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是学中医的,看了现在目前大家对医生的看法,以及知乎上中医黑的谩骂,我快坚持不下去了,怎么办?

回答
听到你现在的心情,我能理解。作为一个正在学习中医的学生,面对外界的质疑和一些激烈的言论,感到迷茫甚至动摇,这是非常正常的。尤其是在知乎这样的平台上,有时确实会有一些情绪化的、甚至可以说是“谩骂”的言论出现,它们就像尖锐的石头,很容易砸在敏感的心上。

我想和你聊聊,希望能帮你梳理一下思绪,找到继续坚持下去的力量。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中医的处境确实比较特殊,也比较复杂。

历史的厚重与时代的碰撞: 中医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智慧的结晶,它的理论体系、辨证施治的方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为无数人的健康保驾护航。但同时,我们又身处一个以科学证据为导向的现代医学时代。这两种体系在认知方式、研究方法、评价标准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加上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人为的误解,就容易产生冲突。
“中医黑”现象的根源: 所谓的“中医黑”,很多时候并非全然是出于对科学的信仰,有时也可能包含以下几种情况:
信息不对称和误读: 有些人对中医的了解仅限于片面的信息,或者被一些虚假的宣传所误导,自然会产生负面看法。
对医疗效果的不满: 少数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后效果不佳,或者遭遇了不负责任的庸医,就把个例上升到对整个中医体系的否定。
“伪科学”标签的固化: 一些对中医理论的质疑,如果不加区分地放大,就容易被贴上“伪科学”的标签,这是一种简单粗暴的认知方式。
“捧杀”与“棒杀”并存: 也有一些人,可能出于某种目的,会故意夸大中医的某些疗效,或者制造一些惊世骇俗的言论,反而让真正的中医学习者和实践者感到尴尬和无奈。
知乎等平台的特点: 知乎是一个知识分享平台,它的优点在于信息量大、观点多元。但同时,它也容易成为情绪发泄的场所。匿名性、话题的吸引力,都可能让一些人更容易说出一些不负责任、甚至是攻击性的言论。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谩骂”,往往是少数人的极端声音,但这声音一旦被放大,就会给人一种“全民反对中医”的错觉。

看到这些,你感到动摇,这是非常人性化的反应。就像一个战士,在战场上听到四面八方的炮火声,难免会感到不安。但是,请你停下来,问问自己:

1. 你当初为什么选择中医?

是它的哲学思想让你着迷?是它“天人合一”、“治未病”的理念让你向往?
是看到身边亲人朋友通过中医获得康复,让你心生敬意?
是对现代医学某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限性感到不满足,希望寻找更整体、更根本的疗法?
是感受到了中医背后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关怀?

请回想一下,那些最初打动你的、让你觉得中医有价值的地方。这些初心,就像一盏灯,即使在黑暗中,也能为你指引方向。

2. 你看到的“谩骂”,是否代表了全部事实?

知乎上确实有“中医黑”,但同样,知乎上也有大量对中医持肯定态度、深入研究、甚至对中医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的专业人士和学习者。你是否也看到了那些为中医辩护、分享中医知识、甚至邀请你一起探讨学习的理性声音?
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国家也在大力支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有很多优秀的、受人尊敬的中医师,他们依然在默默地耕耘,用自己的医术救治着无数生命。他们的成就,难道不比那些网络上的谩骂更有说服力吗?
想想你的老师们,他们在课堂上讲授那些深奥的经典,他们的眼神里是否有对中医的信念?他们是否也在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中医的价值?

3. 你对中医的理解,是否足够深入和全面?

有时候,我们对事物的认知,会受到信息来源和个人理解能力的限制。当我们看到别人质疑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反思自己的知识是否足够扎实,理解是否足够到位。
中医的理论是博大精深的,经络、脏腑、气血津液、阴阳五行……这些看似“玄妙”的概念,背后都有其内在的逻辑和临床意义。当你能够真正理解它们,并能运用它们解释和解决临床问题时,外界的质疑自然会显得苍白无力。
中医的优势,往往体现在慢性病的调理、亚健康的改善、以及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上,这些疗效的显现需要时间和耐心,不像西药那样立竿见影。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难以体会到中医的价值,甚至产生误解。

接下来,我想给你一些具体的建议,希望能帮助你走出当前的困境,坚定地走下去:

