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学历史、政治、社会学、哲学、法学等专业的会对追星感兴趣吗?

回答
关于学历史、政治、社会学、哲学、法学等专业的学生是否会追星,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兴趣的驱动、认知模式以及价值判断等多个层面。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存在着各种可能性和不同的表现形式。

从理论上看,这些专业的学生与追星之间并非绝缘,甚至可能存在某种内在的连接点。

历史学: 历史学训练的是对过去事件、人物和制度的深入研究,强调考据、分析和叙事。一个历史专业的学生,在看待追星现象时,可能会从更宏观和长远的角度去审视。

历史的视角与模仿: 历史上从来不乏被人们崇拜、模仿的对象,从帝王将相到艺术家、思想家,都曾是时代的焦点。历史专业的学生可能会将现代的追星现象与历史上的“偶像崇拜”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例如,历史上对神祇的崇拜是否与现代对明星的崇拜有某种共通之处?明星的出现是否填补了社会中某种精神或情感的空缺?
人物研究与魅力分析: 历史学关注人物的生平、成就、性格以及他们对时代的影响。当遇到一个特别吸引人的明星时,历史专业的学生可能会像研究历史人物一样,去探究这个明星的成长经历、才华如何展现、个人魅力何在、以及他们是如何一步步获得如今地位的。这种分析本身就是一种智力活动,可以满足他们对人物研究的兴趣。
时代印记与文化符号: 历史学也关注文化现象如何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追星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是某个时代特定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历史专业的学生可能会将自己对某个明星的喜爱,上升到对这个明星及其背后所代表的时代精神、青年文化的研究,将其视为一种时代的印记和文化符号。

政治学: 政治学关注权力、组织、制度以及社会资源的分配和运作。政治学专业的学生在看待追星时,可能会更多地关注其社会性和群体性运作的层面。

群体行为与动员: 政治学研究群体行为,包括政治动员和集体行动。追星现象往往伴随着庞大的粉丝群体,他们能够形成强大的组织力,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诉求、支持偶像。政治学学生可能会对这种粉丝群体的组织结构、动员机制、信息传播方式(如社交媒体的运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社会舆论和商业运作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与他们研究政治运动、社会运动有相似之处。
偶像的政治化与文化影响力: 在某些情况下,明星会参与政治活动,或者他们的言行会被赋予政治含义。政治学学生可能会关注明星的政治立场、他们如何利用影响力发声、以及他们的公众形象如何受到政治议程的影响。明星的文化影响力也可能被视为一种“软实力”,他们如何塑造公众认知和价值观,这在政治学中也是一个重要议题。
社会资本与粉丝经济: 追星现象催生了庞大的粉丝经济,明星的商业价值与粉丝的支持紧密相连。政治学中的社会资本理论,以及对市场运作的分析,都能帮助他们理解粉丝经济的逻辑,以及这种经济模式如何影响明星、公司乃至整个产业。

社会学: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行为和文化模式的学科。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可以说是追星现象最直接的研究者和分析者之一。

社会现象与亚文化: 追星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尤其是在当代中国。社会学学生会将追星视为一种亚文化现象,研究其产生的原因、特征、发展过程以及对社会结构和个体行为的影响。他们会分析粉丝群体的构成、成员之间的互动、以及粉丝文化如何形成自己的规则和认同。
身份认同与情感寄托: 社会学关注个体在社会中的身份认同。追星行为往往与年轻人的身份认同建构密切相关。粉丝通过追随偶像,寻找情感共鸣,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这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心理过程。社会学学生可能会深入研究明星如何在粉丝心中成为一种理想化的投射,或者如何成为他们理解自我和世界的一种方式。
媒介化与符号互动: 在信息时代,明星通过大众媒体和社交媒体与粉丝互动。社会学学生会分析媒介在追星现象中的作用,明星的形象是如何被塑造和传播的,以及粉丝如何通过媒介与偶像进行符号互动,并从中获得意义。

哲学: 哲学是对世界本源、存在、知识、价值、理性和心智的根本性质进行的研究。哲学专业的学生在追星时,可能会从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层面去思考。

