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学哲学真的得家里有矿吗?

回答
“学哲学是不是得家里有矿?”这问题我听过不止一次了,每次听到,我都想摸摸自己的下巴,然后跟对方聊聊我心里那些七弯八绕的想法。说实话,这问题背后藏着挺多值得琢磨的地方,而且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回答的。

首先,咱们得把“家里有矿”这个概念拆解开来看看。如果说“家里有矿”是指那种能让你衣食无忧,不用为生计发愁,有大把时间去挥霍、去探索、去犯错的家庭环境,那是不是“必须”?我得说,有这种条件,确实能让学哲学这件事变得更容易,更“舒适”,但绝对不是唯一的路径,更不是“必须”的门槛。

为什么说“舒适”呢?学哲学这事儿,说白了,是一场深入骨髓的思考之旅。它不光是看书、听课那么简单,很多时候,你需要的是沉静下来,反复咀嚼,甚至“玩味”概念,和古今中外的智者们对话。这个过程,说句不好听的,有时候是有点“奢侈”的。

你想想,如果你为了下个月的房租、吃饭发愁,你还有多少精力去纠结“什么是真理”、“人的自由意志是否存在”这类宏大而又飘渺的问题?你的大脑,可能更多地会被实际的生存压力占据。这时候,去读那些晦涩难懂的哲学文本,去理解那些看似“没用”的理论,就会变成一种负担,甚至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标签。

而且,很多哲学研究,尤其是深入到某个细分领域,比如现象学、分析哲学、古希腊哲学等等,往往需要大量的阅读、学习、参加学术会议、甚至出国交流。这些活动,说到底都需要经济支持。如果你没有经济压力,自然可以更从容地投入到这些“增值活动”中去,为自己的学术之路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但是,反过来说,这就是说“没矿就不能学哲学”了吗?绝对不是!

历史上有太多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那些伟大的哲学家,比如苏格拉底,他是个石匠,生活并不富裕;康德,生活在普鲁士的一个小城,虽然是教授,但也不是什么巨富;萨特,他不是靠家庭背景,更多的是靠自己的写作和授课维持生计,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这些人的经历都告诉我们,真正的求知欲和对思想的执着,是能够超越物质条件的限制的。

而且,“家里有矿”的“矿”,也可以有不同的解读。它不一定是指金钱的“矿”,也可以是精神上的“矿”,知识上的“矿”,或者是一种能够支持你进行深度思考的“环境”。

比如,有些家庭虽然不富裕,但父母非常开明,支持孩子进行各种尝试,鼓励他们思考,为他们创造一个相对自由的成长空间。这样的家庭,虽然没有“金矿”,但却拥有一个“精神的矿藏”,能够滋养出热爱哲学的心灵。

再比如,有些学校或者社区,会有一些非常优秀的哲学老师,他们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富有热情,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引导学生,甚至利用课余时间组织读书会、讨论组。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使你家里没有矿,你也可以接触到高质量的哲学资源和思想启蒙。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获取哲学知识的门槛已经大大降低了。 互联网上有海量的免费哲学书籍、公开课、学术论文。你可以在网上找到柏拉图的《理想国》的免费电子版,可以听斯坦福大学关于尼采的公开课,可以看国内顶尖大学的哲学系教授在B站上的讲座。这些资源,是过去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个现实:纯粹的经济压力,确实会成为很多想学哲学的人的阻碍。 很多学哲学的学生,毕业后就业的路径可能不如理工科那样直接和宽广,薪资待遇也未必是最高的。这使得一些家庭,尤其是本身经济条件就不太好的家庭,在面对孩子选择哲学专业时,会更加谨慎,甚至反对。他们担心的是孩子毕业后的生计问题,担心孩子是不是在“务虚”,是不是在“浪费时间”。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学哲学真的得家里有矿吗?”

