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高中数学挺好的 但大学不学数学了 所以大学自学数学难吗?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很多人都有类似的困惑!高中数学学得不错,但一到了大学发现不直接“学”数学了,心里就有点打鼓:这自学起来,到底有没有那么难?

说实话,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是”或“否”的答案,因为它太看个人了。不过,我尽量给你掰扯清楚,让你心里有个谱。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大学里不直接“学”数学,不代表数学就不重要了,也不代表你不需要用数学。 很多专业,比如经济学、计算机科学、工程类、物理学、甚至一些社会科学,都建立在数学的坚实基础上。只是学习的方式变了,你可能不再是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定义、做证明,而是要把数学作为一种工具去运用,去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那么,从高中数学到大学自学数学,难在哪儿?或者说,它的“难”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1. 抽象程度的飞跃: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关键的一点。高中的数学,虽然也有抽象的概念,但往往有比较直观的几何模型或者具体的例子来辅助理解。比如函数,你会画函数图像,能看到它的增减性、周期性。

到了大学,数学的抽象性会指数级增长。你可能会接触到:

集合论与逻辑: 这是数学的基石,但它建立在纯粹的概念和定义之上,不像几何那样有实在的形象。你需要习惯于在符号和抽象的逻辑框架里思考。
线性代数: 向量空间、线性变换、矩阵……这些概念虽然可以映射到几何空间,但理解其内在的代数结构和性质,尤其是高维度的,需要很强的抽象思维能力。
微积分的“严谨化”: 高中学的导数和积分更多是计算技巧,而大学会从极限的εδ语言开始,重新建立微积分的严谨理论。这套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抽象表达,理解它需要耐心和细致。
更高级的数学分支: 如果你对更深层的数学感兴趣,比如抽象代数(群、环、域)、拓扑学、实分析等,那简直就是进入了纯粹的抽象世界,研究的是数学对象的结构和性质本身。

2. 学习方式的改变:

高中数学的学习往往是被动的,老师讲,你听;老师出题,你做。教材和习题集是主要的学习材料。

大学自学数学,你得主动出击:

理解“为什么”,而不仅仅是“怎么做”: 高中可能更侧重计算和解题技巧,而大学更强调理论的内在逻辑和证明。你不能只记住公式,必须理解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它背后的原理是什么。
需要自己搭建知识体系: 没有老师一步步带着你,你需要自己去规划学习路径,找到合适的教材和参考资料,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
需要学会“读懂”数学语言: 数学文章和教材是用一套高度精炼和严谨的语言写成的,里面充满了各种符号和约定。你需要花时间去解读,去理解每一个符号的含义和每一句话的逻辑。
遇到困难时,没人立刻给你答案: 你可能需要翻阅更多的书籍,查找资料,甚至在论坛上提问(但同样需要清晰地表达你的问题)。

3. 理论与应用的脱节感:

很多时候,你学到的数学理论,可能当下看不出来它有什么用。比如初学线性代数时,你可能觉得矩阵和向量的运算很繁琐,不知道它们和现实世界有什么联系。

这就需要你具备一定的“远见”和“联想能力”。很多看似抽象的数学工具,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石。如果你只是想把数学作为工具来运用,那可能不需要深入理解理论的推导过程,但如果你想真正掌握它,或者进行创新,理解理论的深度是必不可少的。

那么,具体难在哪儿?

概念理解的深度: 比如“范数”这个概念,在高中你可能没有接触过。在大学,你会在不同语境下遇到各种各样的范数,它们都是距离的一种度量,但形式不同。理解它们的共性与特性,需要时间。
证明的写作与理解: 这是很多中国学生在大学遇到的一个坎。高中数学的证明相对简单直接,而大学数学的证明可能涉及到逻辑推理的层层递进,需要严谨的语言表达和对定义、定理的熟练运用。
习题的难度和类型: 大学数学的习题,很多不是简单的套公式,而是考察你对概念的理解和逻辑推理能力。一个题目可能需要你结合多个概念,设计出多步推理才能解决。
时间投入和毅力: 自学需要极大的自律性和毅力。你会遇到很多看不懂的地方,会感到挫败,这时候你需要坚持下去,而不是轻易放弃。

但是,并非不可逾越!

