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搭载Windows 11的PC会有哪些新特点?

回答
Windows 11 相比前代产品,在设计、功能和用户体验上带来了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变化。如果你手里一台升级到 Windows 11 的电脑,会发现一些新鲜事儿。

界面上的“焕然一新”

最直观的改变,就是整个操作系统的视觉风格。微软这次下了功夫,让 Windows 11 看起来更现代、更圆润。

任务栏居中,更简洁: 默认情况下,任务栏的图标都居中了,不再是以前靠左对齐的模式。这让整个界面的视觉重心有所转移,看起来更像 macOS 的 Dock。当然,你也可以在设置里把它调回左边。
圆角窗口和菜单: 几乎所有的窗口、按钮、菜单,甚至是右键菜单,都采用了柔和的圆角设计。这种圆润的风格让整个系统看起来不那么“棱角分明”,更具亲和力,也和现代化的硬件设备(比如笔记本电脑)更搭。
全新的“开始”菜单: “开始”菜单被重新设计了,取消了动态磁贴(Live Tiles),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更干净的、以应用图标为主的列表。顶部是推荐的应用和固定的应用,下面则是所有应用的列表。虽然没有了动态信息推送,但整体布局更清晰,查找应用也更方便。
小部件(Widgets): 这是一个类似信息流的功能,你可以从任务栏上的一个独立图标进入。这里会汇集你关心的新闻、天气、日历、照片等信息,让你快速获取更新,而无需打开浏览器。
新的“设置”应用: “设置”应用经过了彻底的重新设计,采用了更清晰的分层结构和更现代的导航方式,找起设置来更方便,也更符合直觉。
更佳的动画效果: 打开应用、切换窗口、最小化、最大化等操作,都有更流畅、更自然的动画效果,让整个操作过程更赏心悦目。

功能上的“锦上添花”

除了外观上的改变,Windows 11 在实际使用中也加入了一些很实用的新功能:

Snap Layouts 和 Snap Groups(窗口布局和窗口组合): 这是这次更新中非常亮眼的一个功能。当你鼠标悬停在最大化按钮上时,会出现一个窗口布局菜单,你可以选择将当前窗口按照预设的布局放置在屏幕的某个区域(比如左右各一半,或者分为三列)。更厉害的是,当你用这种方式排列了一组窗口后,Windows 11 会记住这个组合,形成一个“Snap Group”。下次你只需点击任务栏上这个应用图标,就可以一键恢复之前的所有窗口布局。这对于需要同时处理多个任务的用户来说,简直是神器,极大地提升了多任务处理的效率。
DirectX 12 Ultimate 和 Auto HDR: 对于游戏玩家来说,Windows 11 在游戏性能和视觉效果上也有提升。DirectX 12 Ultimate 提供了更强大的图形渲染能力,而 Auto HDR(自动高动态范围)则可以自动增强 SDR(标准动态范围)游戏中的色彩和亮度,让游戏画面看起来更生动、更有层次感。
DirectStorage: 这是一项游戏加载技术,能让游戏利用 NVMe SSD 的高性能,大幅缩短游戏加载时间,让你可以更快地进入游戏世界。
Teams 的深度整合: 微软将 Teams 应用(免费版)直接整合到了任务栏中,方便用户快速与家人、朋友或同事进行聊天和视频通话。这表明微软希望让 Windows 成为一个更注重沟通协作的平台。
改进的触摸和触控体验: 对于使用平板电脑或者触屏笔记本的用户,Windows 11 优化了触摸操作。更大的点击目标、更流畅的手势以及改进的虚拟键盘,都让触摸体验更加顺畅。
Windows Sandbox 改进: 允许用户在一个隔离的虚拟环境中运行不信任的应用程序,而不会影响到主系统。Windows 11 对其进行了优化,使其启动更快、资源占用更少。
更好的文件管理器: 文件管理器的一些细节也得到了改进,比如右键菜单更加简洁,常用的操作被置于更显眼的位置。
新的 Microsoft Store: 应用商店也进行了重新设计,界面更现代,并且允许更多种类的应用程序上架,包括 Win32 应用、PWA(渐进式 Web 应用)等,并且允许开发者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这对开发者和用户来说都是好事。

性能上的“暗中优化”

虽然视觉变化最明显,但微软在性能方面也做了一些优化:

更快的唤醒速度: 从睡眠状态唤醒电脑的速度有所提升。
更优先的资源分配: Windows 11 会更优先地分配系统资源给当前正在使用的应用程序,尤其是在你打开了很多应用的情况下,这有助于保持系统的响应速度。
Edge 浏览器性能提升: 内置的 Edge 浏览器在资源占用和性能方面也有优化。