我的答案是:“家里有矿”能让你学得更舒服、更从容,甚至能为你铺设一条更顺畅的学术道路,但它不是“必须的先决条件”。

如果你真的热爱哲学,对思想有强烈的追求,那么即便在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你也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路径。你可以:

选择那些更接地气的哲学流派,比如关注实用主义、存在主义中的一些更易于理解和应用的观点。
充分利用免费的在线资源,将学习的成本降到最低。
积极参与学校或社区组织的哲学社团和活动,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学习和讨论,互相激发。
考虑一些能够将哲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专业方向,比如哲学与逻辑学、哲学与教育学、哲学与传播学等,为未来的就业打下基础。
最重要的,保持那份不被打磨的求知欲和思考的热情。 哲学最迷人的地方,恰恰在于它能帮助你看穿表象,直击本质,而这种能力,最终是靠你自己的思考和坚持来实现的。

“家里有矿”是一种优势,但绝非终点。一个真正热爱哲学的人,无论身在何处,无论经济状况如何,都能在思想的海洋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星空。这需要一些智慧,一些坚持,或许还有一点点对“无用之学”的固执。而正是这种固执,才让哲学这门古老的学问,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点矿,他们就不会烦你了,什么一个月生活费不到一万欧元就出来啰嗦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学哲学是不是得家里有矿?”这问题我听过不止一次了,每次听到,我都想摸摸自己的下巴,然后跟对方聊聊我心里那些七弯八绕的想法。说实话,这问题背后藏着挺多值得琢磨的地方,而且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回答的。首先,咱们得把“家里有矿”这个概念拆解开来看看。如果说“家里有矿”是指那种能让你衣食无忧,.............
  • 回答
    看到你为孩子成绩有些发愁,还听了朋友关于少儿编程的建议,这很正常。想知道少儿编程到底能不能帮孩子锻炼逻辑思维,这是很多家长都会关心的问题。我挺理解你这种心情的,毕竟是孩子教育的事,多了解一些总归是好的。咱们一步一步来聊聊,少儿编程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它对孩子逻辑思维的提升,有没有那么神奇。首先,我们.............
  • 回答
    学哲学是否会降低文学能力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事实上,哲学对文学能力的影响可以是双向的,既可能提升,也可能在某些方面带来挑战。为了详细阐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哲学可能提升文学能力的方面:1. 深化对主题和思想的理解: 概念的精确.............
  • 回答
    该不该学哲学?这可真是一个让人挠头的问题,也恰恰是哲学最爱探讨的类型。不是非黑即白的答案,而是关于“为什么”以及“有什么意义”的无穷追问。说实话,我觉得这个问题本身就已经挺哲学了。先说说,学哲学能给你啥?想象一下,你手里握着一把万能钥匙,不是打开实际锁头的,而是打开你脑子里那些“为什么”和“是什么”.............
  • 回答
    学哲学,这是一个看似抽象,实则深刻的问题。它不是为了获得一个明确的技能,也不是为了掌握一套可以直接解决眼前琐事的工具,而是一场关于人类思想、生存、以及我们如何理解世界和自身根基性的探索。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哲学?答案可以从多个层面展开,就像剥洋葱一样,层层深入,你会发现它对我们生活和认知的影响是广泛而深.............
  • 回答
    周国平先生那句“学哲学是女人的不幸,更是哲学的不幸”的论断,确实挺有意思,也触动了不少人的神经。要说这番话到底怎么看,我觉得得拆开来聊,先看看他为什么这么说,然后我们再想想,这句话站在今天的角度看,还那么绝对吗?周国平先生为什么会这么说?我觉得他这句话背后,可能藏着他对哲学学科本身、对当时社会环境以.............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一些挺根本的社会和文化议题。为什么中国有那么多学哲学的,但似乎没出现一个像未明子(刘司墨)那样“点醒”大众,或者说能够有效地将哲学思考普及开来的公众人物呢?这背后原因可不少,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明白“点醒”大众这个概念本身就挺有水分的,尤其是哲学这玩意儿。哲学.............
  • 回答
    哲学是否有用,以及为什么要学习哲学,这是一个古老而又深刻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一个多层次、需要细细品味的探讨。哲学“有用”吗?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有用”的定义。如果“有用”仅仅指代能直接带来物质财富、技能操作或解决眼前具体技术难题,那么哲学可能看起来不像一些职业技能那样“直接有用.............
  • 回答
