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感觉每次团建过后都有很多人离职?

回答
“团建过后,好多人离职”,这个现象确实是很多职场人士都有的感受,而且往往背后藏着一些值得深思的原因。这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下面我将从不同维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 团建活动暴露了隐藏的现实问题

团建活动通常是为了增强团队凝聚力、提升士气,但有时它反而像一面放大镜,将团队和公司内部的潜在问题暴露无遗,这些问题平时可能被工作压力和日常琐碎掩盖了。

“伪团队”的本质显露:
缺乏真正信任与合作: 很多团建活动强调“合作”、“协作”,但如果平时大家只是“搭伙干活”,互相之间缺乏真正的信任、理解和支持,那么在需要高度配合的游戏或任务中,就会显得生疏、尴尬,甚至出现互相甩锅、抱怨的情况。这种反差会让人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团队的真实状态。
人际关系紧张的显化: 团建活动往往打破了工作中的层级和边界,让大家有更多非正式的交流机会。如果平时团队内部就存在办公室政治、排挤、沟通不畅、人设不合等问题,在相对放松的环境下,这些矛盾可能会更加明显地浮现。例如,平时冷漠的同事在活动中依旧疏远,或者原本被边缘化的员工,在活动中更是显得格格不入。
“被迫社交”的压力: 对一些性格内向或不擅长社交的员工来说,团建是一种巨大的压力。他们可能需要在活动中扮演一个“积极参与”的角色,但这与他们的真实感受相悖。这种“表演”会让他们感到疲惫和不适,一旦活动结束,反而会想逃离这种环境。

对公司文化和价值观的真实体验:
虚假的“快乐文化”: 有些公司为了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会在团建中投入大量资源,但如果这种“快乐”是强制的、表面的,并没有解决公司管理、工作压力、薪酬福利等根本性问题,员工会感到被敷衍,甚至觉得公司是在用“花架子”来掩盖核心矛盾。
管理层态度的映射: 团建的组织方式、活动内容、领导者的参与程度和态度,都能折射出管理层对员工的重视程度以及对团队建设的理解。如果团建组织混乱、活动低俗无聊、领导缺席且态度敷衍,员工会觉得公司不走心,甚至是对员工的不尊重。
员工价值被忽视: 有些团建活动可能会设计一些“惩罚性”的游戏,或者在活动中过度强调个人表现和竞争,而忽视了团队整体的感受和个体差异。这会让一些员工觉得自己的价值没有被看见,反而产生了负面情绪。

二、 团建活动成为离职的“导火索”或“加速器”

很多时候,员工离职的原因是长期积累的,而一次团建活动可能并没有直接造成离职,但它成为了一个触发点,让员工下定决心离开。

心灰意冷,看清现实:
“原来我们是这样的团队”: 在团建活动中,员工可能会发现,自己一直努力维系的所谓“团队”其实是一盘散沙,同事之间缺乏真正的默契和情感连接,甚至存在利益冲突。这种认知上的转变,会让他们对当前的工作环境感到失望,萌生去意。
“领导根本不关心我们”: 看到领导在团建中的表现,如果觉得领导只关心结果,而不关心过程中的员工感受,或者对员工的付出视而不见,这种“不被看见”的感觉会极大地打击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我在这里毫无价值”: 如果团建活动的设计或者同事间的互动,让员工觉得自己是可有可无的,或者自己的能力和付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那么他们会更容易产生“跳槽”的想法。

疲惫不堪,寻找出口:
工作压力叠加社交疲惫: 很多时候,团建活动发生在工作压力大的时期。员工本已身心俱疲,还要强打精神参加团建,这种双重压力会让他们的身心达到极限。团建结束后,本就想休息一下,结果发现更疲惫了,自然会想找一个能让自己放松、喘口气的地方。
“被迫营业”后的能量耗竭: 对于一些员工来说,团建活动就像一次大型的“社交表演”,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去维持表面的和谐和积极。这种“营业”让他们精疲力尽,活动结束自然想要“退圈”休息。