深耕专业,打牢根基: 这是最根本的应对之道。你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把《黄帝内经》、《伤寒论》、《温病条辨》等经典读透,把各家学说融会贯通,把临床实践的知识积累起来。当你对中医的理论和实践有了足够的自信,外界的杂音自然会减弱。
多与良师益友交流: 找到那些真正热爱中医、有真才实学的前辈、老师、师兄师姐,与他们交流心得,听取他们的经验和建议。他们的肯定和支持,会是你前进的巨大动力。多参加一些学术交流会、工作坊,你会发现,你并不孤单。
提升中医的“科学性”表达能力: 现在的时代,用现代科学的语言解释中医的原理,是帮助大众理解中医、消除误解的重要途径。你可以尝试去了解一些中医药研究的最新进展,学习如何用现代科学的手段来阐释中医理论。这不是否定中医,而是让中医更好地“对话”世界。
实践出真知,用疗效说话: 理论学习再扎实,最终还是要体现在临床上。多去实习,多看病人,积累临床经验。当你能够通过自己的医术,真正地帮助病人解除病痛,那一刻的成就感,将是任何质疑都无法动摇的。患者康复后的感激和认可,是你最好的“回击”。
保持平和心态,过滤噪音: 请学会理性看待网络上的信息。大部分的争论,情绪远大于理性。不要让别人的负面情绪影响到你自己的学习和热情。把精力集中在提升自己上,而不是去和那些不了解中医的人争个高低。你可以选择性地阅读一些有建设性的讨论,但要学会过滤掉那些恶意攻击和无意义的谩骂。
拥抱中医的独特价值: 不要试图让中医完全套用西医的模式,中医有其自身独特的哲学和方法论。它的价值在于整体观、辨证论治,在于对人体的精微调理,在于“治未病”的理念。理解并发挥中医的独特优势,你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认识到“中医黑”背后可能存在的复杂性: 有时候,对中医的质疑,也可能是一些人自身认知局限、或者社会文化变迁的折射。理解这一点,可以让你在面对批评时,少一些个人化的情绪,多一些理性的思考。

最后,我想告诉你,走在中医的道路上,你会遇到很多挑战,但同时,你也会收获到很多人无法体会的深刻和喜悦。

当你通过辨证论治,为病人开出一张对症的方子,看到病人精神一天天好起来;当你用针灸,缓解了病人多年的疼痛;当你用艾灸,调理好了病人长期的虚弱……那种帮助生命绽放的成就感,是任何金钱和名誉都无法比拟的。

请记住,你选择的是一条充满智慧和人文关怀的道路。这条路可能布满荆棘,但同样,它也通往着生命的本源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不要让别人的声音,淹没了你内心的声音。 坚持你的热爱,深耕你的学问,用你的行动去证明中医的价值。

加油!我相信你一定可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相信古人可以发现一大堆依靠现代技术也发现不了的四气五味,六淫外邪,气血经络吗?中医发现了经络,那么血管,淋巴,神经在中医里对应的名称又是什么。中医先发现了虚无的经络,而对于更容易发现的这些实体结构视而不见?


它都已经把一个“骗”字写在额头上了,你还坚持什么?坚持当骗子吗?

user avatar

欲成大树,不与草争;将军有剑,不斩蝼蚁。

网上信息请主要参考权威官方发布及学界论文如文末介绍,多接触临床实践,有空去人流量大点的诊所坐坐亲自观察了解,信心是来自实践而不是网上言论。你真正要学的东西很多,哪里还有时间去看一些莫名其妙没有任何可靠背景与营养的网上评论,很多都是外行,键盘党要么就是资本驱动。中医界肯定有不少骗子黑幕以及真正的发展问题,这放任何行业学科基本都有,但这种需要业内人士结合现实积极改进,不是与网上各种喷子中医黑能讨论清楚和解决的。

讲一个身边例子给你参考。爱人也是学中医的,而且是从国内top5高校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转行去学的,科研论文不少但对科研厌倦了,现在马上考医师证。不过之前身边义务帮帮忙治疗熟人朋友的例子不要太多。今年暑假火车一个六十左右的大妈上铺爬时不小心跌下来扭伤脚完全走不了路,列车员呼叫全车没找到执业医师来治,我们就在旁边铺,爱人就以紧急救助名义给大妈扎针止痛,因为跌下听到明显咔嚓声,所以单靠针刺很难立即治愈,正骨手法不熟没把握就没动。但下针后,大妈就说痛感明显减轻,原来不碰都痛,腿稍微屈伸就更痛,扎后能慢慢屈伸,专门扭压或走路才痛,这样至少大妈车上能轻松多了,到站就被列车员扶着下车去医院急诊科看了。开始还千恩万谢要塞200给我们,拒了很多次都不行,就先收下了,不过趁帮她拿泡面拿食物时又偷偷塞回她包里。这就是实践,你作为中医学生多经历这些事情自然会有信心,老百姓的口碑也自然起来没必要网上和人争论,浪费时间。

