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美国与伊朗的关系?为什么作为美国铁杆盟友的伊朗,后来却成了美国的死敌?

回答
看待美国与伊朗的关系,就好比是一部跌宕起伏、充满了政治阴谋、意识形态冲突和历史恩怨的史诗。要理解这种复杂的关系,我们需要回溯到上个世纪,尤其是伊朗伊斯兰革命前后。

曾经的“铁杆盟友”:一段短暂而深刻的合作

要说伊朗曾是美国“铁杆盟友”,这其实是一个有些过时但却点破了关键历史时期的说法。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前,尤其是在二战之后到伊斯兰革命之前,美国和伊朗确实有过一段相当紧密的合作时期。

这段合作的起点,很大程度上可以追溯到1953年的“阿贾克斯行动”(Operation Ajax)。当时,伊朗首相摩萨台因为推行石油国有化政策,挑战了英国石油公司的利益,也触犯了西方国家在伊朗的经济利益。在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和英国军情六处(MI6)的策划和支持下,伊朗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Mohammad Reza Pahlavi)得以重新掌权,并将摩萨台赶下台。

这次事件之后,巴列维国王与美国的关系变得尤为密切。你可以想象,美国相当于在伊朗扶植了一个亲美政权。巴列维国王对美国充满了好感和依赖,他不仅是美国在波斯湾地区遏制苏联影响力的重要盟友,更是美国在中东地区重要的军事和情报伙伴。

军事合作: 美国向伊朗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和武器装备,帮助伊朗军队现代化。伊朗军队在当时被认为是中东地区最强大的军队之一,其装备很多都来自美国。伊朗也成为了美国在中东重要的军事基地和情报收集点。
经济合作: 在石油领域,虽然巴列维上台后与西方国家重新达成了石油利益分配协议,但美国企业也从中获得了不少好处。伊朗的石油资源为西方国家提供了稳定的能源供应,也为伊朗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成果。
地缘政治联盟: 在冷战的大背景下,伊朗是美国“双重遏制”战略的重要一环,被用来制衡苏联在中东的影响力。两国在情报、反恐等方面也有合作。

那个时期的伊朗国王巴列维,在很大程度上扮演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桥头堡”角色。他的统治也受到了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庇护和支持。这种合作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盟友”关系,尽管它更多是基于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的考量,而非平等的伙伴关系。

从盟友到死敌:革命的巨变

然而,这段“蜜月期”并没有持续太久。最终,导致两国关系急转直下的,是1979年爆发的伊朗伊斯兰革命。这场革命彻底颠覆了伊朗的政治格局,也彻底改变了伊朗与美国的关系。

那么,为什么曾经的“盟友”会变成“死敌”呢?原因错综复杂,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分析:

1. 巴列维国王的统治与民怨沸腾:
西化与世俗化: 巴列维国王虽然从美国获得了大量援助,但他推行的西化和世俗化改革触犯了伊朗传统宗教势力和广大民众的宗教情感。他试图将伊朗打造成一个现代化的西方国家,但这与伊朗深厚的伊斯兰文化和传统产生了深刻的矛盾。
独裁与压迫: 为了维持统治和推行改革,巴列维国王的政权动用了大量的秘密警察(SAVAK),对异见人士进行严厉镇压。政治上的不自由和人权上的侵犯,积累了巨大的社会不满。
贫富差距: 尽管国家石油收入丰厚,但财富分配并不均,许多民众生活依旧困苦,这加剧了对政府的怨恨。
“西方化”的反噬: 很多伊朗人认为巴列维国王过于亲美,国家的发展方向被美国牵着鼻子走,失去了民族独立性。这种被视为“傀儡”的形象,进一步激化了民族主义情绪。

