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伊朗核科学家遭暗杀,伊朗外长用包括中文等 4 种语言喊话国际社会?

回答
伊朗核科学家莫森·法赫里扎德(Mohsen Fakhrizadeh)于2020年11月27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附近遇刺身亡,这一事件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担忧。随后,伊朗外交部长穆罕默德·贾瓦德·扎里夫(Mohammad Javad Zarif)以包括中文在内的四种语言向国际社会发出呼吁,要求对此次暗杀事件进行谴责和调查,并指责幕后黑手。

事件本身:一次震惊的暗杀

法赫里扎德被认为是伊朗核项目的关键人物,甚至被西方情报机构认为是“伊朗核弹之父”。他的遇刺发生在德黑兰省阿布萨尔德地区,当时他的车队遭到袭击。据伊朗媒体报道,袭击者使用了遥控武器,并在其车辆爆炸后开枪射击。法赫里扎德在送往医院后不治身亡。

这次暗杀的精确性和针对性显示出其背后的策划者拥有相当的专业能力和情报支持。它发生在伊朗与国际社会就其核计划进行复杂谈判的敏感时期,并且在美国大选刚刚结束,新政府即将上台的前夕,这使得事件的解读更加扑朔迷离,也增加了其政治影响。

伊朗外长的四语喊话:一场公开的外交博弈

伊朗外长扎里夫的四语(波斯语、英语、阿拉伯语、希伯来语,以及后来增加的中文)喊话,本身就是一次高超的外交策略。通过使用多种语言,他旨在:

1. 扩大信息传播范围,争取国际同情和支持: 不仅面向传统盟友,也包括可能对局势有影响力的其他国家。中文的加入,显然是为了吸引中国这个重要的国际角色和潜在的斡旋者。
2. 明确表达伊朗的立场和愤怒: 通过公开的、多语种的呼吁,伊朗向世界传递了其受到外部势力攻击的信息,并要求国际社会采取行动。
3. 施加压力,促使国际社会介入调查: 伊朗希望通过公开的呼吁,让国际社会无法回避这一事件,迫使其采取措施,对袭击者进行追责。
4. 进行政治宣示和责任推卸: 扎里夫的表态,尤其是暗示以色列是幕后黑手,也是伊朗在外交舞台上的一次政治博弈,旨在将潜在的敌对行为公之于众,并试图构建对对手不利的舆论环境。

事件的深层解读与影响

地缘政治的复杂博弈: 法赫里扎德的遇刺被广泛认为是伊朗与其主要地区对手(主要是以色列)之间长期紧张关系的一部分。以色列一直将伊朗的核计划视为对其国家安全的严重威胁,并曾公开表示不会允许伊朗获得核武器。这次暗杀被普遍认为是来自以色列的报复或阻止伊朗核能力的行动。同时,美国政府在本届政府后期也对伊朗采取了强硬立场。
对伊朗核计划的影响: 法赫里扎德的死无疑是对伊朗核项目的一次重大打击,尤其是在关键技术和人才方面。然而,伊朗政府随后也表示,法赫里扎德的死亡不会阻碍其核项目的推进。相反,这可能反而会激化伊朗国内强硬派的立场,并使其在核问题上更加坚持。
对地区稳定性的冲击: 这次暗杀事件进一步加剧了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在这样一个敏感时刻发生如此大规模的暴力事件,无疑会增加地区冲突的风险,尤其是在伊朗可能选择报复的情况下。
国际社会的角色和责任: 扎里夫的呼吁将国际社会置于一个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国际社会普遍反对恐怖主义和暗杀行为,但另一方面,在复杂的地区政治格局中,各国往往难以采取一致行动。作为核大国,中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备受关注,中国一贯主张通过对话解决国际争端,并呼吁保持克制。
“代理人战争”的担忧: 这次事件也让人担忧是否会演变成一场更广泛的“代理人战争”。伊朗及其在中东地区的盟友(如黎巴嫩真主党、叙利亚政府等)是否会采取报复行动,以及这些行动将以何种形式展开,都是对地区稳定性的严峻考验。