总的来说,Windows 11 就像是给你的电脑换上了一套更现代、更舒适的“衣服”,同时在“内在”也做了一些实用的升级,尤其是在多任务处理和游戏体验方面。当然,任何新系统都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但从整体上看,Windows 11 确实为用户带来了不少令人期待的改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Windows11诞生的背景

犹记得,微软曾被很多人认为Windows 10会是最后一个版本。可是时隔六年后,Windows11还是问世了,显然,这是因为有一些重大的修改需要发布,升级版本号才能推出这些对体验感受改动较大的特性。

在这六年里,大家体验最深的应该就是移动互联网生态的蓬勃发展,移动互联网基于指尖点击的操作方式刷新了用户对个人计算的体验,将电子产品带入到了一个新纪元。

可是当这些新鲜劲儿过去之后,人们还是逐渐意识到,个人的桌面电脑平台依然具备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地位,很多生产力应用还是依赖他们,很多场合依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并没有互相替代的关系。

微软开发了在PC端最流行的操作系统Windows,并且多年来一直尝试向移动平台进军,给Windows10增加了很多来自WP移动平台的特性,但最终并没有能够占领移动平台的市场。

而于此同时,我们发现:

随着处理器技术的高度发展,现在可以依赖转译的方式执行异构代码,同时保持足够的性能。这就意味着,即便最初并非针对桌面平台生态开发的应用,也可以某种方式整合到桌面平台,形成合力。

在微软WP进军移动互联网始终没有成效,而Android平台异军突起,成为市场份额非常高的移动操作系统之后,我认为微软要想整合桌面PC与移动互联网的最佳方式就是直接整合Android。以前这被认为在技术上很难实现,不过现在我们知道它完全可行。

所以Windows11的诞生背景,原因之一,应该就是为了「进一步的打通桌面生产力PC应用生态与移动互联网生态之间的桥梁」。但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什么呢?


二,Wintel联盟的由来历史

关于Wintel联盟,曾经流行的其实就是安迪比尔定理,描写了IT行业中产业软件硬件升级换代的关系。

当然,这其中多少有些调侃的成分,操作系统需要更强的性能更多的还是因为用户与应用程序需求的客观变化而不是为了配合硬件产商,用户运行的应用程序一直在发展,那么硬件软件与操作系统就必然随之发展。

调侃归调侃,所有操作系统产商都需要与处理器产商通力合作,这倒是客观事实。处理器产商制定了处理器标准,以及外围芯片标准,主板接口等标准,甚至要编写编译器,以告诉程序开发者如何为自己的处理器优化。而操作系统则会为硬件提供运行的环境,以及优化调度算法以适应处理器的特性。不惟Wintel是如此,其它操作系统与处理器产商的组合也同样如此。

X86作为一个平台阵营,微软,英特尔,Linux,主板产商,显卡产商,以及其它X86兼容处理器产商,都是这个平台的一分子。一个开放的平台,更能够吸引更多的产商添砖加瓦,从而实现共赢。

英特尔在1991年推出了PCI总线标准,此标准统一了PC内部的外设连接协议,它的扩展版本PCIe总线直到今天仍然还是主流标准。

1995年,支持热插拔以及即插即用的USB外设连接标准也由英特尔引导7家技术巨头企业联合开发,同时由微软倡导推广。即插即用的USB由Windows系统推出之后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

英特尔还推出了迅驰移动计算技术,超极本概念,以及Evo平台品牌,这些都对推动笔记本轻薄化移动化无线化提出了好的解决方案,针对每一个组件进行了优化测试验证,使得PC产商能够推出更好的基于X86平台产品。

被很多用户喜欢的Thunderbolt技术,也由英特尔在2019年贡献给USB推广组织,Thunderbolt3+USB-C从而称为了未来的标准。

在Wintel联盟的带领下,X86 PC平台数十年来都保持着开放,共赢,兼收并蓄的态度,使得它成为广大行业用户,生产力用户以及娱乐用户喜爱的产品,同时也是技术极客们最喜爱的平台。


三,Win11的一些体验上的变化

在Windows11系统中,Wintel联盟做了另外一件大事:运行安卓应用,将市场份额很高的移动平台安卓以及市场份额很高的PC平台Windows结合到了一起,为未来两个平台打通开了一个好头。

