波,这背后牵扯到知乎联合创始人黄继新,以及网友对其过往言行的不满。要深入理解这件事,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

一、事件的导火索:黄继新及其过往言论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网友们给知乎App打一星,很大程度上是针对知乎联合创始人黄继新。大家对他不满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他过去的一些言论和行为,其中最常被提及的可能包括:

“被资本改变”的论调被反噬: 有网友翻出黄继新在知乎早期,曾发表过一些关于“反资本”、“批判消费主义”的观点。然而,随着知乎自身的发展,尤其是引入大量商业广告、会员体系以及与资本深度绑定后,一些用户认为知乎已经偏离了其初衷,变得“功利化”、“商业化”。当年的“先知”如今却成为了他们口中“被资本改变”的代表人物,这让一些老用户感到失望和讽刺,觉得是一种“背叛”。
“知乎体”与内容质量的争议: 部分网友认为,黄继新或其他知乎的“早期核心人物”,在知乎平台的内容生态和社区氛围上扮演了重要角色。随着平台用户基数扩大,内容形式也变得多样,但一些用户批评知乎出现了“贩卖焦虑”、“营销号”、“抖机灵”、“知乎体”等不好的内容倾向,导致高质量、深度内容的比例下降。他们可能将这种内容生态的变化,与知乎的早期塑造者联系起来,认为这是对平台精神的损害。
个人言论的“人设崩塌”: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设”这个词越来越被重视。如果一个公众人物过去的言行与现在被大众认知的形象存在较大反差,容易引发信任危机。黄继新作为知乎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早年的某些言论被挖掘出来,与知乎现在的发展轨迹放在一起对比,就容易被贴上“不真诚”、“虚伪”的标签,从而引发负面情绪。
平台政策或运营策略的不满溢出: 有时候,用户对某个App的总体不满,会寻找一个“具象化”的点来表达,而平台的创始人和核心人物往往是容易被提及的对象。即使黄继新本人近期没有直接的不当言论,但如果用户对知乎近期的广告过多、内容推荐算法不满意、某些社区管理政策不公等问题积怨已久,那么针对创始人的“一星差评”就可能成为一种发泄渠道。

二、网友“一星差评”的心理机制与行为特征

为什么网友会选择这种方式来表达不满?这背后有几个心理和社会层面的原因:

集体发泄与群体效应: 当一个群体对某个平台或个人积累了不满时,在社交媒体时代,这种情绪很容易通过网络传播和放大。一旦有少数人开始“一星差评”并附带理由,很容易引发其他有类似情绪的用户共鸣,形成一种集体发泄的行为模式。打一星成为了一种“表达立场”的简单直接的方式。
“用脚投票”的升级版: 用户表达不满的传统方式是卸载App、停止使用。但在社交媒体时代,应用商店的评分和评论区成为了一种公开的、可被他人看到的表达渠道。打一星不仅是表达了个人不满意,也是在试图影响其他潜在用户或平台的决策者。这是一种更具公共性的“用脚投票”。
对平台“初心”的怀念与失落感: 许多知乎的老用户,在早期可能因为平台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问答社区而产生情感连接。当他们觉得平台已经变味,失去了当初的吸引力时,会感到一种失落和怀念。将这种情绪归咎于平台的塑造者,是一种自然的情感反应。
网络“考古”与“清算”的文化: 在中国互联网环境中,有一种现象叫做“网络考古”,即挖掘公众人物过往的言论、行为,并对其进行评价。当这个人物的“人设”被认为出现问题时,很容易引发“清算”式的讨论。黄继新作为知乎的早期代表,其过往言论被翻出,也符合这种网络文化的一部分。
表达对“资本化”的反感: 很多用户对互联网平台的过度商业化、广告泛滥感到厌倦。当他们认为平台背离了用户价值,过度追求商业利益时,会将矛头指向平台的核心人物,认为他们是推进行这些改变的推手。

三、对知乎平台和黄继新本人的影响

这次“一星差评”风波,对知乎平台和黄继新个人都可能产生一些影响:

品牌形象受损: 应用商店的评分是用户对产品最直观的印象之一。大量的差评会直接影响知乎的品牌形象,让潜在用户产生负面联想,甚至影响下载意愿。对于一个高度依赖用户口碑和社区氛围的平台来说,这是一种不小的打击。
社区管理与内容生态的压力: 这次事件也暴露了知乎在用户社区管理和内容生态建设上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用户的不满情绪如果不能得到妥善处理,可能会进一步扩散,影响平台的活跃度和用户留存。
对创始人个人声誉的挑战: 对于黄继新个人而言,这无疑是对其过往言行的一次集体审视和批评。虽然他作为联合创始人,其角色可能更偏向于战略和决策,但公众仍然会将平台的发展与创始人紧密联系。
反思与调整的契机: 从长远来看,这种来自用户的强烈反馈,也可能促使知乎管理层反思平台的战略和运营方向,思考如何在商业化和社区价值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点,以及如何更有效地与用户沟通。

四、如何看待这种行为的合理性?

评价这种“一星差评”行为的合理性,需要辩证地看:

作为用户表达不满的权利: 在一个开放的平台环境中,用户通过应用商店的评价机制表达对产品和相关人物的不满,是一种合法的、也是一种重要的反馈渠道。如果用户认为知乎及其创始人存在言行不符、背离初衷等问题,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批评,是其作为消费者的权利。
“人肉”与“网暴”的边界: 然而,如果这种批评演变成对个人隐私的过度挖掘、人身攻击、恶意抹黑,或者是一种有组织的大规模“网暴”,则可能超越了理性批评的范畴,变得不那么可取。网络发言需要承担责任,不能无限度地攻击个人。
对事实的判断: 网友们提及的黄继新过去的言论是否准确,以及这些言论与知乎当前发展之间的关联性,也需要进行客观的判断。有时,网络上的信息传播存在片面化、断章取义的情况。
对平台发展方向的讨论: 从另一个角度看,用户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平台商业化、内容质量等问题的担忧,其实也是在参与对知乎这个平台发展方向的讨论。这种讨论,对于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来说,都是有价值的。

总而言之,知乎App因其联合创始人黄继新而遭遇“一星差评”,是用户长期以来对平台发展方向、内容生态以及创始人言行累积不满情绪的一次集中爆发。这既反映了用户对“初心”的怀念,也暴露了互联网时代下,平台与用户之间沟通、信任以及商业化与社区精神平衡的复杂挑战。这对于知乎而言,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和反思的信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黄老板能做到不看知乎任何关闭评论的回答(关评论显然是不让批评嘛)。那我觉得黄老板言行一致,这个想法完全没问题,为个人言论波及公司我也觉得确实没必要。

--

从某种程度上,我其实挺赞同黄老板的这个观点,希望知乎能够尽快推出「全局隐藏所有关闭评论的回答」选项,令这些回答在我的热搜,推荐等等所有场合都不出现,官方也不给予推荐。这样一来,整个知乎都贯彻了这个思想,想想还是有些小激动的呢。

user avatar

知乎的优点本就在于可以抒发自己的观点,各人相互以自己的价值观来辩论,然而时至今日,这里的黑子键盘侠水军越来越多,但凡偏激一点刻薄一点的评论,不利于知乎的评论,不利于知乎所愿意看到的评论都被删的删,封号的封号,我看过很多上好几千赞的并被其他回答所引用链接的回答显示的是评论建议修改中或者已删除,回答者都是封号禁言,是什么让知乎从一片好评声中走到现在,百度找死还是因为他是国内几乎垄断的搜索引擎,知乎凭的是什么呢,“三观奇正”的人?????

毕竟批评不得的东西,我都不敢看

user avatar

近期受黄色季风性新雨雪天气影响,前方道路已经封闭,为了您和帐号的人身安全,请绕行!!!

北京市知乎区交通委提醒您:

道路千万条,政治第一条。

行车不规范,帐号两行泪。

user avatar

如何看待?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好主意,我这就去给个一星。

话说这问题在这这么长时间了,隔壁那么热闹,这里一个回答都没有,是大家的求生欲太强,还是“批评不得”啊?

