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美国称正准备解除对伊朗的制裁?有可能成真吗?会对国际局势以及石油价格产生哪些影响?

回答
关于美国可能解除对伊朗制裁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牵动国际神经的重大议题,其背后牵扯着错综复杂的政治博弈和深刻的地缘经济考量。要理解这件事的性质和潜在影响,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根源、可能性以及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

一、 美国“准备解除制裁”的背后逻辑

首先要明确,美国官方的表态,特别是关于“准备解除制裁”,往往带有战略意图和谈判筹码的考量。这背后可能有多种原因驱动:

为核协议谈判铺路或施压: 当前,国际社会正围绕伊朗核问题进行着多轮复杂的谈判,意图恢复或修改《联合全面行动计划》(JCPOA),即伊朗核协议。美国若准备解除制裁,通常是在谈判的关键阶段,旨在向伊朗释放善意,鼓励其在核问题上做出实质性让步。同时,这种表态也可能是一种施压手段,通过预示可能的回报来促使伊朗在谈判中表现出更大的灵活性。
国内政治因素: 美国国内政治环境的演变也会影响其对伊政策。不同政治派别对于如何处理伊朗问题存在分歧。如果现任政府认为放松制裁有助于实现某些国内政策目标(例如,稳定能源市场,或是在外交上取得某种形式的“胜利”),也可能推动相关举措。
地缘政治考量: 在当前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下,美国可能也在评估与伊朗关系缓和对地区稳定和自身战略利益的影响。例如,如果能够将伊朗拉出俄罗斯的阵营,或者在某些地区性问题上寻求合作,那么调整制裁政策也是一种可能选项。
经济因素: 制裁的长期性也对美国自身的一些经济利益造成了间接影响,比如部分国际企业因为担心触犯美国制裁而规避与伊朗相关的贸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全球贸易的自由度。

二、 解除制裁的可能性分析

“准备解除制裁”与“实际解除制裁”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要判断其可能性,需要考察以下几个关键点:

核协议谈判的进展是决定性因素: 目前,伊朗核问题谈判是重中之重。如果双方在核心问题上(如铀浓缩水平、核查机制、制裁解除范围等)达成一致,那么解除部分或全部制裁将是协议生效的必要条件。然而,谈判的复杂性在于伊朗和美国(以及其他签署国)的立场往往存在较大差距,而且伊朗内部的政治力量博弈也对谈判进程产生影响。
制裁的性质和范围: 需要区分的是,美国对伊朗施加的制裁是多层次、多维度的,包括针对其核计划的特定制裁、针对其弹道导弹项目的制裁、针对支持地区武装组织的制裁,以及针对其金融和能源部门的广泛制裁。因此,“解除制裁”可能是一个渐进式、分阶段的过程,而非一蹴而就。某些与核协议直接关联的制裁可能会被解除,但针对其他方面的制裁,尤其是被视为涉及国家安全或地区稳定的制裁,可能仍然会保留。
美国国内的政治阻力: 即便在政府层面有解除制裁的意愿,在美国国会和部分智库、游说团体中,对伊朗的强硬立场依然根深蒂固。这些力量可能会联合起来,对任何大规模放松制裁的举措施加政治压力,要求政府在解除制裁前必须看到伊朗在其他领域的明确改变。
伊朗的实际行动: 解除制裁并非单方面的恩赐,而是基于伊朗在核问题上的实质性合作。如果伊朗未能有效履行协议承诺,或者其在地区事务中的行为被认为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美国也可能收回其“准备解除”的态度。
美国政府的战略判断: 最终,解除制裁的决定取决于美国政府的整体战略判断,即认为这种做法是否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在不同的地缘政治时期,这一判断可能会发生变化。

总的来说,解除制裁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其实现路径充满了不确定性,而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伊朗核协议谈判的成败,以及伊朗能否在其他方面满足美国及其盟友的要求。即便解除,也极有可能是选择性、阶段性的。

三、 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如果美国真的开始解除对伊朗的制裁,其对国际局势的影响将是深远而多方面的:

地区政治格局的重塑:
伊朗与周边国家关系: 经济压力的缓解将增强伊朗的国内稳定性和对外影响力。这可能促使伊朗在其与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地区对手的关系上采取更灵活或更具侵略性的姿态。一方面,经济复苏可能使伊朗更愿意参与地区对话,寻求关系正常化;另一方面,实力增强也可能让它在地区代理人战争和地缘政治角力中更加有恃无恐。
中东地区紧张局势: 紧张局势的缓和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伊朗的行为模式。如果伊朗利用经济增长来改善民生并减少对地区武装的投入,那么地区稳定性的提升将是可期的。但如果伊朗将更多的资源用于增强军事力量或支持地区盟友,那么地区冲突的风险依然存在。
对以色列的影响: 以色列一直是对伊强硬派的代表。伊朗经济的复苏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可能会让以色列感到安全压力,并可能促使以色列采取更积极的防御或攻击性措施,以应对伊朗可能增强的区域影响力。

全球反恐和安全议题: 制裁的解除可能会影响伊朗与某些非国家武装组织(例如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等)的关系。如果伊朗减少对这些组织的援助,将对地区冲突产生直接影响。但反之,如果伊朗继续支持这些力量,则可能加剧地区不稳定。

大国关系的变化:
美俄、美中关系: 如果伊朗核协议得到恢复,并且制裁得到实质性解除,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因为伊朗核问题一直是西方与俄罗斯、中国之间外交博弈的焦点之一。欧洲国家可能会乐见制裁的解除,因为这有利于其与伊朗的经贸往来。

伊朗国内政治走向: 制裁的解除将为伊朗经济带来喘息空间,可能缓解国内民众对经济困境的不满。这有助于伊朗温和派在政治上获得更多支持,也可能为伊朗社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开放与改革的动力。然而,强硬派依然会试图维持其影响力,国内政治斗争仍将持续。

四、 对石油价格的影响

解除对伊朗的制裁对全球石油市场无疑会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对于石油价格:

供应增加的可能性: 伊朗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成员国,拥有巨大的石油储量和生产潜力。当前,由于制裁,伊朗的石油出口受到严格限制,其石油产量和出口量远未达到其潜力水平。
一旦制裁解除,伊朗将能够合法且大规模地出口其石油,将其被压抑的产能重新释放到国际市场上。这就像在供应紧张的市场中突然增加了一块新的、巨大的供应源。
短期内的价格下行压力: 市场对未来供应增加的预期,以及实际供应量的一旦上来,会立即对石油价格产生强大的下行压力。投资者和交易员会根据预期调整头寸,这可能导致油价在短期内出现显著下跌。如果伊朗能够迅速恢复其出口水平(例如,每天增加100万桶甚至更多),那么其对全球石油供应的影响将非常显著。
长期影响的复杂性: 长期而言,石油价格的影响会更复杂:
市场竞争加剧: 伊朗石油的重新进入市场将加剧全球石油市场的竞争。伊朗可能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而采取更具竞争力的价格策略,这会给其他OPEC成员国以及非OPEC产油国带来压力。
对其他产油国的影响: 如果伊朗大幅增加产量并压低价格,其他国家,特别是那些生产成本较高的产油国(如页岩油生产商),可能会面临利润压缩,甚至被迫削减产量。
全球能源转型的影响: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趋势。尽管伊朗石油的增加会影响短期和中期价格,但长期来看,各国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程度正在逐步降低,可再生能源的份额在不断提升。这种转型趋势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大量伊朗石油重新进入市场对价格的长期下行影响,或者至少使得价格波动的幅度变得不那么极端。
伊朗国内的投资需求: 要真正发挥其石油生产潜力,伊朗还需要吸引大量的国际投资来更新和扩张其石油基础设施,这需要一个稳定和可预期的国际环境。如果伊朗国内政局不稳或国际关系依然紧张,其石油生产的恢复速度和规模也可能受到影响。

总结来说,美国准备解除对伊朗制裁的说法,是一个充满变数且高度政治化的议题。其可能性取决于多重因素的博弈,尤其是核协议谈判的进展。若成真,这将是一个影响深远的事件,不仅会重塑中东地区的政治版图,也可能在全球能源市场中掀起新的涟漪,尤其是对石油价格带来短期下行压力,但长期影响则更为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全球能源转型等多种因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所以说不少美国问题专家认为美国外交政策人才已经到了青黄不接的地步。

