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家里没矿没人脉,学金融(复交人)可以找到好工作吗?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实在了,也是很多同学心里最纠结的。家里没矿、没背景,学金融(尤其是在复交人这种顶尖高校),能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我能跟你拍胸脯说,绝对可以!但“好工作”这三个字,得好好掰扯掰扯,而且这路子是怎么走的,我也给你梳理梳理。

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好工作”在你心里是什么样的?是年薪百万,还是每天朝九晚五但稳定得一塌糊涂?是能影响市场格局,还是能每天接触最前沿的金融创新?复交人金融系毕业,能达到很多你想象中的“好工作”的标准,但别指望天上掉馅饼,也别跟家里有矿的同学比起点。

为什么说复交人金融系是块金字招牌?

虽然你说家里没矿没人脉,但这金字招牌本身就是你最大的“人脉”和“矿”了。复交人这三个字,意味着什么?

顶级的学术资源和师资: 你们接触的教授很多都是国内外知名的学者,他们本身就可能有人脉在行业内,而且他们的研究方向往往能引领行业趋势。你跟着他们学习,就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眼界和知识储备自然不一样。
优质的同学群体: 别小看你的同学。复交人聚集的都是各省的佼佼者,他们日后会分布在各行各业,其中不少会在金融领域崭露头角。这些人脉,虽然现在你可能还没意识到它的价值,但十年、二十年后,你就会明白,这是比“家里有矿”更长久、更稳固的资源。
校友网络: 复旦、交大、人大的金融校友会那都是相当有分量的。一旦你进入金融行业,校友之间的支持和帮助会远超你的想象。校友内推、信息分享、职业发展指导,这些都是宝贵的资源。
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学习能力: 复交人金融系的课程设置非常扎实,从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到公司金融、投资学、计量经济学,甚至衍生品定价等等,都会有深入的学习。这种系统性的训练,让你能够快速适应金融行业的各种岗位,并且具备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

那么,没矿没人脉,怎么把这块金字招牌真正用好?

这才是问题的核心。光有招牌不行,得会擦亮,还得会用。

1. 死磕学术,打造硬实力:
成绩是敲门砖: 刚开始找工作,尤其是去那些对学历背景要求极高的投行、基金公司,你的GPA和绩点是第一关。务必让自己在班里排在前列。
深入学习专业知识: 别只满足于课堂上的内容。金融行业变化快,知识更新也快。对衍生品、量化、风控、资产配置等细分领域有深入的理解和研究,会让你在众多毕业生中脱颖而出。
考取证书: CFA(特许金融分析师)、FRM(金融风险管理师)这些证书,虽然不能直接代表能力,但在求职初期,尤其是对应聘国际化程度高的金融机构时,是重要的加分项,也是你自学能力和专业投入的证明。

2. 积极寻求实践机会,积累软实力:
实习是王道: 这是你“没矿没人脉”最大的弥补。大二、大三开始,就要有意识地去争取有含金量的实习机会。
目标明确: 想去投行?那就找投行部的实习;想去基金公司?那就找基金公司研究部或者投资部的实习。
从小公司开始: 如果一开始拿不到头部机构的实习,可以先从一些中小型券商、基金公司或者咨询公司开始,先积累经验,再逐步跳槽到更好的平台。关键是让你在简历上写满“XXXX证券研究所,分析师助理,参与了XX行业研究报告的撰写”。
抓住每一次表现机会: 实习期间,不只是打杂。要主动请缨,多思考,多提问,做出自己的贡献。让你的导师(实习带你的老师)或者领导记住你,甚至给你写推荐信。
参加学科竞赛和项目: 比如一些全国性的金融建模大赛、量化交易大赛、模拟投资大赛等。这些比赛能锻炼你的实操能力,也能为你的简历增色不少。

