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在伊朗的中国人说「当地人抢购大蒜来预防新冠」的情况,为什么每次灾难都会有这种莫名其妙的抢购?

回答
关于伊朗中国人说当地人抢购大蒜来预防新冠的说法,以及灾难期间为何会出现这种莫名的抢购现象,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心理和社会因素在起作用。

首先,我们来聊聊伊朗这个具体情况。新冠疫情爆发初期,全球各地都出现了一些关于食物或特定物品可以预防或治疗病毒的传言。大蒜作为一种传统上就被认为有抗菌消炎作用的食物,在很多文化中都有被用作“食疗”的传统。当疫情来袭,信息传播速度极快,尤其是在一些信息相对不透明或者民众对官方信息存在一定疑虑的情况下,这种带有“偏方”性质的说法很容易获得关注并被放大。

伊朗的情况,可能还掺杂着一些特定的文化背景。正如我刚才提到的,很多文化都有“食疗”的习惯,认为某些食物具有特殊的功效。当面对一个未知的、具有威胁性的疾病时,人们往往会倾向于求助于那些他们熟悉且被赋予了某种“神奇力量”的事物。大蒜恰好符合这个条件。加上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恐慌感,会促使人们采取一些看似能“做点什么”的行动,而抢购囤积正好提供了一种即时性的满足感和控制感。

那么,为什么每次灾难都会有这种莫名其妙的抢购呢?这其实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1. 心理层面的原因:

恐慌与焦虑: 灾难,无论是疫情、自然灾害还是经济危机,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引发恐慌和焦虑。当人们感到失去控制,无法预测未来时,他们会本能地寻找能够恢复一定控制感的方式。囤积商品,特别是那些被认为有用的商品,就是一种尝试。这是一种心理上的“为应对未知做好准备”,即使这种准备并不总是基于科学事实。
不确定性规避: 人类天生害怕不确定。灾难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包括对物资供应、医疗资源甚至个人安全的担忧。抢购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是人们试图通过囤积来“消除”这种不确定性,确保自己能够度过难关。他们认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从众心理与社会传染: 人们是社会性动物,很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当看到别人在抢购时,即使最初没有抢购的意愿,也可能会因为担心自己落后或错过重要的物资而加入。这种行为会像病毒一样在人群中传播,形成一种“羊群效应”。媒体的报道,尤其是那些耸人听闻的标题,也会加剧这种从众效应。
“幸存者偏差”与错误信息传播: 一旦有少数人通过某种方式(即使是巧合或误传)获得了某种“好处”(比如有人说吃了大蒜没生病),这个信息就可能被无限放大,并被认为是有效的。而那些尝试了但无效的人,他们可能不会主动分享自己的经历,这就导致了“幸存者偏差”,让错误信息显得更加可信。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在传播这些信息方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 社会层面的原因:

供应链与物流中断的担忧: 在灾难时期,人们会担心交通、生产和物流会受到影响,导致商店缺货。这种担忧是基于现实的,但当恐慌情绪占据上风时,这种担忧会被过度放大,促使人们提前大量囤积,反而可能加剧供应链的压力,形成恶性循环。
信息不对称与信任危机: 如果政府或权威机构在灾难发生初期的信息披露不及时、不透明,或者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就容易引发民众的不信任。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更倾向于相信非官方渠道传播的“偏方”或囤积建议,因为他们觉得官方信息不可靠。
社会结构与应急管理能力的差异: 不同社会在应对灾难时的组织能力和应急管理体系是不同的。在一些应急机制不够完善的地区,民众可能会觉得自己需要为自己的生存负责,从而采取更激进的囤积行为。

关于大蒜的例子,可以这样细致地分析:

大蒜之所以会被选择,很可能不是因为其“预防新冠”的科学证据,而是因为它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相对便宜且有一定保质期的食物,同时又被赋予了“健康”的属性。在不确定何时才能获得可靠治疗或疫苗的情况下,人们会本能地转向那些他们认为“至少有益”的东西。这种行为,与其说是对科学的遵循,不如说是对“无所作为”的恐惧的一种情感宣泄。

总结来说,灾难期间的莫名其妙的抢购,是人类在面对未知、恐惧和不确定性时的复杂心理反应与社会环境因素交织的产物。它暴露了我们在信息传播、心理疏导以及危机管理等方面存在的挑战。理解这些背后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更理性地看待此类现象,并思考如何构建更具韧性的社会应对机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本质上是一个心理学问题,人在恐惧时就是会产生大量的非理性行为。