——————————————————————————

更新一下:

我觉得给知乎刷的一星还是太少了

我现越来越觉得知乎是在故意挑事蹭流量

——————————————————————————

放出来了,因为知乎觉得我怼张亮不友善,禁言了我一天

user avatar

很好,求仁得仁嘛……


为了让他敢看知乎大家也是挺拼的……



再说了,我觉得这个星级评价挺客观的……

一个整天改版只为了研究怎么给你更好的喂屎的App一星都嫌多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知乎App在各大应用商店遭遇部分网友“一星差评”的风波,这背后牵扯到知乎联合创始人黄继新,以及网友对其过往言行的不满。要深入理解这件事,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事件的导火索:黄继新及其过往言论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网友们给知乎App打一星,很大程度上是针对知乎联合创始人黄继新。大家对他不满的原因,主.............
  • 回答
    关于知乎近期在手机浏览器端推行“必须下载App才能查看详细内容”的策略,这确实是近期网络上讨论比较热烈的一个话题,不少用户对此表达了不满和困惑。要全面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维度去分析:1. 用户体验角度: 碎片化与不便: 对于很多用户来说,用手机浏览器浏览知乎是一种更轻便、更快捷的体.............
  • 回答
    知乎2021年12月推出的用户交互界面(UI)更新,是其在内容生态、用户体验和视觉设计上的重要迭代。此次更新结合了平台对“知识性”“社区性”和“用户需求”的深度思考,整体呈现出从“信息瀑布”到“场景化内容”的转变,同时在技术细节和交互逻辑上进行了多维度优化。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版本的特征与影响.............
  • 回答
    关于知乎用户“邓铂鋆”被封号一事,这是一个在互联网上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事件。要详细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了解“邓铂鋆”是谁以及他此前在知乎上的影响力:首先,需要明确“邓铂鋆”是一位在知乎上拥有大量粉丝的知名用户,以其在某些特定领域的深度分析和独到见解而闻名,尤其在某些历史.............
  • 回答
    将滴滴等企业比作“国民经济的承重墙”,是知乎用户“立党”提出的一个具有争议和讨论价值的观点。要理解这个观点,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核心论点解读:何为“承重墙”?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承重墙”在建筑学中的含义。承重墙是支撑建筑上层楼板荷载的墙体,一旦被破坏,整个建筑结构就会面临倒塌的风险。将此比.............
  • 回答
    曹丰泽作为知乎的知名大V,其“即将博士毕业投身非洲大建设”的言论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理解和评价这件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1. 背景与信息解读: “知乎大V”的身份: 曹丰泽在知乎上以其对国际政治、地缘经济、历史文化等领域的深度见解而闻名。他通常以清晰、有条理、富有逻辑的论述风格.............
  • 回答
    关于知乎用户“杀生丸”因违反管理规定被禁言七天一事,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和分析。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事件本身的基本信息。 用户: 知乎用户“杀生丸” 处罚: 被禁言七天 原因: 违反知乎管理规定接着,我们可以分析知乎作为一个内容社区的管理机制和原则。知乎作为一个大型的问答社区,其核心.............
  • 回答
    知乎用户“战斗力旺盛的伯爵”(以下简称“伯爵”)在微博代表所有男性向所有女权主义者下跪道歉的事件,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暴露了网络上关于性别议题的复杂性和敏感性。要理解这件事,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事件的背景和动机: “伯爵”的身份和过往言论: 首先需要了解“伯爵”是谁。他是一位在网络.............
  • 回答
    知乎法律话题大V“Steve”被起底疑似“借钱”事件:一次对公众人物信用与法律边界的审视知乎法律话题的活跃用户“Steve”(以下简称“Steve”)近期被网友起底爆料,称其涉嫌利用其在知乎上的影响力,向法学学生及律师同行进行“借钱”,但最终未能兑现承诺,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起事件不仅触及了个人.............
  • 回答