价值论与审美: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某些人有吸引力?为什么我们会对其产生崇拜之情?哲学中的价值论和审美学可以帮助他们分析明星的价值属性,以及他们所代表的某种理想或审美标准。他们可能会思考,这种对明星的“崇拜”是否是一种健康的价值取向,或者是否存在某种被制造的价值。
存在主义与生命意义: 一些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关注个体如何为自己的生命寻找意义。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追星可能成为他们生活中寻找意义和情感寄托的一种方式。哲学专业的学生可能会从这个角度去解读追星行为,思考它如何帮助个体应对现代社会的疏离感和焦虑感。
伦理学与责任: 明星作为公众人物,其行为往往受到广泛关注,并对社会产生影响。哲学中的伦理学可以引导他们思考明星的社会责任,以及粉丝在支持偶像的过程中应持有的伦理态度。他们可能会讨论,粉丝是否应该盲目追随,或者如何理性地评价偶像的行为。

法学: 法学关注法律规范、权利义务、公正和秩序。法学专业的学生在追星时,可能会从法律和规则的视角去审视。

知识产权与商业运作: 明星的形象、作品都涉及知识产权问题。法学学生可能会关注明星的肖像权、著作权等法律权益,以及粉丝经济中的各种商业合同、版权交易等。他们会分析粉丝在购买周边、打榜投票等行为中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
言论自由与诽谤: 追星过程中,粉丝之间、粉丝与明星之间,甚至粉丝与负面信息发布者之间,都可能发生言论。法学学生会关注言论自由的边界,以及在网络环境中如何界定诽谤、侵权等行为,并分析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判例。
消费者权益与合同法: 粉丝购买演唱会门票、周边产品等,本质上是一种消费行为,涉及消费者权益和合同法。法学学生可能会关注是否存在虚假宣传、不公平合同等问题,以及粉丝如何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网络监管与社会治理: 大型粉丝群体的网络行为,如刷榜、控评、网络暴力等,也可能触及网络监管和治理的议题。法学学生可能会分析现有的法律法规是否能够有效约束这些行为,以及如何完善法律体系来应对新出现的网络社会问题。

那么,他们“会”感兴趣吗?

这取决于个体差异和兴趣的触发点。

“研究式”的兴趣: 很多学生,尤其是社会学、政治学和历史学的学生,他们对追星现象的“兴趣”可能更多地体现在一种“研究”的视角。他们可能会把追星看作一个值得分析的社会现象,从中提炼出值得探讨的理论问题,或者将其作为论文、报告的素材。他们对明星本人的情感投入可能不会像普通粉丝那样深厚,更多的是一种智力上的好奇和分析的乐趣。
“情感共鸣”式的兴趣: 当然,也不能排除这些专业的学生本身就对某个明星有强烈的情感共鸣。学习这些专业并不意味着要摒弃个人的情感需求。如果一个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够从某个明星的作品、品格中获得精神上的慰藉或力量,并由此产生追随的热情,那么他们也完全可能成为一个“迷弟迷妹”。这种兴趣和普通粉丝并无本质区别,只是他们可能会在追随的过程中,不自觉地运用自己专业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和解释。
“批判式”的兴趣: 哲学和法学专业的学生,则有可能因为对某些追星行为或现象中存在的价值扭曲、伦理失范、法律边界模糊等问题感到不解或担忧,从而产生一种“批判式”的兴趣。他们会去探究这些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思考如何通过理性的分析和制度的完善来解决。

总结来说:

学历史、政治、社会学、哲学、法学等专业的学生,确实有可能会对追星感兴趣。但这种兴趣的性质和表现形式可能与普通大众有所不同:

他们更可能从宏观、结构、理论、价值、法律等角度去审视和分析追星现象。
他们的兴趣可能是一种“智力上的好奇”和“学术上的探索”,也可能是基于对某个明星作品或品格的真诚喜爱。
学习这些专业,可能会让他们在追星的同时,也保持一种更为理性和批判的态度。