总结

伊朗核科学家遭暗杀事件,以及伊朗外长多语种的喊话,不仅仅是一次单纯的暗杀行动的后续,更是复杂地缘政治博弈在国际舞台上的集中体现。它暴露了伊朗与其地区对手之间根深蒂固的矛盾,也凸显了国际社会在处理此类敏感事件时的挑战。伊朗外长的公开呼吁,既是对国际社会道德底线的触动,也是一次旨在争取支持、施加压力、并进行政治宣示的策略。未来事件将如何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伊朗的反应、国际社会的态度以及各方力量的此消彼长。这一事件无疑为本就动荡的中东地区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联合国工作语言详情 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包括了联合国创始国的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后来还加上了使用很广泛的语言:阿拉伯语、西班牙语。”

user avatar

从事件发生已超过48小时,而美国官方层面,特别是拜登团队没有发出任何声明来看,我们很多专家、自媒体包括我自己,把这个事件简单定义为“增加拜登重返伊核的成本”、“川普政府给拜登方面挖的大坑”这样的结论有些草率了。

为什么这么说?

一是已经事实上接掌白宫,甚至早就已经得到军、情两个部门提前效忠的拜登团队,如果说对这一次情报行动毫不知情,无力阻止,是无论如何说不过去的;对于川普政府和共和党极鹰的行为,如果拜登方面真心想阻止,那么就会出现“美环保局长因为经费问题取消访台”这样的事件。

二是此次事件的政治意义远远大于其实质意义。穆赫森·法赫里扎德的地位虽然很高,但杀死一位技术性官员就能够阻止伊朗的核武器计划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实际上,2019年年底,伊朗就已经装备启用了IR-6型离心机,可将浓缩铀的生产速度提升50倍,对于伊朗来说,制造核武器的关键技术很可能已经不是问题,关键是要不要做?敢不敢跨出这一步?

对于以色列来说,这种杀死首席核科学家这样声势浩大,名声难听、隔靴搔痒又不能实际打击伊朗核武计划的举动,显然是不能满足其胃口的。以色列摩萨德更喜欢的是突袭轰炸伊朗的地下核设施,比如“7·2伊朗纳坦兹核设施事故”事件,既能实质性打击伊朗核计划让伊朗吃个哑巴亏,又能主动拖住欲从中东抽身的美国,获得军事支持,还不用在国际上背个“支持恐怖主义行动”的名声。

所以,从拜登方面对此次刺杀事件保持的暧昧沉默来看,我个人得出的结论是,更应该把它定义为一次对伊朗的“压力测试”。

众所周知,拜登要重返奥巴马时期的伊核协议,难度要大得多,体现在阿富汗、叙利亚的美军已陆续撤走50%,体现在伊朗方面提出的谈判门槛是美国要首先支付1500亿美元的制裁赔偿。

还要“继续领导世界”拜登政府如果不想刚重返伊核,就要落到签《马关条约》的地步,那么跟共和党方面、跟以色列方面一拍即合,给伊朗挖个坑,压压价就是势在必行的选择。

于是我们看到一场由共和党极鹰提供情报支持,以色列执行,而民主党默许的刺杀行动就这样落地了。这次刺杀行动就是多方妥协下的产物,或许刚开始被设计成一场针对伊朗的准军事行动,但打了7折之下,就变成一场恐怖主义刺杀了。

接下来伊朗所面对的,就是一个巨大的甜蜜陷阱。

一方面美国官方(主要是拜登政府)没有任何公开表态,为什么不表态,就是不愿意官方层面把这次事件定义为“恐怖行动”,意味着伊朗后续在联合国所采取的谴责以色列的一系列议案未必会得到美国支持,意味着民主党将在后续与伊谈判中占据有利地位。为了安抚伊朗,仅仅是派几个“前官员”和民主党喉舌CNN出面说了几句不痛不痒的话,话里话外都把锅甩给了川普和以色列!

