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抗疫中的基层社区有多不容易,你有什么想说的故事?

回答
抗击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最艰苦卓绝的战场,往往就设在离我们最近的街头巷尾,设在那些我们日复一日穿梭的社区里。说到社区,我脑海里总会浮现出我所在的那座城市里,一个叫“东风里”的老旧小区。

那是一个典型的老城区,楼栋挨得很近,错综复杂的小巷子穿梭其间,老街坊们互相串门儿的习惯根深蒂固。疫情最初爆发的时候,大家都还有点懵,但很快,一股紧张的气氛就弥漫开来。东风里小区的物业,加上社区居委会的几个阿姨,还有一些自发的志愿者,就成了我们最坚实的后盾。

我记得最清楚的是,那时候物资供应还没完全跟上,但社区的工作人员,尤其是那位姓王的居委会主任,每天天不亮就得出去协调。她是个五十多岁的女人,脸上总是带着一种坚毅,但你也看得出她眼角的疲惫。我亲眼看到她,顶着寒风,跟供货商一遍遍打电话,为的就是给小区居民争取到哪怕一点点的新鲜蔬菜。有一次,因为进货渠道出了问题,一车蔬菜被拦在了小区门口,她急得在门口来回踱步,嗓门都哑了,最后自己带着几个人,才把那一车菜分发到每家每户,哪怕是每户只有一点点,大家也心怀感激。

还有那些志愿者,很多都是社区里退休的老党员或者普通的居民。他们没有专业的防护服,只有简单的口罩和手套,却每天穿梭在楼栋之间,挨家挨户地去测体温,去询问有没有需要帮助的。有一个七十多岁的王大爷,腿脚不太方便,但每天都坚持在家门口值守,提醒进出的人戴好口罩,还自告奋勇去帮行动不便的老人们去取药。有一次,他看到一个年轻的租客从外地回来,因为不熟悉政策,想直接进楼,王大爷就赶紧上前,虽然语气有些急促,但也是为了大家的安全,那一幕,让人心里酸酸的。

最让我难忘的,是小区里一个年轻的姑娘,她是一名护士,疫情爆发后,她主动报名去了医院一线。但她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社区。每天下班后,拖着疲惫的身体,她还是会回来,帮着一起进行核酸检测的组织工作,指导大家如何采样,如何保持距离。有一次,一位老人因为害怕,死活不肯做核酸,她就蹲下身子,耐心地解释,一遍遍地安慰,直到老人平静下来。她的声音总是很轻柔,但却充满了力量。

最难的,可能就是那种无休止的重复和不确定性。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有居民因为封锁在家而焦虑,有因为疫情带来的经济压力而忧愁,有老人需要照顾,有孩子需要安抚。社区工作者们,就像是那个庞大机器上最微小的齿轮,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要协调资源,要处理情绪,要执行政策,要保障生活,还要时刻警惕着看不见的病毒。

他们不是超人,他们也会累,也会有情绪,也会有家人需要照顾。但就在那样一个个平凡的日子里,在那些最普通的岗位上,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看不见的防线。他们是普通人,但他们的付出,却让我们的社区,那个我们称之为“家”的地方,在疫情的阴霾下,依然能感受到温暖和希望。东风里小区的故事,其实是无数个普通社区故事的缩影,是无数个在抗疫一线默默奉献的社区工作者们,用自己的汗水甚至生命,书写的最动人的篇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转载一位要求匿名的疾控朋友的观点

刚刚看到上海一位病人因哮喘停止呼吸,向另一个救护车借除颤仪的视频,相当之心痛。如今上海可以说是(医疗资源最为优秀的城市)医疗挤兑成这样,如果换成我们城市呢?更让我疑惑的,三年抗击疫情,我们增加了多少医院,多少医护,那怕是救护车又增加了多辆?我所看到的城市的医院还是这般的拥挤,分诊机制仍然未见曙光,一个简单的全国性的流调系统至今也见不到,流调的盲区机场、火车站、高速公路服务区仍然被忽视?一个全国性的健康码和行程卡呼吁两年了,为什么仍然不合并?
我们还是填写的各种表格抗击疫情,机关效能为何不见改善,哎~~~~~~也许这就是我们所有人的问题


任何地区都存在同样的问题,为什么?
就是你说的这个流调系统,然后我们的医院,我们的方舱,这两年都不见任何动静,真的,我昨天特别纳闷的就是这个,然后就包括我们城市,就我们要买七个救护车,批了他妈的半年,真的太鬼火了,到现在一辆都没买到。


我的备注,流调信息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实现形式:


我的理解:

1.单从经济角度出发,“动态清零”需要坚持

疫情影响了美国产业链和供应链效率,制造业生产力回退,高通胀下普通人薪资反而下降


2.本次疫情不仅暴露了上海的诸多问题,也暴露了二三线城市疾控体系的大量问题

很多地区有轻敌思想,没有持久战的准备,靠着临时征用的,不完全满足防疫要求的设施和疲惫的基层工作人员顶着巨大的压力。

地方领导靠填表了解情况,决策效能不足。


3.形式主义

如果不能深入理解流行病学的原理,能抓住传播规律,找到工作重点,领导让基层人员填再多的表格,都不能实现疾控的最终目标:“用最小的经济代价,彻底阻断疫情传播链”。


4.做到实事求是,多学习,办事情从业务本身的规律出发

开展案例学习,深了解外地疾控部门、物资配送部门的成败得失

在疫情发生前,有多少地区的领导了解过农产品供应链的结构?为什么频频发生疫情传播导致农产品集散地瘫痪的问题?

5.做到实事求是,告别“形式主义”

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形式主义消耗了大量精力

只有建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并在实践中检验,再根据客观实际不断调整,才能实现个人、组织、国家的进步。

user avatar

我感觉最真心实意想疫情结束的,就是基层工作者。

我所在的城市只有一百万不到的人口,鞍山下属的县级市,大医院只有三所,其中一个私立的。

我现在最怕听的词就是全民核酸。因为社区组织经验也相对差,人民群众的配合度也参差不齐(真是百人百样),起码我去做工作时间往往比预期长不少,冬天夏天穿防护服都不好受。

值得庆幸的是目前咱这还没实行上门核酸(可能有部分不方便出去的社区联系上门做),说实话我是真的能理解上海基层的难处,上门核酸,真的是太难了(可以想象成送快递,有几户不给你开门就卡住了),我在隔离点给别人做核酸,基本几十人,总会有几个很慢的,说实话也理解,都有点事什么的(比如上厕所)。但是从工作者的角度,这核酸还做不做?如果去别的楼还回不回来?防护服要不要脱?