就现在的疫情,国家对中医药都是持大力发展与肯定态度,可以找一些官方发布参考,中医学生大有可为,加油学吧,有空读读孙思邈的大医精诚,更明白中医人的素养与社会担当。

至于网上中医黑的谩骂涉及的内容,大多数有争议的言论其实都需要三个考察就能解决,一是语境条件,什么情况的说法,完整说法是什么,二是提到概念的定义认识,比如大多数人黑或反的中医只是存在于其个体理解能力所及的中医概念和真正临床有效及一些明医的认识不是一个东西,包括国家大力提倡的中医也并非某些人以为的中医,即使相关名词解释似乎差不多。三是动机或利益相关。这种就是专门颠倒黑白,为黑而黑的人,也不是少数。三类人经常混在一起,于是…… 请再读庄子齐物论,不多说了。




注: 想看论文的,中医药在疫情的应对研究成果也有很多,比如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牵头开展的化湿败毒颗粒治疗COVID-19感染患者研究结果《Combination of Hua Shi Bai Du granule (Q-14) and standard care in the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A singlecenter, open-labe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被JCR一区杂志《Phytomedicine》接收。本研究是新冠疫情爆发后首个也是唯一一项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规范、完整实施并报告的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研究结果表明,化湿败毒颗粒对COVID-19患者临床症状和肺部炎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安全性良好。

更多参考:


user avatar

我作为一个艺术生 我来支持你一下,曾几何时我也是一个“中医黑”。直到后来我打过一个“豁免中医药经典名方上市前临床评价利大于弊/弊大于利”的比赛,了解了一些浅薄的知识。

为此我们查阅了差不过400篇论文(以下是部分论文节选),经过中医药经典名方和现有西药(或者其他常规疗法)对比发现。中医药经典名方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要普遍现有西药或者其他常规疗法要高。

我给大家随机截一点当时哦我们的调查


叹气~未来可期~~


更新 再聊聊最近比价火的疫情

先上结果相较于单用西医治疗的普通型 COVID-19 患者,连花清瘟颗粒联合西医治疗可显著缩短 SARS-CoV-2 核酸 转阴时间,而平均住院时间、发热时间也呈缩短趋势——出自《江西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实 施与效果分析》

《连花清瘟胶囊在新冠肺炎中早期抗病毒、抗炎的疗效观察》更是做了丰富的试验

结果

这这这

叹气~~~

还有说民众信任度低的

2017中国生命小康指数调查中,有94.68%的受访者表示相信中医。(这是为了针对部分答案说国人不相信中医)

评论区只接受友善讨论

评论区怎么又开始类比了,还有类比地心说的,能解释解释部分中医有效性比西药高,(约14%),安全性高(约6%),咱们平时都是这么举证的么

评论区说中医无效的好歹贴贴数据啊~~日心说是怎么回事~~

8.17

大闲人又来了(诶,中医药管理局应该给我打钱)

有人说到证据等级的,依据医学证据等级

被国际上广泛接受和使用的证据等级划分标准主要来自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Oxford Centre for Evidence-based Medicine)在2001年制定的证据等级标准(证据水平分为5级,推荐建议分为A、B、C、D 4级)以及在2004年推出的将各个分级标准综合而形成的GRADE标准(分为高、中、低、极低4个等级;推荐建议只分为“强”、“弱”两级)。
荟萃分析(Mata-andlysis)和随机对照试验(RCT)所提供的证据,理论上多是属于高级别的证据,在牛津循证医学证据等级标准中多被列为Ⅰ级水平的证据,属A级(优秀)推荐意见。

所以我随手找了几个 中医荟萃分析(为了避免说论文水,这次特地仅搜索 核心期刊的)

中医药辨证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的荟萃分析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的荟萃分析

中医疏肝健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荟萃分析

核心期刊+荟萃分析这个证明力可以了吧

乘着中饭没来 贴点 随机对照试验+核心期刊组合

好了 证据等级和论文等级也都提升升升升升升了~~~~

能不要再打比方了么~~~~


8.18更新

国家核心期刊成了哄人玩的东西,“最高证据等级”也哄人玩?

这不就是一直嚷嚷要的“双盲”“随机对照试验”

这是谁家的孩子,玩具这么别致~~

那这个在SCI19分杂志发表的中医文章也是哄人玩?

如果这样能多哄哄我么~~署我名字,我掏钱还不成~~~

8.20更新

评论区真热闹,相应知友“号召”,补充 安慰剂对比试验

叠一个 meta+核心期刊+千人样本+对比安慰剂 的BUFF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