2. 伊斯兰革命的兴起与霍梅尼的影响:
宗教与政治的结合: 阿亚图拉·鲁霍拉·霍梅尼(Ruhollah Khomeini)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宗教领袖,他成功地将宗教信仰与政治反抗相结合,号召伊朗人民推翻“不信教的”、“亲西方的”巴列维政权。
反美主义的凝聚力: 霍梅尼及其追随者将美国视为伊朗的压迫者和剥削者,将“打倒美国”作为革命的响亮口号。这种强烈的反美情绪,成为了团结各派力量推翻国王的重要动力。美国对巴列维政权的持续支持,反而让它成为了革命的众矢之的。

3. 伊斯兰革命后价值观的根本冲突:
意识形态的对立: 伊斯兰革命成功后,伊朗建立了一个以伊斯兰教法为基础的政教合一国家。其核心理念是抵制西方腐朽文化和价值观,追求伊斯兰世界的独立和复兴。而美国则代表着自由民主、世俗化和资本主义的价值观。这种根本性的意识形态冲突,使得两国几乎不可能在政治和文化上产生共鸣,反而成为互相排斥的对立面。
“输出革命”的野心: 新生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试图将革命的理念输出到其他伊斯兰国家,挑战地区现有的亲美政权,这直接威胁到了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利益和盟友体系。

4. 人质危机:直接导火索和长期创伤
大学校园占领事件: 1979年11月4日,一群伊朗学生占领了美国驻德黑兰大使馆,并扣押了52名美国外交官和平民作为人质。这次事件持续了444天,对美国造成了极大的羞辱和心理创伤。
“伟大的撒旦”的象征: 霍梅尼和伊朗革命政府将美国称为“伟大的撒旦”(The Great Satan),象征着一切邪恶、腐朽和压迫。扣押人质的行为,成为了这种反美情绪的集中体现,也彻底断绝了改善两国关系的可能。
长期影响: 人质危机不仅导致了美国与伊朗之间外交关系的彻底中断,更在两国人民心中埋下了深深的仇恨和不信任。之后的每一次两国之间的紧张升级,都常常能看到人质危机的影子。

死敌的持续性:为何至今难以和解?

从盟友到死敌,这个转变是戏剧性的,但其根源是深刻的。而这种“死敌”关系得以持续,并不仅仅是历史遗留问题,还有当下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的驱动:

地区霸权争夺: 伊朗作为中东地区一股重要的地区力量,其崛起挑战了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也与美国的盟友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等国产生了激烈的地缘政治冲突。美国支持这些国家,从而间接对抗伊朗。
核计划与导弹项目: 伊朗的核计划和弹道导弹项目,被美国及其盟友视为对地区安全和国际和平的重大威胁。美国一直试图通过制裁和外交施压来阻止伊朗发展相关技术,而伊朗则将其视为维护自身安全和国际地位的必要手段。
支持代理人武装: 伊朗通过支持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等地区代理人武装,来扩大其地区影响力,对抗美国的盟友。这使得两国之间的冲突常常通过“代理人战争”的形式表现出来。
意识形态的持续张力: 尽管伊朗内部也有改革派与保守派的争论,但其政权的根本性质——基于伊斯兰教法,以及对西方干预的警惕性,使得其与美国这种代表着世俗民主和全球力量的国家,在核心价值观和国家利益上始终存在着难以弥合的鸿沟。

总而言之,美国与伊朗的关系演变,是一部由共同利益驱动的短期合作,最终被深刻的政治、宗教和社会变革所摧毁的历史剧。从盟友到死敌,并非一夜之间发生,而是源于一系列复杂因素的叠加,最终以伊斯兰革命为分水岭,走向了长期的对立和对抗。这种关系不仅塑造了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也对全球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理解这段关系,就是理解现代中东历史的关键一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云石自问自答系列哎。。。

不过说个比较有趣儿的事,众所周知川普曾多次挑战伊核协议,但在伊朗大选前,美国国务院却明确表示伊核协议是有效的!