美国靠什么与中俄在伊朗问题上博弈?就是因为没有抓手,才搞对伊制裁。如果取消对伊制裁,并不会让伊朗能够回到制裁前的对美有所求的关系上,因为长期制裁期间,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伊朗的国际利益关系结构。

美国即便完全取消制裁,都无法改变伊朗的去美化进程,反而会实质上加速。因为伊朗的潜在亲美反对派,只有在伊朗与美国越高度对抗时,才越显得于两边都有利用价值,一旦关系缓和,反而容易被冷落,甚至被清算。

另一个原因,则是取消制裁后,伊朗的去美化进程只会引入欧盟,来平衡中俄。

美国在伊朗没有任何可靠抓手的情况下,唯有延续经济制裁伊朗,才能确保欧盟,甚至英国不会从中得利。否则,这些年苦心经营的让英国脱欧,以此断肢欧盟,甚至企图追杀肢解脱欧后的英国,以绝后患,这些操作都会白费工夫。毕竟,欧元才是当前仅次美元的结算货币。

不过,这明牌都能这样乱操作,也没啥好奇怪,毕竟美国现在真的不只是智库人才上青黄不接,实力上更是陷入沼泽般的困境。

另外,一旦取消制裁,伊朗引入欧盟平衡中俄的行为,也不会让美国得到所谓借此“伤害”中俄的机会,因为中俄伊的利益绑定才是主轴,欧盟反而会成为伊朗博弈美国的抓手。这种授人以柄的操作,也是让美国前辈智库们捂脸。

user avatar

这本来也是既定策略,没什么。之前我已经跟各位报告了“美国在拜登时期要做什么”,写的很清楚,

文章是去年11月26日发的,你对比一下现在的政策,看看已经做了几条了。

我还是那句话,布林肯在执行外交政策的时候,比蓬佩奥靠谱多了,很多人还是没意识到。

那我现在告诉大家下一步美国针对于中国做什么,省的各位猝不及防:

第一,会嚷嚷关于国企补贴的问题,而且会拉着欧洲一起说----这是核心。

第二,要求中国加入巴黎俱乐部----这是为了对付一带一路。

我讲的话,是可验证的。

另外会继续怼俄罗斯,比如说继续北约东扩之类的,这一届民主党的基本外交政策就是:吃饭,睡觉,怼俄罗斯。

民主党整个外交政策最大的优势,就是相较于特朗普时代有了一定的章法,当然也有劣势,劣势就是美国必须减少对中东投入,这是有一定风险的,我觉得中东以后会发生较大变故,原因如下:

第一,在奥巴马G2的提案没有得到中国响应后,奥巴马执行重返亚太,导致了中东出现权力真空。

第二,由于中东出现权力真空,才给了土耳其,俄罗斯可趁之机。

第三,目前权力真空已经扩散到了沙特和以色列问题,约旦王室这次出事断没有表面上的这么简单,以色列和沙特肯定是有野心的

第四,俄罗斯在欧洲那边可能推不动,维持和乌克兰目前关系即可,但是中东大有可为。

其实东亚这边表面上剑拔弩张,实际上会非常平静,无他-----没有权力真空,两大国在这边对峙,互相喊话,其他国家也不会作死贸然和两大国敌对,僵持局面会维系很久,出问题的反而是没有大国介入的地方。美国人在的时候,中东隔三差五的出事,美国人不在了,那……


关于国企补贴问题以及巴黎俱乐部问题,这个外交人员谈判即可,什么都可以谈。但是有一点希望千万不要松口:把澳大利亚制裁到底。

user avatar

伊朗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对美帝国主义:

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

user avatar

骑虎难下了呗。

美国的制裁说白了就那几招。

1先是旅行限制,对官员出行进行限制。

2其次是技术封锁,不卖波音飞机和芯片、通讯设备;

3然后是贸易制裁,加征关税。

4最后是金融制裁,中断国际转账SWIFT和美元结算。

5在往后就是动武了。

对伊朗的制裁已经到了第4层,除动武之外的最高级别。至于为什么不会动武,我以前已经讨论过多次了,伊朗地理自带“金钟罩”。

然而,好几年过去,伊朗已经熬过了最艰难的时期。现在反正半死不活,又不是不能过。

后面和某国长期协议的达成,兴许以后日子还能好点起来。

欧洲,特别是德国,这一点和我们的利益其实是一样的。很可能也会按捺不住,和伊朗搞点好看好吃的东西。

前几天,不长眼的韩国(扣了伊朗的70亿美元资产),也跑去献殷勤了。

这一切的一切,其实归功于:

对于1,弹棉花,么吊用。

对于2,现在没美国也无所谓,高科技产品别的国家也能提供(我们国内两家公司因此被美国制裁)。

对于3,石油是硬通货,你美不要,想要的人多的是。

4这个杀招其实杀伤力是很大的。目前被用了这招的只有两个国家,其中一个就是伊朗。

然而,天下形势美中欧。这招的杀伤力在于欧洲和其他国家配不配合。

你想想印度,就在伊朗旁边,多好的石油,运输成本又低,能放着不用吗?所以,印度和伊朗也签订了用卢比交易石油的协议。

更别说欧洲了,另建了一套散开SWIFT并用欧元结算的系统。加上还有其他的大石油买家。

美国的金融制裁就这么生生地bypass了。

所以说,美国继续制裁也不会有结果。

而且,伊朗新的大选马上到来,选个像内贾德那样更强硬的出来是完全可能的。到时候他美更下不了台。

所以,他美只能放弃制裁。


美国用金融打击的两个国家,目前看来是都没效了。

也就是说,美国能够动用的非军事手段制裁一个国家的能力,已经黔驴技穷了。

美国的金身,还能亮多久?


伊朗、棉花、4V、曱甴,包括克里米亚,这些对老美来说都是发力发错了的地方。

不会有有什么效果的。害人不利己,空耗国力。

我们前段时间的中东之行,是一步好棋。

使美国的威风扫地。神话正在破灭。

user avatar

联合国早就解禁了。

德国英国法国等美国盟国在当初特朗普打算制裁伊朗时就发表反对(当然犹太集团会说这是欧洲反犹传统遗留)、拜登当局解除对伊朗制裁,无非是回復美国与伊朗传统外交政策的体现罢了。

话说当初特朗普当局到底多夸张?

伊朗执行安理会决议,

原子能组织认可其成效。

欧洲各国也认可。

美国自己也认可。

于是各国投票同意解除制裁。

然后特朗普当局不知道得了什么失心疯,

解除制裁后伊朗可能反悔为理由,要求继续制裁。

你说其他国家有可能答应吗?国际制裁又不是儿戏,哪怕美国是超级大国,是当代国际秩序的奠定者,也不能这样指鹿为马莫须有制裁一个主权国家啊。

说真的,

伊朗当局对核协定的遵守,各国又不是瞎子。当初洗衣粉至少还说得上是栽赃,对伊朗制裁甚至称不上栽赃莫须有,而是赤裸裸指鹿为马。

把伊朗逼的全面倾向中国,对美国中东利益有益处吗?光靠犹太人沙特,是没办法维持石油美元霸权的。

总有人笑拜登老人痴呆,那谁骂特朗普贪赃枉法?

为了让女婿当中东犹太救世主,视国际秩序于无物。

美国可是国际秩序奠定者,捍卫者,更是受益者。如此蔑视国际秩序,对美国国家利益的损害远超出收益。

特朗普当局继续对伊朗制裁,

是特朗普当局,为了自身利益而侵犯国家利益的体现。

至于对油价影响?

自然是一路下跌啦。

user avatar

伊朗之前为什么一直急着跟中国签25年协议?

逼美国解除制裁。

因为美国没有其他选择。

我从来对伊朗对中关系的可信度打很大的问号。

在川普开始针对伊朗之前,上次的伊朗核协议解绑之后,在伊中资企业立刻遭受很多客观或人为的困境或出卖。

伊的外交策略非常的混乱,且内部的自由派的实力非常强,从文化和认同上,其市民精英阶级一直心向欧美且利益与欧美捆绑。中俄对其困难期的雪中送炭,并不能改变这一点,所以未来被再次出卖的可能性是有的。

我们的键盘侠,倾向于将某个外国视为整体意志,又倾向于将本国视为非整体意志。这是一种病,需要治。中俄在伊朗的真正盟友只是伊朗政军体系的一个派系,他不能代表持续的国家意志。

一个完备意志的现代国家,是不可能出现首席科学家被暗杀,军事领袖被暗杀的情况的,伊朗内部的带路党和精神欧美人,连自己民族的英雄都可以出卖,我们怎么能完全信任他们?

