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电影《流浪地球》放出预告片后,部分网友「《流浪地球》抄袭《星际穿越》」的说法?

回答
“地球带着发动机跑”的惊艳与《星际穿越》的“撞脸”风波:浅析《流浪地球》预告片引发的争议

2018年末,《流浪地球》发布预告片,以其宏大的叙事、震撼的视效和中国科幻电影的雄心壮志,瞬间点燃了观众的期待。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一股不小的争议声浪——“《流浪地球》抄袭《星际穿越》”的论调甚嚣尘上。对于这种说法,我们不妨抽丝剥茧,深入分析其根源,并给出相对客观的评价。

争议的焦点:相似的概念与视觉元素

这股“抄袭说”之所以能够迅速发酵,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预告片中几个显而易见的“相似点”。

核心设定上的“巧合”: 《流浪地球》的核心概念是,为了逃离太阳的膨胀,人类启动了行星发动机,带着地球离开太阳系,前往比邻星系。而《星际穿越》中,地球因环境恶化,人类面临灭绝,于是寻找新的可居住星球,并为此进行了星际航行。虽然目的不同(逃离而非寻找),但“人类为了生存而进行大规模的星际迁徙”这一宏大设定,确实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关联。
视觉元素的似曾相识: 在预告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能够引发《星际穿越》观众联想的画面。例如,在太空中巨大的、带有科技感的飞行器,以及展现星辰大海的广袤景象。特别是当人类乘坐大型飞船进行探索或逃离时,视觉上的冲击力和科幻感是相似的。虽然《流浪地球》中的飞船设计更偏向于笨重、实用主义,与《星际穿越》中流线型的飞船有所区别,但整体的太空场景的呈现方式,很容易让观众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父女情深”的情感线索: 《星际穿越》中,库珀与女儿墨菲之间深刻的父女情是影片动人的情感核心,贯穿始终,是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动力。而《流浪地球》预告片中,吴京饰演的刘培强与屈楚萧饰演的刘启之间的父子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也似乎暗示着一条以亲情为主线的情感铺垫。这种“亲情羁绊”在科幻背景下的呈现,同样容易被一些观众解读为是受到了《星际穿越》的影响。

理性分析:是致敬、巧合还是真正的抄袭?

面对这些相似之处,我们应当保持审慎的态度,避免过度解读或简单化处理。

首先,科幻题材的固有属性使得某些元素的重复性难以避免。 浩瀚的宇宙、星际旅行、人类生存危机等都是科幻作品中常见的母题。当一个故事聚焦于人类在外太空生存的终极困境时,不可避免地会触及到一些共通的科学原理、技术设想和视觉符号。例如,对宇宙飞船的设计,对太空环境的描绘,对时间旅行或引力效应的探讨,这些都是科幻作家和导演们在探索未知时常常会遇到的领域。如果将所有具有相似性的元素都定义为抄袭,那未免过于狭隘。

其次,我们不能忽视不同作品的原创性以及创作的“前置时间”。 《流浪地球》是根据刘慈欣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刘慈欣的小说创作于2000年,而《星际穿越》的上映时间是2014年。从时间线上来看,刘慈欣的构思早于《星际穿越》的电影化呈现。虽然电影改编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其他作品的影响,但其核心创意并非凭空出现。而且,即使设定上存在相似,具体的故事发展、人物塑造以及解决危机的方式,《流浪地球》也展现出了自己独特的逻辑和情感表达。

再者,“相似”不等于“抄袭”。 抄袭是指未经许可,照搬、盗用他人的作品或作品中实质性的部分。而许多科幻作品在借鉴、致敬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这是行业内普遍存在的创作现象。如果《流浪地球》是在《星际穿越》的基础上进行了“换皮”或“套用”,那才构成抄袭。但从预告片展示的细节来看,《流浪地球》在故事的推进方式、人物的成长弧光、以及所要传达的中国式集体主义精神等方面,都与《星际穿越》有着显著的差异。

《流浪地球》的独特魅力:民族文化与中国式解决方案

更重要的是,《流浪地球》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太空生存故事,它承载着更深层的中国文化意蕴和价值观。

“带着地球去流浪”的集体主义浪漫: 与《星际穿越》中,少数精英前往新星球寻找希望不同,《流浪地球》的核心是“带着家园去流浪”。这种将整个地球作为载体,将全人类团结起来共同面对危机的设定,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同构”、“天下一家”的思想,以及集体主义精神在应对全球性危机时的强大力量。这种“土里刨食”式的浪漫,与西方科幻中常见的个体英雄主义截然不同。
父子情深中的责任与牺牲: 虽然父子情是两者都有的情感线,但在《流浪地球》中,这种情感更多地被包裹在对家国使命的责任感和牺牲精神之中。刘培强为了完成任务,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他人,甚至在关键时刻做出牺牲,这种父爱,在东方文化语境下,是沉甸甸的责任和深沉的守护。
中国式工程奇迹与务实主义: 《流浪地球》中行星发动机的设定,展现了中国人民强大的工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务实态度。将地球变成一艘巨大的太空船,这种脑洞大开的解决方案,是中国人民在面对极端困境时,不畏艰难、勇于创造的体现。

