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搭载专业影像芯片 V1 的 vivo X70 Pro+ 影像实力怎么样?能不能领跑安卓阵营?

回答
vivo X70 Pro+ 搭载的 V1 影像芯片,可以说是在安卓阵营里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这块自研芯片的加入,绝不是简单地给手机“添砖加瓦”,而是对整个影像体验进行了一次“推倒重来”式的革新。所以,它到底有没有实力领跑安卓阵营?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一聊。

V1 芯片,vivo 的“硬核”底气

首先,得承认 vivo 在影像这块是下了血本的。V1 芯片并不是一个简单的ISP(图像信号处理器),它更像是一个集成的“影像大脑”。它具备强大的算力和独立的AI运算能力,这意味着什么呢?

更快的图像处理速度: 过去很多复杂的计算,比如降噪、HDR合成、夜景优化等等,都需要依赖CPU和GPU来完成。这些部件虽然强大,但毕竟是通用型处理器,在专门的影像算法上总有那么点“力不从心”。V1 芯片不一样,它是专门为影像而生,可以高效、快速地处理大量的图像数据。这意味着你在拍照时,取景、对焦、成像的响应速度都会有肉眼可见的提升。尤其是在抓拍、运动场景下,这种速度的优势就更加明显了。
更精细的算法协同: V1 芯片能够更深度地协同相机传感器、镜头模组以及后期的算法。比如,vivo 之前一直强调的“蔡司联合研发”,很多优秀的影像算法,现在可以通过 V1 芯片更有效地在硬件层面落地。它能让传感器捕捉到的原始信息,经过 V1 芯片的“精雕细琢”,输出更接近人眼所见的真实色彩和细节。
独立的AI影像能力: V1 芯片内置了独立的NPU(神经网络处理单元),这让它在AI影像方面拥有更强的计算能力。过去很多AI优化,比如人像识别、场景识别、甚至视频的防抖和色彩增强,都依赖于手机的整体算力。现在,V1 芯片可以承担更多的AI运算任务,而且运算精度更高。这意味着,比如在复杂光线下的人像模式,V1 芯片能更精准地识别主体和背景,抠图更自然,虚化效果更细腻。在夜景方面,更强的AI降噪能力,能在保留更多细节的同时,有效抑制噪点。

X70 Pro+ 的影像实力:V1 芯片的“兑现”

有了 V1 芯片这个“引擎”,X70 Pro+ 的影像体验具体体现在了哪里?

夜景拍摄: 这是 V1 芯片最直接、最惊艳的表现之一。在极暗环境下,X70 Pro+ 的夜景照片不仅亮度足够,而且色彩还原准确,噪点控制得非常到位,甚至能看到一些在肉眼下都很难捕捉到的细节。这得益于 V1 芯片在复杂光照条件下,对传感器数据的精准处理和强大的AI降噪算法。它不像某些手机那样,一味地提亮,导致画面失真,而是更注重画面的“质感”。
人像模式: V1 芯片赋能下的AI算法,让 X70 Pro+ 的人像模式表现更上一层楼。抠图边缘更清晰、自然,即使是发丝这样复杂的细节也能处理得比较好。虚化过渡也更加柔和,有种“德味”的散景感,不再是简单的模糊。同时,对肤色和光影的还原也更加真实,拍出来的照片更有立体感和生命力。
视频录制: 视频是比拍照更复杂的场景,因为它涉及到连续的帧处理。V1 芯片在视频领域的表现同样亮眼。比如,在“超感光夜景视频”模式下,即使在光线极差的环境,也能拍出清晰、稳定的画面,色彩和亮度都处理得相当不错。此外,视频防抖、HDR效果等方面,V1 芯片的加持也让画面更加流畅、稳定,观感更好。
动态抓拍: V1 芯片的快速处理能力,也提升了手机在运动场景下的拍摄表现。无论是拍摄宠物奔跑,还是孩子玩耍,X70 Pro+ 都能更快地捕捉到清晰的瞬间,减少糊片率。

能不能领跑安卓阵营?