而这件事情,就需要将安卓平台app依赖的处理器架构代码,实时转译成X86平台的代码,在Windows11中,这个技术就是英特尔Bridge技术,同样本着开放的心态,让X86平台所有产商共同把平台做大的想法,英特尔Bridge技术被设计成适合所有基于X86平台的处理器,包括友商的处理器。

运行安卓应用所需要的硬件基础已然具备,这,可能是再次改写了x86平台游戏规则的一件事。

微软如果把基于Bridge技术的运行安卓应用功能引入到Windows应用商店,会产生什么样的无限可能,现在想来,大概会是一幅激动人心的远景吧。


四,Intel为Win11带来的其它技术革新

有部分熟悉PC行情的同学知道,这次Windows11的开发与推出,很大程度上离不开与Intel的深度合作,Intel除了增强性能与调度以外,还给Windows11带来了这些功能。


  • 视觉传感检测功能:以前PC休眠之后,用户想要唤醒PC需要等待额外的几秒时间。现在可以在检测到用户时即时唤醒PC,当用户开始操作的时候已经完成了唤醒,从而使得PC能够更快速的响应用户需求。
  • 与此同时,自然能够检测到用户离开的时候,及时的变暗与锁定屏幕,提升了隐私安全性,也有助于延长电池寿命。
  • 多显示器输出的体验改进。多显示器接插与休眠时,以前的Windows会把窗口移动到其它屏幕,无法保证窗口在正确的显示器上,而在Windows11中这个体验得到了改善。
  • Thunderbolt4支持的完善,能够更快传输数据,承载DP口USB口以及PCIE流量,并且为兼容设备充电等能力,这些功能需要Intel与Windows系统一同开发调试。
  • 在Windows11中还将带来全面的5G移动网络支持,而Windows平台下的移动网络支持的主力一直是Intel的基带实现。与此类似的还有WiFi6增强版相关的无线网络支持,大家非常熟悉的PC移动网卡AX200系列也出自Intel。
  • SoundWire音频连接标准,可实现录音室品质的麦克风以及空间分离度更好的多路扬声器,以及用于笔记本的低功耗扬声器技术。作为SoundWire规范的一员,微软Windows中的SoundWire支持也是Intel,微软与其它行业领导者合作开发与推广的。
  • 其它还有许多特性,比如更好的深度学习能力,眼睛注视自动取景选择等能力,都是Wintel联盟希望通过增强X86平台整体竞争力而带来的特性,不一一列举。


从态度上来说,Wintel联盟现在的目标,已经不再是与X86平台内竞争,而是联合与团结整个X86平台生态内的所有友商,共同对抗正在崛起的其它平台。


五,机型推荐:

适逢双十一,英特尔酷睿11代处理器结合Windows11,重新定义了双11!有兴趣尝鲜体验的用户,可以考虑通过一下机型尝试「别样的双十一」。


关于轻薄本,不得不说的就是微软自家的Surface,这款产品甚至影响了整个Windows11的设计,很多人都觉得为了迎合触屏界面不惜牺牲鼠标用户是不是有点过了,但是微软,始终要照顾自家亲儿子的。

Surface pro 8 13寸

  • 优点:带触控笔,平板笔记本二合一。2.8k高分屏
  • 缺点:价格较贵。13寸屏幕较小。
  • 用户:对平板形态有强烈需求的用户。
  • 点评:论外产品,不在同一个赛道。


4G网络支持的机型(ThinkPad X13)

轻薄本其实还有一种形态,值得注意,那就是4G。由于手机功耗的原因,需要长期室外上网的用户使用手机热点并不现实,笔记本直接上网能够将手机从续航焦虑中解放出来。

  • ThinkPad X13 2021 13.3英寸2.5K屏 4G SIM卡支持。
  • 用户:经常需要在室外移动上网的用户。
  • 点评:市面上直接支持4G插卡的款式不多,遇上了对眼的可以考虑。


超高分屏机型(Xiaomi 15 pro):小米笔记本Pro 15 OLED增强版

这是一款将优化主要精力放在屏幕方面的笔记本,3.5K OLED超视网膜屏是同档次产品中的首创。获得英特尔的 Evo认证意味着其综合素质可满足比较严苛的要求,没有明显的短板。

  • 优点:3.5K OLED超视网膜屏带出厂逐台校色。MIUI+与小米手机同屏适配性更好。
  • 缺点:接口比较少,通常需要外接扩展(包装附送一个TypeC扩展坞)。
  • 用户:平面设计者,视频工作者。
  • 点评:主要客户是对屏幕素质有较高需求的创意设计师,是一款很有想法的错位竞争产品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