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周杰伦刚出道那会儿,音乐就得到大家的认可了吗?

回答
周杰伦刚出道那会儿,音乐就得到大家的认可了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答案也不是简单的一句“是”或“否”。要说“得到大家认可”,那得看“大家”指的是哪些人,以及认可的程度。

初期,争议与惊喜并存,小众的狂欢与主流的观望

2000年,周杰伦带着他的首张专辑《Jay》横空出世。当时的他,是那种不太说话,甚至有点腼腆,弹着钢琴,唱着一种你从未听过的音乐风格的人。这种风格,后来被大家津津乐道地称为“周氏风格”,但当时它更像是一片新奇的土壤,上面长满了未知的东西。

首先,从音乐风格上来说,绝对不是一开始就“被所有人”接受的。周杰伦的音乐融合了R&B、HipHop、古典、中国风、摇滚等等,这在当时的华语乐坛是相当大胆和前卫的。歌词方面,他那带着浓重鼻音、模糊不清的发音方式,以及常常出现的“念白”式唱法,让很多习惯了清晰咬字和传统抒情歌曲的听众感到困惑。“听不清楚在唱什么”、“怎么像在含着东西唱歌”这样的评价并不少见。

他歌曲的节奏也常常变化多端,不是那种可以轻易跟着打拍子的简单旋律。比如《星晴》虽然相对抒情,但《可爱女人》的快节奏和《娘子》的中式R&B已经显示出他的不同寻常。而像《龙卷风》,那种爆发力十足的旋律和转折,更是挑战了当时主流的审美。

所以,我们可以说,在他刚出道的时候,有一部分非常敏感和热爱新音乐的乐迷和音乐评论人,很快就捕捉到了周杰伦音乐的独特之处,并且被深深吸引。他们看到了他身上蕴含的巨大潜力和创造力。这批人,可以说是在第一时间就“认可”了他的音乐,并且成为了他早期最忠实的粉丝群体。他们觉得这种新颖的唱腔、复杂的编曲、跨界的风格是前所未有的,是华语乐坛的一次革新。

然而,对于更广泛的大众来说,尤其是那些偏爱传统情歌的听众,周杰伦的音乐就像是“外星语”。他们可能还在消化林忆莲、张学友、王菲等天王天后的作品时,周杰伦就带着一股完全不同的劲儿来了。这种风格的“门槛”确实存在,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或者能够立刻接受。

转折点与口碑发酵

但是,周杰伦的音乐并非只是哗众取宠的“怪咖”。在那些看似模糊不清的歌词和复杂的旋律之下,隐藏着的是他对音乐的深刻理解、精湛的创作才华(尤其是他早期很多曲子都是自己创作的)、以及歌词中流露出的青涩情感和独特的世界观。

专辑《Jay》中的一些歌曲,比如《星晴》、《可爱女人》,因为旋律相对容易接受,歌词也比较贴近年轻人的情感,开始慢慢走进大众的耳朵。接着,他的第二张专辑《范特西》(2001年)更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张专辑中的《双截棍》、《爱在西元前》、《简单爱》等歌曲,风格更加多元,也更加成熟。尤其是《双截棍》那种充满爆发力和创意的R&B融合说唱,让更多人见识到了他“玩”音乐的能力。而《简单爱》则以其清新甜蜜的风格,成功征服了更多听众。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音乐开始在电台里被频繁播放,他的演唱会也开始座无虚席。很多原本持观望态度的人,在听多了、看多了之后,也逐渐开始欣赏他独特的魅力。大家开始发现,他虽然唱腔含糊,但歌词中有很多“梗”和故事;虽然编曲复杂,但旋律的记忆点也很强;虽然不走寻常路,但却能引起很多年轻人的共鸣。

总结来说,周杰伦刚出道那会儿,音乐并没有一开始就得到“所有人都”的认可。

早期: 他更像是一个在音乐领域大胆探索的“异类”,受到了音乐界内行人士和一部分前卫乐迷的追捧和高度评价,他们看到了他音乐的创新性和艺术价值。
中期(专辑《范特西》之后): 随着更多优秀作品的推出,他的音乐逐渐被更广泛的大众所接受和喜爱。他的音乐开始成为一种潮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所以,与其说“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不如说他用自己的才华和独特的音乐风格,硬生生地在一片质疑声中开辟出了一条新的道路,并最终赢得了包括大部分听众在内的“大家”的认可。这是一个从“小众的惊艳”到“大众的狂欢”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但这个过程比很多歌手都要快,因为他的音乐实在太有辨识度和感染力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认可也对,说不认可也对,要看是站在谁的角度了。

作为乐迷,那时候刚开始接触周杰伦的人,很清晰明白的分为两波,要么完全不懂这玩意儿有啥好听的,更不谈什么音乐性,要么觉得这真特么酷,但也谈不上音乐性。那时候的普罗大众是正儿八经的普罗大众,能搞明白周杰伦高端在哪儿的人屈指可数,或者不说搞明白,就是能感觉到周杰伦音乐高于旁人的人都少得可怜。你说他被认可了吗?没有,那时候有些人口中虽然也念着“哼哼哈嘿”,但完全是一种嘲讽的口气,确实与现如今的“唱跳rap”表达的是一个意思。即便是喜欢杰伦的歌迷,在那个时候也根本无法跟人描述杰伦的音乐好在哪儿,普罗大众的乐评水平还停留在上世纪呢。

但是,不看普罗大众,看港台各大华语权威奖项,你就会发现,那一众老前辈,伍佰也好,罗大佑也好,这些真正搞音乐的人是多么的欣赏这位才刚出道的才子,他们懂音乐,所以懂他的才华,所以懂他在那个时候横空出世的意义。杰伦做的R&B,做的rap,做的嘻哈,在他之前有人做过,那些老前辈也都看着,但是那些舶来品并没有被更多的普通人接受,说到底就是和华语语言及文化结合得不够好,在广大群众才刚刚尝到改革开放甜头的节骨眼上,纯粹西化的东西还不那么容易接受,而周杰伦横空出世直接解决了这个问题。在那些老前辈看来,杰伦的出现,几乎就是加速华语乐坛进步的一剂猛药,而果不其然,在周杰伦拿奖拿到手软的同时,04年前后,华语乐坛如雨后春笋,各种各样的音乐风格开始百家争鸣。你在1999年的时候也许会憧憬五年后华语乐坛的发展,但你不会想到到04年的华语乐坛,就已经涌现了世界范围内可查的所有音乐形式。当然,个别音乐种类,在华语乐坛依然有所欠缺。而且有趣的是,那时候欠缺的那些东西,到如今,依然没人将其解决,说到底,依然是音乐形式“中国化”得不够好,普罗大众接受起来会需要更长的时间。

所以,如果想要用“周杰伦刚出道也不被认可”来替有些人说话,那可错得有些离谱,普通人当时的不认可是因为这些人本身的音乐感知力在那时候根本就太太太落后,但搞音乐搞了十几二十年的那一批老前辈,他们却惊喜于这个年轻人的出现,他们懂,高晓松当时就像个学徒一样不断学习《娘子》然后化名发了两首网络歌曲叫《彼得堡遗书》和《杀了他喂猪》,你可想而知这些人对周杰伦的出现有多么的认可,甚至崇拜。而如今那些得不到认可的人,不是他们不够好,而是他们的水平,并没有远超过普通人的音乐鉴赏能力,又何谈得到前辈的夸赞,但他们却得到了部分人过度的且不理智的认可和吹捧。

以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