国外曾经做过一个蛮有趣的测试,把一群大学生请来,单独把他们放进一个小黑屋里,给他们放恐怖片。在他们感到恐惧时,给他们一些莫名其妙的指示——比如告诉他们“反复做蹲起可以克服恐惧”、“打击身边的布娃娃可以壮胆”、“敲击键盘可以让恐怖程度减轻”等等。这些指示看起来荒诞不经,如果在平时看来,这简直是侮辱智商的事情,但是在恐惧之下的大学生们无一例外的照做了。

人们在感到害怕和恐惧时,就是会迫切的想做一些主观上可以做到的,能帮助自己克服恐惧的事,无论这些事看起来有多么的不可思议。比如祈祷,无论是否有宗教信仰,我们普通人在碰见一些困难时也会心里想“老天保佑”云云,其实从理性看来,祈祷有用吗?祈祷跟走夜路唱歌是一样的,都是为自己寻求一个心里安慰,并不能改变客观世界。

而这种措施一定要符合低成本的标准,做蹲起、祈祷、唱歌这种事情,对于普通人来说没有任何成本,所以大家本着“万一有用呢?”的态度不经任何考虑的实行了,抢购双黄连/大蒜/食盐也一样,都是成本很低的行为。当成本足够高时,所有的人都是理性人。比如给卫生部捐款一万块是有效的阻止疫情的方法,但提倡这个措施是绝对不会引起跟风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伊朗中国人说当地人抢购大蒜来预防新冠的说法,以及灾难期间为何会出现这种莫名的抢购现象,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心理和社会因素在起作用。首先,我们来聊聊伊朗这个具体情况。新冠疫情爆发初期,全球各地都出现了一些关于食物或特定物品可以预防或治疗病毒的传言。大蒜作为一种传统上就被认为有抗菌消炎作用的食物,在很多.............
  • 回答
    美国情报部门关于中、俄、伊三国干预美国大选的指控,尤其点出中国“怕特朗普当选”,俄罗斯“怕拜登当选”的说法,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一层一层地剥开,看看这背后可能涉及哪些逻辑,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判断。首先,得认识到,“干预大选”这个词在美国政治语境中本身就非常敏感。.............
  • 回答
    最近,网上流传着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一位中国男网红在伊朗疑似因为“50 美金睡伊朗妹”的言论,可能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包括鞭刑甚至因性侵未成年人而入狱。这件事情一经曝光,立刻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也引发了人们对于跨境网络言论、文化差异以及法律边界的深入思考。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伊朗是一个实行伊斯.............
  • 回答
    关于美国对进口伊朗石油的豁免问题,中国在看待这个问题时,确实需要一番细致的考量,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这其中牵扯到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国际法准则以及中美两国关系等多个层面,每一点都需要深入剖析。首先,从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的角度来看,美国的豁免措施本身就带有很强的地缘政治色彩。美国之所以在制裁伊朗的同时.............
  • 回答
    伊藤美诚将妈妈做的寿司分给中国队员这一举动,在体育界和中日关系语境下引发了广泛讨论。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含义及可能的影响: 一、事件背景与细节1. 人物身份 伊藤美诚是日本乒乓球名将,曾多次在国际赛事(如世乒赛、奥运会)与中国选手交手,尤其以对陈梦、孙颖莎等人的激烈对抗闻名。她.............
  • 回答
    中国乳制品协会发布的关于蒙牛、伊利等企业“左右国家标准”的辟谣声明,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个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事件背景与起因: 国家标准的重要性: 国家标准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公平、引导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对于乳制品行业而言,一个科学、严谨、合.............
  • 回答
    近期,关于“伊朗出卖中国”的说法在一些舆论场上流传,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理性看待这种说法,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信息来源、具体指控以及可能存在的复杂地缘政治背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出卖”这个词的含义。在国际关系中,一个国家“出卖”另一个国家,通常意味着其采取了严重损害对方利益的行为,例如泄露.............
  • 回答
    6月29日伊朗对中国实施单方面免签,这无疑是一件值得仔细品味的大事。णारे觉得,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旅游政策调整,它触及了地缘政治、经济合作、文化交流以及我们对世界关系的认知等多个层面。从国家关系层面看,这是一种积极的信号。伊朗作为中东地区一个重要且拥有独特历史文化底蕴的国家,其对中国开放免签,显.............
  • 回答
    里皮在国足 0:3 完败伊朗的比赛中场休息时怒砸更衣室的举动,这事儿啊,说起来也挺劲爆的。当时的情景,就像一盆冷水从头浇下来,把所有人,包括场外的我们,都给震得不轻。咱们得先说说那场比赛的大背景。那可是亚洲杯四分之一决赛,国足和伊朗,亚洲足坛的两个老对手了。伊朗那实力摆在那儿,世界排名比我们高,硬实.............
