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什么你不说就没人知道的护肤小技巧?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要说护肤“秘籍”嘛,其实很多都是一些看似不起眼但坚持下来效果惊人的小习惯。我尽量详细地跟你分享几个我自己的“私藏”,希望能让你眼前一亮。

一、 关于清洁:别只想着洗干净脸,更要“洗”好你的毛巾和枕套!

我们每天洗脸,用的都是“干净”的毛巾和枕套,对吧?但这里的“干净”可能只是肉眼可见的没有脏污。

毛巾的二次污染: 湿漉漉的毛巾是细菌的温床,尤其是在潮湿的浴室里,几小时就能繁殖出不少。如果你用一条没彻底晾干的毛巾擦脸,等于把这些细菌又按回了脸上。
我的做法: 我会准备至少两到三条专门擦脸的毛巾,轮换着用。用完后,一定彻底拧干,然后挂在通风且干燥的地方晾干。周末的时候,我会把所有毛巾都用热水和洗衣液(或者加点消毒液)一起洗一遍,然后彻底晾晒。很多人懒得这么做,觉得麻烦,但如果你脸上经常不明原因地冒小痘痘或者泛红,毛巾很可能是“罪魁祸首”之一。
更进一步: 如果你皮肤特别容易敏感或者容易长痘,可以考虑用一次性的无纺布洗脸巾。虽然有点浪费,但绝对是最卫生的选择。我有时候皮肤状态不好时也会偶尔用用。

枕套的油垢与细菌: 睡觉时,我们的脸会长时间接触枕套。白天皮肤分泌的油脂、残留的化妆品(即使你卸妆了,可能还有微量残留)、头发上的灰尘和细菌,都会附着在枕套上。想想看,你的脸就这么在上面“磨蹭”一整晚,皮肤能好吗?
我的做法: 我家的枕套一周至少换洗一次,而且我是用专门的洗衣袋把枕套装起来再机洗的,这样不容易变形。如果觉得一周一次太频繁,至少也要保持每四五天换一次。而且,我会在选择枕套材质上稍微注意一下,丝绸或高支数的纯棉枕套会比粗糙的棉质更不容易摩擦皮肤,也相对不容易吸附太多油脂。

二、 关于保湿:别只盯着脸,脖子和耳朵后面也“渴”着呢!

我们大部分人的护肤重点都放在脸上,对吧?但其实脖子和耳朵后面也是需要好好呵护的部位。

脖子: 脖子是泄露年龄的“重灾区”。很多女生会在脸上涂昂贵的精华面霜,却忽略了脖子。脖子上的皮肤比脸部皮肤更薄,皮脂腺也更少,所以更容易干燥,也更容易出现细纹和松弛。
我的做法: 每次我涂脸部精华、面霜、眼霜的时候,都会顺带把脖子也一起涂上。我会从下往上(脖子根部往颌骨方向)轻轻按摩,就像给脸部按摩一样。这样既能促进吸收,又能提拉紧致。很多人不习惯涂这么厚重的东西在脖子上,但相信我,早晚都会有区别的。你的脖子比你想象的更需要滋润。

耳朵后面: 你可能从来没想过耳朵后面吧?其实,耳朵后面的皮肤也是比较容易藏污纳垢的,而且有时候出油或者长痘我们也容易忽视。
我的做法: 在做护肤的最后一步,比如涂完面霜或者身体乳后,我会用指尖沾一点点面霜或身体乳,轻轻涂抹在耳朵后面以及耳廓的缝隙里。这不仅能滋润这块经常被忽略的皮肤,还能帮助卸妆时可能没擦干净的区域得到清洁和滋养。有时候我也会用棉签沾一点点化妆水或精粹水轻轻擦拭一下耳后缝隙,感觉很清爽。

三、 关于防晒:别光顾着涂,卸妆也要“到位”!