话里话外都告诉伊朗,只要弃核,你还是好同志,我们还能坐下来谈。

另一方面,就像我们曾经在台海方向,在班公湖方向遇到的难题一样,这种切香肠的举动,就是在测试伊朗,是否具有对等升级的能力?如果对等升级,能否承受伊核协议全面被摧毁的代价?如果不能对等升级,能否承受国内民族主义者滔滔民意?

回过头来再看楼主的问题,如果伊朗是寄希望于把这个事件放到“国际社会”解决,而不是自己首先跨出实质性的一步,那么我们将看到伊朗正逐步跌入这个甜蜜陷阱。

而伊朗刺杀事件对中国的警示意义在于,防止拜登政府借“川普名义”,做一些自己上台以后就不方便出手的事情,来拼命为自己的任期收集谈判筹码!

user avatar

伊朗外长用的是阿拉伯语、中文、俄语和英语。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自不用说,中俄和伊朗同为美国的眼中钉肉中刺,而且以中俄现在的影响力,希望他们能出来主持公道马那是非常合理的。

由于目前伊朗各界都把凶手指向以色列,所以用阿拉伯语不排除是在激发阿拉伯世界民众对以色列的仇恨。

毕竟,以色列这项业务真的手熟。

但是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就很难说了,即使这是一次是以色列自作主张,美欧毫不知情,但是这件事的结果确实符合西方的心理的,再加上美国和以色列的关系,调查也会举步维艰。

这其实是一个很无奈的事实。

当巴黎恐袭的时候,全球各大城市的建筑都点亮了象征法国国旗的红白蓝三种颜色的灯光。

艺术家们用自己的才能表达着自己对罹难者的哀思。

可是这样的事情,在阿富汗,在利比亚,在伊拉克和在叙利亚几乎每天都在发生,西方人眼中的天降横祸是这些国家国民的生活的一部分。

西方世界可曾为他们表达过那么一丝丝惭愧,可曾说一句“对不起,麻烦了。”还是正在用这些国家的平民来练兵。

想来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这样,西方牢牢占据着舆论的制高点,他们的灾难就该环球同此凉热,别人的灾难他们要么视而不见,要么说当事国自己有问题。

user avatar

没有用啊,国际社会再同情你也没有用啊。

战场上得不到的,外交场同样得不到啊。

你自己国家的顶级科学家、国防部副部长,居然在首都光天化日、重重保护之下被当街射杀,你连自己国家内部的安全都保证不了啊。10年之内被杀了五个科学家,有人被炸成碎片,有人“失踪”,有人被机枪扫射......一点反制措施都没有。

就算没有能力攻击以色列,没有能力打击美国,搞好国内治安、“严打”、“扫黑除恶”,发布“反颠覆国家法”,让人民组织动员起来,抓到英美走狗、以色列间谍特工就奖励,让这些特务、间谍、卖国贼无藏身之地,难道都做不到吗?

抱歉,还真做不到,不是每一个发展中国家都是中国,不是每一个有着复兴梦想的国家都是中国,伊朗宗教政权,并不能团结所有的民众,更没有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伊朗从上到下,都有无数的“精神美国人”,你让他们“提高警惕,保卫祖国”,他们觉得不轻松。

伊朗军政高层和核物理科学家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被暗杀,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伊朗高层早已撕裂,亲美派势力很大,买办势力很大,有人对美国抱有极大的幻想,有人与即将上台的民主党政府有着深层次的利益关系,有人不愿意伊朗走独立自主、富国强兵的道路,有人不愿意伊朗拥有威慑力量,所有伊朗的核物理学家,都是他们的阻碍。

在法克里扎德死后,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就直接挑衅道:“记住,伊朗核科学家没有一个是安全的。

我看再这么下去,伊朗“革命领袖”、伊朗总统都未必安全。

user avatar

你们没觉得最近的动作太大了么,大到实在有些不太正常了。

伊朗最近做了什么?有什么会让“伊朗的敌人”突然进行如此高烈度的“预先打击”?

