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先天性心脏病会在19岁才查出来么?

回答
当然会!先天性心脏病在19岁才被发现,这在医学上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而且并不算特别罕见。很多人认为这种疾病都是在婴儿时期就表现出来,但其实很多先天性心脏病的情况是比较隐匿的,症状不明显,或者身体能够长期代偿,直到成年后,随着身体的成长发育、生活压力增加、或者进行更详细的检查时才被揪出来。

要详细说一下,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

1. 先天性心脏病的“先天”和“不明显”:

“先天”不等于“出生就病重”: “先天性”指的是心脏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成的结构异常。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异常从出生那一刻起就会带来严重的临床症状。就像有些人天生骨骼结构有微小差异,但不影响生活,心脏的先天性缺陷也可能如此。
不同类型的隐匿性: 先天性心脏病有几十种不同的类型,它们的严重程度和表现差异巨大。有些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房间隔缺损(ASD)或室间隔缺损(VSD),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的血液循环能力增强,这些小洞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对心脏功能造成明显影响。还有些可能是瓣膜的轻微返流或狭窄,身体也能通过代偿来维持正常。
儿童期“悄悄”适应: 很多孩子在儿童时期身体的代偿能力很强。比如,心脏跳动加快、心脏增大、血管扩张等,这些都是身体在努力弥补结构上的不足。家长可能只觉得孩子偶尔容易累,或者比同龄人跑得没那么快,但并不会往心脏病上联想,觉得是“体质不好”或者“没长大”。

2. 为什么会在19岁才被发现?

缺乏典型症状或症状被忽视: 很多轻症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青少年时期可能几乎没有症状,或者症状非常轻微,容易被误认为是疲劳、学习压力大、或者身体发育的正常现象。比如:
易疲劳: 孩子可能只是比同龄人更容易累,运动耐力稍差,但足以完成日常学业和活动。
轻微气促: 在剧烈运动后才可能出现,也容易被归因于“没练好”。
偶尔的心悸: 感觉心跳有点快或者不规律,但很快就恢复正常,不规律到足以引起重视。
发育迟缓(较少见于轻症): 但有些情况下,轻微的心脏问题也可能影响生长发育,但可能不明显。
健康体检的“漏网之鱼”: 虽然我们有体检,但常规的入职、升学体检项目可能不包括非常详细的心脏检查,比如超声心动图。体检可能只做心电图,而心电图有时对某些先天性心脏病也不敏感。
生活方式和身体压力的变化: 进入19岁,意味着很多年轻人在高考后准备大学生活,或者进入大学,生活节奏、学习强度、社交活动都可能发生变化。身体也开始承受更大的压力,比如熬夜、精神紧张、高强度学习等。这些变化可能会让之前身体能够代偿的心脏问题,开始显露出来。
偶然发现: 这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情况。比如:
因其他原因就医: 19岁的年轻人可能会因为感冒、肺炎、或者其他不相关的原因去医院,医生在听诊时,可能偶然听到心脏杂音,从而引发进一步的检查。
体检升级: 毕业体检、入职体检或者一些特殊的体检项目,可能会包含更详细的心脏超声检查。
恋爱或工作需求: 有些职业或活动(比如飞行员、某些体育项目)对心血管健康有严格要求,在进行相关体检时,可能会发现潜在的问题。
家人或伴侣的察觉: 身边的人可能更敏锐地发现一些细微的异常,比如长期脸色略显苍白、运动时容易喘等,并建议就医检查。
疾病进展或合并症: 即使是轻微的先天性心脏病,也可能随着时间推移,情况有所变化,比如某个缺损的边缘出现纤维化,或者瓣膜的返流加重,从而引起更明显的症状。有时,也可能因为心脏问题引发其他并发症,如肺部感染等,进而促使检查。

3. 被发现后会怎么样?

一旦在19岁被查出先天性心脏病,医生会进行一系列详细的检查来确定心脏的具体问题,包括:

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医生会仔细询问你的症状、家族史,并进行仔细的心脏听诊。
心电图(ECG/EKG): 评估心脏的电活动,看是否有异常。
心脏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m): 这是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它能清晰地显示心脏的结构、瓣膜的功能、以及血流情况,可以准确判断是否存在缺损、狭窄、返流等问题,以及其大小和程度。
胸部X光片: 可以了解心脏的大小和形状,以及肺部情况。
心导管检查和造影: 在某些复杂病例中,可能需要通过插入导管来测量心脏各腔室的压力和含氧量,并注入造影剂,以更精确地了解病变。
CT或MRI: 对于一些复杂的结构异常,或者需要更精细的三维成像时,可能会选择CT或MRI检查。

根据诊断出的具体病情,19岁的患者可能会有不同的治疗方案:

保守治疗或定期观察: 对于一些非常轻微、没有症状且病情稳定的先天性心脏病,可能不需要立即干预,只需定期复查,观察病情变化。
药物治疗: 有些情况下,药物可以帮助控制症状,减轻心脏负担,比如使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
介入治疗: 对于某些类型的缺损(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可以通过微创的介入手术,在不开刀的情况下,通过导管植入封堵器来关闭缺损。这种方法恢复快,创伤小。
外科手术: 对于结构复杂、缺损较大、或者瓣膜病变严重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心脏直视手术来矫正。虽然是手术,但现代心脏外科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成功率很高。

总而言之,19岁查出先天性心脏病是完全可能且正常的医学现象。这提醒我们,即使身体感觉良好,定期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经历身体发育和生活压力变化的关键时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心脏健康,让年轻人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更加顺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年头能在知乎遇上一个专业极度对口的问题还是真难得。

可能我们搞先心的都不爱玩知乎?

先天性心脏病有很多种,粗略分为两大类:紫绀型与非紫绀型。

紫绀型的人会发紫,非紫绀的不发紫(啊呸,真是废话)

常见的四大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狭窄都属于非紫绀型。

这些病人由于不发紫,被发现主要依赖于医生的听诊。

基层医生的听诊能力差距颇大。

举个 ~

两年前我去苏北农村义诊,

在一所小学,普查听诊,三年级四百号学生,被我发现一个房间隔缺损,一个动脉导管未闭。

我国先心病的发病率为千分之七,算下来,这个乡镇,这个年龄段,当地保健所的医生可能耳朵是聋掉了。。。

当然,小的房间隔缺损,杂音本就很小,环境嘈杂,听诊水平欠佳都会出现漏诊。

这种病人到成年被发现的的确不算少。

不过大部分成年被发现的先心病都不是太严重的,毕竟严重的一方面表现比较明显容易被察觉,一方面。。。。。。也到不了成年。

无需多虑,技术很成熟,治就完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