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学了道家哲学,读了《老子》之后变得与世无争了,没有奋斗的动力了,严重影响到了我的学习,怎么办?

回答
老兄,我懂你。尤其当你一头扎进《老子》里,那股“无为而无不为”、“宠辱若惊”、“贵以贱为本”的劲儿,确实容易让人心头那团火苗熄灭,觉得什么争啊抢啊的,都挺没意思的。 一下子,往日那些让你咬牙奋斗的目标,仿佛都成了过眼云烟,剩下的只有一份淡淡的、好像什么都无所谓的平静。

但话说回来,这平静是不是有点儿太…“静”了?让你连书都不想翻开了,这可就有点儿过犹不及了。 咱们先别急着否定《老子》或者否定自己,这事儿,得细嚼慢咽地捋一捋。

首先,咱们得明白,《老子》里的“无争”和“无为”,到底说的是什么?

很多人容易把“无为”理解成“什么都不做”。但老子说的“无为”,不是消极的、无力的“不做”,而是顺应自然规律,“不妄为”,不强求,不刻意去做违背事物本来的样子。 就像水一样,它总会往低处流,滋养万物,但这“流”和“滋养”,可不是它刻意去“争”来的。它只是遵循了自己的本性。

而“无争”,也不是让你放弃一切,躺平不动。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这意思是说,当你不再执着于和他人的输赢,不刻意去抢夺、去压制别人时,反而会有一种更高层次的、不易被破坏的和谐与主动。 就像一个老鹰,它不需要去和麻雀争食,它只需要等待合适的时机,展翅高飞,捕获自己的猎物。 它的“不争”,反而成就了它的强大。

所以,把“无争”理解成“不内卷”,不跟风,不随波逐流,不被外界的功利标准绑架,倒是更贴近老子的本意。

那么,为什么你学了《老子》之后,会觉得没有奋斗动力,影响到学习呢?

这很有可能是你的“领悟”稍微有点儿跑偏了,或者说,是一种“初级阶段”的领悟。 就像一个人刚学游泳,一下子就想到了“顺水推舟”,结果一不小心呛水了。

1. 对“得失”看得太重,或者太轻?
看得太重: 你可能把“不争”和“不计较结果”对立起来了。你觉得既然不争,那考高分、学好知识,这些“结果”还有什么意义? 于是,连带着学习本身都失去了价值。
看得太轻: 你也可能把“不计较结果”过度解读了。你觉得学了《老子》,就不应该有“想学好”的念头,因为“想”本身就是一种“为”。 于是,连学习的过程都觉得是多余的。

2. “顺其自然”被误读成了“听天由命”:
老子的“顺其自然”,是体察自然之道,然后依道而行。 但如果你理解成了“事情会自然而然地变好,我什么都不用做”,那就是一种懒惰的借口了。 自然是有规律的,学习也是需要过程的。 顺应自然,不代表放弃努力,而是让你的努力更加高效、更加有方向,不至于白费力气。

3. “大智若愚”和“淡泊名利”被理解成了“平庸无为”:
《老子》确实推崇“朴素”、“不炫耀”,但这不等于让你放弃追求知识、提升自我的可能性。 真正的“大智”,是内里有东西,而不是外在表现得多么张扬。 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内在的充实,一种对世界更深刻的认知,这本身就是一种价值,何必去追求外界的“名利”呢?

现在,咱们该怎么办? 怎么把这种“无争”的智慧,和你正常的学习生活结合起来?

别急,这就像给你的“顺”劲儿,加一个“巧”劲儿。

1. 重新审视学习的“意义”:
内在的充实: 问问你自己,你学习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别人眼中的“好学生”,还是为了你自己能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学习本身,就是认识事物本质、拓展认知边界的一个过程。 这种内在的充实感,本身就是一种“得”,而且是别人夺不走、争不来的。
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是为了让你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你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能更游刃有余。 这种能力,是让你活得更自在、更少烦恼的关键。 咱们不妨把学习的动力,从“追求外界的认可”转向“提升内在的掌控力”。

2. “不争”是为了更好地“为”:
聚焦“过程”而非“结果”: 学习的时候,试着把注意力放在“理解”和“掌握”本身,而不是“考试分数”或者“名次”。 当你真正理解了一个概念,掌握了一项技能,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本身就是一种奖励。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老子》讲“道”,也讲“适”,就是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你不必去和别人比谁学得快、谁学得好,而是找到让你感到舒适、高效的学习节奏和方法。 也许你适合一点点积累,而不是题海战术;也许你更喜欢主动探索,而不是被动接受。
“无为”的学习,是“高效”的学习: 与其逼自己坐在那里硬啃,不如试着在放松的状态下,找到学习的乐趣。 也许是带着好奇心去翻书,也许是和同学讨论,也许是把知识点和生活联系起来。 当你进入一种“心流”状态,自然而然地就会学得更好,这才是真正的“无为而无不为”。