机会的出现:
团建期间的交流: 在相对放松的团建环境中,员工之间可能会进行一些工作之外的深入交流,甚至可能互相透露自己的职业规划和想法。这种交流有时也会成为一些人了解外部机会的契机,或者发现“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跳槽。
“跳槽心痒”的验证: 有些员工本身就有离职的打算,只是在等待一个信号。团建活动中的负面体验,就像是对他们内心想法的一种验证,更加坚定了他们离开的决心。

三、 团建活动本身的设计和执行问题

有时候,团建活动的质量本身就存在问题,反而适得其反。

低俗、无趣或带有强制性的活动:
缺乏创意和吸引力: 每年都玩一样的游戏,或者选择一些大家普遍不感兴趣的活动,会让员工感到乏味。
侵犯隐私或尊严: 有些活动设计可能会涉及到比较私人的话题,或者有一些“惩罚”会触及员工的底线,让他们感到被冒犯。
强制参与和表现: 要求所有人都必须积极参与,或者在活动中进行不必要的个人展示,会给一部分人带来压力。

组织混乱或安排不当:
时间安排不合理: 安排在工作日影响正常工作,或者放在周末让员工休息时间被占用。
餐饮住宿条件差: 影响了整体体验。
行程安排过于仓促或松散: 让人感觉不被重视,或者浪费时间。

过度消费员工时间和精力:
漫长的行程: 动辄几天的团建,让员工觉得是公司在消耗他们的宝贵休息时间。
强制性社交: 活动间隙安排过多的“强制性”团队互动,剥夺了员工自由休息和思考的时间。

四、 心理学和社会学视角下的解释

“锚定效应”与期望落差: 很多公司在宣传团建时会营造出非常美好的场景和期待,当实际体验与期望存在较大落差时,这种负面情绪会更加强烈,也更容易促使员工重新评估公司和工作的价值。
“社会比较理论”: 在团建活动中,人们会不自觉地与同事进行比较,无论是工作表现还是待遇福利。如果发现自己处于劣势,或者看到别人获得更多认可和好处,而自己却没有,就会产生不满。
“去抑制效应”: 在相对放松的团建环境中,人们更容易放下平时的伪装,真实情感得以流露。当这种真实的情感是负面的(如不满、失望),它会更容易被放大并转化为行动。

总结来说,“团建过后很多人离职”现象的产生,往往是因为团建活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暴露了公司文化、团队关系、管理方式等深层问题。员工在团建中对工作环境、团队成员和自身价值有了更清晰、更真实的认知,当这些认知与他们对职业发展的期望不符时,离职就成为了一个自然而然的选择。这并非团建本身“有毒”,而是团建这个“放大镜”照出了本就存在的问题,并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一家公司想要避免这种现象,关键在于:

1. 解决根本性问题: 先把团队凝聚力、工作氛围、薪酬福利、管理机制等核心问题做好,而不是指望一次团建来“挽救”。
2. 用心设计团建: 团建活动应真正以员工为中心,注重活动的趣味性、教育性、参与度和员工的真实感受,避免形式主义和过度消费。
3. 真诚沟通与反馈: 团建后及时收集员工反馈,并认真分析和改进,让员工感受到被重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时间:一般选在周末等非工作时间。

地点:市内或就近不超过两百公里的邻近城市,甚至乡村农家乐乃至山里。

内容:顶着大太阳玩大学生军训破冰那套。

住宿:当天来回,或住一天快捷酒店(帐篷也是有可能的)

伙食:普遍为自己采购材料的烧烤,吃完还得拉一天肚子。

性质:虽然是做公司的事,但没有产生实际工作量,所以依然算放假。

请假:不允许

员工感受:恶心。

老板期待效果:公司内部大团结,生产力极大的提高,用人成本极大的降低,免费996向义务007过度。

实际效果:加速有离职计划员工的离职,激活部分没有离职计划的员工开启离职计划。

老板结论:反骨崽。

员工结论:反nm。



要转载说一声,说明出处就好了,要抄吧,你好歹改一改,洗一下稿,说都不说,原文案照搬是真的无耻又无能。

user avatar

说下在Google参加过的团建:

墨西哥五日游,周一到周五,酒店龙虾管饱。

万豪度假村,三日游,湖边划船,烧烤,当咸鱼。

伦敦开会,外加一日游,公司办签证。

本地农场采草莓,采樱桃。

Napa酒庄一日游。

滑雪,包车包雪具。

游乐园,密室逃脱

每周二晚上学跆拳道,每周四晚上打羽毛球,教练和场地费自然是公司出。

还有奇奇怪怪的活动,比如插花,油画,做咖啡,参观汽车制造工厂。。。

所有团建都是在工作日。


所以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参加完团建都要离职。

user avatar

我以前公司的团建,大点的有运动会,比赛项目还蛮多的,一个人可以参加多项,也可以一项也不参加,但是只要参加了任意一项就有钱拿,得名次了更有钱拿,时间安排都是工作日的下午,管晚饭,但可以不吃直接回家。小点的有诸如爬山踢足球打羽毛球(我们老总喜欢运动)什么的,时间安排也是在工作日的下午,爱去不去,不去的就在公司上班,去了也可以不活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但一定要注意安全,晚上管顿饭,也是想去就去,不去也可以直接回家。

再来看我一朋友他们公司的团建,每年一次公司组织旅游,必须去,走的挺远的,一般都是外省,东南亚也去过,工龄2年以上的公司出钱,2年以内的公司出一半,时间一般5天,必含周末,比如星期四到星期一,没有自由活动,每天都有特定的安排,比上班还累,特别是回来那天,基本都是晚上甚至凌晨的航班,第二天上班迟到什么,钱照扣,算上一前一后的工作日,等于连续上了12天班。平时每个月搞什么读书会,下午下班开始搞,每个人都要上去读一段,讲一段,晚上没个十点过回不了家的。

反正我以前公司搞团建,大家都开开心心的,巴不得经常搞。

user avatar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经历,那就是有些员工在用的东西,很不好用,但老板乐此不疲地买?

比如网监方面,甚至一些办公方面的软件等。

还有钉钉之类的。但钉钉本身算做的好的了

因为这些东西,不是卖给员工,而是卖给老板的。

所以他精准地定位于老板的心理需求。而不是员工的实际需求。

包括团建

几乎所有的团建都是围绕让员工吃苦耐劳感恩公司的角度出发。

这当然是迎合老板了,哪个老板不希望员工努力工作对公司感恩戴德?

嫌自己肉多的人,并不在乎摇摆机对肉的折磨,哪怕那玩意也减不了肥,甚至有害身体。但摇摆的时候,他是真的觉得自己能瘦的。

然后再有优秀的成本控制,毕竟老板花钱也心疼。这样就剩下徒步,苦情。以此演绎出的多版本。

这当然满足老板对于想改变团队战斗力不强的急迫心理。但对于员工来讲,#%#@*$……

其实老板不傻,只是被优秀的推销员成功推销了。

和普通人在拼多多买个并不实用的玩意一个道理。比如不擦玻璃的人给家里擦玻璃的人买个擦玻璃神器。

这就是本质。

然后再配上一些什么服从性测试等等。

就更加丰满了。

user avatar

那是你们团建没搞好吧,我们的团建是这样:

1、周五早上10点集合,公司包辆大巴,出发去山庄;

2、中午烧烤,下午夏天漂流,冬天打真人CS,不参加的继续烧烤,烧烤一般都会有烤全羊;

3、晚上在山庄吃完饭,坐大巴回公司,解散;

4、全程公司掏钱,甚至包括去玩的路上大家说要吃冰激凌。团建利用工作时间进行,可以不去但必须在公司上班(因为是工作时间);

5、坐车途中组织一下分小队5V5王者荣耀或者其它手机游戏竞赛,输的一方生火洗食材什么的,不会打游戏的在一边喊加油或者通过非接触方式(讲笑话之类)来干扰对方成员。

这才是团建的活动,那种什么抢椅子啊踩气球啊同步走啊成语接龙啊太过时了。

user avatar

这个回答过去了半年多了,最近又有新的点赞,补点后续:这件事促成了我对职业价值的思考,不久后就转身创业了!现在的工作,前景光明,虽然赚得还不多,但价值感和意义感是前所未有的,生活和工作也可以自己平衡。给看到这个答案又迷茫于职场的你,共勉。