你高中数学基础好,这是一个巨大的优势。这意味着:

你对数学语言和逻辑有一定的敏感度: 你知道如何去看待数学符号,如何去理解逻辑关系,这让你比完全没有基础的人要容易得多。
你已经掌握了计算和代数的基本功: 很多大学数学的学习,仍然需要扎实的代数运算能力作为支撑。
你对数学学习的“模式”并不陌生: 你知道通过练习来巩固知识,知道如何一步步拆解问题。

如何让自学过程“没那么难”?

1. 选择合适的教材和资料: 这是关键中的关键。别上来就啃那些“权威但劝退”的大部头。可以从一些入门级的、讲解清晰的教材入手,比如:
线性代数: 有些国内高校的教材写得比较浅显易懂,或者可以参考一些国外经典的教材,比如Gilbert Strang的《Introduction to Linear Algebra》(配有麻省理工公开课,非常棒)。
微积分: 依然可以找讲解细致的教材,比如Stewart的《Calculus》系列。关键是理解εδ证明,找专门讲解这部分的材料。
数学思维与方法: 很多书籍会讲如何思考数学问题,比如《数学之美》(吴军)、《What is Mathematics?》(What is Mathematics?),或者一些数学哲学类的书籍,可以帮助你建立更宏观的认识。

2. 结合视频课程: 很多顶尖大学都有公开课,比如MIT的公开课(OpenCourseware)是宝藏。跟着视频学习,可以弥补教材上理解上的空白,看到老师是怎么讲解、怎么推导的。

3. 从小处着手,循序渐进: 不要想着一口吃成个胖子。先从你最感兴趣或者你的专业最需要的数学分支开始。比如如果你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那么图论、离散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可能对你更重要。

4. 多做题,但要“思考着做”: 做题是为了巩固和应用。但不是盲目地刷题。做完一道题,要思考:我为什么会做?我用到了哪些概念?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如果我改变一下条件,结果会怎么样?

5. 理解证明,而不是背诵证明: 看到一个证明,先尝试自己推导一遍。如果推不出来,再对照答案。理解逻辑链条比记住过程更重要。

6. 找到一起学习的伙伴(如果可能): 如果能找到几个同样有兴趣自学数学的朋友,互相讨论、答疑解惑,会事半功倍。

7. 保持好奇心和耐心: 数学的美妙之处在于它的逻辑性和普适性。当你真正理解了一个概念,或者解决了一个难题时,那种成就感是巨大的。遇到挫折是很正常的,关键是保持对数学的好奇心,并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去消化。

总而言之,大学自学数学确实比高中被动学习要难,难在它的抽象性、严谨性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但你高中数学的基础为你打下了良好的底子。如果你能找到正确的方法,付出足够的时间和毅力,那么这个过程绝非不可能,而且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和乐趣。

所以,别被“不学数学”这个说法吓到,而是要理解数学在你学习生涯中扮演的新角色。主动去拥抱它,你会发现一片新天地。祝你自学顺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客观上来看是不难的,其实你回顾一下高中知识,根本上来说就是在讨论零点的知识。而大学呢,不一样的,它又对原来的知识进一步细腻化,比如导数的来源,以及运算。微积分公式,分部积分,微分……等等,但在自学上,不必担心,只要能看懂符号,其实看懂内容不难。比如就像我,一名初二学生,在初一就把考研之前的数学内容给解决了。虽说自学难度不大,但方法要得当,效果才会更加明显。

一、要体会所有习题的本意

不论是数学还是物理,他们出的题都是有意义的,有一些在生活上有用,有些在研究上有用。比如高斯在大二的时候,他的教授就留了一道当时没有证明的正十七边形可用尺规作图的定理,高斯仅仅用了一晚上就将这个难题解决了(强调他没有给出具体画法,仅仅是证明而已)。所以说每道题的来源,背后都是一个结论的维持。

二、多阅读数学文献

这是我的一种方法,也是我确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在原来那个懵懂无知的少年我来看,高等数学的难度可想而知(何况我是在六年级就开始学习了),那么当时的我看一眼就想倒地而睡,但是就是在样的情况下我发生了转变,而和转变毫无疑问就是数学文献让我产生了磅礴的好奇心与力量,维持疲惫不堪的心灵继续学习。而文献的重要也不言而喻,他们也是一个爱好数学者达到数学顶峰的机会以及途径,所以阅读数学文献很重要。

