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vector子弹这么少,射速这么快,为什么不用弹鼓?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咱们就聊聊为啥Vector冲锋枪明明射速快、子弹少,却没像一些其他枪械那样标配弹鼓。这背后其实是不少设计上的取舍和现实的考虑。

首先,咱们得说说Vector的“家族史”。最早的KRISS Vector(现在大家常说的Vector)是2009年问世的,它的设计理念就比较独特。它的最大卖点是那个“超级反后坐力系统”(Super V System)。简单来说,就是枪机和枪管会向后滑动,然后在枪托的末端一个像“L”形一样的轨道里反方向滑动,把后坐力往下引导,而不是直接反馈到射击者手上。这套系统让Vector在全自动射击时,枪口上跳控制得非常出色,射击感觉非常“稳”。

为啥有了反后坐力系统,还不能直接上弹鼓?

1. 弹药消耗速度: 你说对了,Vector的射速那叫一个惊人,像XM177E2一样,大概是12001500发/分钟(具体型号会有差异)。这意味着,如果你用一个30发的弹匣,一秒钟就能打空。如果换上弹鼓,比如100发的,那更是眨眼间的功夫。在实战中,持续的火力输出是很重要的,但如果弹药消耗太快,就会出现“空窗期”,反而容易让自己陷入危险。弹鼓固然能提供更长的火力持续性,但它也带来了弹药的巨大浪费风险。

2. 弹药的“有效性”和“战术”: 现代很多单兵武器的设计,越来越倾向于“精准打击”和“快速换位”的战术。Vector以其出色的精准度和控制性,在近距离的遭遇战、CQB(近距离作战)等场景下非常吃香。这种场景下,短点射、精确的点射比一味地泼扫更加有效。使用弹鼓虽然能提供更猛烈的火力压制,但可能也会迫使射击者习惯于扫射,反而失去了Vector精准的优势,并且增加了弹药浪费。

3. 枪械的整体设计与平衡:
供弹系统的复杂性: 弹鼓比弹匣要复杂得多,内部有缠绕的弹簧或者电动装置来推动弹药。这会增加枪械的体积、重量,而且结构更复杂,故障率理论上也会更高。Vector本身那个“超级反后坐力系统”已经对内部结构做了很多优化,再加入一个大型弹鼓,可能会对原有的平衡性造成影响。
重心和操控性: 弹鼓,尤其是满弹鼓,会比弹匣重不少,而且它的重量分布也与弹匣不同。对于一把追求轻便灵活、便于快速转向的冲锋枪来说,一个沉重的弹鼓可能会影响其操控性,尤其是在狭窄的空间里。
卡弹与供弹可靠性: 弹鼓的供弹路径比弹匣更长、更复杂,弹药在内部的排列也更容易出问题。虽然现代弹鼓的可靠性已经很高,但在极端的射击环境(泥沙、低温等)下,其可靠性仍然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相比之下,弹匣的结构相对简单,可靠性更高。

4. “弹匣”的优势:
换弹速度: 尽管Vector射速快,弹匣装弹数量少,但它的弹匣更换速度非常快。相比之下,换弹鼓的操作可能更繁琐一些。在很多情况下,快速、顺畅的弹匣更换,比一次性装很多子弹然后担心弹尽更重要。
模块化与通用性: 现代枪械设计越来越强调模块化。使用标准弹匣(比如AR15样式的STANAG弹匣,虽然Vector不是完全兼容,但设计思路类似)可以方便地进行弹药补充,并且和其他使用同类弹匣的武器之间具有一定的弹药通用性(当然,Vector的专属弹匣是有限制的)。

5. “使用场景”的定位: Vector在设计之初,就更多地被定位为一款特种部队、执法部门在近距离环境下的“破门”、“突击”武器。在这些场景下,精确控制、快速制敌往往比持续的火力压制更重要。30发弹匣的容量,加上其精准的射击,在许多CQB任务中已经足够。而且,特种部队和执法部门在执行任务时,通常会有后勤保障,弹药补充也相对容易,不需要依赖超大容量的弹药容器。