曾就职某大型私企,全球员工规模近5000人,只待了半年就离职了,直接导火线就是团建。

团建前两天刚好要做一个小手术,团建那天是周六(没错,一定是非工作日),行程是白天自驾去三个小时车程的地方爬山,晚上聚在一起头脑风暴到深夜12点。我考虑了一下,估计刚做完手术缠着绷带身体吃不消,就提前一周去跟领导请假。

我永远不会忘记说出来的那一刻,领导和蔼可亲的圆脸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微微皱了皱眉,推心置腹地说,你刚来没多久,这可是融入大家的好机会,能去还是要去的。

一瞬间,我以为他没听清我的请假理由,就重复说:可是我的手术……

领导云淡风轻地说:不是什么大事的话,推迟一下。临走还拍拍我语重心长地说,第一次参加团建啊可要抓住机会。

我愣了一会,想了一秒钟,那一秒钟把自己至今为止的人生都过了一遍。确定团建这个词的意义在我的人生中,微不足道。

于是,回到工位就挂了简历,在团建前确定了下家。做完手术提起离职程序,一秒钟都没耽搁。

去你妹的团建!

user avatar

有很多行业能活着完全是因为惯性,以及资本家犯傻或者LOW。

团队建设本身是个伪概念。跟小孩应该学国学差不多。我估摸着,应该是一些人在最早那批暴发户资本家那边洗脑,搞出来的。

类似的还有用于性骚扰的破冰、为了让老板联欢晚会导演和视察领导感觉的年会。

团队之间的配合,应该通过工作流、跨部门专业覆盖、绩效体系、人员评估体系来进行保证。

对于个人的团队配合要求,本身应该是职位要求的一部分,应该通过培训、规章、考核来加以引导和约束。

平常工作不好好做,搞这种军训式或者自虐式的临时训练,指望能提升团队凝聚力,完全是扯淡。

一起拔个河,就能证明劲头必须往一块使劲了吗?小学生都不信。

越是正事干不好的公司,这种虚的东西越多。

正事干不好,有能力的不走。

那是傻。

user avatar

特等团建:新来的同志排队哭诉自己如何在上家被虐待,勾起老同志们的伤心事,新老同志哭成一团。再现场枪毙几个搞007的周扒皮。大家牙齿咬碎发誓为团队流干最后一滴血。

一等团建:找个山庄避暑,找个海边度假,总结下各个同志们一年的辛苦努力。然后一人发一兜子钱。大家纷纷表示明年继续努力加油。

二等团建:找个山庄避暑,找个海边度假。同志们表示公司福利牛逼,明年继续混。

三等团建:农家乐,老板拍脑袋找的团建项目。同志们表示老板你妈死了。

user avatar

评论区看不懂的,我是真的不能理解,我决定给你们翻译翻译。

宋体字是原文,【】内的黑体字为翻译。

如果看不懂翻译的话,我觉得是你的语文不好,真的。


坐标西安。【联系上下文,后文表明已离职,而且“现坐标南京”表明这是多年前的事情。

我过生日,中午给公司同事点了五百多的必胜客。为的就是防止出现被利用的情况。【我已经做好了不请同事的准备,并且点外卖堵嘴。】

一号老板过来,知道了我过生日,然后就说晚上叫上二号老板,一起吃个饭,公司其他人就不要带了。【两个都是老板,老板的意思就是boss,两个人没有具体分工,所以他们对公司的统治力是一样的。

一号老板走了,二号老板过来,知道了我过生日,一个下午都在跟其他同事说:老孙过生日,晚上一起吃饭吧!【二号老板就是想变成团建,所以挨个去找同事宣扬我过生日的事情。

我说:我单独约了一号老板,我们三个单独吃。【我说明了问题,一号老板是知情的,你不要拉更多的人。

二号老板:没事没事,一起热闹。【二号老板是无所谓的。

于是,客服、前台、销售、策划、编辑、行政,全叫上了。【公司全员都叫了,这就是告诉所有人,这是公司团建了。

同事说:人家老孙中午请过了。【同事又不傻,今天老孙请两顿,下次不就轮到自己了?】

二号老板:没事!老孙有钱,实在不行,我请么!【二号老板为了拉人,表明了自己可以掏钱请客。】

晚上。【时间线】

这位老板带了自己的女朋友过来,还把另外一个公司的几个同事叫上了。其实是一个直播工作室,负责人+三个主播。【人数再次增多,而且摆明了二号老板占小便宜,他女朋友跟公司没半毛钱关系。另外的工作室也是另一个公司牌子下的,工作方向都不一样】

