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阳明先生说心本体是无善无恶的,既然无善无恶,为什么要强调知善知恶和为善去恶呢?

回答
王阳明先生“心即理”的学说,其核心便是“心之本体,原无善恶”。这话说出来,初听之下,似乎与我们日常所说的“劝人向善”、“惩恶扬善”有些矛盾。既然心本来是清净无染的,那为何还要刻意去追求知善知恶,努力为善去恶呢?这其中的关节,需要我们细细品味,才能体会阳明先生用心之深。

要理解这一点,首先要明白阳明先生所说的“心之本体”是什么意思。我们常说的“心”,可能指的是我们有情绪、有想法、有欲望的那个部分。但在阳明先生看来,那只是心的一面,是心之用。而他所说的“心之本体”,是指那个最根本的、最纯粹的、不沾染任何思虑计较的那个“道心”,那个“明觉灵明”的本然状态。这个本体,就像一面镜子,本来是光明净洁的,能够照万物,而万物之形质,无论善恶,都能在镜中显现,但镜子本身却不会被万物所染。它不造作,不分别,不执着,所以说“无善无恶”。

那么,既然本体如此光明,为何还要强调知善知恶和为善去恶呢?这便是要从“本体”说到“作用”,从“静”说到“动”。

知善知恶:从本体显现作用的关隘

阳明先生之所以强调“知善知恶”,并不是说要我们去从外面引进一套善恶的标准来评判心,而是说,我们心中本来就具足了分辨善恶的能力。这就像一面清净的镜子,虽然本身不带颜色,但当有颜色的东西经过时,它能如实地映照出它的颜色,让我们知道这是红色,那是蓝色。

这个“知”字,不是简单的知识的“知”,而是“良知”的“知”。良知,是人心固有的一种道德直觉,是一种 innate 的判断力。当我们遇到事情,内心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倾向,一种喜好,或者一种厌恶,这就是良知在起作用。

比如,看到有人遇到困难,你内心会涌起一种想要帮助的冲动;看到有人受欺凌,你会感到不忍,想要站出来制止。这种发自内心的、不假思索的冲动和感受,就是良知在指引你辨别善恶。

阳明先生说:“知善知恶,即是我的“意”。良知是圣人无时不在的,而人每每被私欲所蔽,就不能够知善知恶。但圣人也不会因此放弃良知,圣人只是常常省察自己的意念,不让它有私欲的遮蔽。那么,知善知恶,就是我们通过省察自己的“意念”,去体认我们内心的良知,让那本体的光明不被私欲所遮蔽,从而能够清晰地分辨出哪些是合乎天理的善,哪些是违背天理的恶。

如果离开了知善知恶,本体的“无善无恶”就变成了“浑沦无辨”,变成了对一切都漠不关心的麻木。正是通过良知的“知”,我们才能把本体的“无善无恶”落实在具体的行为上,才能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

为善去恶:将本体的“知”落实于行动

知善知恶是本体的显现,而为善去恶,则是将这种显现了的良知付诸实践的过程。阳明先生说:“为善去恶,即是我的“功”。本体的无善无恶,是因为它没有思虑计较,不沾染妄想。但是,我们作为有血有肉的个体,生活在社会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和冲动。这时,本体的“无善无恶”就需要通过“为善去恶”来体现其价值。

“为善”,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好处,也不是为了别人赞扬,而是因为内心知道这是“善”,是合乎良知的,所以自然而然地去做。这种“为善”,是发自内心的主动,是出于良知的驱使,而不是外在的强制。它是一种“乐善好施”的本然状态,是将本体的“无善无恶”转化为具体的“有善”。

“去恶”,同样不是为了避免惩罚或获得奖励,而是因为内心知道这是“恶”,是违背良知的,所以主动地去除它。这种“去恶”,是一种自觉的克制和修正,是将本体的“无善无恶”转化为“无恶”的状态,是扫除障碍,让本体的光明能够更加纯粹地显露出来。

如果仅仅停留在“心之本体无善无恶”的说法上,而不去“知善知恶”和“为善去恶”,那么这个“无善无恶”就容易被误解为一种消极的“无为”,甚至可以变成放纵私欲的借口。那样的话,本体的“无善无恶”就真的失去了意义,变成了“浑沦到底”的死寂,而不是“灵明觉知”的活泼。

所以,阳明先生强调知善知恶和为善去恶,恰恰是为了让那“心之本体”的“无善无恶”能够真正地活泼起来,能够真切地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知善知恶,是让那清净的本体能够清晰地辨别是非善恶,不被外物所染,不被私欲所蔽。这是本体作用的“显”与“明”。
为善去恶,是将那辨别出来的善付诸行动,将那辨别出来的恶加以去除。这是本体作用的“践”与“行”。