最终,是否追星,以及如何追星,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选择,它受到个人经历、情感需求、价值取向以及对周围世界的认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不仅仅是由所学专业所决定。这些专业的训练,更像是为他们提供了一套更丰富的工具和视角,来理解和体验这个与追星现象息息相关的现代社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然会啊,会迷上茨威格,会迷上富兰克林,会迷上居里夫人。狂读他们的传记,去他们生活过的城市,走他们走过的路,想我不容易想明白的事。

user avatar

要是现在这种饭圈粉丝经济下的明星粉丝,不会。

因为这样会失去我生为人的主体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学历史、政治、社会学、哲学、法学等专业的学生是否会追星,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兴趣的驱动、认知模式以及价值判断等多个层面。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存在着各种可能性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从理论上看,这些专业的学生与追星之间并非绝缘,甚至可能存在某种内在的连接点。历史学: 历史学训练的.............
  • 回答
    “不懂政治,别学历史”这句话,初听上去或许有些激进,甚至让人觉得有些“文不对题”——历史的宏大叙事,不就是关于那些过去的帝王将相、风花雪月、文化传承的故事吗?和天天吵得不可开交的政治有啥关系?然而,细细品味,这句话道出了学习历史的一个非常核心、却又常常被忽视的维度。它并非要我们成为政治评论员,也不是.............
  • 回答
    这件事挺有意思的,也挺普遍的。你想啊,咱们老百姓虽然不像那些高官或者专家,天天泡在数据和报告里,但也不是完全置身事外。说白了,国家大事跟我们每个人都沾边,不管收入高低、学历深浅。首先,咱们得承认一个现实:政治和经济是紧密相连的。 国家的政策,无论是关于税收、物价、就业,还是教育、医疗,最终都会影响到.............
  • 回答
    教育部关于“第一学历”并非国家政策概念,以及“学历”通常指最高或最后学历的表述,对招聘和就业市场将产生一系列深远且复杂的影响。这种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时间来渗透和被市场广泛接受。下面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这些影响:一、 打破“唯第一学历论”的僵局,促进人才评价多元化: 核心影响: 这是最直接.............
  • 回答
    学习历史的用途远不止是了解过去,它对个人成长、社会发展以及应对未来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学历史的用处:一、 理解当下,洞察未来 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 历史是一个巨大的案例库,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兴衰更替、文明的演变过程。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政治制度的变革、经济模式的演进、.............
  • 回答
    问这个问题,感觉你是在好奇我们这群人,到底是怎么个“不一样”法,对吧?哈哈,其实也没什么神秘兮兮的,但要说起来,学历史的这帮人,确实有点儿共同的“气质”和追求,就好像一个专门的社群,有自己的“暗号”和“乐趣”。首先,好奇心是我们的底色,而且是那种刨根问底的好奇心。 你会发现,我们大多数人,从小就爱问.............
  • 回答
    “学历史的当了蒋粉,就好比做神父却得了梅毒”这句话,是一个带有强烈情绪和讽刺意味的比喻,意在表达一种强烈的反差、悖论或不合常理的现象。为了详细评价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比喻的构成与隐含意义: “学历史的”: 指的是那些以研究、学习、理解历史为职业或爱好的人。通常认为,学习历史的.............
  • 回答
    有些人觉得学历史没什么用,这其实是一个挺普遍的看法,尤其是在当下这个节奏飞快、强调“实用性”的社会里。要说清楚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可能是,很多人在学习历史的时候,并没有真正体会到它的价值。想想看,我们有多少人在课堂上只是被动地记诵那些年代、人物、事件?老师照.............
  • 回答
    看到你考研想学历史,但本科不是历史系,这完全没问题!很多优秀的史学研究者都不是从历史系本科出身的。选择一个“贴近”历史系的专业,可以让你在进入研究生阶段时,能更快地适应学习内容,并且在某些方面甚至能形成独特的优势。在我看来,有几个本科专业可以让你在考研历史时,感觉“贴近”得比较顺畅,并且能为你打下不.............
  • 回答