有人可以卖掉自己的小侄子给人贩子,这种人你敢把他当真兄弟?

从美伊关系来看,忽冷忽热的进程就像两个虐恋中的爱人,外人看上去是经常互相扇着耳光是仇人,但实际上人家是真爱,虽然是变态的真爱,这很上瘾。

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不要寄希望于伊朗如何如何。

在中东,我们需要多头下注。

在伊朗,只要把美国拉拢伊朗的成本做到足够高,高到美国需要持续失血,高到沙特和以色列很恐慌,就可以了。

要增加所有美国在外关宁军贪污的力度和理由。

以上。

北海,要多想。

user avatar

过去两天,围绕伊朗核问题,总算是初露曙光。

4月6日,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的相关方会议是在维也纳举行。

在这次会议上,伊朗和美国,都有点“傲娇”式的表示不会直接进行会谈见面,结果在这样一个多方出席的会议上,只要有美国出席的,伊朗代表就不会出现,反过来有伊朗代表出现的场合,美国代表也不会出席。

值得注意的是,本来这次维也纳会议主要是当初签署伊核协议的各方代表出席,而由于美国实际上已经退出伊核协议,所以本来美国正常是没有资格参加这次会议的。

不过呢,美国发挥其一贯厚脸皮的优势,即使没有资格参加会议,美国实际也没有出席此次会议,但是美国在场外,通过欧盟作为调解人,来“间接”与伊朗进行沟通。

美名曰“穿梭外交”,但实际上就是把欧盟当做一个传声筒。

在会议结束后,各方基本都对此次会议的结果表述是“这次会议具有建设性”。

按照外交黑话的翻译,就是说关于这件事,大家都还有得商量,有一定的结果。

伊朗在会后表示,对本次会议是即不乐观,也不悲观。

从这些诸多迹象看,我们很明显发现,在伊朗跟我们签署那份长达25年的战略合作协议之后,美国终于是有点坐不住了,开始准备跟伊朗示好。

这可能是美国发现,假如继续在伊朗核问题上继续扯皮下去,不主动迈出第一步,恐怕再过没多久,伊朗就会完全倒向我们这一边。

这可能也是美国开始口风有所放松的原因。





在今天早上,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公开表示,美国愿意取消对伊朗的制裁,来帮助美国重返伊核协议,但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并没有提供具体细节。

由此来看,恐怕伊朗在跟我们签合作协议的时候,也是存着一些小心思,也有利用此来逼迫美国就范的意思。

当然,其实对我们来说,虽然我们跟伊朗签署了合作协议,但我们一直以来的表态,都是希望伊朗核问题尽快解决,也希望美国能够重返伊核协议。

因为我们不管做什么,其实最终目的就是希望中东能进入到一个稳定的和平状态。这是我们的一带一路想要在中东推进,所必须达到的一个前提条件。

一个和平稳定的中东,才符合我们的根本利益。

相反,美国是一直不希望中东能够稳定下来。

因为一个稳定的中东,不利于被美国控制。

所以,我们可以观察美国在二战后的中东政策,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搞乱中东”。

而美国搞乱中东的钉子,就是“以色列”。

在上世纪下半叶,中东爆发过几次战争,基本都跟以色列有关。

而后来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里,伊拉克被美国用一场教科书般的现代化战争给教做人之后,阿拉伯国家基本对美国是噤若寒蝉,之后虽然阿拉伯明面上仍然看似跟以色列“不共戴天”,但基本也就只敢动动嘴巴上的功夫,已经没有阿拉伯国家敢实质性的去动以色列。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还想搞乱中东,只能想其他办法,而后在911危机爆发后,也就给了美国一个绝佳的借口,那就是以“反恐”的名义。

在反恐的牌也打完之后,美国甚至不惜用洗衣粉炮制出证据,也要继续搞乱中东,出兵攻打伊拉克。

随后哪怕因为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让美国的国力大损,没有那么多钱继续发动大规模战争。

但美国仍然想方设法,去搞一些阴招,比如搞乱叙利亚等方式,也要继续搞乱中东。

所以,纵观这几十年下来,美国的中东政策一直很明确,就是要搞乱中东。

为何?