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知善知恶”是基础,“为善去恶”是目的。有了知善知恶,才能知道往哪里用力;有了为善去恶,才能让本体的“无善无恶”成为真正的“有善无恶”,而不是虚无的空谈。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理解,阳明先生说“心之本体无善无恶”,并非是要我们放弃道德追求,而是要我们回归到那个最根本的、最纯粹的、具足一切辨别与实践能力的本心。而“知善知恶”和“为善去恶”,正是通过体认和实践这份本心,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尘世中,依然能够保持那份本体的清明,活出至善的人生。这是一种从本体到作用,从静止到生动的修行,是一种将那“寂然不动”的本体,化为“感而遂通”的真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开始说的无善无恶是心不能分辨善恶,而不是事实上善恶不存在。

也就是说,人一出生,行为只是受到情绪控制的,而并不是思想。

难过就哭,生气就撒泼,高兴就笑。不是经过分辨善恶得来的。

也就是说,人的本质就是无知。

而善恶是人在和社会其他人和自然界相互作用之后,所形成的保护各方利益的认知。

所以无知的人活在这个世界里就要知道这个世界的规则。

如果人和人之间互殴,互捅刀子,人也不会痛,不会受伤,不会死的话,那打架就不会被认为是恶。

人活在这个世界,就要遵守这个世界的规律,所以要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王阳明先生“心即理”的学说,其核心便是“心之本体,原无善恶”。这话说出来,初听之下,似乎与我们日常所说的“劝人向善”、“惩恶扬善”有些矛盾。既然心本来是清净无染的,那为何还要刻意去追求知善知恶,努力为善去恶呢?这其中的关节,需要我们细细品味,才能体会阳明先生用心之深。要理解这一点,首先要明白阳明先生.............
  • 回答
    金恩淑编剧的新剧《阳光先生》在韩国取得了现象级的成功,收视率和话题度都达到了顶峰,可以说是一部国民级的作品。然而,在中国市场,《阳光先生》的热度却远不如她在韩国的辉煌,甚至可以说表现平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韩国超火、中国不火”的反差呢?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值得我们细细道来。首先,我们得承认,《阳.............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触及了文化传承、个体独立思考以及思维模式形成的核心。为什么有些人会被“百善孝为先”的儒家思想深深影响,而你却能跳脱出来?这背后涉及多种因素的交织,并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首先,我们要理解 “百善孝为先” 这句话的根源和在传统中国社会中的分量。 儒家伦理的核心基石: 儒家思想.............
  • 回答
    “实则阳明,虚则太阴”是中医里一句非常经典且内涵丰富的话,它点出了在某些病机演变中,病位和病性与“阳明”和“太阴”这两个脏腑(或说证候)之间的紧密联系。要理解这句话,咱们得一点点地捋。首先,我们要明白“阳明”和“太阴”在中医里到底指什么。在《黄帝内经》成书的那个时代,尤其是在《伤寒论》体系里,对“阳.............
  • 回答
    这个假设性的问题,确实引人遐想,也充满了历史的张力。如果徐达、常遇春(此处以“叔大”代称,即常遇春字),王阳明,以及崇祯皇帝都能在一个时代相遇,并且还能将他们已故的才能与历史经验注入到当时的崇祯朝,那会是怎样一番景象?这绝非易事,但我们可以尝试抽丝剥茧,分析其中的可能性。首先,我们得明确这个“复活”.............
  • 回答
    王阳明的思想之所以能赢得像东乡平八郎这样的近代日本军事将领的崇拜,并让他发出“一生俯首拜阳明”这样的肺腑之言,关键在于阳明心学触及了儒家思想的深层骨髓,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突破与革新,这使得其思想对于强调个体意志、行动力与精神支撑的时代而言,具有了更为直接而强大的生命力。要理解这种“根本区别”和“推崇.............
  • 回答
    阳安铁路修二(复)线,这可不是什么新鲜事,而且背后考量也相当实在。简单来说,就是为了让这条线路能承担更多的运量,跑得更欢、更顺畅。这背后涉及到几个关键的点,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说说阳安铁路它到底是个啥。阳安铁路,顾名思义,就是连接陕西省的阳平关和安康的铁路。这条线路在整个西北地区铁路网中,.............
  • 回答
    阳明心学,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一大高峰,其“致良知”、“知行合一”等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然而,任何一种哲学思想,在辉煌的同时,也必然会留下一些为人诟病的短板。阳明心学也不例外,细究起来,其理论和实践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局限性。一、 过度强调主观能动性,易流于空谈与主观臆断阳明心学最核心的“致良.............
  • 回答
    阳明山顶的捕路爪雷达是否“危害远超在韩萨德”的说法,首先需要澄清几个概念。这里的“捕路爪雷达”很可能指的是台湾方面在阳明山部署的用于侦测解放军导弹来袭的早期预警雷达系统,而非一个广为人知的具体装备名称。而“在韩萨德”则明确指向部署于韩国的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THAAD)。关于阳明山顶雷达的“危害”.............