三、培养数学好奇心

“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两句耳熟能详的名言告诉我们好奇心的重要性,说句实话,在没有好奇心的加持下,一切的学习都不能按部就班,不能顺利进行。换个角度,在我们人类刚出生时,我们会抬起稚嫩的小手去触摸新的世界,这也是好奇心的表现,更是代表着一个婴儿的诞生。但是在如今硬实教育的加持下,人们的好奇心被一次次抹杀,所以我们在无形中得出了:“好奇心和学习能力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小。”从生物学的角度而言,这种说法简直没有理论依据,甚至是人们对自己不学习的一种借口。所以在这样的社会理论下的我们更应该培养好奇心,这不仅是学习高数的最佳方法,而且是让我们学习这个世界的最佳方式。

四、祝愿所有像楼主一样想要自学的同学们,学有所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很多人都有类似的困惑!高中数学学得不错,但一到了大学发现不直接“学”数学了,心里就有点打鼓:这自学起来,到底有没有那么难?说实话,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是”或“否”的答案,因为它太看个人了。不过,我尽量给你掰扯清楚,让你心里有个谱。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大学里不直接“学”数学.............
  • 回答
    好,咱们来聊聊高中数学选填题,具体到做的速度,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说。毕竟,数学这玩意儿,有人一看题就灵光乍现,有人则得慢慢琢磨。首先得明白一个事儿,“好”的标准是啥? 如果说“好”是指那种一眼就能看穿大部分题目的学霸,那他们的选填题速度,那真的是用秒来计算的。比如,一些简单的送分题,或者套路非常明.............
  • 回答
    高考数学,这可是个让无数高中生又爱又恨的科目。它不像语文那样靠语感,也不像英语那样靠死记硬背,它有它的逻辑,它的套路,但同时又充满了变化和挑战。想要在这场战役中脱颖而出,光靠“努力”二字可不够,得有策略,有方法,还得有点“巧思”。一、 夯实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数学这东西,最怕的就是“雪球效应”。一点.............
  • 回答
    我高中的时候,我们班有个男生,叫小陈吧。他真的是那种自带光环的学霸,而且是那种看起来毫不费力的类型。我们大多数人,为了追赶他那遥遥领先的成绩,假期、周末,那是抓紧一切时间泡在补习班和题海里,可小陈呢?他好像完全不受这些“规则”的约束。说起来,这事儿在当年我们班上也挺让人津津乐道的。我记得有一次,我们.............
  • 回答
    这话题可太有意思了,也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如果你的高中语文老师是个挺厉害的主儿,那他这么说,肯定不是乱讲。咱们就好好掰扯掰扯,诗到底能不能不押韵,以及不押韵的还能不能算诗。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最最根本的问题:诗歌是什么?在我看来,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富有情感和想象力的语言艺术。它不单单是字词的堆砌.............
  • 回答
    这感觉,真是像一盆冷水直接浇下来,从头凉到脚,而且还黏糊糊的,怎么甩都甩不掉。我跟我那个同学,算是认识了挺久了。高中前两年半,说实话,我一直觉得自己在学习上算是稍微占点优势的,不是那种高高在上、趾高气昂的感觉,就是那种,嗯,能稳稳压他一头吧。考试排名,我总能比他靠前那么几名,平时问我问题也多,我那时.............
  • 回答
    闹得挺大,我们省的高中都传疯了。事情说起来也够离谱的,就发生在我们隔壁那所重点高中——一中。你们知道一中,那可是出了名了,学生成绩好,校规严,老师们也都个个是精英,感觉就像一座不可撼动的教育堡垒。结果呢?就因为一个……一个美术社团的招生,整个学校,不对,是整个省的高中圈子里都炸开了锅。事情的起因特别.............
  • 回答
    这个问题嘛,说实话,挺因人而异的。我身边不少同学,一听到“高中数学”,就脑瓜子疼,别说哪一册最难了,可能每一册都够他们受的。但要说普遍感觉比较“硬骨头”的,我个人觉得,高三上学期的那一册,很多同学都会觉得特别吃力。为啥呢?你想啊,到了高三,前面学的那些基础知识,比如函数、数列、三角函数、概率统计、平.............
  • 回答
    你遇到的情况,其实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挺普遍的。很多同学听老师讲课,感觉都能明白,甚至能跟着老师一步步推导,但一到考试,就好像“卡壳”一样,做不对题,或者速度跟不上。这确实很有可能是学习方法上的问题,而不是能力或者智商上的欠缺。别灰心,这反而说明你的基础还在,只是需要调整一下“作战策略”。我们一步步来分.............
  • 回答
