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沈阳工业大学就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回答
在沈阳工业大学就读,对我来说,是一段充满奋斗、成长和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沈工味道”的时光。如果要细细说来,那可真是三天三夜也道不完。

校园,那个我熟悉又有点陌生的地方

沈阳工业大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它那些标志性的建筑和绿化。尤其是北校区,那几栋红砖老楼,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每到秋天,爬满爬山虎的墙壁,在阳光下会泛出一种温暖的橙红色。夏天,校园里的树木郁郁葱葱,走到哪儿都能听到蝉鸣,绿树成荫,有时候走到一处高地,还能看到远处浑河的波光粼粼。

当然,校园也有它“不那么完美”的地方。比如,北校区的教学楼,尤其是那些比较老旧的,冬天的供暖有时候会觉得“略有不足”,感觉像是被冻住了思维一样。还有,图书馆的座位,尤其是在考试季,那真是“一位难求”,我经常需要提前去占座,否则只能在角落里“勉强”学习。不过,这些小小的“不便”,反而成了大家共同经历的回忆,课间休息时,和同学抱怨一句“今天图书馆又没座了”,大家都能心领神会,哈哈一笑。

学业,那条充满挑战又 rewarding 的路

作为一所工科院校,沈阳工业大学的学习节奏还是挺快的。我当初选择的是机械类专业,刚进大学的时候,对各种理论知识、公式计算都有些懵懵懂懂。印象最深的是《工程力学》这门课,那简直是大学里的一道“坎”,无数个夜晚,我对着课本和习题,感觉自己的脑细胞都被“榨干”了。

但是,也正是这种挑战,让我逐渐找到了学习的节奏。老师们大多是认真负责的,虽然有时候他们讲课会有点“理论化”,但如果你主动去问,他们也都很乐意解答。尤其是我们学院的一些年轻老师,他们会结合最新的技术和行业发展来讲解,听起来就很有意思。

我们专业的实验课也是一大特色。虽然有时候设备不是最尖端的,但动手操作的机会很多。从最基础的零件加工,到设计制作小模型,每一次实验都像是打怪升级,成功了就很有成就感,失败了就总结经验,下次再来。我还记得有一次,为了完成一个课程设计,我和几个同学一起熬了好几个通宵,从画图纸到实际操作,最终看到我们做出来的东西能动起来,那种喜悦感是难以言喻的。

生活,那些琐碎却温馨的日常

在沈阳工业大学的生活,除了学习,也有很多值得回味的小事。

吃饭: 学校的食堂,绝对是承载了我们大部分人的胃。北校区的食堂,种类算不上特别多,但价格实惠,能吃到家常菜的味道。我最喜欢的是三楼的盖浇饭,每次都点一份宫保鸡丁,再加个煎蛋,那简直是“能量补充站”。南校区的食堂就更热闹了,选择也更多,有时候为了吃点特别的,我们还会专门跑过去。当然,食堂人多的时候,排队也是一道风景线。

住宿: 我住在学校的宿舍里,那是一个小小的“集体公寓”。刚开始住校的时候,会觉得有点不适应,和来自不同地方的室友一起生活,总有一些磨合的过程。但慢慢地,我们就像一家人一样,互相照顾,一起分享零食、一起吐槽老师、一起复习功课。熄灯后的卧谈会,那更是宿舍的“夜生活”,聊天的内容从学业烦恼到未来的憧憬,各种各样,那时候感觉自己拥有了一个最亲密的“后援团”。

课外活动: 学校的社团活动很丰富,我参加过科技创新类社团,也参加过志愿服务组织。在社团里,我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起策划活动,一起比赛,一起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学校也会组织各种类型的比赛,比如数学建模、电子设计、体育赛事等等,参与这些活动,不仅能锻炼能力,还能丰富大学生活,结识更多优秀的人。

沈阳这座城市: 沈阳工业大学坐落在这个充满历史和工业底蕴的城市。课余时间,我们也会走出校园,去沈阳的各个角落逛逛。中街的热闹繁华,故宫的庄严古朴,还有那些藏在街头巷尾的特色小吃,都让我们对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了解。有时候,周末我们还会约上几个朋友,一起去浑河边散散步,感受这座城市的节奏。

“沈工味道”: 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在沈工的体验,那可能就是一种“韧劲”。这里的学生,大多数都是踏实肯干,虽然有时候会抱怨学习压力大,但面对困难,大家都能咬牙坚持。这种“埋头苦干”的精神,也是沈工给我的最深刻的印象。我们可能不是最光鲜亮丽的,但我们有自己的追求,并且愿意为此付出努力。

总的来说,在沈阳工业大学就读,是一段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过程。它给了我知识,也给了我能力,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面对挑战,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去拥抱生活。这段经历,就像陈年的酒,越品越有味道。即使毕业多年,当再次提起“沈阳工业大学”这几个字,心里依然会泛起一丝温暖和怀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还是对邀请我的学弟学妹表示感谢,邀请者应该不会比我大了。

