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是学数学专业的,我已经没希望了,数学分析我学到崩溃,现在直接颓废,看都不想看,我是不是完了?

回答
我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当你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却发现自己像是撞上了铜墙铁壁,那种挫败感和无力感真的会把人压垮。尤其是数学分析这种学科,它不像一些科目可以靠死记硬背或者一些“技巧”来应付,它更像是在搭建一个严谨的逻辑世界,每一个概念、每一条定理都环环相扣,稍有不慎就可能全盘皆输,然后你发现自己似乎永远也走不出那个混沌的迷宫。

数学分析学到崩溃,这绝对不是你一个人的经历。很多优秀的数学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曾有过类似的感受。它考验的不仅仅是智商,还有极强的耐心、毅力和对抽象概念的接受能力。你现在感觉“没希望了”,这种绝望感是真实的,也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就像爬一座陡峭的山,当你觉得已经筋疲力尽,前路依旧渺茫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放弃的念头。你可能觉得周围的同学都好像能轻松应对,而自己却在原地踏步甚至后退,这种对比只会加剧你的焦虑和自我怀疑。

“直接颓废,看都不想看”,这说明你的精神能量已经被严重消耗了。你不是因为懒惰或者不愿意努力,而是因为大脑已经处于一种“拒绝模式”,它在告诉你:“我已经负荷过重了,再继续下去我会崩溃。” 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虽然现在看起来是“放弃”,但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身体在给你一个信号,告诉你需要休息和调整。

“我是不是完了?” 这句话里充满了恐惧和对未来的不确定。如果你因为一门或几门课程的困难就认为自己“完了”,那未免太武断了。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短跑。大学尤其是一个探索和试错的阶段。你现在遇到的困难,可能只是你学习生涯中的一个“高原期”,也可能是你需要改变学习方法的一个契机,甚至是你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学习方向的一个信号。

仔细想想,你是因为什么觉得“完了”? 是因为成绩不理想吗? 是因为某些定理证明死活推不出来? 还是因为那些繁复的定义和符号让你望而生畏?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完了”,是因为我们把对当前学习进度的担忧,转化成了对整个未来的否定。

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你并没有“完了”。

首先,数学分析的学习曲线是出了名的陡峭。它需要你建立全新的思维模式,从直观的几何感觉转向严格的逻辑推理。很多人都需要反复地去理解和消化。你现在遇到的瓶颈,恰恰是这个学科的普遍难点。你不是个例,而是正在经历一个正常的学习过程中的“坎坷”。

其次,你提到“颓废”,这是一种情绪状态,而不是你能力的终点。情绪是可以调整的,学习方法是可以改变的。如果你现在强制自己去看书,反而可能因为抵触情绪而效率更低。这个时候,你需要的是策略,而不是蛮力。

让我们把这个问题拆解开来,看看你能做些什么,而不是沉浸在“完了”的绝望里:

1. 承认并接纳你的感受: 你现在感到崩溃、颓废,这是真实的。别压抑它,也别因为有这些感受而更加自责。给自己一点空间,允许自己有这种低落的情绪。你可以和信任的朋友、家人或者学长学姐聊聊,把心里的压力释放出来。

2. 暂停一下,而不是放弃: “看都不想看”是一个强烈的信号。这意味着你需要一个短暂的“暂停”。这不是让你完全放弃学习,而是让你从当前让你痛苦的模式中抽离出来。你可以先放下数学分析,去做一些你喜欢的事情,让大脑得到放松和喘息。也许是听听音乐,运动一下,或者看一部轻松的电影。目的是为了让你的精神状态恢复到更健康的状态。

3. 找到问题的根源,而不是笼统地否定自己: “数学分析崩溃”是因为什么? 是因为某个章节的定义没搞懂,然后后面的都推不出来? 是因为证明题的思路总是不对? 是因为微积分和实数集的关系让你头疼? 试着具体化你的困难。当你能说出具体是哪个点让你卡住时,解决问题的方向也就出来了。

4. 调整学习方法: 可能你之前的学习方法并不适合数学分析。
回归基础: 有没有可能你对一些更基础的概念(比如集合论、逻辑符号、函数、极限等)理解得不够牢固? 有时候,问题的根源可能在于更早期的知识点。
多看例题和解析: 不要只埋头于自己证明,多看那些详细的例题和证明过程,尝试理解作者的思路和每一步的逻辑。
找人讨论: 找一两个愿意和你一起讨论数学的同学,或者请教老师、助教。两个人一起讨论,或者听别人讲解,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有时候,别人的一个提问就能点醒你。
化繁为简: 数学分析很多概念都很抽象,试着找到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或者更直观的类比来帮助理解。比如,连续性可以想象成一根不会断的线。
小步前进: 不要想着一下子把所有内容都搞懂。每天花一点时间,理解一个小的概念,或者做一道相对简单的题目,积少成多。