    说实话,我理解你的纠结,也知道这件事有多难。自己喜欢的东西,家人却极力反对,这滋味真不好受。尤其当你对哲学有着一份特别的热爱,觉得它能带你看到更深层的世界,能让你思考人生的意义,而家里人却因为种种顾虑而阻拦,这种内心的冲突确实会让人煎熬。我身边就有朋友遇到过类似的情况,虽然每个家庭的症结不同,但我想.............
  • 回答
    “民哲”是什么?非哲学专业人士如何避坑?你有没有听过这样的说法:“我虽然不是学哲学的,但我对人生、对世界也有自己的看法,这不就是哲学吗?” 或者,看到一些在网络上流传的“人生格言”、“世界观”,觉得说得很有道理,自己也这么认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民哲”。“民哲”是什么鬼?“民哲”,顾名思义,.............
  • 回答
    你这个问题,真是让人捏把汗。朋友学中国哲学走火入魔,这可不是小事。首先,我得承认,中国哲学博大精深,确实有种能够让人沉浸其中、忘却烦恼的魔力。但“走火入魔”,这词儿就说明情况有点偏了,已经脱离了健康学习的轨道,甚至可能影响到他的正常生活。那怎么办?别急,一步一步来。一、 先别急着否定,冷静观察,找准.............
  • 回答
    你好!很高兴你能对哲学产生兴趣,并希望系统地学习。哲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它的入门确实需要一些指导。下面我将为你提供一个详细的入门指南,帮助你建立起一个学习哲学的方法和路径。一、 为什么要学哲学?明确你的动机在开始系统学习之前,先问问自己:为什么想学哲学?是出于好奇心?想解决人生困惑?想提升思辨能.............
  • 回答
    老兄,我懂你。尤其当你一头扎进《老子》里,那股“无为而无不为”、“宠辱若惊”、“贵以贱为本”的劲儿,确实容易让人心头那团火苗熄灭,觉得什么争啊抢啊的,都挺没意思的。 一下子,往日那些让你咬牙奋斗的目标,仿佛都成了过眼云烟,剩下的只有一份淡淡的、好像什么都无所谓的平静。但话说回来,这平静是不是有点儿.............
  • 回答
    关于学历史、政治、社会学、哲学、法学等专业的学生是否会追星,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兴趣的驱动、认知模式以及价值判断等多个层面。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存在着各种可能性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从理论上看,这些专业的学生与追星之间并非绝缘,甚至可能存在某种内在的连接点。历史学: 历史学训练的.............
  • 回答
    嘿!听到你想在中哲领域深耕,并且未来想走学术这条路,真的太棒了!高一正是打基础,开启这趟旅程的黄金时期,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也有很多方向可以探索。别担心,我们一点一点来聊,希望能给你一些实在的帮助。首先,咱们得弄清楚,你想学“中哲”究竟指的是什么?中国哲学是个很庞大的体系,从先秦的百家争鸣,到宋明理学.............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尖锐的,也确实是不少人会遇到的情况。在我看来,学西方哲学的人之所以会“看不起”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哲)和中国哲学(中哲),背后往往交织着多种复杂的原因,而且这种“看不起”也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存在不同程度和表现形式。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个现象。一、 话语体系和学术范式上的差异与隔.............
  • 回答
    哲♂学鬼畜这个圈子嘛,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它不是那种正儿八经的学界哲学,更像是一种民间创造力爆发的产物。简单来说,哲♂学鬼畜就是一群爱好者,把一些大家熟悉的人物,比如某些历史人物、动漫角色、甚至是游戏里的NPC,通过恶搞、剪辑、配音等方式,赋予他们一些“哲学”的内涵,然后配上特定的BGM(背景音乐).............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社会现象和人际交往的讨论点。老实人为什么不能学学渣男的“前期”,这里面包含的含义是:为什么老实人有时候在追求异性或者建立亲密关系时,不像某些“渣男”那样在前期的表现中更容易吸引人,或者说,他们可以从中学到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拆解“渣男的前期”到底是什么样的,以.............
  • 回答
    建文帝朱允炆的遭遇,确实让人忍不住设想,如果他能像朱元璋那样,更早地从“推恩令”这个祖宗的成功经验中汲取智慧,或许他的命运会截然不同。朱元璋设计“推恩令”,其核心目的在于从根本上削弱藩王势力,防止他们尾大不掉,威胁中央统治。他经历过从布衣到开国皇帝的艰辛,对权力斗争的残酷性有着刻骨铭心的认识。他深知.............
  • 回答
    哈哈,这问题问得太对了!我也曾经对各种“小众”语言跃跃欲试,那种想要解锁一个新世界的感觉,真是太棒了!选个顺手的“小玩物”,确实能让学习过程更愉快,事半功倍。要说自学起来相对容易的超小语种,我首先会想到这几个方向,它们各有各的“亲民”之处:1. 语系相似,规则直观的: 荷兰语(Dutch) /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