因为中东是欧亚大陆的衔接处,是欧亚大陆想要一体化所必须面对的“门槛”。

美国作为一个孤悬于欧亚大陆之外的“岛国”,自然是很不希望看到一个和平稳定的中东地区出现。

因为只要中东和平了,大量投资纷纷而至,繁华的中东,必然将欧亚大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会严重削弱美国的霸权统治地位。

美国当前的做法,就像是英国在几百年前对欧洲大陆做的一样,只不过是一个放大版。

英国作为孤悬欧洲大陆之外的“岛国”,在几百年的时间里,英国一直对于欧洲大陆的做法,一直就是当搅屎棍,不断地去挑拨离间,让欧洲大陆的几个国家互相之间打生打死的。

只要欧洲大陆不形成一个强盛的完整的国家,那么英国的地位就会比较超然而稳固。

反之,如果欧洲大陆形成一个强盛而完整的国家,对英国的威胁度就会急剧增加。

而美国作为继承英国衣钵,并且同为“盎格鲁-撒克逊”后裔,有着典型的海盗民族文化和特征,这也影响了美国这过去两百年的整体国策和对外原则。

在早期美国还不强大的情况下,美国对待世界的行为就是奉行“孤立政策”,也就是把美国自己当做世外桃源,对外界发生的事情,不管不问。

但这样的孤立政策,因为珍珠港偷袭事件,而被强行终结。

随着参加二战,并一举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后,美国一下子从一个极端滑向了另外一个极端。

从原本的“孤立政策”,变成了“世界警察”。

二战结束后,美国一手主导了全球秩序、金融秩序、产业链秩序。

而美国也从中享受了霸权统治的种种好处,不可自拔。

在这个时期,美国对欧亚大陆的警惕性是非常高的。

这个首先是来自于前苏联的威胁,当时前苏联作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庞然大陆,先天然是作为欧亚大陆的一个代表。

而欧洲作为抗衡苏联的桥头堡,自然被美国极力拉拢。

在东部,美国也是通过尽全力扶持日本,来钳制我们和苏联。

最后在前苏联解体后,美国对欧亚大陆的整体警惕性,并没有减弱,因为我们仍然还存在。

特别是我们在十年前战略性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后,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有国家真正如此系统性地准备推进欧亚一体化战略,把欧亚大陆作为一个整体去全盘规划。

如此宏伟的战略,自然引起美国极大的警惕。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2012年之后,我们和美国的关系就开始全面转向。

实际上,并不是2017年特朗普上台后,美国才开始跟我们全面转向。

早在2012年,美国就已经对我们开始全面转向了。

这背后原因有很大,但我认为,美国对欧亚大陆一体化这样一个宏伟目标充满极大“不安全感”,是美国对我们全面转向的重要原因。

美国就是一个放大版的英国,所以包括美国治理世界的态度,也跟英国对付欧洲大陆的态度一样。

区别是,美国是把自己当做孤悬于世界之外的“岛国”,去坐看欧亚大陆内部时不时就不安定一下。

所以,过去这几十年里,世界上发生的各种动乱纷争,基本都可以看到美国在背后怂恿搞鬼的影子。

说美国是世界动乱的根源,其实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当然,欧亚大陆这么大,特别是东部这么大一片土地——我们的家园,并且越发繁荣昌盛。

美国过去几十年,也不是没想过把我们搞乱,但试过几次都失败了。

而只要我们自己不乱,整个欧亚大陆大体上就不会出太大乱子。

这使得,美国就只能把重心放在中东这个欧亚大陆的衔接点上。

只要搞乱中东,欧亚大陆就整合不起来。



我们只要打开地图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中东甚至可以说是整个亚欧非大陆,这三大洲的衔接处。

这使得中东就好比是一个润滑剂,当中东和平繁荣的时候,这个润滑剂就比较有油,能够充分磨合亚欧非三大陆,让各方利益紧密衔接在一起,形成经济上的一体化。

但是当中东充满战乱的时候,这个润滑剂就会失灵,这就好比一辆汽车,在没有了润滑剂后,各个齿轮的衔接,就会开始出问题,让整体没办法很好的衔接在一起。

所以,美国只要能搞乱中东,就可以让亚欧大陆没办法很好的紧密联系在一起。

并且迫使亚欧大陆的贸易,都得走海运为主。

因为中东太不发达了,陆运的成本太高。

这就迫使全世界的这种发展重心,没办法很好的回归陆权,而仍然只能停留在海权时代,这就让全世界更加依赖于美国所主导建立的“旧时代秩序”,一个充满海权思维的秩序,一个方便被美国掠夺的秩序。