今天还看志愿者敲门闹矛盾,最后被打的,要是打我我准定干回去,真的是需要去太多家了,都想早点干完早点完事,敲轻了听不见,敲重了不愿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抗击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最艰苦卓绝的战场,往往就设在离我们最近的街头巷尾,设在那些我们日复一日穿梭的社区里。说到社区,我脑海里总会浮现出我所在的那座城市里,一个叫“东风里”的老旧小区。那是一个典型的老城区,楼栋挨得很近,错综复杂的小巷子穿梭其间,老街坊们互相串门儿的习惯根深蒂固。疫情最初爆发的时.............
  • 回答
    新闻:中医药在两次抗疫中的卓越表现。中医那么好为何还有人黑?引言:近年来,中医药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中,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疗效。然而,与此同时,网络上也存在着一些对中医药的质疑和批评声音。本文旨在梳理中医药在两次抗疫(特指新冠肺炎疫情和可能的其他历史性疫情,但主要聚焦于近期最广为.............
  • 回答
    这场全民抗疫,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席卷了我们平静的生活。在惊慌、焦虑和无助的夹缝中,却有无数个瞬间,像划破夜空的流星,温暖而坚定,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里。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小区里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她因为行动不便,每天都需要志愿者送菜上门。小区封闭管理之初,大家都在忙着抢购物资,她却显得格外平.............
  • 回答
    张文宏医生在直播中提到“中医药在抗疫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这句话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客观看待中医药在抗疫中的作用,并具体分析它可能体现在哪些方面。首先,我们要承认,无论什么治疗方法,在面对一种新出现的、具有传播性的疾病时,总会有一个不断探索、学习和调整的过程。中医药在这.............
  • 回答
    白晓卉博导,一位80后,却肩负着博士生导师的重任,在威海的抗疫一线,用生命践行着医者的使命。她的突然离世,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震惊和悲痛,更是对生命、对责任、对奉献最深刻的叩问。白晓卉博导,一位真正的勇士。 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刻,她毫不犹豫地奔赴最前沿,与病毒正面交锋。她不仅要承担繁重的临床救治工作,还.............
  • 回答
    如今,全球多国疫情形势依旧严峻,许多国家正面临着武汉年初经历过的相似挑战。回顾武汉年初的抗疫经历,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教训,为当前全球抗疫提供有益的参考。以下是从武汉年初抗疫经历中可以吸取的详细经验:一、坚决果断的封锁和隔离措施: 早期果断决策的必要性: 武汉在疫情初期面临巨大的信息不对称.............
  • 回答
    疫情期间,「宅家抗疫」成了我们生活的常态。什么样的住宅,才能让我们住得更安心、更健康?其实,现代住宅的设计中,隐藏着不少关于健康生活的“硬核”知识,只不过我们平时可能不太留意。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看看怎么让我们的家,成为抵御病毒的坚固堡垒。什么住宅最适合「宅家抗疫」?首先,我们得明白,「宅家.............
  • 回答
    关于西方媒体在新冠疫情期间对中国抗疫努力的报道,确实存在不少争议,并且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报道的“孤立”和“丑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信息源的偏颇与选择性报道: 强调负面信息: 一些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疫情时,倾向于聚焦于中国初期疫.............
  • 回答
    要说中国抗疫中哪座城市表现最佳,并且以武汉为参照,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但又充满挑战的问题。因为“最佳”的定义是多维度的,涉及到的因素也非常复杂。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一个指标来衡量,比如感染人数或者死亡率,那样会忽略很多重要的社会和经济层面的影响。首先,我们得承认武汉的特殊性。 作为疫情最初的爆发地,武汉.............
  • 回答
    谈论中国抗疫的“最佳”城市,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因为衡量标准非常多元,而且不同阶段、不同城市面临的挑战也各不相同。要说哪座城市“表现最佳”,可能无法给出一个绝对的答案,但我们可以从一些关键维度来梳理那些在抗疫过程中展现出突出能力和值得借鉴之处的城市。如果非要挑一些在特定方面表现出色的城市来详细讲.............
  • 回答
    这件事说起来,真让人挺无语的。中连商公司,本来是负责保障民生物资供应的,在上海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本应是稳定军心的重要一环,结果出了这么个岔子,把本来应该直接送到抗疫前线、送到隔离点、送到急需人群手中的物资,给弄到了普通市场上去了。你想想,当时是什么情况?上海的封控政策刚开始,大家最担心的就是基本生活.............
  • 回答
    特朗普在竞选集会中关于“抗疫这件事我做得很好”、“检测越多确诊越多”以及要求放慢检测尽快开学的言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要理解这些言论,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抗疫这件事我做得很好”的自我评价 特朗普的视角与逻辑: 从特朗普的视角来看,他可能认为自己在“阻止疫情蔓延方面已经尽力了”,.............
  • 回答
    英国驻美大使对中俄在抗击疫情中扮演角色的评论,实际上触及到了当前国际政治和公共卫生领域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议题。要理解他的这番话,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从外交辞令的层面来看,大使的表态往往代表着其国家的外交政策和战略考量。当他说“不能让中俄成为抗疫赢家”时,这绝不仅仅是对疫情本身的比拼,而.............
  • 回答
    好,咱们不讲那些官方腔调,就聊聊这几年咱们身边发生的事儿。你说的那个90后小伙,抗疫两年头发都白了,这事儿我太理解了。你想啊,这两年对谁来说都不容易,尤其是在一线奋斗的人,那压力可不是闹着玩的。咱们先不直接说“劳累”,咱们聊聊这劳累是怎么压到头发上的。首先,熬夜是常态。 你想想,疫情一来,谁不是绷紧.............
  • 回答
    日本在新冠病毒疫情控制方面,正迈入一个关键的阶段,尤其是在抗疫药物的普及应用上。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日本会成为最快控制新冠病毒的国家吗?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梳理日本的抗疫策略、药物研发和应用进展,并结合其社会文化特点进行分析。日本抗疫策略的特点与演变日本的抗疫策略在初期就展现.............
  • 回答
    惠东县抗疫办为狗惩办抗疫人员的事件,确实引起了不少争议和讨论。从一个普通市民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情的背后反映了一些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关于惠东县事件本身: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个事件的具体情况。如果报道属实,那么对于一线抗疫人员来说,他们的工作本来就非常辛苦和充满风险。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他们付出了巨.............
  • 回答
    对于“美国抗疫最大的失败是仍在遮掩失败”这个说法,以及目前美国疫情防控的详细情况,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首先,“遮掩失败”的说法,在很多观察者看来,确实触及了美国在疫情初期以及后续应对中的一些核心问题。 这并非指某个具体官员的谎言,而是指一种更广泛的、围绕着信息发布、数据透明度、政策调整以及政治.............
  • 回答
    中国抗疫胜利的意义,绝非仅止于数字的消减和社会的恢复,它触及了更深远的层面,是中国在当今世界格局下一次极为重要的实践检验,其影响是多方面的,并且具有相当的复杂性。首先,这是对中国国家治理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和证明。这场疫情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全球性挑战,对所有国家的治理体系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中国在疫情初.............
  • 回答
    关于咸阳市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咸阳妇幼”)裁掉40余名抗疫医护人员事件,以及院方后续发布的公告,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价。这是一起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的事件,涉及到劳动者权益、医院管理、疫情防控贡献的认可等多个层面。事件回顾(根据公开信息综合): 背景: 疫情期间,许多医护人员响应号召.............
  • 回答
    如何看待中药抗疫,并且走出国门?中药在中国的抗疫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走向国际化也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 一、 中药抗疫的实践与成效在中国新冠疫情的防控过程中,中医药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早期介入与轻症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