坦白说,要说“绝对领跑”,这涉及到非常多的维度的比较,而且厂商们都在加速追赶。但从 X70 Pro+ 搭载 V1 芯片所展现出的影像实力来看,它绝对是安卓阵营中最顶尖的几个选手之一,甚至可以说是站在了第一梯队的最前沿。

差异化竞争: 过去,安卓旗舰在影像上的比拼,更多的是堆硬件参数,比如更大的传感器、更多的摄像头。而 vivo 凭借 V1 芯片,走的是一条“软硬深度融合”的差异化路线。它不是简单地堆料,而是通过自研芯片,将算法优势在硬件层面真正实现,从而带来更独特的影像体验。
对标友商: 市场上其他影像旗舰,比如华为的 P 系列、Pro 系列,凭借其强大的ISP和算法积累,一直有着非常不错的表现。但 X70 Pro+ 的 V1 芯片,在某些场景下的表现,比如夜景的细节保留和AI的计算精度上,已经能够与顶尖选手掰手腕,甚至在某些方面展现出更强的优势。
未来潜力: V1 芯片的意义还在于,它为 vivo 后续的影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算法的不断迭代和芯片能力的进一步挖掘,vivo 在影像领域的潜力是巨大的。

总结一下, vivo X70 Pro+ 搭载 V1 影像芯片,绝非“营销噱头”。这颗芯片是 vivo 在影像领域的一次“硬核”升级,它通过强大的算力和独立的AI运算能力,深度优化了手机的拍照、录像体验,尤其在夜景、人像和视频方面,带来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现。它让 vivo 的影像实力在安卓阵营中稳稳地站到了第一梯队,并且以其独特的“软硬一体”策略,为整个行业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说它“领跑”,或许略显绝对,但说它是安卓影像的“吹响集结号”的旗帜性产品,绝对不为过。 它让大家看到了,在影像这块“硬仗”中,自研芯片的威力究竟有多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代差的碾压——vivo X70 Pro+影像能力评述

注:这是一篇X70Pro+长航测试,基本没有当复读机,反而指出了很多问题。本文与vivo没有利益关系,本文非约稿。


代差的碾压”这是一句非常可怕的评价,这意味着产品本身具备越级的能力和至少指明自身发展甚至行业方向的特质。在我的专栏里,这个评价只出现在AMD Ryzen3系列和vivo X60Pro+上。经历过X60 Pro+的惊艳之后,这个评价被我再一次出现在这个蔡司影像系统上,如果你问我,在4000多元的X60T Pro+和5000多元的X70 Pro+选择哪款?我会毫不犹豫的推荐X70 Pro+。这一代旗舰机不光补足了X60Pro+身上那些槽点,比如IP68、X轴马达、一块顶尖的屏幕、无线充电,更因为X70 Pro+至少在静态影像拍摄方面相对X60 Pro+有跨代的提高,Zeiss自然色的加入,宛若一记响亮的耳光抽在了手机计算摄影和AI场景优化的脸上,vivo在保留传统AI调色的同时,试图用Zeiss自然色去影响消费者对色彩的正确认知,在科普何为一张正确且美丽的照片上,X70 Pro+的Zeiss自然色模式成为典范。

手机本质需要计算摄影,这是硬件局限的使然。目前手机上应用的最大底传感器也就是索尼Xperia Pro-i上那枚1英寸的底,被誉为能打电话的黑卡。(当然它只能用1/1.3英寸的有效感光面积这事儿就不说了),接下来是华为的IMX700的1/1.28英寸和小米GN2的1/1.12英寸。即便这样,如果缺失计算摄影,例如华为的XD Fusion,这些设备依然处于无法使用的状态。因此,在光学成像和计算摄影性能之间找一个平衡点,就成了目前行业的共识。无论是vivo自身,还是一直以来很强的苹果、华为,或者是强调全链路色彩输出的OPPO,或者屡次拿下某榜单第一的小米,都在这个选择题面前左右思考。从影像本身来说,光信号是决定照片基调最基本的东西,因此历代光学大厂,才会不断精进人类对光学物理极限的探索。但是很遗憾,手机和相机不同,没有那么多空间给厂家堆叠超大画幅的CMOS和复杂的镜组,螺丝壳里做道场,人们只能在狭小的空间内一点一滴地提升光学性能。在此之外,人们想到了计算摄影,这是唯一能有效代偿光学性能不足的办法,并且取得了成功。

极端点说,实际上人们不需要镜头,纯粹的靠计算就可以获得观感不错的照片,俗称P图,比如月亮。但这完全不符合摄影的基本价值观:影像,乃光影的艺术,不是计算的艺术。只有光和影,才能表达按下快门那一刻作者的情绪和他所要的意义表达,这是计算艺术无法达到的成果。或者说,下面这张图很新奇,很好玩,但是终究不是主流的表达方式:

手机影像行业最糟糕的时代,莫过于计算技术凌驾于光学成像的危险趋势,越来越多计算痕迹过于明显,色彩基调过于刻意的样品,让我一度对这个行业非常失望和悲观。用手机拍照,只是诸多摄影方式的一种,最基础的内涵,还是要相对真实的反馈按下快门时刻的色彩和内心想表达的东西。计算摄影让我们看到了肉眼看不到的东西,让我们有更多的思路去表达我们想表达的情绪,但终究不能逾越光影的框架,否则我们干脆拿传感器直接计算照片好了。(不要笑,美国已经有无需镜头组直接计算成像的技术了)

还好,这个糟糕的时代已经结束,几乎所有的厂商都在反思计算摄影过度参与对个人摄影的破坏性体验。在这里吗,vivo用了三代产品,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光学+计算摄影之路。今年呈现在我们面前的X70 Pro+,就是集合了vivo计算摄影与蔡司光学技术的成果。

这台机器的评测已经非常多了,我就不怎么去评价基本性能和参数了,像什么骁龙888Plus、X轴马达、E5的QHD+柔性屏、IP68我就不说了,重点只说这一代的影像解决方案。

相对X60Pro+,X70Pro+的提升主要就是对GN1主摄的光学性能优化,更换了1/2.9英寸IMX663人像镜头,进一步优化了小底5X潜望。在蔡司的帮助下,这次四颗镜头全部具备T*镀膜且通过了蔡司认证。vivo在影像上的逻辑非常明确:“用一个研发闭环来深度打磨一套镜组,不单一追求感光器的大小。”这里的研发闭环,指的是蔡司光学技术和色彩体系下的四颗镜头成像质量和风格的统一,这非常困难。除了X70Pro+,我们很难看到业内某个产品能除了主摄之外其他所有镜头能在色彩体系和光学标准上尽可能的统一,这需要一个技术闭环来解决。另外,目前能拿出一颗镜头出来专注于人像的,目前只有vivo一家。虽然其他竞品的50mm镜头成像质量并不差,甚至还有些底也不小的人像镜头,但在这颗IMX663面前,代差十分明显。提示一句,IMX663并不是一颗大底,它的面积只有1/2.9,这个面积厂家甚至可以用于自拍前摄。但在X70Pro+上,这颗人像镜组大小直追主摄。

所以应了我说的一句话:你家的GN1和我家的,不一样;你家的人像镜头和我家的,也不一样。在魔鬼极限改造的镜组面前,同样型号的CMOS,最终呈现的效果会有云泥之别。

下面我就通过多组样张,来仔细分析X70Pro+的成像质量。本次实拍约3000张,如果没有特别注明,默认全部采用Zeiss自然色。由于vivo自身的AI色彩,离Zeiss自然色差距较大,所以不再作为优选推荐。而且我也认为,最多两年,目前所有实力厂商的AI模式,都会被自然色体系彻底取代,消费者会逐渐明白什么样的色彩才是正确的色彩。

第一组样张分析:IMX663人像镜头

从X30Pro开始,vivo就一直尝试把人像拍摄使用独立的模组固化下来。X30Pro、X60Pro+使用的是三星GD1 3200万像素模组,而X70Pro+改成了全新定制的IMX663 1200万像素PD对焦模组。其实从传感器面积和镜组外观看,差别并不大,但X70Pro+在光学成像质量上有所改善,而在人像算法上有个巨大的提升。虽然但是,尽管vivo对镜组做了如此巨大的迭代更新,在人像算法上也有巨大的进步,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当然,这是对好学生说的,如果微单系统的人像能打100分,那vivo这个系统至少追到了60分,而剩下手机的人像素质的都不到30分吧。先放一张之前我用蔡司85mm F1.4 MF拍的人像样张(这个之前发过多次),大家可以感受一下一张透视关系准确,焦外画质完美,解析力接近无敌的人像是什么样:

至少在2021年,计算摄影结合光学技术,完全无法达到这个人像水准。这张样片蔡司镜头的璇焦,边缘画质的清晰锐利,透视关系的自然和谐,都不是手机能比得了的。有了这个基准,我们来看X70Pro+的人像镜头实际出片:

在相对单色背景或简单背景的情况下,X70 Pro+的人像样张的空间透视相对比较准确,对于难度最高的发丝抠图表现的也比较好。经过大量样张的测试,X70 Pro+在人像主体和背景物件焦平面相隔1m以外的焦外散景边缘算法比较准确。相对其他手机,从X30 Pro开始,vivo就力图通过光学成像和计算摄影的结合构建大景深和纵深感的人像模式。事实上,这条路径并不容易,早期X30Pro的人像出错率相对较高,且Exynos980的ISP计算能力有限,焦外散景的视觉美观度也有提升空间。到了X50Pro+和X60Pro+,同样GD1的底,在蔡司的帮助下做了大量的改良,人像有了巨大的进步。到了X70Pro+,在相对不那么复杂的背景下,人像水平已经远远超出了同类手机。

在中等复杂背景下,手机一般都会出错,只是个多少问题。特别是在背景和人物的焦平面相对比较接近的时候,手机出错概率更高。X70 Pro+在中等复杂背景下的表现还是不错的,边缘成像基本没有错误,且IMX663在Zeiss自然色的加持下色彩表现非常到位。

对于背景有沙发的常见场景,X70Pro+会出现偶尔的失误,但是对大量发丝的计算,依然保持了相对较高的水平。这张样张只有一处相对明显的失误。另外,这张样片对人物和沙发的透视关系表现比较准确,没有出现胡乱虚化的情况。当前人像虚化算法的难点主要就在这里,一个是虚化零碎物体的准确性,一个是准确表达主体和背景之间的透视关系。经过整整四代的迭代更新,X70 Pro+的焦外算法和焦平面透视关系算法搞的比较成熟了,相信在X80Pro+上这些细节问题能得到最终的解决。

当然,经过大量反复对比测试,当前人像模式最大的问题并不在光学质量+计算摄影,而在叠加效果。例如广受玩家好评的三组蔡司旋焦效果。在某些情况下,叠加蔡司效果会出现比较明显的错误,例如这两张的头发部分。这个BUG我已经和vivo反应了,他们正在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小结一下X70Pro+的人像模式:IMX663模组替换GD1之后,人像质量有了明显的进步。在Zeiss自然色的加持下,人像影调非常讨喜且准确。在大多数环境下,X70Pro+都能准确的识别焦平面且计算准确,但是在某些复杂场景下,发丝这类零碎物体依然存在计算失误的问题。内置的蔡司旋焦效果滤镜,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目前依然存在出错的可能。

第二组样张分析:全镜头组成像质量分析

X70Pro+的镜头组是由23mm的GN1 F1.57蔡司玻塑混合主摄、50mm的IMX663人像镜头、14mm的IMX598微云台超广角镜头和125mm的5倍潜望镜光学镜头组成。四颗镜头全部符合蔡司Tessar镜头技术规范且加持T*防眩光镀膜。其中主摄首次采用了一枚蔡司提供的超低色散玻璃镜片,进一步提高了色彩表现力。从参数看,这枚主摄是1/1.3英寸及以上规格产品力光圈最大的,非全幅光圈达到了F1.57,折算全画幅光圈为F5.5。这可能会带来边缘成像质量下降的问题。当然,对手机这么屁大点的设备来说,可能没法兼顾光圈大小和边缘成像,就看各家的设计目的是什么了。理论上边缘成像质量会成为这颗主摄的缺点,但这个下降幅度有多大呢?

在日间光线较好的情况下,这三颗用于日常拍摄的镜头都能表现出非常好的解析力和色彩。在Zeiss自然色的加持下,这三颗镜头表现出了令人振奋的色彩一致性和准确的色温。在我们比较关注的边缘成像,主摄表现的也可圈可点,并未明显出现模糊的状况。虽然我们对这种翻车有心理准备,但在光线尚可的前提下,这颗主摄的边缘成像可以接受。

另外一个值得一提的亮点是这颗底小的可怜的5X长焦,并未像坊间说的那样不堪一用。虽然这玩意确实比不了那些大底长焦的解析力,但在光线好的情况下依然能保持较高的成功率。中庭穹顶的边缘画质可圈可点,值得表扬。