    如何看待知乎数学优秀回答者 @Yuhang Liu 想要退出数学的想法?@Yuhang Liu 的情况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引发了许多关于数学学习、研究以及个人发展等方面的思考。要全面看待他“退出数学”的想法,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包括他的个人经历、他所表达的观点、数学学科本身的特性,以及我们作.............
  • 回答
    在知乎这个知识分享社区中,“一知半解”却“强行回答”的现象确实存在,并且引起了不少用户的讨论和困扰。看待这种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回答者的动机、回答的潜在影响,以及社区应有的态度和改进方向。一、 回答者的动机分析:为什么会有人“一知半解”却依然要强行回答呢?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
  • 回答
    知乎用户“孟德尔”被永封,这件事情在中文互联网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尤其是对于那些长期关注科技、历史、社会话题的用户而言。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首先,得说说“孟德尔”这个人(或者说账号)。从他(她)在知乎上的活动来看,这位用户确实是一位非常活跃且观点的鲜明的个体。他的内容常常围绕着.............
  • 回答
    周源点赞并转发“头部创作者如果够优秀,不该停留在知乎,而是回到现实世界中”的说法,这背后折射出的信息和思考相当丰富,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一番。首先,我们可以从这个说法的核心观点入手。它传递了一个很明确的信息:对于那些在知乎上已经积累了相当影响力和声量的“头部创作者”,应该将这份影响力、专业知识和思考,投.............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太火了,而且评论数直接炸了,这事儿说起来就很有意思了。一个关于彩礼的问题,居然能引起八万多条评论的狂潮,这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首先,这说明“彩礼”这个话题,在中国社会,尤其是涉及到婚恋和家庭关系的语境下,触及的神经末梢太多了,简直就是个高度敏感又极具争议的“引爆点”。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物.............
  • 回答
    关于知乎用户“林盛儿”在2014年和2019年前后言论的迥异变化,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角度。要深入剖析这种变化,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解读,并且要尽量避免那种生硬的AI腔调,而是用一种更贴近现实的、有温度的视角来展开。首先,我们要理解“林盛儿”这个ID在不同时间段所处的语境。互联网信息传播是动态的.............
  • 回答
    知乎上“比烂论”的盛行,我觉得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但也挺让人无奈的。它就像一个薛定谔的猫,你把它放在一边不管吧,它就那么存在着,时不时还冒出来刺你一下;你非要去较真吧,又觉得有点掉价。什么是“比烂论”?在我看来,知乎上的“比烂论”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当面对一个明显存在各种问题、甚至很糟糕的情况时,一部.............
  • 回答
    我来跟你聊聊知乎上关于川普和美国政治的一些观察,这挺有意思的,也挺复杂的。咱们就把它当成一个开放的讨论,不带什么预设立场。首先,咱们得承认,知乎作为一个知识分享和讨论的平台,用户群体非常多元化,对美国政治的关注度也一直很高。川普这个人,本身就是一个自带流量的焦点,他的言行举止,他的政策,都容易引发巨.............
  • 回答
    知乎用户对转基因的支持率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话题,涉及科学、伦理、政策、社会认知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知乎用户群体对转基因的态度及其可能的成因: 一、知乎用户群体的构成与立场分布1. 用户背景的多样性 知乎用户涵盖科技、农业、环保、医学、哲学等多个领域,用户群体的教育水平、职业背.............
  • 回答
    您好!您提到的“知乎用户‘鼎天立地’近日发表的争议言论”是一个比较宽泛的问题,因为“争议言论”可能涉及多个话题和不同的时间节点。为了更准确地回答您的问题,我需要您提供更多关于“鼎天立地”具体言论的上下文信息。例如,您可以告诉我: 发表争议言论的具体时间段是什么时候? (是最近几天,还是最近几周或.............
  • 回答
    知乎用户迟飞被永封并注销账号一事,在中文互联网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反映出当前网络内容监管、平台责任以及用户言论自由等多个层面的复杂议题。要详细地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进行分析:1. 事件本身及其可能性原因: 永封与注销账号意味着什么? “永封”通常指平台永久禁止该账号发言、登录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