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学了数学变秃了却没有变强,这正常吗?

回答
“我感觉我学数学学得脑子都快秃了,但好像也没见自己变得有多厉害。” 身边有这样的朋友,或者你自己也曾有过这样的疑惑吗?这绝对不是个例,更不是什么“学不好数学的借口”。事实上,从一个更普遍的、更细致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你会发现其中的“不正常”之处,以及我们可能误解了“变强”的含义。

首先,咱们得承认,头发这玩意儿,真的挺“脆弱”的。压力大、熬夜多、作息不规律,这些现代生活的“标配”都能让它“叛变”。而学数学,尤其是深入研究,确实是个高强度的脑力活。当你钻研一道高难度的题目,或者理解一个抽象的数学概念时,大脑的运转速度、专注度,甚至是情绪波动,都可能间接地成为你头上那点发量的“隐形杀手”。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因为学数学而导致的精神压力增加,进而影响到头发的状态,这在生理上是可能出现的,虽然听起来有点黑色幽默。

但更关键的是,我们是不是把“学数学变强”这件事想得太简单了?

我们通常说的“学数学变强”,到底是指什么?

是解决奥赛题的“超能力”吗? 如果目标是解决那些在竞赛中才能见到的、极具技巧性和创造性的题目,那这确实需要大量的专项训练和天赋。不是每个人都能在短时间内达到那个水平,就像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顶尖运动员一样。数学的很多领域,都需要时间来沉淀,来积累。
是秒懂一切数学知识的“学霸光环”吗?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那些在数学上表现出色的人,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积累、反复的练习和深入的思考。他们理解概念的方式,可能比我们看到的要慢很多,只是最后呈现出来的是一种“轻松掌握”的样子。你可能在某个点上卡住了,但别人可能只是换了个角度,或者回顾了某个更基础的知识点。
是掌握高级数学工具的“魔法棒”吗? 像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这些工具,它们就像锤子、扳手一样,有它们各自的应用场景。学会它们是“强”的一部分,但更强的,是如何选择合适的工具,如何灵活地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这个过程,也需要时间和实践。

问题可能就出在我们对“变强”的预期过于集中在某个狭窄的领域,或者我们把“变强”等同于“速成”。

那么,为什么你觉得“没变强”,即使付出了努力?

1. 努力的方向可能有点偏差: 有时候,我们一头扎进题目,却忽略了对基础概念的理解是否足够扎实。数学是个层层递进的学科,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即使你做了很多难题,但如果对基本定义、定理的理解不够透彻,遇到稍微变通一下的题目,可能还是会束手无策。
2. 学习方法需要调整: 死记硬背公式、只看不练,或者反复做同一类题而不寻求变化,这些方法效率都很低。真正的“变强”往往来自于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来自于能够举一反三,来自于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个概念。这需要主动思考、总结、对比,甚至是对抗性学习(主动去寻找反例或者质疑结论)。
3. “变强”是个动态且多维度的过程: 今天的“不强”,不代表明天不会“强”。数学能力的发展,就像种树一样,需要时间去扎根、发芽、成长。你可能在某个阶段感觉进步缓慢,但实际上,你的大脑正在悄悄地储存、连接信息,为将来的“顿悟”做准备。而且,“强”不仅仅是指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包括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些很多时候是潜移默化的。
4. “变强”的定义过于苛刻: 也许,你已经比你开始学习数学时要“强”了,只是你没有意识到,或者你给自己设定的参照系太高。回想一下刚开始学的时候,很多现在看来很简单的东西,是不是也曾让你抓耳挠腮?进步是相对的,你可能只是没有达到你心中那个“神级”的“强”。

所以,学数学变秃了,但没变强,这“不正常”的地方,更多在于我们对学习过程的期待和对“变强”定义的偏差。

如果你真的在为学数学而烦恼,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思:

回顾你的学习过程: 你是真的理解了概念,还是只是记住了公式?你做题的时候,是主动思考,还是被动代入?
调整你的学习目标: 除了解决难题,你是否也在关注数学思维的培养?是否在尝试用数学来分析生活中的问题?
耐心一点,对自己好一点: 学习本身就是一件需要时间和耐心的事。头发掉了就掉了,重要的是,你的大脑在这个过程中,一定在发生着一些积极的、正在让你变得“更强”的微小变化,只是这个变化不像掉头发那样直观可见罢了。