所以,我们想要真正实现一带一路,真正实现亚欧非三大陆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宏伟目标,那么中东问题,就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巨大门槛。

因此,实际上我们外长这次的中东六国之旅,其实传达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就是我们对于中东的一个态度和期许。

我们在这次中东之旅发表了很多讲话,其中不少已经勾勒出一个繁荣美好的中东蓝图。

但美国这个当了中东几十年的搅屎棍,会眼睁睁看着在我们主导下,中东一步步走向繁荣吗?

肯定是不会。

美国必然会从中作梗,挑拨离间,并搞各种阴招,比如煽动民意搞破坏等等。

所以,我们如果从这个比较宏观的角度,去看当前的伊朗核问题,我们就会清晰很多。

我认为,美国当前对伊朗释放的善意,只是为了让伊朗避免一下子过于跟我们太过于靠近,而不得不做出的一个暂缓之举,只是一个临时举措。

美国后面肯定仍然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搞乱伊朗,或者搞乱中东其他国家。

明面上拜登是为了兑现自己重返伊核协议的这种竞选承诺,并且假惺惺的一副希望中东和平的伪君子模样,但背地里,美国不知道在中东使了多少阴招来试图搞乱中东。

比如说,在美国国务院公开表示准备解除对伊朗制裁后,以色列马上跳出来喊话表示拒绝任何可能使伊朗对其构成威胁的协议。





我们都知道,以色列一直是伊核协议的最坚定反对者。

这实际上,就是美国在中东安排的棋子和后手,像不像一个唱白脸,一个唱黑脸?

其实都只是在演戏而已。

这也是美国民主党的一贯套路,在中东上一边假惺惺的说要和平,一边暗中搞怪,包括动用以色列这枚早就钉入中东的钉子。

本来民主党就是善于这样虚伪的去名利双收,不过没想到特朗普2016年横空出世之后,把民主党这些布局都给打乱了。

特朗普撕毁伊核协议,明面上是跟以色列更加亲近,但这也使得美国这场双簧没办法唱下去,变成美国需要自己到台前去当那个全身插满旗子的将军,这固然可以仍然实现搞乱中东的根本目标。但也把伊朗这些国家,更加推向了我们的怀抱里。

这也是拜登为什么一上台就给予解决伊朗核问题的缘故,其实就是为了避免伊朗过于靠近我们。

所以我们才会看到,我们前脚刚跟伊朗签署了那份长达25年的战略合作协议,美国后脚就开始对伊朗示好。

但美国明面上去跟伊朗示好,暗地里这种小动作肯定不会少的。

所以像以色列这样的国家,肯定仍然还是会搞搞事情,这很难说不是美国在背后搞鬼。

比如在今天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刚说要解除对伊朗和制裁后,伊朗那边就出现船只遇袭的事件。







一些外媒已经报道,是以色列策划了此次袭击。

所以,在美国明面上示好伊朗的情况下,其真正意图,仍然还是搞乱中东。

只要明白美国这个真正的战略意图,就知道他在中东上的很多举措上,基本都是不安好心的。

也才能看穿美国民主党最擅长的这些虚伪的套路,来拨开云雾见天日。

本文为个人思考分享,仅供大家参考。

本文来源“大白话时事”公众号。

作者:星话大白。

我每天都会写分析文章,欢迎关注!

user avatar

美国是不是太怕自己逼出一个人民币的小体系啊。

给伊朗另一个选择,让他们重新考虑美元,以打乱人民币出海布局。

这件事优先级可能在他们看来非常高了。哪怕折损威望也要这么做。

美元的印钱逻辑有效才是帝国最后的秩序,其他都是虚的。

在这方面不能让中国看见半点希望。


虽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制裁”的解禁。

但对于世界货币地位来说,这又是一次进攻。

因为美元对人民币具有压倒性优势,解禁伊朗就相当于开放一种竞争环境。

这么比喻吧:在世界化的舞台上,美元相当于职业拳击手,人民币相当于幼儿园大班冠军。现在职业拳击手自我解禁,和小朋友在同一个擂台上打比赛。你觉得这种解禁是屈服吗?