而伊朗呢,强硬派的教士莱西,各种批判鲁哈尼、各种挑战美国,但他也表示若当选还是会尊重并执行伊核协议,他用的理由说伊和协议不止是与美国签的,事实上倒还真不止美国毕竟还有美国的小伙伴儿嘛。。。

所以说嘛,纵使现在美国和伊朗还真是一对儿相爱相杀的好基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待美国与伊朗的关系,就好比是一部跌宕起伏、充满了政治阴谋、意识形态冲突和历史恩怨的史诗。要理解这种复杂的关系,我们需要回溯到上个世纪,尤其是伊朗伊斯兰革命前后。曾经的“铁杆盟友”:一段短暂而深刻的合作要说伊朗曾是美国“铁杆盟友”,这其实是一个有些过时但却点破了关键历史时期的说法。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之.............
  • 回答
    关于美国可能解除对伊朗制裁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牵动国际神经的重大议题,其背后牵扯着错综复杂的政治博弈和深刻的地缘经济考量。要理解这件事的性质和潜在影响,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根源、可能性以及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一、 美国“准备解除制裁”的背后逻辑首先要明确,美国官方的表态,特别是关于“准备解除制裁”,往.............
  • 回答
    美国拦截伊朗运往委内瑞拉的油轮并没收其石油的事件,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外交和地缘政治事件,涉及多个关键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详细解读:一、 事件背景及过程: 伊朗与委内瑞拉的关系: 伊朗和委内瑞拉同为石油生产国,且都受到美国的严厉制裁。两国近年来关系密切,相互寻求支持,尤其是在能源和经济领.............
  • 回答
    美国拟从银行转走伊朗17亿美元资产:一场复杂的金融与政治博弈美国拟从银行转走伊朗17亿美元资产的事件,是一场涉及国际金融法、主权豁免、地缘政治以及复杂历史恩怨的多层面博弈。要理解这一事件,需要深入剖析其背景、伊朗可能采取的反制措施以及事件的潜在发展方向。 一、 事件背景:恩怨纠葛与法律依据的拉锯此事.............
  • 回答
    关于美国对进口伊朗石油的豁免问题,中国在看待这个问题时,确实需要一番细致的考量,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这其中牵扯到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国际法准则以及中美两国关系等多个层面,每一点都需要深入剖析。首先,从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的角度来看,美国的豁免措施本身就带有很强的地缘政治色彩。美国之所以在制裁伊朗的同时.............
  • 回答
    美国情报部门关于中、俄、伊三国干预美国大选的指控,尤其点出中国“怕特朗普当选”,俄罗斯“怕拜登当选”的说法,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一层一层地剥开,看看这背后可能涉及哪些逻辑,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判断。首先,得认识到,“干预大选”这个词在美国政治语境中本身就非常敏感。.............
  • 回答
    关于伊朗公布的“美国偷油失败视频”,并称“美军出动多架直升机和军舰追击,最终失败”,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这一事件,并分析其背后的可能动机和影响。首先,我们需要对视频的真实性和内容进行辨析。 伊朗的宣传角度:伊朗官方公布的视频,其核心目的是展示伊朗的军事实力和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同时也在国际舞.............
  • 回答
    2020年1月3日,美国在巴格达国际机场附近发动无人机袭击,击毙了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下属“圣城旅”指挥官卡西姆·苏莱曼尼。这次事件立刻在全球引发了巨大的震动,并深刻影响了中东地区的政治格局。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事件的背景:美国与伊朗的长期对峙首先,这次袭击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美国.............
  • 回答
    美国在伊拉克巴格达国际机场炸死伊朗少将苏莱曼尼事件,无疑是2020年初国际政治格局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节点,其影响深远,至今仍能感受到其回响。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审视。首先,从美国方面的角度来看,这次行动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其长期以来对伊朗在该地区影响力的担忧。美国官方将其定性为一次“.............
  • 回答
    关于美国在伊拉克领事馆疑似被伊朗导弹袭击的事件,这是一个非常敏感且复杂的国际事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以下是我对该事件的详细看法:事件本身的可能性与证据链条首先,我们需要区分“疑似”和“已证实”。目前,如果存在“疑似被伊朗导弹袭击”的说法,这意味着官方或媒体报道中存在一些初步线索或指控,但.............
