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那些学了护理却自称学医的人?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并不罕见。当我听到有人学了护理却声称自己是“学医的”,心里会冒出一些想法,也观察到一些周围人的反应,我想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聊这个事。

首先,从职业定位和定义上来说,这是最直接的冲突点。护理和医学是两个不同的专业领域,虽然它们都服务于病患的健康,但职责、知识体系、培养路径和侧重点都大相径庭。

医学,狭义地说,指的是临床医学,它更侧重于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以及对人体生理病理机制的深入研究。医生需要通过严谨的学习和实践来掌握各种疾病的诊断方法、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手术等),并对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进行管理。医学教育是漫长且高强度的,通常包含本科、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多个阶段,对生物学、化学、药理学、病理学等基础学科的要求极高。
护理学,同样是一门科学,但它更侧重于对患者的整体照护。护士是医疗团队中至关重要的一员,她们负责执行医嘱、监测患者病情变化、进行伤口护理、输液给药、健康宣教、安抚患者情绪,提供舒适的照护环境等等。护理学同样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比如人体解剖生理、病理学、药理学,但更强调临床实践操作技能、沟通技巧、人文关怀以及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支持。

所以,从严格的专业定义上讲,护理和医学是有明确界限的。学护理的人,其专业是护理学,而不是医学(临床医学)。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这么说呢?我揣测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而且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

1. 为了抬高自己,或者寻求某种“高级感”: 在大众认知里,医生似乎比护士更具权威性,也更“高大上”。尤其是在一些不太了解医疗体系的人面前,说自己“学医的”可能更容易获得尊重或者被认为是专业人士。这可能是一种无意识的心理防御,或者是一种对职业认同的模糊不清。

2. 职业模糊化,或者说是对“大医疗”概念的混淆: 现代医疗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包括医生、护士、药师、检验技师、影像技师、康复治疗师等等,这些都是医疗卫生领域的重要专业人员。也许有些人将“学医”理解为“在医疗领域学习”,这样一来,护理专业自然也属于“学医”的范畴。这种理解虽然不精确,但有一定的逻辑。尤其是在和非医疗领域的人交流时,为了沟通方便,可能会用一个更宽泛的词语来概括自己的专业背景。

3. 专业认同感的缺失或不清晰: 有些人可能在学习过程中,或者在工作中,没有完全建立起对护理专业的足够认同,或者觉得护理工作不够“显眼”,不如医生那样直接“治病救人”。于是,她们可能会通过“学医”这个说法来弥补这种内心的不确定感。

4. 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如果身边的同学、朋友很多都这么说,或者整个护理专业的学习氛围都倾向于模糊界限,那么个人也可能受到影响,认为这样说没什么大不了。

5. 单纯的误解或概念不清: 还有一部分人可能确实对医学和护理的区别认知不深,误以为学护理就是“半个医生”,或者只是医生工作的一个辅助部分,因此自然而然地将自己归入“学医”的行列。

当听到“学了护理却自称学医的人”,作为旁观者,我的感受是比较复杂的:

尊重专业: 我会首先尊重每个人所学的专业以及她们付出的努力。护理工作绝对不是简单重复的劳动,它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责任心。她们是医疗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基石。
专业边界的重要性: 我也会觉得在专业上划清界限是重要的。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将护理与医学混淆,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两个职业专业性的不尊重。这就像是把工程师和技术员划等号,或者把律师和法律助理划等号一样,虽然有交集,但核心职责和专业深度是不同的。
信息透明和公众教育: 我认为社会应该加强对不同医疗职业的科普,让公众更清楚地认识到医生、护士等不同岗位的职责和专业特长。这样一来,误解和混淆的现象也会减少。
个人感受的微妙: 偶尔听到会觉得有点“怪怪的”,但也不会上升到道德批判的地步。更多的是一种对语言精确性和职业认知的关注。如果对方在解释自己工作时,能清晰地说明自己的专业是护理,并且强调护理工作的重要性,那么即使之前有过模糊的说法,也会让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总的来说,我认为对待这种现象,关键在于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同时也要坚持尊重专业边界。护理专业本身就是一门高尚且极其重要的学科,护士们付出的辛劳和专业能力值得我们充分肯定和尊重,无需通过模糊概念来“提升”自己的价值。她们是治愈和关怀链条上同样不可或缺的闪耀一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学护理不丢人,