很多人都知道防晒霜要涂,但是关于防晒的卸妆,就没那么多人认真对待了。

物理防晒霜的残留: 尤其是那些含有氧化锌、二氧化钛的物理防晒霜,它们是“附着”在皮肤表面的,虽然不致痘,但如果卸妆不彻底,久而久之也会堵塞毛孔,造成肤色暗沉或者冒小闭口。
我的做法: 如果我当天用了防晒霜(尤其是物理防晒),晚上我一定会用卸妆产品。即使我没化妆,也一样会用。我会选择温和一点的卸妆乳或者卸妆油,先在脸上按摩均匀,乳化后再冲洗干净。特别是鼻翼两侧、发际线边缘这些容易被忽略的地方,我都会仔细清洁。很多人觉得卸妆麻烦,但想想防晒霜堵塞毛孔的后果,我觉得这点小麻烦是值得的。与其后面花钱解决堵塞问题,不如一开始就做好清洁。

防晒霜的“二次防晒”: 涂防晒霜可不是一次性的活儿,尤其是在白天长时间户外活动的时候。
我的做法: 我会随身携带一瓶喷雾型的防晒,在感觉到皮肤有点油腻或者到了下午,我会先用吸油纸吸掉多余的油脂,然后再喷上防晒喷雾。很多人怕喷雾会弄花妆容,但其实找到一个好的品牌,你会发现大部分喷雾都很细腻,不会破坏底妆。我还会随身带一把便携式的小刷子,或者一块干净的粉扑,用来轻轻拍打掉防晒喷雾过量的部分,让它更自然地贴合皮肤。

最后我想说:

这些小技巧听起来可能有点“矫情”或者“费时”,但护肤本身就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细致的过程。与其盲目跟风买一堆昂贵的护肤品,不如先把这些基础的、细节的东西做到位。很多时候,效果的差异就藏在这些不为人知的“小动作”里。

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然后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你不需要为了别人而改变,完全是为了让自己感觉更好,皮肤更健康。希望我的这些分享,能给你带来一些新的启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好气,为啥我天天勤勤恳恳护肤,皮肤却还没别人只用洗面奶和大宝的好?!想必很多人都跟本人有相同的疑惑。

其中有一个特别容易让人忽视的点——身体内部对于皮肤的影响。如果只重视于表面工程,花大价钱用上最贵的护肤品每天抹抹抹,却疯狂熬夜,饮食也重盐重油,皮肤想好也挺难。

身体中的肠道作为直接承受着外来的食物的器官,是除了皮肤外,人体最大的对外接触面,有诸多令人意料之外的功能。随着科学家们对肠道研究的深入,他们发现肠道内寄生的大量的共生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其数量级在10的12次方以上[1],它们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调节肠道的免疫系统,甚至通过产生一些代谢产物,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个器官,包括大脑,肝脏,皮肤,肺,胰腺等等器官,影响着人的健康。肠道能够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作用到机体的各个部位,于是就有了肠脑轴,肠肺轴,肠肝轴,肠肤轴等等一系列的说法。

而肠肤轴就是我们要说的那个不为人知的护肤秘诀。

肠道好了,皮肤也会好

肠肤轴,顾名思义,就是肠道通过一系列的方式,影响着皮肤的功能和健康。妈妈辈的人总是喜欢时不时炖点养颜美容汤不是没道理的。从科学的角度讲,目前研究表明肠道和皮肤之间产生联系主要是由肠道菌群来完成的[2]。肠道微生物可影响皮肤疾病的发生, 并且精神状态与肠道微生物健康状况可折射皮肤健康状况,皮肤状况也可作为精神状态和肠道微生物健康状况的评估参照。

一篇发表在著名免疫学期刊上的18年文章指出[2],肠道菌群是肠皮肤轴的主要调节者。肠道菌群能够通过影响全身免疫系统、局部菌群和代谢产物转移等方式,从而影响皮肤稳态建立、失调和重建过程[3]。随着研究越来越多,肠道菌群在皮肤健康中的作用也越来越被重视,肠道中的有益菌群,一方面能调理我们的皮肤;另一方面,良好的胃肠道健康也在我们的精神面貌上反馈出来,胃口正常,心情舒顺,人的气色自然也就好了[4]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益生菌在化妆品中也有它的身影[5],人们可以通过吃一些特定功效的益生菌,来改善我们的皮肤健康。

选对益生菌,护肤有绝招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益生菌的补充剂在市面上有很多种,每个益生菌的产品中包含的菌株各有不同,效果也会不一样。