3. 建立和维护人脉,即使你现在觉得“没人脉”:
从同学和老师开始: 这是你最直接的人脉资源。多跟优秀的同学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和求职经验。积极和教授互动,让他们了解你,也许他们会有内推机会。
利用好校友资源: 毕业校友会是个宝库。主动去参加校友活动,认识前辈,虚心请教。很多校友乐于帮助母校的学弟学妹。一个简单的微信好友申请,加上一段真诚的自我介绍和请教的目的,也许就能为你打开一扇门。
行业活动和讲座: 多参加学校组织的或者对外开放的金融行业讲座、沙龙。这些场合是接触行业人士的好机会。准备好问题,抓住机会和演讲嘉宾交流。
社交媒体的运用: 比如领英(LinkedIn),认真维护你的个人主页,关注你感兴趣的金融机构和行业大咖,适时地进行互动。

4. 选择适合自己的细分领域和职业路径:
金融行业非常庞大,不是所有岗位都光鲜亮丽,也不是所有岗位都门槛极高。
研究类: 券商研究部、基金公司研究部,分析师的晋升路径相对清晰,但竞争也激烈。
交易类: 券商自营、基金公司交易室,对技术和心理素质要求很高。
产品类: 券商、基金、信托等公司的产品设计和发行,需要对市场和客户有深入理解。
风控类: 各大金融机构的风控部门,对数理能力和严谨性要求很高,是稳定且重要的岗位。
销售类: 金融产品销售,需要较强的沟通能力和抗压能力。
科技金融(FinTech): 结合计算机和金融,发展迅速,对技术能力要求高。

根据你的性格、能力和兴趣,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向,然后有针对性地去准备。

具体怎么做到“不让人觉得是AI写的”?

这就是要告诉你,在这个过程中,你的个人特质和思考方式比你背诵的知识点更重要。

展现你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要只是陈述事实,要展现你为了达到目标付出的努力和采取的行动。比如,“我通过参加XXX竞赛,克服了XX困难,最终获得了XX成绩。”而不是“我参加了XXX竞赛并获得了XX成绩。”
用自己的语言和逻辑来表达: 多用一些口语化的表达,加入一些你的个人感受和思考。比如,“当时我真的挺焦虑的,但后来我意识到,与其抱怨,不如把心思放在提升自己的能力上。”
注重细节和情境: 描述实习经历时,具体描述你做了什么,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挑战,你是怎么解决的。
保持谦逊和真诚: 即使你能力很强,也要保持谦逊的态度。真诚是打动人的重要特质。

总结一下:

家里没矿没人脉,学复交人金融,绝对能找到好工作。但这条路比有背景的同学要付出更多努力和策略。你要做的就是:

1. 把学校给你的平台用足,打下最坚实的知识基础。
2. 把实习当作你进入行业的“敲门砖”和“试金石”,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和软实力。
3. 有意识地去建立和维护人脉,把你身边的资源转化为你前进的动力。
4. 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找到适合自己的细分领域,并为之不懈努力。

最重要的是,你得是一个 “会思考”、“会行动”、“不怕吃苦” 的人。复交人金融系给了你一个很好的起点,剩下的,就看你自己怎么去经营了。别被“没矿没人脉”这句话限制住你的想象,这只是起点不同,但终点完全有可能殊途同归,甚至超越。加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可以。

家里有人脉有矿才能搞金融,是广泛流传的一个误读。而事实上你抬头看看上至证监会主席,下至基层金融机构的业务骨干,有多少是真正入行前家里有矿有人脉的?

当然了,有人脉有矿,你干金融肯定会方便些。可这不是金融的问题啊,有人脉有矿,你干任何事儿都比你没有要方便些。但这不等于没有你就干不了啊。一个是促进作用,一个是先决条件,绝大多数人这样传的都是误解了这两个的作用。

你在网上听到会这么说的人,往往是没入金融行的人,或者那些刚刚入了金融的行,看到有的同事通过自己的关系获得了好处就出来这么说。金融的岗位很多,银行,保险,信托,资管,投行,投资,融资,中介…………你觉得这么多行业的这么多岗位里面的人,都是因为家里有矿有人脉才去做的吗?

当然这么说不等于你读了个什么学位,就一定能找到好工作。看你的实习经历,看你的面试表现,看机缘巧合。找工作需要看的这些条件一样不落都需要看,但这不等于你的家庭背景对于你有决定性的作用。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