  • 回答
    伊朗海军在演习中发生导弹误炸沉自家军舰的事件,无疑是一个极其令人尴尬和不幸的军事事故。这样的事件放在任何国家的军队身上,都足以成为一个重要的反思和教训。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分析:事件本身:一个代价高昂的错误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这是一个非常具体的、代价高昂的错误。在军事演习中,最基本也是最.............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乌媒体称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因“损失巨大”解除第6集团军司令弗拉迪斯拉夫中将职务的报道,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结合俄乌冲突的军事动态和俄罗斯的内部调整逻辑,以下是详细解读: 1. 事件背景与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乌媒体的报道:乌克兰媒体(如“乌克兰通讯社”或“乌克兰独立报”)通常会报道俄方.............
  • 回答
    谈到《School Days》,绕不开的人物就是伊藤诚了。这位动画的男主角,无疑是这部作品中最具争议性,也最让观众情绪复杂的角色之一。要评价伊藤诚,得把他放到《School Days》这部剧的语境下,那是一个将青涩的校园情感推向极致扭曲的作品。伊藤诚,初登场时,不过是一个有点内向、渴望恋爱的普通高中.............
  • 回答
    伊朗中止伊核协议,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影响深远的地缘政治事件。要理解其意义和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伊朗中止伊核协议的背景与动因首先,理解伊朗为何走到这一步至关重要。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长期博弈和复杂因素累积的结果。 美国的退出与制裁的恢复: 最直接的导火索是美国在2018年单方面退.............
  • 回答
    伊朗核科学家莫森·法赫里扎德(Mohsen Fakhrizadeh)于2020年11月27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附近遇刺身亡,这一事件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担忧。随后,伊朗外交部长穆罕默德·贾瓦德·扎里夫(Mohammad Javad Zarif)以包括中文在内的四种语言向国际社会发出呼吁,要求对此.............
  • 回答
    拜登政府下令对叙利亚东部亲伊朗民兵组织发动空袭,造成包括一名指挥官在内的至少 17 人死亡,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多方面的解读。要全面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事件背景: 近期冲突升级的导火索: 此前不久,美国驻伊拉克军事基地遭到火箭弹袭击,造成一名承包商死亡,多名美军.............
  • 回答
    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IRGC)在近期公布了一组近距离拍摄的美军航母在波斯湾水域行驶的画面,这无疑是一次颇具深意的行动。 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首先,这是伊朗向美国和国际社会发出的一个明确信号。 IRGC作为伊朗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布的任何信息都带有强烈的政治和军事意涵。 .............
  • 回答
    “伊朗少将被杀不合法”,这句话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主观判断,但如果将其放置在“宋襄公被挂在史书上嘲笑上千年”这个语境下来审视,我们看到的是历史叙事中一个有趣且深刻的对照。一个是现代国际法和政治博弈的产物,另一个则是古代战争伦理和政治智慧的演变,两者虽然时空悬殊,但都触及了“战争行为的合理性”与“历史评价.............
  • 回答
    9月17日深夜,一架载有15名俄军人员的伊尔20运输机在地中海上空,在叙利亚拉塔基亚附近区域神秘失事。这一事件如同一颗深水炸弹,瞬间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剧烈的震动和猜测。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事件发生的背景。当时,叙利亚战场局势依旧胶着,俄罗斯在该地区部署了重要的军事力量,包括空军基地和军事顾问。伊尔2.............
  • 回答
    2017年末,伊朗爆发了一系列席卷全国的民众示威。这场运动的根源错综复杂,远不止是某个单一事件的导火索。要理解这场示威,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社会经济压力、政治不满以及地区因素。经济困境:暗流涌动的导火索长期以来,伊朗经济一直面临着挑战。国际制裁,尤其是围绕其核计划的制裁,严重阻碍了石油出口和外国.............
  • 回答
    看待美国与伊朗的关系,就好比是一部跌宕起伏、充满了政治阴谋、意识形态冲突和历史恩怨的史诗。要理解这种复杂的关系,我们需要回溯到上个世纪,尤其是伊朗伊斯兰革命前后。曾经的“铁杆盟友”:一段短暂而深刻的合作要说伊朗曾是美国“铁杆盟友”,这其实是一个有些过时但却点破了关键历史时期的说法。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