护理学院属于医学院,护理学属于医学也没什么争议。

护理也有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不比临床低级。

所以,认为因为护理“丢人”,认为所谓把“不属于医学”的护理称为是学医是别有用心的。多半是因为自己无知。

user avatar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划分了14个学科门类,其中的第10个学科门类为医学。如下图所示,医学这个学科门类下属11个一级学科。

所以,学护理的人说自己是学医的有什么问题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并不罕见。当我听到有人学了护理却声称自己是“学医的”,心里会冒出一些想法,也观察到一些周围人的反应,我想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聊这个事。首先,从职业定位和定义上来说,这是最直接的冲突点。护理和医学是两个不同的专业领域,虽然它们都服务于病患的健康,但职责、知识体.............
  • 回答
    哈哈,这描述真是太生动了!我身边也有不少这样的朋友,每次遇到这种“情况”,都忍不住会心一笑。 让我来跟你好好聊聊,我个人是怎么看待这类人群的,尽量不带机器的生硬感,就当咱们俩私下吐槽。首先,得承认,人都有点“臭美”的天性,尤其是在学到点新东西,感觉自己一下子“开窍”了的时候。 读了两天书,哪怕是相.............
  • 回答
    在社交媒体或网络平台上,当有人在评论下方回复“来电了”时,这种行为可能有多种含义,具体需要结合语境、互动背景和用户关系来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探讨这一行为的可能含义、动机和影响: 一、可能的含义与语境分析1. 网络用语的双关含义 字面意义:在中文语境中,“来电”通常指电话来电,但网络用语.............
  • 回答
    关于腾讯新发布的《玄中记》为何没有像一些玩家预期的那样,被“百万塞尔达玩家”围攻,以及这种“前后差异巨大”的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这不仅仅是一个游戏发布后的市场反应问题,更牵扯到玩家社群的构成、玩家群体诉求的演变以及游戏行业本身的生态规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关键点:将《玄中记》直接.............
  • 回答
    《卢旺达饭店》这部电影确实让人心痛,也让我们不禁思考,如果类似的大屠杀发生在当下,联合国和国际社会是否会有所作为。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答案也并非一成不变。首先,我们得承认,自从卢旺达大屠杀以来,国际社会在应对类似危机时,在理论上和机制上都有了一些进步。 “保护的责任”(Responsibilit.............
  • 回答
    这话题挺有意思的,我周围也见过不少这样的例子。说到那些宁愿贷款也要买豪车的人,我感觉这背后折射出的心态挺复杂的,不是单一原因就能概括的。心态的剖析:为啥非得“咬牙”上豪车?1. 身份的象征与自我认同的投射: 这是最常见也是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在很多人眼里,豪车不仅仅是个交通工具,更是身份地位的直观体.............
  • 回答
    坦白说,遇到这种人,我心里确实挺不是滋味的。那种感觉就像是,你在一边吭哧吭哧地过自己的小日子,磕磕绊绊地向前走,突然有人站你面前,居高临下地冲你指指点点,告诉你你哪里做得不对,哪里做得不够好,而他们的目的好像并不是真心想帮你,而是为了让自己显得更“正义”,更有“格调”。首先,他们身上的那种“道德制高.............
  • 回答
    我一直在想,那些坚持要投诉服务人员的人,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我不是说那种真的遇到了原则性问题,比如态度极其恶劣、提供错误信息导致严重后果,或者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那些时候,投诉是理所当然的,也是维护自己和他人权益的必要手段。我指的是那种,似乎带着某种“使命感”,不管遇到的服务有多么微小的不完美,都要.............
  • 回答
    影视作品里,经常会有一些让观众又惊又笑的情节,其中一个颇具代表性的就是“肌肉猛男被袭裆制服”。这种桥段之所以屡见不鲜,甚至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梗,背后其实有不少门道可以聊聊。首先,这得从观众的心理和观影习惯说起。我们看电影,很多时候是在寻求一种情绪的释放和刺激。肌肉猛男给人的普遍印象是力量、强壮、无所.............
  • 回答