伊朗没做什么啊,伊朗干的事情都是之前三五十年一直在干的事情。而且伊朗还在一年多前向联合国,或者说向华盛顿服软求饶了……

那么为什么突然最近情况就突然暴躁起来了?一下子各种死人,而且都是非常恶劣,非常不过脑子的所谓“暗杀”,其实就是“只要把人弄死了怎么样都行”行为?

除此之外,伊朗最近一直叫的很凶,喊疼的声音比之前十年都来的要大,就好像他们最近的疼痛神经突然发达起来了,突然意识到自己挨揍了。

可是他们已经挨揍挨了几十年了,为什么就最近声音这么大?

像不像是一个人在虚张声势?

为什么要虚张声势?

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攻击来自何方?
还是因为他们知道攻击来自何方而自己无法反抗?
还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其实根本就没有受到攻击?

根据我个人的体验,只有在我说谎的时候,我才会大声地强调一些自己编出来的谎话,试图取信他人。

伊朗的情况有没有可能也是这样……?

再综合一下之前说过的关于最近伊朗“受到的打击”非常奇妙的“高烈度”的情况。

假设他们没有受到打击,那么这些“高烈度的伤害”自然也都不存在咯……
那么那些“死人”自然也都没死咯……

有没有可能……

伊朗最近在玩瞒天过海的大计划……

将一部分和核计划相关的顶尖人才借助死遁进行隐藏?

之前那个同样是光天化日之下“被暗杀”的情报主管,有没有可能就是这个“地下核计划”的负责人?

很多人都说伊朗现在就是一个漏水的汤斗,但是我相信,再恶劣的环境也挡不住理想主义者的光辉。伊朗绝对存在着真正爱国,希望国家富强的理想主义者吧?

这帮理想主义者要怎么样才能将自己隐藏起来,躲过国内外各方面照射过来的,无孔不入的审视,暗地里默默地积蓄实力呢?

有没有可能……?

user avatar

新的细节来了:

果然不出我所料,法克里扎德的警卫人员全是军人,而且很可能大部分是士兵。

伊朗革命卫队“警员”?伊朗革命卫队是军队,应该是军人才是。

而且这正好与我之前的猜测一致,我之前就说过:法克里扎德的警卫人员应该是军人,而且大部分肯定是军龄不长的义务兵或者初级士官。因为从一些细节来看,这支卫队的水平实在是太业余了,不像是专业警卫人员的水平:

1. 这次袭击中,警卫人员最大的失职在于没有劝阻警卫对象走出车外。如果他呆在防弹车里可能就没事了;

2. 即使在听到了异常声响后,也应该是由警卫人员出来查看,岂有警卫对象自己出来查看的道理?这难道不是警卫工作中的一大漏洞?也可见警卫对象本人的安全防范意识何其弱;

3. 再说了,越是有异常情况,越应该马上带警卫对象撤离,岂有遇上异常情况反倒停下车来看热闹的道理?

从这几点就能看出来,其警卫人员专业程度严重不足,不可能是有长期警卫工作经验的人。当时我查了法克里扎德的背景,发现他有伊朗国防部的职务,那应该是由军方来保护的。而且他一次带十几名警卫,以他的行政级别,肯定不会全是职业警卫,而是以义务兵和初级士官为主的战士团队。

在这一点上,很多国家都有过教训:普通士兵(特别是义务兵)是不适合从事随身警卫工作的,一般只能用作办公场所警卫、住地警卫和路线警卫,也就是常说的站岗放哨,因为他们太年轻,工作时间短,经验严重不足,受训练的时间也短,人也不够成熟,对其忠诚度的考验时间也不长,无法担当随身警卫工作这样的重任。

那么什么叫专业的随身警卫人员呢?