有没有用过弹鼓的Vector?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Vector完全不能用弹鼓。历史上,确实也有一些改装过的Vector或者一些特殊型号尝试过使用更大容量的供弹具,包括一些仿弹鼓或者25发、50发的弹匣。但它们并没有成为主流,也没有像M249班用机枪那样标配弹箱或者特制的弹鼓。

总结一下:

Vector之所以不标配弹鼓,并非是因为技术上不可能,而是基于对射击效率、战术需求、枪械设计平衡性、操控性、可靠性以及目标用户群体的综合考量。它更注重的是在近距离的精准控制和快速反应,而不是持续的火力压制。用一个恰当的比喻,它更像是一把“精确的砍刀”,而不是一把“无情的链锯”。弹鼓虽然能让链锯锯得更久,但对于一把砍刀来说,更重要的是它的锋利度和使用者的技巧。

所以,下次看到Vector,你就能理解,它的设计理念就是要在高速射击的同时,保持极高的操控性和精准度,而一个沉重、复杂、可能增加故障率的弹鼓,可能与这个初衷并不完全契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鉴于大多数回答都是通过资料查阅,所以这里我直接上视频来回答。9mm口径kriss vector,使用glock的17发弹匣,全自动,1100-1200 rpm。做好准备后还是枪口上扬很严重,速射精度感人。至于弹鼓问题,弹鼓因为内部环形弹簧的问题,大容量弹鼓可靠性显著低于弹匣。而可靠性是军用枪支最主要的考量之一。vector确实可以用glock的50/100发弹鼓,但是可靠性比较惨。


















https://www.zhihu.com/video/987993004531134464


















作为对比,9mm 口径mp5就好控制得多,视频中是100发弹鼓mag dump。


https://www.zhihu.com/video/987993707316072448


















再加个对比,5.56mm口径MK18短管突击步枪,射速700-800rpm,一样非常好控制。


https://www.zhihu.com/video/987994333089456128














最后再加一个,5.56mm口径M249 SAW,100发弹链,后座基本可以忽略。

还有几个机枪的视频在另一个回答里:

机枪高速射击时,枪管过热后果会怎么样?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 Yuzheng Wang的回答 - 知乎

zhihu.com/question/2476


https://www.zhihu.com/video/987995433158889472













第一次回答和出镜,感谢关注。



2018/06/09更新

感谢大家关注。这个回答里只是给大家看了看射击demo,和与其他枪对比,但是好像有点跑题了。

至于原问题,为何不用弹鼓。请看下图。


上中下分别为50发弹鼓,31发弹匣×3,17发弹匣×3。所以就载弹量和弹匣体积比来说,弹鼓很不合适。弹鼓固然有连射优势,但是那是建立在供弹具可靠的情况下。目前市场上弹鼓,尤其是9mm弹鼓我还没见到满足军标可靠性的产品。



2018/06/11更新

鉴于评论里很多朋友惊讶于vector的后座,我就我现有的知识简单说一下。

首先说后座力这个概念,直观上体现为枪击发后对人体的冲量大小。然后枪口上扬则主要取决于枪支内部活动部件产生的非严格水平方向上扭矩的大小。

Kriss vector这把枪的原理属于blow back (我也不知道该怎么翻译)这一类,简单来说就是子弹击发后,弹头向前运动,弹壳同时也有向后运动的趋势;但是如果弹壳在击发后立即向后运动,会造成枪膛立即泄压,弹头就飞不远了;所以需要枪机顶住蛋壳直到弹头已经飞出枪口再解除枪膛闭锁。要达到这一点有很多种方式,对于9mm微冲来说,常见的blow back方式就是利用一个质量和惯性非常大的枪机(一大块钢)来顶住弹壳,直到弹头飞出再解除闭锁,这也叫延迟解锁。

这样的原理有点是枪支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但是缺点是后座力大,因为运动质量大;同时因为枪机体积大,运动距离长,导致每一次循环耗时长,射速不高。Vector的特殊设计是运用一个转轴将枪机的水平运动变成斜向下运动,这就使得水平方向上的向后冲量变小,后座力比较小。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竖直方向上扭矩变大,枪口上扬严重。这个设计同时缩小了枪机运动距离,使得射速高达1100-1200发每分钟,但是也更加剧了枪口上扬的趋势。