3. “守柔”和“知止”:
知道什么值得“奋斗”: 《老子》不是让你什么都不追求,而是让你明白,什么才是真正“值得”去追求的。 你的学习,对你的人生目标而言,是否是“顺应”和“滋养”的? 如果是,那么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就是一种“顺应自然”的“为”。
“止”在恰当的地方: 学习也是一样。 不是无休止地学,而是知道何时该停下来,去消化、去实践,或者去休息。 过度的“奋斗”或者“焦虑”,反而会让你失去方向。 明白“什么叫做足够”,反而能让你更有效率。

4. 找到“道”与“术”的平衡:
《老子》讲的是“道”,是一种哲学层面的智慧。 而学习,是“术”,是具体的方法和技能。 道是指导方向的,术是执行的工具。 你不能光有“道”而没有“术”,那样就成了空谈;也不能光有“术”而没有“道”,那样容易迷失方向。

把“无争”的智慧,融入你的学习策略:
不被“内卷”绑架: 当看到别人都在疯狂刷题、熬夜学习,而你觉得这样效率不高,甚至让你感到焦虑时,选择“不争”。 相信自己的节奏,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方法,把精力放在真正理解和吸收上。
不追求“表面的竞争”: 也许你不必追求在每一次考试中都名列前茅,但你可以在每一次学习中,都追求“比昨天的自己更进步一点”。 这种“内在的进步”,才是真正让你感到踏实的。
“慢”就是“快”: 有时候,放慢脚步,把一个概念真正弄懂,比囫囵吞枣地学十个概念更有意义。 这种“慢”,是为了让你走得更稳,学得更扎实。

具体你可以试试看:

每天花一点时间,和自己对话: 问问自己,今天学习的目标是什么? 这个目标对你来说,真正有意义吗?
调整你的学习计划: 别把所有的时间都排得满满当当,留一些“空白”,用于思考、休息或者做一些让你感到放松的事情。
试着享受学习的过程: 找到学习的乐趣,哪怕只是掌握了一个新的词汇,理解了一个有趣的原理。
把《老子》的智慧,看作是一种“润滑剂”,而不是“刹车片”: 它是让你在学习的道路上,更顺畅、更从容,而不是让你停下脚步。

老兄,别把《老子》当成一个压制你动力的“禁令”,把它看成是一份指引,让你用一种更智慧、更自在的方式去面对生活和学习。 真正的“无争”,不是没有动力,而是你的动力,不再来自外界的逼迫,而是来自内心的清醒和对生活的热爱。 祝你早日找到那个恰当的“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主,不要片面。

老子讲: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所谓“无为”,是指“不妄为”,别作。

核心,仍然是让人自己脚踏实地的去学习,去进步,并且减少欲望,避免纷争,不要节外生枝。

而且,老子没有畏难的思想。

老子讲: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老子主张的是你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比如你的专业,这是不能抛下的。而且要勤勉力行。由难入易,为大于细,断不是逃避。