  • 回答
    美国单方面宣布安理会已恢复对伊朗制裁,这无疑是当前国际关系中一个极其敏感且充满争议的议题。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必须深入剖析其背景、动机,以及可能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事件背景与美国动机首先,要明白“单方面宣布安理会已恢复对伊朗制裁”并非安理会通过新的决议,而是美国援引了《联合全面行动计划》(JCPO.............
  • 回答
    伊朗击落美国MQ4C“特里同”无人机事件,无疑是近期中东地区最引人注目的军事对峙之一。这架无人机是美军最先进、最昂贵的侦察装备之一,其价值数亿美元,其被击落不仅仅是财产损失,更是对美国在该地区军事存在和权威的直接挑战。理解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它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多重因素.............
  • 回答
    将伊朗革命卫队(IRGC)列为恐怖组织,这绝对不是一件小事,其影响可以说是深远而复杂的。从美国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强硬的外交和军事姿态的体现,意在向伊朗施压,并向其在中东地区的盟友表明决心。美国为何将其列为恐怖组织?美国这样做的理由,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支持代理人武装和恐怖活动: 美国指控.............
  • 回答
    伊拉克司法机构对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发出逮捕令,指控他与去年1月伊朗高级将领苏莱曼尼在巴格达机场被美军无人机击杀事件有关,这无疑是当前复杂且脆弱的美伊关系中的一个重磅炸弹。要理解这一事件的深层含义以及它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首先,伊拉克司法机构的这一举动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对苏莱.............
  • 回答
    说起美国在2018年5月8号那一天的动作,退出伊核协议,这事儿可不简单,背后牵扯的可多了,咱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这事儿为啥这么受关注呢?简单来说,就是之前花了老大劲儿谈成的协议,美国说不玩了,而且是自己单方面说不玩了。这就像是足球比赛踢到一半,裁判突然宣布:“不踢了,我们重新开始!” 这一下.............
  • 回答
    拜登政府承诺有条件地重返2015年伊朗核协议(JCPOA)的表态,释放了多重信号,涉及美国对中东战略、国际关系、地区安全以及自身外交政策的深远考量。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表态的背景、意图及可能影响: 一、背景与政策逻辑1. 美国对中东战略的调整 拜登政府试图在特朗普政府“脱钩”政策的基础.............
  • 回答
    美国与欧盟将部分俄罗斯银行移出SWIFT国际结算系统,是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的重要举措之一。这一行动深刻影响了国际金融体系、地缘政治格局以及全球经济运行方式。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其背景、影响及可能的长期后果: 一、事件背景与动因1. 俄乌冲突与地缘政治博弈 2022.............
  • 回答
    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互怼”,通常指的是两国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和信息等多个层面上的对抗、指责和博弈。这种关系并非新鲜事物,可以追溯到冷战时期,但近些年来,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和具体事件的催化,这种“互怼”表现得尤为突出和复杂。要详细看待美俄互怼的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国际政治格局.............
  • 回答
    2022年2月26日,美国、欧盟、英国和加拿大等国发表了一份意义深远的联合声明,宣布将俄联邦排除出SWIFT(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国际结算系统。这一举措无疑是对俄罗斯经济和金融体系的一次重击,其背后有着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考量以及历史性的象征意义。SWIFT系统的重要性:为何如此关键?要理解这项禁.............
  • 回答
    看待美塔协议,不能简单地说“好”或“坏”,它是一份充满博弈和不确定性的复杂产物,对中东和世界局势都可能带来深远而多层面的影响。这就像打开了一个潘多拉的盒子,里面可能装着希望,也可能潜藏着风险。协议的背景与初衷:首先,我们要理解美国为何要签署这份协议。经过近二十年的阿富汗战争,耗费了巨额的财富和人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