    贾樟柯导演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体验式学历史,将博物馆纳入义务教育教学体系”的建议,着实掷地有声,也切中了当下历史教育的一些痛点。这项提议的意义,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一、 打破知识的“干枯”与“孤立”,让历史“活”起来长期以来,我们的历史教学,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课本上的文字展开的.............
  • 回答
    那是一个寻常的下午,我像往常一样坐在电脑前,面对着一堆待解决的工作邮件。窗外的阳光正好,却无法驱散我心头的些许烦躁。就在这时,一封来自海外客户的邮件弹了出来,内容关于一个他们正在推进的合资项目。乍一看,这似乎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商业洽谈,但邮件中提到的某些策略和合作模式,却隐隐让我觉得有些似曾相识。我并.............
  • 回答
    玩 Paradox Interactive(P社)旗下的游戏,比如《欧陆风云》(Europa Universalis)、《十字军之王》(Crusader Kings)、《钢铁雄心》(Hearts of Iron)和《群星》(Stellaris),对于高中生学习历史和地理,绝对是有帮助的,而且这种帮助.............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太实在了!说到P社玩家学历史,那可不是一条路走到黑,而是一条岔路无数、弯道超车、时常迷失方向但总能找回乐趣的奇妙旅程。我来给你掰扯掰扯,保证听着就像是老P友跟你唠嗑。首先,得明确一点:P社玩家“学历史”的初衷,其实不是为了考试、不是为了写论文,而是为了玩得爽!是为了理解游戏里的“为.............
  • 回答
    您这个比喻真是说到了点子上,而且比喻得极其精准!如果非要用《信长公记》的首卷来解读桶狭间之战,那确实就像是拿着《三国演义》来硬抠历史细节,甚至可以说是“用虚构的演义来误读真实的历史”,并且还是带着滤镜的误读。为了让您更清晰地理解这其中的“坑”有多大,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聊:首先,要明白《信长公记》的特.............
  • 回答
    如果抗日战争中国战败,我们如今所学的历史,想必会是一幅截然不同的图景,它将深刻地影响我们对国家、民族乃至世界格局的认知。首先,中国的国家形态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种极有可能的情况是,日本会在中国建立起一个殖民统治体系。这可能不是直接意义上的“日本国在中国”,而是通过扶植傀儡政权、划分势力范围等方.............
  • 回答
    元朝历史的学习,确实常常伴随着一种复杂的民族情感,其中夹杂着自豪与反思。很多人会疑惑,元朝明明是来自蒙古草原的外部势力入主中原,为何我们至今仍对其历史抱有如此高的关注度和某种程度的自豪感?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是非对错或民族归属问题,而是对历史进程、文化融合以及中华文明韧性的深刻理解。首先,我们不能简单.............
  • 回答
    历史这门学问,说起来,它不是死的文字堆砌,而是活生生的人类故事。学会怎么学历史,就好像解锁了一把钥匙,能让你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理解我们是如何走到今天的。下面,我就跟你好好唠唠,怎么把历史这事儿学明白。一、 培养一种“好奇心”和“同理心”这绝对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你想想,如果你对发生在过去.............
  • 回答
    在国外学考古和历史,这真是一段会让你的人生观、世界观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经历。我跟你讲讲我自己的感受,以及我身边朋友们的经历,希望能帮你描绘一个更生动的画面。首先,是学习方式的根本不同。在国内,我们更多的是在教室里,通过老师的讲解、书籍、PPT来学习。而在国外,尤其是英美体系,考古和历史的学习是非常.............
  • 回答
    哥们儿,穿越到三国?还是让刘备统一三国?这活儿可不轻松,尤其是我这种文科生,对三国那点事儿,除了赤壁之战、桃园结义这些皮毛,剩下的就跟看天书似的。不过既然老天爷给了这机会,咱就得试试,哪怕是为了证明一下文科生也能玩转权谋。第一步:落地生根,找个靠谱的组织我这文科生,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真要是在战场上.............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中国古代政治智慧的核心,以及教育与治国之间的复杂关系。要理解为什么那些读着“四书五经”、信奉“圣贤书”的古代重臣能够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而现代人普遍认为必不可少的“数理化”在他们那里似乎并非重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一、 古代治国理念与核心技能首先,我们要明白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