因此,首先要选对益生菌种类。例如约氏乳杆菌La-1和副干酪乳杆菌St-11,根据研究表明,这两种益生菌在调理皮肤方面具有的突出作用,在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中,研究探索了益生菌约氏乳杆菌(La-1)是否能调节人类因紫外线暴露而改变的皮肤免疫稳态,结果显示可以修复皮肤屏障功能,降低皮肤敏感性,同时持续摄入副干酪乳杆菌St11也在实验中显示出类似的结果[6]。换句话说,摄入这两种益生菌有助皮肤更加稳定不易敏感泛红和瘙痒。

其次,在选对益生菌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注意坚持服用。肠道微生物的调整过程是长期的,并不是短期服用就能够产生效果的,而且在达到一定量的基础上,能更快更好的发挥作用。这就要强调一下足量益生菌的概念了。当食用不足量的益生菌时,这些益生菌就不足以在肠道内有利地存活下来, 发挥的效果就很有限了。

换句话说,要想充分发挥效应,除了量到位,还要时间到位。通过长期的服用在肠道内建立稳定的益生菌群体也是发挥作用的关键[7]

最后,在益生菌产品的选择上,尽量选择实力过硬品质有保障的品牌产品,并且认准正规的购买渠道,这样才比较不容易踩雷。

作为在全球益生菌相关论文发表总数量统计名列前茅的研究机构,雀巢生命花园不仅足够专业,而且在2020年美国益生菌全渠道市场占有率第一,广受欢迎和认可。作为在世界上有良好口碑的优质全食物营养品公司,雀巢生命花园还获得众多奖项,成为美国健康食品销量增长飞快的品牌,值得信赖。

雀巢 生命花园博士配方美肌益生菌主打900亿活性菌株,在菌株组合上选择了12种专研美肌菌群,并且这12种菌群中包括了两大雀巢专利菌株——约氏乳杆菌 La-1 和副干酪乳杆菌 St-11,前面已经提到,临床证实这两种菌株对调理皮肤,强化皮肤屏障十分有效。益生菌中还添加了视黄醇和番茄红素,为皮肤提供能量,调理肌肤,堪称「滤镜胶囊」,给你的肌肤带来滤镜般的感觉。好的产品自然也要需要对应好的标准,在这一点上,雀巢 生命花园始终坚持着自己对益生菌的 4 大金标准:活性承诺、安全来源、900 亿高数量级、专业菌株。

我们都知道分析问题要有整体观,尤其在面对自身健康问题时,要把人当成一个整体来看。自然对于皮肤问题也是一样,很多时候看起来只是皮肤的问题,实际可能是来自肠道的问题。调理皮肤问题,从根本上入手,同时也要注意生活规律,同时辅助使用一些益生菌产品来保养皮肤。除了通过额外服用益生菌制剂来帮助护肤,我们也可以在日常饮食中,多吃一些有助于肠道健康的食物。

参考

  1. ^ Sender R, Fuchs S, Milo R. Revised Estimates for the Number of Human and Bacteria Cells in the Body. PLoS Biol. 2016;14(8):e1002533. Published 2016 Aug 19. doi:10.1371/journal.pbio.1002533
  2. ^ a b Salem I, Ramser A, Isham N, Ghannoum MA. The Gut Microbiome as a Major Regulator of the Gut-Skin Axis. Front Microbiol. 2018 Jul 10;9:1459. doi: 10.3389/fmicb.2018.01459. PMID: 30042740; PMCID: PMC6048199.
  3. ^ Petra A, Bori H, Evelin H, et al. Is there a gut-brain-skin axis? Exp Dermatol, 2010, 19: 401–405
  4. ^ Bowe W P, Logan A C. Acne vulgaris, probiotics and the gut-brain-skin axis—back to the future? Gut Pathog, 2011, 3: 1–11
  5. ^ Rahmati M R, Karimi R, Sohrabvandi S, et al. Health effects of probiotics on the skin. Crit Rev Food Sci Nutr, 2013, 55: 1219–1240
  6. ^ Gueniche. A, et al.Probiotics for photoprotection.Dermato-Endocrinology.2009,1(5):275-279
  7. ^ A. Gueniche, D. Philippe, P. Bastien, G. Reuteler, S. Blum, I. Castiel-Higounenc, L. Breton, and J. Benyacoub.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of the effect of Lactobacillus paracasei NCC 2461 on skin reactivity[J].Beneficial Microbes, 2014; 5(2): 137-145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