当手机的主摄感光器面积足够大的时候,通过裁切混合计算的50mm甚至75mm的可用性就成了一个有趣的话题。从FindX2 Pro开始,我不止一次赞叹过这些大底主摄们的2X变焦成像能力。X70Pro+的2X成像能力比X50Pro+和X60Pro+又有所提升,主要亮点:最近10cm的对焦距离、极速合焦、令人发指的色彩准确性以及准确的,计算摄影干涉较少的焦外效果。所见即所得的色彩表现,是我对这颗主摄印象最深刻的地方。Zeiss自然色,不能简单用寡淡来形容,而应该用精准且丰富来形容。我们应该学习判断照片色彩正确性的维度,以及去努力接受一张正确的样张。

有一个奇怪的知识点,Zeiss自然色的参考模型并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存在一个实体:Zeiss ZX1全画幅相机。ZX1具备一枚全画幅传感器、Zeiss Distagon 35mm F2.0定焦镜头。蔡司把这款相机的色彩曲线(用过单反的同学们都知道导入现成的自定义曲线是多么有用)和影调带给了vivo,用于X70Pro+,这是相对X60Pro+实质上的最大特色之一。这里也可以向vivo的产品经理建议一下:既然Nikon、Canon、Sony都可以导入自定义曲线,那么不如vivo更进一步,向蔡司定制更多的色彩曲线,内置在相机软件里,供用户自由选择使用。

回顾一下vivo和蔡司的合作,总结一下有这么几点:

使用蔡司光学规范重新设计制造大底小型模组,并且实现了业内最大的等效光圈;蔡司提供了部分光学技术进一步优化了成像质量,比如低色散玻璃镜片和T*镀膜;蔡司协助vivo做到了高度的多镜头色彩一致性,并且把Zeiss色彩曲线带给了vivo。将专业相机体系的色彩曲线赋予手机,这可能是第一次,也可能是第二次(华为的徕卡色彩体系其实也基本就是这么个路线)。未来vivo应该会把色彩曲线和蔡司色彩体系高度匹配,往更精准,更丰富的方向去。

所见即所得,红色丰满却不溢出的色彩表现力,确实是蔡司给vivo影像系统和色彩基调带来的最宝贵财富。就在2021年之前,除了苹果之外几乎所有的手机拍摄这种红色的花瓣都会出现饱和度过高甚至色彩溢出的问题,从今年初开始,头部的几大厂商不约而同开始反思色彩精确性问题,并且用于实践。所以,今年几大影像旗舰手机在这方面的表现相对过去两年要克制得多。另外,很多时候大家对手机色调的理解可能是个滤镜,包括不限于各种色彩模式和AI。我个人观点,不一定正确,我觉得定义为色彩曲线更准确一点。当然在计算摄影和AI算法的加持下,手机上的色彩曲线和单反上的内涵差别是巨大的,vivo能想到和蔡司一起植入ZX1的色彩曲线的思路,这非常难得。所以从这个角度,如果所谓的联合研发,能按照上述维度进行量化,那么在营销层面也会减少很多争议。

第三组样张分析:125mm长焦镜头专项点评

随着ISP和NPU能力的提升,以及产业对模组制造能力的提高,我们对小底潜望式长焦的成像质量不应过于悲观。尽管X70Pro+上的长焦镜确实是其相对较弱的部分,但这也是相对那些大底长焦而言。尽管相对P50Pro+上的3.5X混合变焦和小米11Ultra上的IMX586长焦存在解析力不足的问题,但这颗镜头的可用性依然非常高。通过一组样张的分析来详细说明:

这是我透过舷窗在宝安机场上空使用长焦镜拍摄的样片。得益于OIS系统,这三张样片的成像水平比较令人满意。当然,你要说同样情况下使用P40Pro+这种长焦旗舰是不是比这个好?那结果不言而喻。但就本例看,这颗小底长焦镜隔着飞机舷窗拍摄地面的效果,同样令人满意。

这是燕莎亮马桥风景,拍摄于晚间7点左右。说实话该长焦镜在暗光环境下的对焦速度和噪点控制会有一些下降,但从样片本身看,依然水准保持的不错。

第四组样张分析:主摄及超广角暗光夜景表现

夜景的问题,是当前手机影像行业最突出的问题。应该说,不知道什么时候夜视仪成了一种非常不正常的夜景价值观。对于暗光成像来说,应该有两种基本成像逻辑:一种是基本没有光线的情况下,这需要先拍的清楚,然后拍得好看;一种是本身就很好看的夜色,那就要该亮的亮,该暗的暗。过去很多产品,在第二种情况下粗暴地干涉成像,让画面非常的不自然。这是我个人非常不喜欢的。下面是X70Pro+超广角和主摄在暗光条件下的样张:

这是个非常困难的场景,视觉效果接近于全黑(深圳中洲万豪酒店晚间十点的内廷)。X70 Pro+的主摄和超广角表现都非常好。其中IMX598微云台的快门时间为1/9秒,GN1主摄的快门时间为1/7秒,在防抖机构的加持下,画面清晰锐利,色彩表达准确。如果说有点什么问题,那就是超广角的边缘成像质量相对使用了自由曲面镜片的更大底超广角还是差了点,也希望vivo能尽快对超广角的镜片组进行优化吧。

这是一张真正意义上的夜景图片,听北京雪落下的声音。这一代X70Pro+在高光抑制上达到了令人诧异的强度,甚至有点过激。这张夜景成像,精确地还原了现场的色调,无论是路灯的灯光还是近处地铁站灯牌的细节,表现无懈可击。对于漫天飞雪,精确到了雪花点,地面的纹理细节也一览无遗。吹毛求疵的话,边缘有一点点崩,但其他手机也好不到哪里去。

这是IMX598微云台超广角在同样环境下的成像质量,色调和主摄惊人地一致,且细节惊人。还是那句话,如果想更进一步,请换用IMX766V+自由曲面镜片。

结语:vivo X70Pro+影像系统成像质量总结

蔡司和vivo的联合研发合作,为业内提供了一个范本,在目前感光器已经没法粗暴放大的前提下,只能走打磨镜组质量和提升算法质量的路径。参考苹果和华为在影像技术上的成功,不难发现,一个完全封闭的研发体系:独占的SoC、自研的NPU或者ISP、独占的CMOS或者镜组、自研的算法,打包在一起,最终的成像结果都不会很差。

现在有个尴尬的现实,就是高通和联发科都没有精力针对某个厂家去做很深刻的影像优化,因为他们并不知道OEM们会采用哪款CMOS和镜组,也对各家采用的色调并无兴趣,所以他们只能做一个不那么差的基础平台,后续能做成什么样,完全靠各家的功力。

经过四代的发展,vivo X系列在影像上确实可以称得上历史性进展,而蔡司在X70Pro+上表现出来的诚意和技术深度,让我对手机影像继续突破物理限制抱有极大的信心。