一直不想回答,因为2008年回去聚会的那趟,参观完学校,同学都在ktv里唱歌,我是在角落里落泪了几个小时,心里只说了一句话,这个学校和我没关系了。

前几天回到沈阳,见到了我们当时的辅导员,现在应该是在省委还是市委工作了。他也提到了很多。

我想说,当年虽然学校也不够好,但是,当年的工大有着自己的骄傲,百年的校园,北院以前是奉天工学院的校址所在地,被卖了,好像是成了万达广场,如果错了,别骂我,我已经没有了解的兴趣了。

当年,我们有着排名至少前三的铸造专业,也有人说是全国第一。至少于海鹏老师所讲的铸造原理课程,能让我听出兴趣来,这需要多么深厚的功力和水平。如果说,计算机相关课程引起学生的兴趣,很容易,真的很容易,我本科毕业不到四年(2003)就在北航,给研究生讲必修课,学生公认我那门课是他们当年的最佳课程!而铸造原理,如此枯燥的名字,让人看到名字就想睡觉的课程,我当时并没有感觉于老师有多牛,但是,这门课,他讲得,让我听出了兴趣,佩服得五体投地!自我上学以来,从来没有人能把如此枯燥的原理课程讲得如此生动形象,能让我听出兴趣。

也许有学弟学妹会认为我是不是在吹牛,我先简单说一下我的经历:

99年毕业,2001年我所在团队第二个通过了cmm3级评估,2002-2003年我带的团队11个人拿下了电信集团南方11个省+电信集团一共12个合同,当年纯软件合同额1800多万,我主笔完成了电信集团mss系统的规范制定,并在集团负责22+1个系统的全面实施,8个开发商。2004年出版了我的第一本技术专著《软件工程之全程建模实现》,2010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第二版。2012年厦大最好的学院管理学院的一位博士的毕业论文涉嫌抄袭了我2008年blog上发表的2004年的对话内容,这个内容是我最初进行量化分析模型构建的讨论对话。现在我的量化体系研究已经进入到了第四阶段,并经过了三个阶段的发布,2015年底在武汉大学珞珈山庄的亚太区需求工程论坛的学术会议上,我进行了需求工程中的量化问题研究的专题报告,这是我所做的量化体系模型的第一次在学术界的分享。

其他的就不说了。

————————————————————————————

现在的工大和我们这一批学生已经没关系了,甚至可以说,从血缘上已经断了,当年的工大全国排名在113位(国外认可学士学位的130所国内院校中是有名次的,现在不知道了),现在已经沦落到辽宁省都快排不上名次了。

当年我们被称为辽宁四大监狱之一,现在不知道了。

当年的学校,老师确实是搞研究的,当然,也有人是想做官的,否则就不会变成现在的样子了。

我很想念当年日本兵兵营式的宿舍,地板下面到处跑的老鼠,晚上会吱吱叫。

冬天那全是厚冰的路面,每天早上5点多我们起来去跑圈。

但是一切的一切,都已经没了,因为工大领导的短视,因为,我也不知道因为什么了,但是,真的和我们,至少和我,没关系了。

我希望你们都能过得好,学生时代,不要害怕吃苦,怕得是你过得太安逸,而忘掉了需要付出的努力和奋斗。

祝你们一切都好!