也许没那么夸张,我们并非真如幼童般毫无机会。但似乎美国是这样考量的。


至于是不是战略收缩,能不能成功收缩,这还要看中东乱局会怎样发展,前几天以色列还炸伊朗船呢。我们能判断的是,比起遏制中国刨美国货币霸权这个根来说,美国自己在世界上的威慑力都可以暂且不顾。

美元才是这个国家的核心利益。

user avatar

解除伊朗制裁是美国国力虚弱,在外在表现最明显的例证之一。

从美国的战略角度,推翻伊朗神权政治,建立一个类似于伊拉克的亲美政府,就可以让整个中东的石油国连成一片,石油美元金融体系至少能续个三四十年的寿命,反过来就会让人民币国际化失去一个重要的抓手,中国的能源战略将会受制于美国,美国可以通过对石油的定价权随意收割非能源国家。

对伊朗的制裁不仅仅是为了伊朗的核设施,更多的是为了虚弱伊朗的政府统治力,虚弱伊朗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发展能力,从而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武力推翻。

但是现在,美国不得不和伊朗和谈,说明美国已经意识到他的中东战略,就差这最后一口气的时候,他顶不住了。

伊朗在中俄的持续援助以及中伊25年的战略合作计划,让伊朗在美国的制裁下没有倒下,反倒更靠向中国。一个中俄伊的战略合作正在形成。

这让美国无可奈何,美国已经制裁了伊朗几十年,什么手段都用了,伊朗的外汇在韩国的银行被扣住,伊朗的油船被美国劫掠,伊朗已经和美国经济完全脱钩,在此情况下,伊朗仍然不倒下,不惧美国任何威胁,这能让美国怎么办?

制裁和伊朗做交易的中国?可以已经和中国进行贸易战,华为,超算,芯片,棉花禁了一堆,你再制裁什么能让中国感到痛,还不伤害美国自己?

对伊朗已经所有手段都用尽,除了战争,再宣称任何制裁已经毫无意义,甚至两边军事摩擦不断,擦边的威胁也没意义,美国暗杀了伊朗的将军,伊朗轰向美国驻伊拉克的导弹导致美军多人“脑震荡”,在伊朗周边蹭来蹭去的无人机被直接击落。

小打小闹的弄死伊朗核物理学家什么的固然可以打击伊朗士气,但是并不影响大局,小的擦边球解决不了问题。

随着中国和中东国家关系持续火热,大有人民币另起炉灶之势,美国不得不放下架子,宣布自己的大中东民主计划破产,暂时与伊朗和谈,防止伊朗彻底倒向中国,为中国的中东战略加码。

对于中东国家来讲,伊拉克,沙特等国虽然畏惧美国,乐于石油美元挂钩,但他们并不介意中东多一个可以平衡美国的玩家,没有任何国家的统治者甘心当一辈子傀儡,只要有一丝机会,他们就会抓住。石油如果也能和人民币兑换,对于中东国家也没有任何伤害,损害的只是美元的利益而已。

所以伊拉克,沙特虽然是美国的傀儡,但仍然和中国眉来眼去,做足两手准备,世界老大老二都不得罪。


美国在越来越忌惮中国的中东战略情况下,不得不先把自己的战略收进抽屉,先稳住伊朗,收缩自己的战线,承认自己在中东的战略极限,阿富汗撤兵,伊拉克减少驻军,给自己国内回回血,把重点先从中东抽离。


不过这还不算完,石油美元离不开中东,美国也彻底走不了,叙利亚,也门还在闹,后面说不定还有好戏看。

user avatar

伊朗得到了一份25年期限的保险,这个保险的作用就是让美国考虑继续制裁的后果。

制裁伊朗对美国来说就是一句话的事,解除制裁也是一句话的事。

但是现在伊朗有了份为期25年的中国保险,美国就要考虑反复无常的后果了。

对中国来说,协议是否能够执行并不重要,反正不亏,美国才是头疼的那个,解除制裁同时得罪以色列跟沙特,美国内部有的吵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