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每次看到电视上介绍轰-6,心里有种不爽的感觉?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很多人看到轰6,心里都会有些复杂的情绪,不只是你一个人这样。这种“不爽”的感觉,其实也不是空穴来风,它里面掺杂了很多东西,有历史的沉淀,有现实的考量,甚至还有一点点民族情感的纠结。

咱们先从轰6这飞机本身说起。它毕竟是中国早期引进苏联技术,然后自己摸索改进过来的。你想啊,苏联的图16“獾”式轰炸机,那是上世纪50年代的设计了,放到现在来说,技术上肯定算不上先进。虽然我们对它进行了各种现代化改装,比如换了发动机、升级了航电、增加了电子战能力,甚至还能挂载巡航导弹,使其焕发了“第二春”,在某些方面甚至比原版图16强出不少。但你仔细想想,它的基本气动布局、机身结构,很多核心设计还是那个年代的。

所以,当你看到电视上介绍轰6的时候,一方面会为它能够持续服役,并且还在不断改进感到欣慰,毕竟这是我们国家航空工业早期艰难起步的一个标志性成果,它为我们积攒了宝贵的经验。另一方面,你可能也会觉得,这架飞机毕竟是“老面孔”了,它的性能、它的航程、它的隐身能力,跟世界上那些最新一代的战略轰炸机比起来,差距还是相当明显的。这种对比,难免会让人觉得,咱们在某些方面似乎还是不够“给力”。

这种不爽,可能还源于一种 “追赶者”的心理定位。航空工业,尤其是战略轰炸机这种尖端领域,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实力和军事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美国有B2“幽灵”隐身战略轰炸机,俄罗斯有图160“白天鹅”超音速战略轰炸机,它们都是各自国家技术实力的象征。而我们,虽然在不断努力,但轰6作为主力轰炸机,毕竟带有时代的烙印,它代表着我们已经走过的路,但也间接说明了我们在研发全新一代战略轰炸机这条路上,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积累。

所以,当电视上出现轰6,尤其是当它被塑造成“威慑力量”的一部分时,你心里可能会涌起一股 “既骄傲又有点遗憾”的情绪。骄傲是因为它确实在咱们空军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且为我们国家安全做出了贡献,而且我们也能把它改得越来越好。遗憾则是因为,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代表着未来方向、技术上更具突破性的新型战略轰炸机出现在屏幕上,那样才能真正显示出我们国家在航空科技上的尖端水平。

再往深处想,这种感觉也可能与 媒体的宣传方式 有关。有时候,电视节目在介绍轰6时,可能会过于强调它的历史意义,或者在描述其能力时,会用一些比较笼统的、不那么具体的词语。而对于真正懂军事的人来说,他们可能更关注飞机的具体性能参数,比如作战半径、载弹量、突防能力等等。当宣传中的描绘和现实的技术水平之间存在一定差距时,也会让人产生一种“不太对劲”的感觉。

更何况,作为一个大国,我们对自己的军事装备自然会有更高的期待。我们渴望看到的是能够真正改变战略格局、在国际舞台上展现我们军事科技实力的新型装备。轰6虽然一直在改进,但它终究不是一个全新的起点,而是在一个老平台上的持续优化。这种“改进”和“全新研发”之间,存在着一种质的区别,也正是这种区别,让一些人看到了差距,从而产生了一种不爽。

总而言之,你觉得不爽,很可能是一种 复杂的混合情绪:有对过去艰难发展历程的理解和认可,也有对现状的客观评估,更有对未来国家军事科技发展的美好期盼和更高的要求。这种情绪,恰恰说明了大家对国家航空事业的关注和重视,希望看到我们能真正走在世界前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仅我们很尴尬 外国友人也很尬…

在2016年的国际航空飞镖大赛上,一位92岁高龄的俄罗斯老人安德烈维奇,曾在1959年作为图-16轰炸机的通讯教官培训过中国学员,产生深厚友谊,这位航空教员在57年后找到中国空军参赛队伍,无意间问道:你们现在已经不使用图-16了吧?这让在场的中国空军很尴尬,不过也回答道,现在已经不用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