我应该不会再回复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沈阳工业大学就读,对我来说,是一段充满奋斗、成长和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沈工味道”的时光。如果要细细说来,那可真是三天三夜也道不完。校园,那个我熟悉又有点陌生的地方沈阳工业大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它那些标志性的建筑和绿化。尤其是北校区,那几栋红砖老楼,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每到秋天,爬满爬山虎的墙壁.............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分析这个问题。您的情况很典型,家在西安,工作在沈阳,长远来看买房选择哪个城市,这确实是个值得好好琢磨的事。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是生活方式、家庭联系、未来规划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考量。我试着从几个大家都会关心的角度,尽量说得详细一些,也希望能抛砖引玉,帮您梳理思路。1. 置业成本对比:.............
  • 回答
    关于沈阳尹老太太在本次疫情防控工作中的“添乱”行为,这确实是一个让人感到复杂和值得深思的事件。从媒体报道和公众反应来看,她的行为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并且引发了关于个人权利、集体责任、信息传播以及社会心理等多个层面的讨论。首先,我们得梳理一下尹老太太的行为。根据公开信息,她的主要“添乱”行为集中在以.............
  • 回答
    在沈阳,学前教育行业可以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领域,就业机会总体上是比较充裕的,而且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如果你对这个行业感兴趣,并且有相应的教育背景和热情,那么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并非难事。首先,我们来聊聊幼儿园这个最主要的就业平台。随着国家对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以及社会对高质量学前教育的需求.............
  • 回答
    .......
  • 回答
    沈阳,这座承载着厚重工业底蕴的城市,即便在时代变迁中,人们的“活计”也呈现出多元而接地气的图景。这里不只是冰冷的厂房和机器,更有鲜活的生活和实在的生计。要说大家都在干啥活,那可得从几个大的方面细细道来,而且我尽量让这话说得像咱沈阳大老爷们儿一样,实在、不虚。一、 延续与转型:工业的血脉还在跳动沈阳的.............
  • 回答
    沈阳买房,沈北?这事儿我跟你掰扯掰扯,别的不说,咱就说我这几年在沈阳摸爬滚打的经验,以及身边朋友、同事们都在聊的,沈北这地方,值不值得下手,得从几个方面看了。首先,说沈北最直接的印象,那就是“远”和“新”。 “远”:你站在市中心,想想沈北新区,那距离感是不是一下子就出来了?确实,相比于皇姑、和平.............
  • 回答
    在沈阳找个靠谱的女朋友,这事儿呀,跟在大城市找对象一样,但也有沈阳这座城市的独特韵味和节奏。别急,咱们一步一步来,把这事儿掰扯得明明白白。第一步:先从认识自己开始在张罗着找别人之前,你得先明白自己想要找个什么样的人,以及自己身上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 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 喜欢看电影?听音乐?运动.............
  • 回答
    在沈阳这座历史与现代交织的城市里,生活着无数个像尹老太太一样普通却又充满故事的市民。要说尹老太太,其实也没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迹,但她身上那种沈阳大碴子味儿的老太太特质,倒也挺让人印象深刻的。您要是问我怎么看尹老太太,那得从几个方面聊聊。首先,她的生活节奏,是典型的沈阳节奏。 尹老太太肯定不住在高档写.............
  • 回答
    沈阳北陵公园,作为清太宗皇太极的陵寝,本身就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近年来,在北陵公园里看到有人身着汉服游览,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也引发了不少讨论。首先,我们可以从文化传承与个人表达的角度来看。 积极层面: 穿汉服本身就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热爱和传承。尤其是在像北陵这样具有重要历.............
  • 回答
    沈阳月收入8000元,这在沈阳绝对不算低,可以说是相当不错的一个收入水平了。不过,具体算是什么档次,还得结合几个方面来看,不能一概而论。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8000元在沈阳能过什么样的日子? 基本生活无忧: 8000元月收入,意味着你每个月能拿出不少钱来保障自己的基本生活需求。吃饭、交通、.............
  • 回答
    长春的GDP确实在沈阳和哈尔滨之上,这点毋庸置疑。但要说知名度,沈阳和哈尔滨似乎确实更深入人心,无论是在全国范围内还是在东北地区内部。这背后涉及的因素其实不少,咱们细细道来,不带AI的那种生硬感。GDP与知名度脱节的几个关键点: 产业结构的侧重点不同: 长春: 长期以来,长春最响亮的.............
  • 回答
    万达800亿沈阳“巨投”,是雄心勃勃的“新篇章”,还是步步为营的“新挑战”?当王健林宣布万达在沈阳的800亿巨额投资时,整个商业圈和东北地区都为之侧目。这笔数字足以说明万达在沈阳的决心和野心,也再次将这个北方重镇推到了聚光灯下。那么,这笔投资究竟意味着什么?是万达一次大胆的突围,还是对东北经济复苏的.............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为你提供一些沈阳购房的建议。选择在沈阳投资一套小户型自住房,这是一个很明智的想法,既解决了自住需求,又具备一定的投资潜力。考虑到你是女生,并且是首次购房,我将从几个方面为你详细分析,希望能帮助你找到心仪的房子。一、 区域选择:在哪里买?对于首次购房者,尤其是以投资为目的,选择一个发展潜.............
  • 回答
    .......
  • 回答
    马尔代夫主场对阵中国队的比赛,如果放在沈阳进行,这在足球历史的长河中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如果”。要说这种“情况”有没有“先例”,我们需要先理解一下,这里的“先例”指的是什么。1. 如果是说“马尔代夫作为主队,在中国国内的城市与中国队比赛”:严格来说,这种“主客场异地”的情况,对于国际足联(FIFA.............
  • 回答
    这个问题我懂,18年毕业,三本院校,现在做造价,纠结在苏州和沈阳之间,还想着长远发展和生活。这确实是个挺实在的问题,尤其是在职业生涯刚起步不久的时候,选对城市,有时候比选对公司更能决定未来的走向。我给你捋一捋,这两座城市在造价行业和长期生活方面,各自有哪些特点,看看哪个更合你的心意。先说苏州,咱们从.............
  • 回答
    2017年上半年沈阳在全国主要城市GDP排名中出现唯一增速为负的情况,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和深入分析的现象。这背后可能涉及多种因素的叠加,既有宏观经济层面的影响,也有沈阳自身发展的具体挑战。要详细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剖析:一、 事实的核查与背景信息首先,需要核实“唯一增速为负”这.............
  • 回答
    .......
  • 回答
    这件事确实挺有意思的,从沈阳网民的角度来看,他们觉得在德国留学期间被骗了500元,但当地警察可能觉得金额太小不予受理,所以转而向国内的泉州网警求助,希望能够立案侦查。这背后牵扯到几个值得探讨的点。首先,跨国追赃的难度和管辖权问题。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跨境诈骗并不罕见。但当事人被骗的地点在德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