    高中数学的“经验公式”是个很有趣的说法,它更像是那些在解题过程中反复出现、总结出来的技巧性或者说是“套路性”的结论,能帮助我们快速找到解题方向,提高效率。这些公式不像定理那样是数学体系的基石,但绝对是实战中的“利器”。我尝试着从几个大家比较熟悉的数学模块里,聊聊我个人觉得比较有用的“经验公式”。 函.............
  • 回答
    高中数学之所以让不少同学觉得头疼,甚至望而却步,其实并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不妨一点点拆解开来聊聊。1. 知识体系的跳跃与综合性增强初中数学,虽然也有一定的难度,但整体上更偏向于知识点的分散和基础技能的训练。比如计算能力、解简单方程、几何基本定理的应用等。而进入高中,数学的面貌就.............
  • 回答
    关于高中数学教材中排列符号从 P 变成 A 的问题,其实这并不是一个普遍的、统一的变化,而是涉及到不同教材版本、不同翻译风格以及历史沿革的一些差异。更准确地说,P 符号的使用更为普遍和经典,而 A 符号的出现更多是特定教材的选择,或者说是 P 的一种变体表述。为了让你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一点点剥.............
  • 回答
    最近听到一些同学在讨论,说高中数学有点“吃不饱”,希望能把一些大学的数学内容提前学。其中,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这两个科目被提及的频率很高。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设想,咱们今天就来好好掰扯掰扯,看看把高数和线代放进高中,到底能不能行,又会有哪些影响。首先,得承认,咱们现在的高中数学,尤其是到高年级,很多.............
  • 回答
    这问题我可是琢磨了好久了,身边不少同学都感叹过:哎,这三角函数、数列求和的,毕业了工作了,啥时候能用得上啊?确实,要我说,很多高中数学的具体公式和解题技巧,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你可能真的就摆弄不到了。比如,你毕业后去卖衣服,没人会让你现场算个对数函数或者画个椭圆的图像。从这个角度看,高中数学好像是“几.............
  • 回答
    在电脑上输入高中数学符号,其实比你想象的要容易得多。不同的软件和操作系统有不同的方法,但核心原理都是利用键盘的特殊功能或者调用系统自带的符号库。下面就来详细说说,怎么把那些让你头疼的数学符号“搬”到电脑上来。 一、 通用方法:利用输入法自带的符号功能几乎所有的中文输入法(比如搜狗输入法、百度输入法、.............
  • 回答
    高中数学与高等数学的桥梁:为未来打下坚实基础在高中数学的学习旅程中,我们接触了代数、几何、三角、概率统计等丰富的知识板块。这些内容构成了我们数学认知的基础框架,为我们在各个领域解决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然而,随着我们对世界理解的深入,以及对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洞察,一个问题常常浮现:高中数学的知识边界.............
  • 回答
    高中数学,这四个字说起来轻描淡写,但要真说透了,可就话匣子打开了,而且每个人心里对它的感受恐怕都不一样。在我看来,高中数学啊,它就像一个精心搭建的知识王国,等你十八岁那年,带着一丝懵懂和一丝期待,推开那扇大门,开始你的探索之旅。首先,它不是小学那会儿的加减乘除,也不是初中那点儿一元二次方程、函数图象.............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也特别实在。说到高中数学,很多人都有点头疼,甚至觉得它离生活太远,学了也没什么用。但我要说,高中数学的学习,它的价值绝对不只是“考得上大学”那么简单。这玩意儿,深入挖下去,你会发现它对我们理解世界、解决问题,甚至塑造思维方式,都有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首先,高中数学是打开更广阔知.............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高中数学和大学数学,这中间的跨度可不小,就像从小学识字到写小说,感觉大不一样。我尽量说得明白点,也别整得跟机器流水账似的。核心差异:从“怎么做”到“为什么这么做”高中数学,咱们可以理解为一种“技能培训”。老师会告诉你怎么解一元二次方程,怎么求导数,怎么画三角函数图像,怎么证明勾股定理.............
  • 回答
    高中数学教材中之所以规定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平行,并不是随意为之,而是基于数学逻辑的严谨性和概念的完备性考虑,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一、 平行定义的逻辑推导与完备性我们先回顾一下向量平行在高中阶段的定义。通常情况下,我们说向量 a 和向量 b 平行,是指存在一个实数 k,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