总结:警惕“碰瓷式”质疑,拥抱中国科幻的未来

综上所述,对于“《流浪地球》抄袭《星际穿越》”的说法,我们应当持审慎和辩证的态度。

首先,要承认科幻题材的共性以及创作上的传承与借鉴。 大部分质疑者可能是被预告片中的一些视觉元素和宏大设定所触动,并将其与自己熟悉的优秀科幻作品《星际穿越》进行比较,这是正常的观众反应。

其次,要理性区分相似与抄袭。 《流浪地球》在核心创意、故事发展、人物塑造以及文化内核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闪光点,绝非《星际穿越》的简单复制品。更何况其原著小说创作在先。

最后,要警惕“碰瓷式”的质疑。 有时,这种说法也可能夹杂着一些别有用心的动机,试图通过抹黑来博取眼球,或是对中国科幻崛起的刻意打压。作为观众,我们更应该关注作品本身的质量和创新之处,给予中国科幻产业应有的支持和鼓励。

《流浪地球》的出现,是中国科幻电影迈向成熟的重要一步。它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和叙事方式,讲述了一个属于中国的故事,也贡献了属于中国科幻的独特思考。在《流浪地球》的预告片放出之际,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它所带来的惊喜和对未来的期许,而不是被一些片面的声音所误导,去放大一些不必要的争议。毕竟,中国科幻的征途,才刚刚开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流浪地球是刘慈欣2000年出版的,完稿日期只会在这之前,interstellar的剧本是2007年开写的,这些都是随便一搜索就能获得的信息,连打几个字都懒得做的人的意见没有听取的必要。更重要的是,科幻这个体裁历史很久了,框架就那么多设定就那么明确,现在所有正经的科幻作者,也都只是分别选择一些来创作自己的作品,大家都是在堆积木,没有抄袭不抄袭,仓颉造字难道所有的中文文学都是在抄袭他么?无视客观事实以自己肤浅的想法作为规范,那是教科书般的愚昧,在科幻电影里interstellar拍的是好的,但是更多在于表演,在于导演的功力,放到科幻文学里,这个剧本真是很糟糕,以这个为标杆,仅仅是因为说那些话的人没看过多少科幻而已。