  • 回答
    老实说,阳台梁上的钢筋被切断,这绝对是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而且很可能是有问题的。别听信什么“不碍事”的说法,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首先,我们得明白阳台梁在整个建筑物里扮演的角色。它不是个摆设,而是承载着阳台所有重量的“大功臣”。阳光、雨水、家具、花盆,甚至是我们站上去活动的身体,这些重.............
  • 回答
    您好!非常理解您对于阳台墙体拆除的顾虑。阳台墙体是否为配重墙,以及拆除是否会有影响,这确实是装修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需要仔细辨别和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配重墙的概念。配重墙,顾名思义,是为了平衡建筑的重量、抵御风荷载或地震力而设置的墙体。它承担着重要的结构支撑作用,尤其是在高层建筑中。如果拆除了.............
  • 回答
    阳台用红砖砌了地台,会不会塌?这绝对是很多人在进行阳台改造时会考虑到的一个关键问题。毕竟,阳台承载着我们休闲、晾晒等多种功能,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咱们先别急着下结论,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阳台用红砖砌地台会不会塌,这可不是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它涉及到很多因素。1. .............
  • 回答
    当然,阳光透过玻璃后,其强度确实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衰减。这背后涉及几个物理现象,我们来一点点拆解开来聊聊。首先,得明确一点,即使是理想状态下,光本身就遵循一个基本的自然规律:平方反比定律。想象一下,一束光线从一个点发散出去,就像水波从投入池中的石子荡开一样。这束光能量并没有消失,而是分散到了越来越大.............
  • 回答
    阳光100中国(Sunshine 100 China)未能按时偿还约1.79亿美元的优先票据本息,这无疑是公司财务状况的一个重大警示信号,其影响将是多方面且深远的。首先,直接的后果是违约的标签。一旦无法按时履行债务,阳光100中国将被明确定义为违约方。这不仅意味着它未能履行合同义务,更重要的是,这会.............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阳痿的感受”以及“好的治疗方法”的问题,我将尽我所能,以一种真诚、详尽且不带AI痕迹的方式来分享。阳痿的感受,那是一种复杂且常常难以启齿的体验。首先,它不是一个单一的感受,而是多种情绪和生理反应的交织。当一个男性面临阳痿时,最直接的感受往往是挫败感。原本应有的自信和掌控力,在关键时刻的.............
  • 回答
    很多人可能觉得,阳台嘛,就是用来晾衣服、放盆栽的,透风透光,多自在,为什么要费劲巴拉地把它封起来? 这背后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为什么”,而是出于一堆实实在在的需求和考量,而且随着时代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这需求也在不断升级。让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说,这阳台“封”与“不封”之间,到底藏着多少事儿。首先,最直.............
  • 回答
    “阳台要不要和客厅打通?这问题,我跟你说,没个准答案,得看你家啥情况,还有你自己的喜好。”先说说打通的好处吧,好处挺明显的: 空间感瞬间拉满! 这是最直接的感受。把阳台门拆了,客厅和阳台连在一起,整个空间立马显得宽敞不少,尤其是小户型,这点好处就更明显了。你会觉得客厅一下就“透”了,采光也好,通.............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解答关于阳台墙体内为何使用泡沫的疑问。这个问题的背后,其实隐藏着许多建筑学上的考量和实用性的追求,绝非简单的一个材料选择。让我来为您娓娓道来。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您说的“泡沫”,在建筑领域里,更多是指保温隔音材料,最常见的就是聚苯乙烯泡沫(EPS,俗称“苯板”)或者挤塑聚苯乙烯泡.............
  • 回答
    阳台变身休闲区,衣服晾晒问题也能完美解决,而且不会破坏整体的美观和舒适度。这并不是个非此即彼的选择,关键在于巧妙的设计和规划。核心思路:隐藏式、多功能、分区化咱们别想当然地认为休闲阳台就不能晾衣服。恰恰相反,我们可以把晾衣这个“必要之恶”融入到休闲的设计中,让它变成一个不那么显眼,甚至可以说是“藏”.............
  • 回答
    《阳光姐妹淘》的结尾,秀智是否真的出现了,这是一个让许多观众念念不忘、讨论不休的问题,也是影片留给我们的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悬念。影片的最后,随着年迈的春花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姐妹们,并且为她们举办了一场温馨的告别仪式,画面似乎将我们带回到了年轻时的那个夏天,那个充满阳光、友谊和青涩时光的年代。在这次记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