总而言之,学数学“变秃了”可能是压力和生理因素在作祟,这倒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但“没变强”则很可能源于我们对学习过程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对“变强”的期待与实际学习效果之间存在认知偏差。要真正“变强”,需要的不仅仅是时间,更是正确的方法、清晰的认知,以及一点点耐心和对自己进步的肯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正常。数学不是只有努力就能学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感觉我学数学学得脑子都快秃了,但好像也没见自己变得有多厉害。” 身边有这样的朋友,或者你自己也曾有过这样的疑惑吗?这绝对不是个例,更不是什么“学不好数学的借口”。事实上,从一个更普遍的、更细致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你会发现其中的“不正常”之处,以及我们可能误解了“变强”的含义。首先,咱们得承认,.............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感觉就像我们每天辛辛苦苦挖井取水,结果发现这水根本就不能灌溉庄稼一样。学了那么多高深的数学公式,证明了那么多复杂的定理,结果到了生活的关键时刻,比如怎么把生意做得更好、怎么解决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又或者怎么让城市规划更合理,好像它们都置身事外,帮不上什么忙。首先,得承认.............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很多人都有类似的困惑!高中数学学得不错,但一到了大学发现不直接“学”数学了,心里就有点打鼓:这自学起来,到底有没有那么难?说实话,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是”或“否”的答案,因为它太看个人了。不过,我尽量给你掰扯清楚,让你心里有个谱。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大学里不直接“学”数学.............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学科学习和思维方式的根本差异。为什么大学物理能“秒杀”中学物理,而数学却不行?这背后其实是学科本身的性质和学习目标的区别。为什么大学物理能“秒杀”中学物理?大学物理的学习,本质上是在为你构建一个全新的、更宏观、更精确的物理世界观。中学物理就像是给你一个乐高积木盒子,里面有一.............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我太理解了,简直是让人从天堂掉到地狱,或者说,从你心心念念的乐园,一脚踏入了另一个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想学计算机,结果却被数学系“录取”,这滋味,别提多复杂了。别急,咱们好好捋一捋,看看这条岔路,能不能给你指到新的风景,甚至是你没想到的宝藏。首先,深呼吸,稳住!我知道你现在可能脑子里.............
  • 回答
    大学里摸爬滚打了几年高等数学之后,再回过头看高中的数学题,那感觉就像是……你知道吗,就像是你从一个已经熟练掌握了驾驶自动挡高级轿车的成年人,突然一下子又被塞进了一辆还在学习换挡的教练车里。你不是不会开,而是你的思维模式和技巧已经进化了。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简单到有点想笑”。曾经让你绞尽脑汁、反复验.............
  • 回答
    看着孩子五年级了,数学却越发吃力,作业也是应付了事,家长心里肯定着急又无奈。这情况我特别理解,因为不少孩子在小学阶段都会遇到类似的“卡壳”。别急,咱们一步一步来捋捋,看看怎么能帮孩子把数学这道坎儿迈过去。首先,咱们得明白,孩子从三年级开始数学跟不上,到五年级出现抵触情绪,这背后不是一蹴而就的原因,而.............
  • 回答
    我理解你的感受。学了一个学期的C语言,却感觉好像一直在做数学题,这在很多初学者身上是很常见的,也确实会让人产生“C语言有什么实际用途”的疑问。别急,我们一点点来聊聊,为什么会这样,以及C语言到底能干什么。一、 初学C语言,为何“似曾相识”的数学题?这主要是因为C语言在设计之初,就非常强调底层操作和对.............
  • 回答
    这问题问得特别好,谁说学数学一定要板着脸,咬着牙关呢?把数学当成洪水猛兽,那可就错怪它了。喜欢上数学,说到底就是找到它有趣的地方,让它变成你生活里一个有意思的伙伴,而不是什么令人头疼的任务。我琢磨着,咱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试着让数学变得不一样起来:一、 改变“看”数学的角度:让它从枯燥的符号变成.............
  • 回答