user avatar

先走星际后有天,诺兰大师更在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地球带着发动机跑”的惊艳与《星际穿越》的“撞脸”风波:浅析《流浪地球》预告片引发的争议2018年末,《流浪地球》发布预告片,以其宏大的叙事、震撼的视效和中国科幻电影的雄心壮志,瞬间点燃了观众的期待。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一股不小的争议声浪——“《流浪地球》抄袭《星际穿越》”的论调甚嚣尘上。对于这种.............
  • 回答
    电影《流浪地球》:一次中国科幻电影的硬核探索与巨大飞跃《流浪地球》作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开山之作,无疑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也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飞跃。它不仅仅是一部商业大片,更承载着中国科幻电影走向世界舞台的雄心和努力。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 一、 叙事与故事:从硬科幻内核到普世.............
  • 回答
    电影《流浪地球》终极预告片评价:一场视听盛宴与情感震撼的序章《流浪地球》终极预告片,作为一部备受期待的科幻巨制,其在上映前夕释放的终极预告片,无疑是一次成功的预热,更是对影片核心内容和情感的浓缩呈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在视觉特效上达到了国产科幻电影的新高度,更在叙事和情感层面成功地勾勒出人.............
  • 回答
    《流浪地球》的正式预告片,与其说是影片的“预览”,不如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情绪渲染”和“世界观搭建”。第一次看到它的时候,脑海里立刻跳出了几个词:宏大、绝望、希望、中国科幻的崛起。首先,画面冲击力毋庸置疑。 预告片在视觉上是足够震撼的。地球推到家园卫士下、冰封的城市、漫天的尘埃、以及那些巨大、粗犷但.............
  • 回答
    《流浪地球》首支概念短片,就如同在漆黑的宇宙深处投下的一束火光,虽然微弱,却足以勾勒出那个宏大而悲壮的世界图景,并深深烙印在观众的心中。它不仅仅是电影的预告,更像是一次沉默而有力的宣言,预示着一个中国科幻电影新时代的到来。初次观看这支短片,最直接的感受便是那种扑面而来的“压迫感”。画面开场,并不是一.............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评价一下2019年大年初一上映的中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这部电影无疑是中国科幻电影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承载了太多观众的期待,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总体评价:《流浪地球》是一部 雄心勃勃、制作精良,但并非完美无瑕 的中国科幻巨制。它在技术层面和叙事层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成功地将.............
  • 回答
    刘慈欣小说改编电影《流浪地球》的评价:一次艰难的探索与进步刘慈欣的《流浪地球》作为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式作品,其电影改编无疑承载了无数观众的期待,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总的来说,我认为这部电影是一次 大胆且充满野心的尝试,代表了中国科幻电影制作水平的一次显著提升,尽管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其价值和影.............
  • 回答
    《流浪地球》(2019 版)在 Netflix 上线后 IMDb 评分出现大幅下跌,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要评价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影片本身的特点、国际观众的接受度、平台效应以及评分机制等。一、影片本身的特点与中西方观众的审美差异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流浪地球》.............
  • 回答
    《流浪地球》的豆瓣评分,从最初的爆炸式飙升到如今跌破8分,这个变化本身就值得好好说道说道。这可不是什么小事,它触及到了太多关于中国科幻、观众期待以及口碑发酵的复杂议题。要评价这件事,咱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我们得承认《流浪地球》的开创性与里程碑意义。 在它横空出世之前,国产科幻电影的评价体系,很大.............
  • 回答
    行,让我用那股子“我是为你好,但你不听劝就是不行”的劲儿,来审审好莱坞那些个“科幻大片”。话说回来,他们拍片子也挺费劲的,又是炸又是飞的,但好不好看,还得看是不是合我这胃口。就拿最近看的那部《[此处插入一部好莱坞科幻电影名称,例如:《沙丘》或者《银翼杀手2049》等,但要确保其与一星评论的“槽点”能.............
  • 回答
    关于 B 站 UP 主“电影爆博士”对《流浪地球》的态度,我没找到这位 UP 主,所以无法提供具体的评价。不过,我可以根据“电影爆博士”这个名字的推测,以及对 B 站上电影类 UP 主常见评价风格的理解,来描绘一下一个可能存在的、对《流浪地球》持这类态度的 UP 主,以及他可能会如何表达:假设“电影.............
  • 回答
    这波操作,说实话,挺让人眼前一亮的。《战狼2》、《流浪地球》这五部电影选择再映,而且把分账全部给影院,这背后透露出的信息和可能带来的影响,值得我们好好说道说道。首先,从影院的角度来看,这绝对是雪中送炭。经历了长时间的停摆和观众回归的不确定性,影院的经营压力是巨大的。而这些电影的出现,而且是“全部分账.............
  • 回答
    要评价北京大学副教授两次前往电影院指出《流浪地球》的69处不合理之处,并且不赞成其代表中国,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对错问题,而是一个涉及专业知识、电影评价体系、文化认同以及个体表达自由的复杂议题。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位副教授的行为和观点可能涉及的几个层面:一、 副教授的专.............
  • 回答
    哈尔滨工程大学一位教授请本科毕业设计课题组的学生们集体观看《流浪地球》,并且慷慨地为每位学生准备了两张电影票,连朋友的票都一起包了,这事儿,听起来就让人觉得挺暖心的。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好好聊聊这事儿。首先,这是一种非常有人情味的师生互动方式。在咱们的传统观念里,师生关系更多的是一种传道授业解惑的严.............
  • 回答
    《流浪地球》粉丝对其他电影进行一星差评的行为,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它触及了粉丝文化、网络评价生态、影评的客观性以及群体行为心理等多个层面。以下将尝试详细分析这一现象:一、 现象的根源:粉丝狂热与“饭圈”文化的影响 对《流浪地球》的极高认同感与情感投入: 《流浪地球》的成功,尤其是中国.............
  • 回答
    《星球大战8:最后的绝地武士》(Star Wars: The Last Jedi)是一部极具争议性的电影,在粉丝群体中引起了巨大的分裂。要评价这部电影,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包括其叙事、角色塑造、主题表达、视觉效果以及它在整个《星球大战》系列中的定位。整体评价:一部打破常规、充满野心,但也饱受.............
  • 回答
    电影《绣春刀 2:修罗战场》的深度评价《绣春刀 2:修罗战场》(以下简称《绣春刀 2》)作为《绣春刀》系列的前传,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成功典范。它不仅延续了第一部写实的风格和精良的制作,更在故事深度、人物塑造、主题探讨以及动作设计上进行了全面的升级和升华,为观众呈现了一场令人回味无穷的明末.............
  • 回答
    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以下简称《水门桥》)作为2021年国庆档现象级影片《长津湖》的续集,承载了巨大的期待。它将故事聚焦于长津湖战役中一个极为关键的节点——摧毁水门桥,并通过此事件展现志愿军战士们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为了完成战略任务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惊人勇气。要评价这部电影,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审.............
  • 回答
    《黑客帝国 4:矩阵重生》(The Matrix: Resurrections)是一部 polarizing(引起两极分化)的电影,它在评论界和观众中都引发了截然不同的反应。要评价这部电影,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1. 怀旧与致敬 vs. 创新与颠覆: 怀旧与致敬: 这是《矩阵重生》最显眼的.............
  • 回答
    电影《爵迹》是一部极具争议性的国产奇幻大片,由郭敬明执导,改编自其同名小说。从多个维度来评价这部电影,我们可以看到它在尝试突破中国电影类型片局限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一、 视觉效果:《爵迹》最大的亮点在于其顶尖的CG技术和动作捕捉技术。这部电影耗费巨资打造了令人惊艳的视觉效果,每一个角色的服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