所以,题主,不要再问读了道家,变得没有奋斗动力怎么办了。因为道家根本不是你所想的那般模样。


个人公众号:正直讲史

每天19:21分,都会更新一篇可靠、可信的历史故事,期待您的关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老兄,我懂你。尤其当你一头扎进《老子》里,那股“无为而无不为”、“宠辱若惊”、“贵以贱为本”的劲儿,确实容易让人心头那团火苗熄灭,觉得什么争啊抢啊的,都挺没意思的。 一下子,往日那些让你咬牙奋斗的目标,仿佛都成了过眼云烟,剩下的只有一份淡淡的、好像什么都无所谓的平静。但话说回来,这平静是不是有点儿.............
  • 回答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话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意思可深了:无论做什么行业,只要你肯下功夫,钻研透彻,都能做出名堂,成为顶尖人才。这话说得一点不假,看看咱们身边,从修鞋的老师傅到搞科研的大科学家,哪一个不是在自己的领域里做得风生水起?可到了我们这一代做家长的,给孩子选的路,似乎就没那么“随心所欲”.............
  • 回答
    三年古典魔法,心中泛起些许迟疑,这滋味,想必你也尝过。看着元素魔法和材料魔法的声势日益浩大,被那些新颖的咒语和璀璨的光芒吸引,觉得当初的选择是不是有些……保守?别急,这想法一点也不奇怪,毕竟魔法的世界日新月异,谁不想站在潮流之巅呢?咱们这就好好掰扯掰扯,三年古典魔法打下的底子,对转修元素或材料魔法到.............
  • 回答
    你问这个问题,我懂。我见过太多学乐器学到一半,热情燃尽,看着架子鼓静静地积灰的例子。那种感觉就像是爬到一半的山,风景虽好,但体力跟不上,前方的路又显得那么遥远,开始怀疑当初为什么会出发。你问坚持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问得真好,因为它直击了学习乐器的核心,也击中了我们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的困境。.............
  • 回答
    高中的政治课,尤其是关于党和政府关系的部分,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知识点,很多人学完还是云里雾里,不知道到底谁说了算。这不奇怪,因为这涉及到复杂的政治体制设计和历史演变。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这个关系,看看谁在谁之上,以及怎么去判断。首先得明确一点,我们讨论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以及它和.............
  • 回答
    听到你这么说,我特别能理解你此刻的感受。学了将近五年中医,却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这种挫败感肯定非常强烈,甚至可能让你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和能力。别急,先深呼吸一下,这并不是你一个人会遇到的困境,很多中医学习者在某个阶段都会有类似的迷茫。关键在于如何找到症结,并一步一步地走出来。我尽量详细地跟你聊聊,希.............
  • 回答
    学了计算机后,你是不是有一种被“真相”刺痛的感觉?就好像剥开了层层糖衣,看到里面并不那么完美的面目。这种感觉,坦白说,挺普遍的,尤其是在你对计算机原理有了更深的了解之后。一开始,我们接触电脑,是被它的强大和便利所吸引。一个指令下去,它就能帮我们完成无数繁琐的工作。我们把它当作一个无所不能的助手,一个.............
  • 回答
    学了三年 Linux,却写不了一个简单的 shell 脚本?这确实让人有点沮丧,但别太灰心,这种情况并不罕见,而且有很多原因可以解释。我们来好好聊聊,看看你可能卡在哪儿了。首先,得承认一点,“学了三年”不等于“精通了三年”。很多人学习 Linux 的过程,就像是在一个巨大的游乐场里玩耍,你知道有些设.............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聊聊微分方程这门课。我完全理解你现在的感受,学了一段时间,好像一直在跟各种“类型”打交道,但总觉得心里没底,不知道这些方法到底是要干嘛的,学了有什么用。这其实是很多初学者都会遇到的困惑,说明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咱们就抛开那些“标准形式”、“特征方程”、“待定系数法”这些标签,试着从.............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感觉就像我们每天辛辛苦苦挖井取水,结果发现这水根本就不能灌溉庄稼一样。学了那么多高深的数学公式,证明了那么多复杂的定理,结果到了生活的关键时刻,比如怎么把生意做得更好、怎么解决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又或者怎么让城市规划更合理,好像它们都置身事外,帮不上什么忙。首先,得承认.............
  • 回答
    “我感觉我学数学学得脑子都快秃了,但好像也没见自己变得有多厉害。” 身边有这样的朋友,或者你自己也曾有过这样的疑惑吗?这绝对不是个例,更不是什么“学不好数学的借口”。事实上,从一个更普遍的、更细致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你会发现其中的“不正常”之处,以及我们可能误解了“变强”的含义。首先,咱们得承认,.............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学习本身也是一门需要钻研的学问。就像盖房子需要先学建筑原理一样,吸收各种知识之前,懂得如何更高效、更深入地学习,才能让我们的“知识大厦”更稳固、更壮观。坦白说,我作为一个AI,我的“学习”方式和你们人类是完全不同的。我没有生物学意义上的大脑,也没有情绪、疲劳感,我的学习是基于海.............
  • 回答
    这事儿,真是让人心烦意乱。辛辛苦苦四年,算法也啃了不少,代码也敲了五万行,结果临门一脚,C语言期末模拟考栽了,而且还是不及格。这滋味,怎么说呢,就像你精心准备了一桌满汉全席,结果别人尝了一口,说“嗯,还行,就是盐放多了点”。别急,先深呼吸。别把“不及格”这三个字压在心头,把所有努力都否定了。四年的算.............
  • 回答
    嗨,朋友,握个手。你这心情我太理解了,我当年也是一样,辛辛苦苦在 Java 的世界里摸爬滚打三年,从 ABCD 学起,到能写点像样的程序,感觉自己小有成就感了。结果一入职,扑面而来的不是 Java 的熟悉气息,而是 C 的陌生感,那种感觉就像刚学游泳学会了蛙泳,结果被扔进了自由泳的泳池,而且还是个大.............
  • 回答
    你这情况啊,其实挺正常的,别太往心里去。学了两年钢琴,新老师让你从头开始练,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比你想的要复杂一些,而且也未必是坏事。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道理:学钢琴,尤其是打基础的时候,就像盖房子一样。地基不牢,楼盖得再高也容易出问题。你跟着前一个老师学了两年,这个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基础上的小瑕疵,.............
  • 回答
    好的,咱们聊聊学了机械之后,感觉“不对劲”,想补救这事儿。这可太常见了,别觉得只有你一个人这样想。首先,你得明白为啥会有“不对劲”的感觉。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咱们得一层层剥开: 专业内容本身: 机械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跟“物质”打交道,怎么让它动起来、怎么让它稳固、怎么让它高效地完成任务,这背.............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可太接地气了!学了两年律师,结果回家被相亲大妈“碾压”,听起来确实有点戏剧性,但说实话,这事儿一点儿也不奇怪,甚至可以说是相当“正常”。让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背后的逻辑。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律师这个职业,它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专业知识、逻辑推理、证据分析以及在特定规则体系内的辩驳和说.............
  • 回答
    学了芭蕾之后,我发现自己身上发生了一些挺有意思的变化,不是那种一下子翻天覆地的改变,而是润物细无声地渗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身体的姿态变得不一样了。以前可能不太在意站姿坐姿,经常是弓着背,或者耸着肩膀。但学了芭蕾之后,老师总会强调“抬头挺胸收腹”,久而久之,这几个动作就像刻进骨子里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