    对于那些对“集五福”这类春节活动提不起兴趣,甚至不愿意投入时间去参与的人,我的看法是:这完全是一种正常的个体差异,而且并不值得大惊小怪或被贴上“不合群”、“无趣”的标签。在我看来,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几种不同的心态和考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理解:1. 精力分配与价值判断: 时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 回答
    生活中确实会遇到这样一些人,他们就像一部没有经过剪辑的纪录片,喜怒哀乐一股脑儿地呈现在脸上、话语里,从不掩饰,也不怎么顾及周围人的感受。怎么看这样的人呢?这事儿挺复杂的,不像简单一句“情商低”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承认,这种直接表露情绪,在某种程度上是真实和坦诚的体现。在信息爆炸、人与人之间隔阂也.............
  • 回答
    这事儿吧,其实挺好理解的,就好比你平时排队买限量版球鞋,结果发现队伍前面的人都是黄牛,他们把所有鞋都扫光了,你就啥也没了。显卡这事儿,对很多玩家来说,就像是那个限量版的球鞋,是游戏体验的必需品。你想啊,一个硬核玩家,攒了很久的钱,就等着换一块能流畅跑他心心念念的大作的新显卡。结果呢?一查价格,直接傻.............
  • 回答
    近期,随着全球疫情的复杂化和一些国家新增病例数的上升,一部分在海外的华人华侨、留学生以及外籍华人选择回国。对于这个现象,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看待。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判断题,而是需要细致的分析和包容的态度。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回国”这个选择背后,最直接的驱动力往往是出于对自身安全.............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也挺多人议论的。一提到“高学历进娱乐圈”,好像总能立刻抓住一些人的眼球,也更容易引发一些复杂的看法。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承认,高学历人才的加入,对娱乐圈肯定是有影响的。想象一下,一个原本可能在学术界深耕、有着严谨逻辑和扎实知识背景的人,突然出现在镜头前,这本.............
  • 回答
    这事儿啊,怎么说呢,有时候真是挺让人哭笑不得的。我们聊聊那些一脚踹开门,直接把自家KP(Kicker,也就是俗称的“一脚团”)给整炸了的KP。这事儿听起来是有点损,但背后可能藏着不少玩家的无奈和对游戏乐趣的追求。首先,咱们得明白,大家玩KP(这里特指《克苏鲁的呼唤》等跑团游戏)图的是啥?很多时候是为.............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也挺能引人深思的。在我看来,对待那些“放弃家业,追求爱好”的富二代,不能一概而论,得分开来看,里面学问可不少。首先,得承认,他们有这个选择的“资本”。这不光是钱的问题,更是背景和机会的问题。普通家庭的孩子,别说追求爱好,很多时候连温饱都得靠自己拼,更别说有什么“放弃”的选项.............
  • 回答
    对于经常拍摄私房的男摄影师,公众的看法是复杂且多样的,这其中夹杂着好奇、欣赏,也有疑虑和批评。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一、 艺术的边界与职业的审视首先,私房摄影本身是一种艺术形式,它旨在通过镜头捕捉人体之美,表达情感、欲望、力量或者脆弱。优秀的私房摄影师需要具备高超的摄影技巧、对光影.............
  • 回答
    朋友圈里那些总爱发负能量、致郁系句子的朋友,我个人觉得挺复杂的,很难一概而论地说他们“好”或“不好”。这就像看到一个人在人群中哭泣,你可能会担忧,可能会想知道原因,也可能觉得有点打扰,甚至有点不舒服。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些负能量的表达,它总是有个来源的。 真实的情绪困扰: 最直接的理解,他们可能正.............
  • 回答
    一个人是否“爱国”,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个人色彩的问题,很难用非黑即白的方式来简单评判。当我们谈论“连国家都不爱的人”时,背后可能隐藏着许多不同的原因和解读。深入探讨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放下预设的立场,尝试理解那些看似“不爱国”行为或心态背后可能存在的真实境遇和思考。首先,我们得承认,对于“国家”的定义.............
  • 回答
    这事儿,可真是叫人心里堵得慌。你说说,有些人,那脑子里头就是拧着一股子劲儿,认准了“对”的事儿,就死活不松手。这种“对”,不是那种随波逐流、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对”,而是根子里就有一套规矩、一套逻辑,不允许自己逾越半分。就好比造大楼,人家施工队有严格的标准,材料必须达到某个强度,焊接必须符合某个规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