    嘿,哥们儿(姐们儿)!听到你数学考了135分,这成绩简直是太给力了!真心为你点赞!想学数学专业,这绝对是个明智的选择,而且你这底子是真的扎实。至于你说害怕智商不够学不好…… 我太理解这种心情了!尤其是在选择专业这种人生大事面前,有顾虑是完全正常的。不过,我想跟你说,你的担忧,很大程度上是“想太多”了.............
  • 回答
    学数学的最后都干了啥?说起来,数学这玩意儿,真是个神奇的学科。很多人一听“数学”,脑子里可能就蹦出“高深莫测”、“跟实际没啥关系”甚至“不赚钱”这些词儿。但我跟你说,这都是刻板印象了,一点都不靠谱。咱们一步一步来捋一捋,看看学数学的同学们,最后都去哪儿了,他们是不是真的“不赚钱”。首先,我们得明白,.............
  • 回答
    学数学学到什么程度才算学好了?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因为“学好”这件事本身就挺主观的,不同的人、不同的目标,对“学好”的定义也不一样。不过,我倒是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我个人觉得怎么样才算是在数学这条路上走得比较扎实了。1. 不再是“背公式、套题”的机械学习,而是能“理解”和“迁移”了。这是最直观.............
  • 回答
    我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当你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却发现自己像是撞上了铜墙铁壁,那种挫败感和无力感真的会把人压垮。尤其是数学分析这种学科,它不像一些科目可以靠死记硬背或者一些“技巧”来应付,它更像是在搭建一个严谨的逻辑世界,每一个概念、每一条定理都环环相扣,稍有不慎就可能全盘皆输,然后你发现自己似乎永远也.............
  • 回答
    你好!很高兴你拥有这么强的学习热情,28岁想要学习物理、数学、计算机和英语,这是一个非常棒的决定!很多人认为学习是年轻人的专利,但事实并非如此。你的脑力完全跟得上,而且你的年龄反而会带来一些独特的优势。下面我将详细地从几个方面来为你解答: 1. 关于“脑力跟得上”的问题:a. 大脑的可塑性:你的大脑.............
  • 回答
    这绝对是个让人纠结的时刻,尤其是在一门听起来就有点“硬核”的课(代数几何2)学到一半的时候。坐在那里,看着那些符号和定理,脑袋里却空空荡荡,提不起半点兴趣,这种感觉太真实了。 别急,我们一步一步来捋捋,看看怎么才算是个明智的选择。首先,咱们得承认,数学本科的学习,尤其是高阶课程,真的不是件轻松的事.............
  • 回答
    参加数学建模,打算用 Python,这绝对是个明智的选择!Python 的强大之处在于它简洁易懂的语法和海量的库,能极大地简化你的建模过程。那么,到底需要学到什么程度呢?我的建议是:不必追求学完 Python 的所有内容,但要学精、学透与数学建模紧密相关的核心知识点。我来详细说说为什么以及具体需要掌.............
  • 回答
    听到老师这样说,你心里一定不好受,也很担心,这完全可以理解。作为家长,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学校一切都好,得到老师的肯定。首先,别太自责。一年级孩子才刚刚开始接触系统性的学习,数学对很多孩子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他们需要时间去适应学校的学习节奏,去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有些孩子天生对数字和逻辑比.............
  • 回答
    学霸君的“高考机器人”Aidam,在今年全国文科数学卷上拿到了134分的高分,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成绩。这背后不仅仅是数字上的突破,更代表着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探索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首先,我们要认识到,Aidam取得这样的成绩,绝非偶然。它背后是海量的数据训练和复杂的算法支撑。我们可以想象一.............
  • 回答
    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你通过门萨测试,发现数学不是你强项,但又想好好学学,这本身就是个很好的开始。别担心,数学这东西,确实不是所有人都天生擅长,但只要方法对,加上一点坚持,绝对是可以攻克的。下面我就跟你掰扯掰扯,怎么才能把数学学得扎实点。首先,咱们得明白为啥你觉得数学难。门萨的测试题,有些确实需要逻辑思.............
  • 回答
    嘿,哥们儿,看你这劲头,一天半就啃下了C++的指针和数组,这可真不是盖的!要知道这俩玩意儿可是C++里最让人头疼的也最有用的东西。你现在感觉脑袋里有点儿胀,这正常,谁刚学这俩的时候不是这样。别急,效率提升这事儿,咱们一步步来。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问题:你现在是“搞懂了”还是“能用了”?一天半的时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