我滴酒不沾的,这些人直接点了一千的菜,外加两箱酒。【即后添加的人】

然后就听二号老板侃大山,我和编辑部的同事在旁边皮笑肉不笑。【老板很开心,我们很无语。同事知道,迟早轮到他们。

二号老板丝毫不觉得尴尬。【依旧无所谓。

我当时的底薪是3000,当月业绩提成是4000多点,一天干下去我2000多。【我的钱都干出去了,为什么还有人分不清到底是谁付的钱?去掉五百必胜客,这顿1500啊。

晚饭结束后,一号老板问他:人家老孙过生日,你拿人家心意当团建?【一号老板事后说,明显是给二号老板留面子。他知道这会让公司员工凝聚力大大下跌。】

二号老板说,我出钱啊!我给老孙发了88。【二号老板的意思是我给红包了!我没有吃白食!但是十五个人吃1500,他两个人给88,就算AA也是他占便宜,更何况没有AA。

然后就是一号老板组建的编辑部三个月之内全部离职,中间没有任何人过生日,办公室连一袋饼干都看不见。【明知道他喜欢站小便宜,谁还敢往公司放零食。】

一号老板中间问过团建的建议,全公司集体否决。【一号老板试图拉回人心,但是已经没人信了,谁还敢团建?没人知道最后付钱的是不是自己。我的生日表明,即使老板声称自己会付钱,最后付的还是员工。】

销售部的人没签合同,带着客户跑了。客服离职,老板找人接手,天天工位玩手机,动不动问一句:咱们公司有团建吗?【率先跑的是销售,然后是客服。新客服无所畏惧,想团建出去玩。而其他同事是根本不会提的。

我找了个理由回了趟江苏,休息了十天,离职,工资一分钱也不要了。【请假休息正常操作,中间思考清楚,自然可以离职。

一号老板给我打电话:你现在编辑部负责人啊,你走了公司怎么办。【负责人要走,老板当然要问。

我说:我半年干五六十万业绩,到手工资不到四万,还要维系公司员工心情,还要出钱给公司团建。公司还没五险一金,你让我怎么办。【我出钱团建,我负责工作,我月薪才小几千,我业绩还是公司第一,你还不给我交五险,我不走等死吗?

老板:我已经准备给你交了,合同都准备好了。我出差,不然上个月就给你结了。公司不会亏待你的。五险一金全西安没几家公司有,你的底薪工资都是全公司最高的。你真不能走啊。【我准备给你交了,准备了快一年了,你留下吧!我给你的待遇很对得起你了!

我笑着问:公司还有人过生日吗?【你不觉得上次那事儿以后,老板说的话都没人信了吗?过生日庆祝下本来是常事,大家都是孤家寡人的年轻人,也就和同事聚聚,过生日热闹下,我生日之后你看还有人敢说话吗?这叫对得起我?

评论区很多人说不能理解。那我就陈述一下:

原本和两个老板(我用的是老板这个词,不是主管这个词,他们是共同投资人和管理者,所以在公司都是大boss,所以不可能只请一个,绝对都是一起的)的三人餐变成了团建,即使在公司同事的解释下,二号老板还是强行组织了团建,并且私自邀请了非公司成员和工作室成员,所以公司内部的成员都非常不爽,他们觉得自己会成为下一个。一号老板吃饭的时候才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二号老板说是他叫的,一号老板问:你付钱还是老孙付钱?二号老板当众说:我给老孙发红包。(在公司说的是他请)

这样够不够清楚?