至于和MP5对比,MP5使用的是roller lock (滚柱闭锁)方式,枪机两侧各有一个滚柱来在子弹击发瞬间固定枪机,闭锁枪膛。 优点就是枪机质量非常轻,后坐力很小。同时缓冲弹簧和枪机运动方向平行,枪口上扬很小。

其实枪支原理还有很多,微冲和突击步枪用的也不太一样,以后有机会慢慢回答和上图上视频。:)



2018/6/15更新

评论里有很多朋友说mp5稳,我正好找到一个之前拍的慢动作视频分享一下。

https://www.zhihu.com/video/991168516854251520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咱们就聊聊为啥Vector冲锋枪明明射速快、子弹少,却没像一些其他枪械那样标配弹鼓。这背后其实是不少设计上的取舍和现实的考虑。首先,咱们得说说Vector的“家族史”。最早的KRISS Vector(现在大家常说的Vector)是2009年问世的,它的设计理念就比较独特。它的最大.............
  • 回答
    `std::vector` 的 `emplace_back` 方法是为了原地构造元素,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复制或移动操作。所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它不会直接调用元素的复制构造函数。让我来详细解释一下 `emplace_back` 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与 `push_back` 的区别,从而说明为什么它不调用.............
  • 回答
    Vector冲锋枪之所以以其低后座力著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独创的“线性活塞系统”(Linear Recoil System),也常被称为“反向活塞系统”(AntiRecoil System)或者“重力缓冲系统”(Gravity Buffer System)。理解这个结构,需要我们先明白后座力是如何.............
  • 回答
    Kriss Vector 短剑冲锋枪:高射速、低后坐力的秘密揭晓Kriss Vector 短剑冲锋枪以其独特的造型和卓越的性能,在众多冲锋枪中脱颖而出,尤其是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高射速和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后坐力,让许多射手为之着迷。这并非偶然,而是源自其一系列精妙的设计和创新的技术,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剖析.............
  • 回答
    vector 和 stack 在 C++ 中都有各自的用处,它们虽然都属于序列容器,但设计目标和侧重点不同。可以这么理解:vector 就像一个可以随意伸缩的储物空间,你可以按照任何顺序往里面放东西,也可以随时拿出任何一个东西。而 stack 就像一个堆叠的盘子,你只能在最上面放盘子,也只能从最上面.............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向量空间和对偶向量空间,这俩玩意儿在数学里可是非常有用的概念,就像是一对亲兄弟,但又有各自的绝活。我争取用最直白的方式给你讲清楚,别说 AI 痕迹了,咱就当老朋友聊天一样。想象一下,我们有一个“地方”在玩向量游戏。向量空间 (Vector Space)先说向量空间。你可以把向量空间想.............
  • 回答
    触碰看不见的“标尺”:对偶空间的形象理解想象一下,我们生活在一个由向量构成的世界里。我们手中的笔,桌子上的书,甚至是我们投掷出去的棒球,都可以用向量来描述它的位置、速度、力等等。这些向量是我们直接能“看见”和“触摸”的。但是,这个世界还有另一层看不见的存在,它就像一个无形的“标尺”系统,能够“测量”.............
  • 回答
    这真是个好问题,而且触及到了C++中一些非常基础但又很重要的概念。虽然 `std::vector` 在现代C++编程中确实非常强大且常用,但说它能“完全”替代C风格的数组,那是绝对不行的。原因嘛,要说详细,得从几个关键点上掰扯掰扯。首先,我们要明白,C++中的数组,尤其是C风格数组,是语言层面的一个.............
  • 回答
    想要写出比 STL `vector` 更快的代码,在不依赖“奇淫怪技”的前提下,确实是一个挑战,因为 STL 的实现本身已经经过了高度的优化。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提升的空间。关键在于理解 `vector` 的工作机制,以及在特定场景下,我们如何通过调整策略来规避其固有的性能损耗。这篇文章不追求炫技.............
  • 回答
    维克多·雨果的姓氏之所以被翻译成“雨果”,这背后其实是一段颇有意思的译名演变史,绝非偶然的字面对应。理解这个译名的由来,我们需要从音译的原则、翻译的时代背景以及文化接受度等多个层面去探讨。音译的根基:溯源“Hugo”的发音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是“Hugo”这个姓氏的发音。法语“Hugo”的读音大致是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