意大利的Leoluca Orlando在西西里的巴勒莫市当了二十年的市长,期间黑手党暗杀了很多法官、检察官、政客、警察、宪兵,却一直没杀得了他。看看这段视频,从他的警卫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警惕性上就知道原因了。你觉得这样的警卫人员可能让自己的警卫对象在遇到异常情况时走到车外,给人当活靶子么?

https://www.zhihu.com/video/1319543546295246848

下面这段视频实际上是意大利电影La Scorta的片段。这是四名意大利宪兵保卫一位检察官的故事。看看他们在乘电梯时的警卫战术:三个人跟检察官进电梯,第四个人步行上楼。这样如果有人在楼上等候检察官从电梯里出来时发动袭击的话,步行上楼的那个保镖可以从他们背后下手,保持已方的战术优势。变“敌在暗,我在明”为“敌在明,我在暗”。一个小小的细节就可以看出导演用心之深,可见导演肯定请专业的宪兵警卫人员做过顾问。

https://www.zhihu.com/video/1319543487180525568

user avatar

下面的内容纯属个人猜测。我不太认同现在知乎主流的“派系起哄要叛乱”观点

因为在伊朗核发展是绝对的最高政治正确,远高于我们这边的芯片研发自主的政治正确性,反核比反最高精神领袖和现体制更不被接受,刺杀核科学专家简直是政治和肉体的自杀。


圣城的宗教学校宗教场所和革命卫队的经费拨款已经降了好多次,而且还经常拖欠,但核相关所有单位经费一直是优先保证。

所以,大概率是以色列准备在拜登之前搞些动作,使得伊朗政府被民众仇恨绑架而采取报复,从而彻底堵死美国与伊朗改善关系。

user avatar

别理他们!掉价!

而且,我不是针对伊朗,我是说,在座的各位,伊朗,以色列,美国,俄罗斯,欧洲,印度,土耳其,澳大利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都是xx!

在大家刷“弱国无外交”之前,我只想提醒一点:这就不仅仅是弱国的问题,而是,上述xx,国将不国的问题。

还国际社会……

他们也配称“国际社会”?

中国跟他们列在一起,遭羞辱的是中国!谁跟你们“国际社会”?

请大家不要忘了一个重要前提:疫情期间。

美国确诊多少?病亡多少?

俄罗斯?

印度?

欧洲?

中东?

……?

他们有何作为?

美国忙着甩锅中国,极限施压。

印度在边境跟中国死磕。

欧洲一天到晚对中国冷嘲热讽。

土耳其四面出击。

俄罗斯但凡有一口气也要拱火。

伊朗到死都忘不了“波斯梦”,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哪儿都有他的影子。

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人脑子打成狗脑子。

就这?

那一头被新冠吊着打,这一边就把矛盾向外转移。

好一个欺软怕硬!

一群兜一裤裆屎的弱鸡,色厉内荏的在那死撑“帝国主义列强”的门面。

命都不要,就要搞事。

而真正的强者,中国,是什么境界?

我们对于一座千万人口级别的城市(武汉),说封城就封城。此后,对北京,上海,青岛,大连,乌鲁木齐等地,也都有娴熟的处理。这么恐怖的组织动员控制能力,我们用来侵略他人了吗?我们用于战争了吗?

我们光是对美国就供应了300多亿只口罩,妥妥的物资供应主力,这份强大的生产能力,我们用于打仗了吗?

我们的疫苗已经先期投入小规模应用,正准备大规模上市,当之无愧的第一梯队,这份硬实力,我们有拿来欺负人吗?

我们几乎是世界主要经济体唯一正增长的,但我们有穷兵黩武吗?

论实力,我们明明战斗力强得一批,当之无愧的种子选手,但凡我们愿意入场,足以搅动天下。

然而,论现状,我们恰恰保持了最难能可贵的克制。

我跟你说,你找不到比中国更强同时还内敛,冷静,高洁的国家了。

如果把全世界比作索多玛,那中国就是唯一的“义人”——罗得一家。

所以,你们这帮腐朽,龌龊的“列强”,一群期货死人,没一个好东西,有什么资格喊话?

谁理你们?

我记得天使对罗得一家说过:

“朝城外跑,别停步,别回头”。

user avatar

“大哥,我小弟被暗杀了,你可得帮我,太欺负人了这.......”

“什么?大哥你没听懂我在说什么?”

“大哥,你想听英文,阿拉伯文,中文还是俄文?”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