两个老板是同班同学,只是表面上公司分管不同,其实背地里互相插手对方的负责范围。


现在坐标南京,图书策划编辑。【现在的事情,我换了新工作了

我交策划,老板:可以啊,很不错,放手去做。

我提意见,老板:完全可以,不耽误工作,我们尽量人性化。

我请假,老板:有急事就去忙,我也不经常在公司,跟着点进度,调整好状态就行。

我报告进度,老板:干得不错,你很有想法,也有效率,和部门老师协调好就行。你们做事我放心。

要什么团建,要什么心态,不如信任和工资实打实啊。底薪虽然只是西安底薪的两倍,到手不错,但是年终结算福利还算不错。

话说回来,指望私立图书公司挣钱买车买房,衣食无忧,也是做梦吧,这样挺不错,适合躺平。

感激涕零。【生活对我还可以。前公司教会我很多避雷点


我很想知道,为什么有的人看一遍就清楚了,有的人看几遍都看不明白?????

user avatar

要么太抠,要么恶心,要么侵犯隐私。

根子在管理层

user avatar

占用着属于我的休息时间,花着我辛苦赚的工资,累了一天还要装笑脸,还要感恩老板,这样的团建不离职才怪。

user avatar

因为在团建的那一刻,有的人看清了公司的本来面目。

员工以为团建是公司愧疚于让大家没日没夜的干活,为了让自己放松,而实际上团建是为了借放松之名,进一步让大家服从。

团建的本质还是工作,而且是假借吃喝玩乐之名的工作。

user avatar

我看有人问令人眼馋的团建,我说说去年的团建。

6月份,分公司集体去巴厘岛,然后在度假村里爱干啥干啥。强制集体活动是下半年kpi/集体照/海滩游戏,大概一整天时间。

然后剩余时间就是在安全前提下,自由活动。我租了摩托车城里乱转,开到情人崖。其他有人打网球游泳,有人跟团去了网红秋千看梯田什么的,晚上度假村酒类畅饮,喝得实在是太醉了哈哈哈。小插曲是同事去城里蹦迪,路上手机被抢了…

这个是全公司一起去的活动,把廉航机票买光,包含酒店住宿机场小巴等所有费用。大概是人均6000。


11月是我组织的小部门团建,去的大阪,红叶刚刚上色。强制集体活动是两顿居酒屋宵夜,吃名古屋炸鸡和烧鸟,我请的。

反正定好酒店放好行李之后,大家爱干嘛干嘛不限制,(如果谁去飞田新地我随份子哈哈哈)。同事很多去京都还有奈良的,或者就是在黑门市场心斋桥。我喜欢自己玩,去堺市租了自行车转悠了一天。

这个因为是部门团建经费有限,人均2000,只能管机票和住宿。签证市内交通玩耍都是自费的。用了两天年假占用两天周末。

(因故或者签证问题不参加团建的返50%旅费,自己拿票报销)


今年疫情团建就是在办公室里烫火锅,人均80块要啥菜都有,吃得蛮开心的,下次准备在办公室卡拉ok。反正我的风格就是这样吧,大家一起玩玩创造一些美好回忆,上班已经够烦的了。



另外一些团建是艰苦的回忆。之前的公司团建去沙漠拉练,或者沿海岸线步行五十公里,还有去周边小镇关起来开闭门会战略会。还有一次印象深刻是外面找了老师开集训营,没日没夜的给特殊项目做方案,非常难忘的经验,而且对业务也有帮助。

如果团建完了之后出现离职,那多半是这个活动找的辣鸡团建公司,其实就是玩玩虚拟射击玩玩二人三足这类大学生破冰游戏。美其名曰搞一些所谓的素质拓展,其实一把年纪了素质还能拓展个鬼,纯粹大家一起糊弄一下,能增加凝聚力就怪了。



我理解团建就是团队一起做点办公室之外的事情,建立一点特别的共同回忆。比如两千块钱发年终奖一点感觉也没有,但是去次日本效果就很好,团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回忆。

比如开心玩乐的回忆,比如艰苦奋斗做项目的回忆,都是有价值的。辣鸡团建做游戏大部分创造的回忆就是关起门来吐槽老板,和形式主义过家家的回忆。

这种还不如找个地方玩玩剧本杀,晚上烧烤喝个酒聊聊天效果好。

(PS不招聘)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