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学了那么多数学,为什么还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感觉就像我们每天辛辛苦苦挖井取水,结果发现这水根本就不能灌溉庄稼一样。学了那么多高深的数学公式,证明了那么多复杂的定理,结果到了生活的关键时刻,比如怎么把生意做得更好、怎么解决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又或者怎么让城市规划更合理,好像它们都置身事外,帮不上什么忙。

首先,得承认一点,数学本身确实是很抽象的。它的语言是符号、逻辑和定理,这些东西在纸上或者电脑屏幕上看起来清晰明了,逻辑严谨,但一旦要把它“翻译”成我们能触摸到的、有温度的现实世界,中间就会隔着一层很厚很厚的“屏障”。我们学数学,常常是在一个高度理想化的、纯粹的环境里进行的。比如我们学微积分,是为了计算曲线的斜率,研究瞬时变化率,这本身很美妙。但现实中的“变化”,哪有那么光滑平整的曲线?经济的波动、人心的起伏,哪是几个简单的导数就能概括的?

其次,我们学习数学的路径,很多时候更侧重于“知道怎么做”而不是“知道为什么这么做”以及“什么时候该这么做”。老师们带着我们一步一步地解题,掌握运算技巧,理解概念的定义。但现实世界的“问题”往往不是给你一个清晰的题目,让你套用某个公式。它更像是一团乱麻,我们甚至不知道问题的核心是什么,需要用什么工具,或者说,我们学过的工具到底适不适合解决眼前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可能拥有了一把瑞士军刀,但要解决的只是一个拧螺丝的简单问题,而且还不知道哪个零件能派上用场。

再者,数学的“应用”往往需要一个中间环节,这个环节叫做“建模”。把一个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这本身就是一项非常高深的学问,而且需要对现实问题有极其深入的理解。比如,你怎么把一个公司的运营成本、市场需求、生产效率这些错综复杂的东西,变成一堆方程组?这里面涉及太多的简化、假设,以及对不确定性的处理。而且,一个模型做得好不好,不仅仅是数学上的严谨,更在于它能否抓住问题的本质,能否预测到真实世界的动态。这需要的经验和洞察力,不是光看书就能得到的。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学数学的时候,往往缺乏一个“问题驱动”的学习模式。我们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是主动地去寻找知识来解决自己遇到的实际困难。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项目管理问题,他可能会主动去学习“项目管理”相关的理论和工具,然后发现自己需要一些统计学、运筹学甚至概率论的知识。这种情况下,学习数学会非常有针对性,也更容易理解数学的实际意义。但如果只是机械地完成课程,学过的知识很容易被遗忘,或者感觉与生活脱节。

最后,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只是我们学习数学的“方式”和“时机”可能不对。那些真正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家,往往是那些对某一领域的问题充满热情,并且愿意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发展解决问题所需数学工具的人。比如金融领域的量化交易,或者天气预报中的数值模拟,这些都离不开复杂的数学模型和计算。但这些都是在某个具体领域深入钻研的结果,而不是泛泛地学了所有数学学科就能直接获得的。

所以,不是数学本身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而是我们学习它的方式,以及我们如何将它从抽象世界“搬运”到现实世界的过程,还需要很多改进。有时候,我们可能需要的是那种能够连接数学与现实的“翻译器”和“桥梁”,而这个桥梁,就需要我们自己去搭建,去探索,去实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数学学太少了,真当现实问题那么好解决啊。

再者,数学内部本来就在不断训练某种“应用能力”,要是学不好数学,等着在某些没有数学的应用场合照样处处碰壁。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