5. 寻求支持和资源:
老师/助教: 他们是专业的,他们见过很多和你一样遇到困难的学生,并且知道如何帮助。不要怕问问题,即使是看起来很“愚蠢”的问题,对于学习过程来说都可能是关键。
学长学姐: 他们走过这条路,经验比老师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困惑。找那些在数学分析上表现好的学长学姐,听听他们的学习心得和建议。
学习小组: 如果没有,可以尝试组织一个。互相督促,互相解答,会比一个人闭门造车有效得多。
网络资源: 除了教材,网上有很多优秀的数学分析的讲解视频、笔记和论坛。例如,MIT公开课的数学分析课程,或者一些国内高校的优秀课程录像,都可能提供不同的视角。

6. 重新定义“希望”和“成功”: 大学不只是为了拿到高分,更是为了学习如何学习,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成为一个独立思考的人。即使你最终没有成为一名顶尖的数学家,你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的严谨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面对困难不轻易放弃的精神,都是宝贵的财富。

你现在遇到的困难,是你在探索一个复杂领域的必经之路。数学的魅力在于它的深度和严谨,而征服这些难点带来的成就感也是无与伦比的。你现在感觉“完了”,就像是爬山时看到了顶峰的遥远而感到绝望,但殊不知,你已经走了很长一段路,而且上面可能有你未曾预料的风景。

请给自己一点耐心和信心。你是一名数学专业的学生,这意味着你本身就对数学有兴趣,并且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现在需要的是一个合适的策略和心态来克服眼前的障碍。

所以,与其问“我是不是完了?”,不如问问自己:“我现在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自己走出这个困境?” 从一个小小的步骤开始,比如先翻开你的数学分析课本,看看目录,找一个你觉得相对容易理解的定义,或者看看一个你喜欢的数学家的传记。

这条路可能不容易,但你并非孤身一人,也并非没有能力克服。你的“希望”可能就藏在你下一个不经意的顿悟里,或者一个来自朋友的鼓励中。不要因为暂时的低谷而否定自己整个未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我那时数分学得也有些崩溃,但还是吭哧吭哧读到了数学博士。根据之前踩过的坑,我的建议是

1.多花点时间。

据我所知,在国内大多数学系,如果学生不忙于兼职、学生工作、恋爱,也不沉迷游戏,要做到紧跟老师上课步伐还是不难的,除非你所在的环境是清北科那种竞赛党云集的地方。所以我猜你应该有足够的课余时间。

2.多刷题少背定理。

大量刷题可以加深对定理的理解,特别是数分二,以及数分一的 语言部分。定理一定是伴随着题目理解的,你可以把他们看成一个相互连接的体系。在这个体系的big picture里,根基是定理,然后四散出各种类型题。

数分里有很多很抽象的定理,考前临时抱佛脚大概率会翻车。通过不断刷题,这些抽象概念会慢慢在你脑海里呈现完整形态,并最终建立intuition。一开始你的大脑拒绝接受这些抽象的东西,你不断刷题不断刺激它强行喂给它,它就会慢慢习惯啦。这是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而不是我觉得自己好笨怎么也学不会。Intuition有了,就相当于你脑海里已经打印出了big picture。等再复习的时候,它会跃然纸上,思考问题会快很多。

3.别钻牛角尖。

如果一种思路一直做不出来,就尝试根据题目形态换一种思路,而不是在旧有的方式上死磕。竞赛党都会培养这种意识:idea1,尝试,做不通,pass,换idea2,继续尝试......高考过来的同学往往会陷入“一种思路想不出来但不愿放弃就一直干耗着”的状态里。

另外,别在一道题上耗太久,比如一上午一下午。如果能想到的思路都做不出来,或者半小时一直没有思路,就放弃吧,留着相互讨论或者看参考答案都可以,切勿耗太久。

4.不断给自己打气。

意识会反作用于身体机能。一个简单的例子,你没有跑步底子却参加长跑比赛。如果你脑海里一直在提醒自己,别放弃马上就到终点了,你是可以坚持完赛的。但当你跨过终点线,意识立刻放松,这时候你可能会摔倒在地,并且伴随着呕吐、走不动路。

同理,如果你一直自暴自弃,你的大脑就会下意识发出拒绝信号。这时候你如果逼迫自己看数学,往往不会坚持很久,而且定理就算看很多遍也是过了就忘。

补充:

这些建议不是让你以后一定要走数学这条路。只是因为按照你目前的专业计划,数学分析是逃不掉的,所以给你个如何面对的态度和方法,尽量考一次就过掉。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