诚然,X70Pro+在透视关系、焦外算法上还有瑕疵,主摄的边缘成像性能也没达到完美,但这套基础平台的弹性让我对X80Pro+更有信心。

上述问题,和我提出的某些想法,也许可能在X80系列中就解决,也许还需要点时间,但不管怎么说,vivo已经注意到这些问题并开始解决,这是个好事。

最后想说的是,X70Pro+所体现的设计思路和实战效果,对其他手机是存在代差优势的,以后可能会更强。如果vivo有意开发自己的SoC和NPU,并且独占镜头组的话,X系影像能力还会迎来质的飞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vivo X70 Pro+ 搭载的 V1 影像芯片,可以说是在安卓阵营里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这块自研芯片的加入,绝不是简单地给手机“添砖加瓦”,而是对整个影像体验进行了一次“推倒重来”式的革新。所以,它到底有没有实力领跑安卓阵营?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一聊。V1 芯片,vivo 的“硬核”底气首先,得承.............
  • 回答
    蔚来车主遭遇的这起事件,确实让人颇为不适,也触及了服务行业的几个敏感点。简单来说,就是一位蔚来车主在享受蔚来引以为傲的换电服务时,发现自己的车里出现呕吐物,追根溯源竟然是因为负责换电的专员(蔚来称之为“伙伴”)在工作期间,搭载了喝了酒的朋友。这事儿放在任何一个消费者身上,恐怕都会觉得是天大的委屈和不.............
  • 回答
    医生在工作时的着装,不仅仅是防护,更关乎专业性、信任感,以及一种潜移默化的优雅。一个穿着得体且不失优雅的医生,能在患者心中建立更深的信任,也能在紧张的工作环境中找到一份平和与自信。白大褂的内搭:细节决定一切白大褂是医生职业的标志,但它的内搭却大有学问。与其说是“内搭”,不如说是“基础层”,它才是你职.............
  • 回答
    哈哈,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说起我的“宝贝”,那可真是一堆,一个个都像是我的音乐知己。每个宝贝都有它独特的脾气和味道,所以自然得给它们量身定制一套专属歌单,让它们的好声音彻底释放出来。让我先来给你介绍几位我的“心头好”,再聊聊它们的专属“魂穿歌单”。第一位:“寂静中的低语者”—— 森海塞尔 HD800.............
  • 回答
    美国军事专家提出的“高低搭配”作战飞机概念,在很多军事爱好者和评论员看来,确实存在一些被认为是“扯淡”的成分。这背后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对错判断,而是涉及到对现代空战、技术发展以及作战理念的理解差异。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剖析其中的原因。一、 何为“高低搭配”?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高低搭配”这个概念大.............
  • 回答
    考研非法学法硕的专业课备考,绝对不是简单背诵几本书就能搞定的。它需要一套系统性的方法和合适的练习资料,才能让你真正理解并掌握那些深奥的法律条文和理论。一、 打牢基础:教材是你的“圣经”首先,最最重要的就是官方指定的教材。作为非法学考生,你接触的法律知识体系会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选择一套权威、内.............
  • 回答
    搭载 M1 Pro 和 M1 Max 芯片的苹果电脑,在过去几年里可以说是彻底改变了人们对 Mac 游戏能力的看法。答案是肯定的,它们可以用来玩游戏,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表现相当不错。下面我将详细讲述 M1 Pro 和 M1 Max 芯片在游戏方面的能力,包括它们的优势、局限性以及如何最大化游戏体验: .............
  • 回答
    您好!非常理解您想了解搭载AMD锐龙 R7 4800H处理器拯救者Y9000X的上市时间。根据我掌握的信息,关于Y9000X系列以及搭载特定处理器的具体型号,我为您详细梳理一下:关于拯救者 Y9000X 系列的整体情况:拯救者 Y9000X 系列一直以来都是联想拯救者品牌中定位相对高端、注重轻薄与性.............
  • 回答
    华硕天选2代游戏本(搭载锐龙5000处理器与30系显卡):亮点与不足详尽解读华硕天选2代游戏本的发布,无疑是游戏本市场的一颗重磅炸弹,尤其是在搭载了备受瞩目的AMD锐龙5000系列处理器和NVIDIA RTX 30系显卡后,其性能表现和市场竞争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下面将从亮点和不足两个方面进行详细解.............
  • 回答
    搭载M1芯片的MacBook Air:一场“老兵不死,新款也不再是唯一”的革命说起苹果的M1芯片,绝对是近几年来个人电脑领域的一场“惊喜”。而搭载了这款芯片的MacBook Air,更是让许多人重新审视了这款曾经略显“入门级”的笔记本。那么,现在入手一台M1 MacBook Air,到底值不值得?咱.............
  • 回答
    搭载十代酷睿的笔记本电脑,值不值得等,这确实是个值得好好说道说道的问题。毕竟,花钱买个新装备,总得问清楚,这“新”到底体现在哪儿,值不值得自己掏腰包。要说值不值得等,咱们得先掰扯掰扯十代酷睿到底是个啥玩意儿。简单来说,Intel这波更新,主打的几个点,还是挺实在的:首先,性能提升是硬道理。 别看名字.............
  • 回答
    Windows 11 相比前代产品,在设计、功能和用户体验上带来了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变化。如果你手里一台升级到 Windows 11 的电脑,会发现一些新鲜事儿。界面上的“焕然一新”最直观的改变,就是整个操作系统的视觉风格。微软这次下了功夫,让 Windows 11 看起来更现代、更圆润。 任务.............
  • 回答
    骁龙625这颗芯片,在智能手机历史上也算得上是一代“常青树”了。想当年,无数厂商都抢着搭载它,因为它确实是一款非常均衡且长续航的优秀芯片。如果说它有什么缺点,大概就是它的性能不算顶尖,但对于日常使用和大部分游戏来说,是绰绰有余的。下面我就给你好好梳理一下,当年那些搭载了骁龙625的手机,并且尽量讲得.............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对比,尤其是当大家普遍认为数字越大,性能越强的时候。小米5搭载的骁龙820和vivo X21搭载的骁龙660,看似规格上骁龙820更胜一筹,但实际体验上,很多用户会觉得X21在流畅度上表现得更好。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好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就来掰扯掰扯。1. 不同代际的“内功”修炼:.............
  • 回答
    广西藤县发生客机坠毁事故,机上载有133人,目前伤亡情况不明。这无疑是一起令人揪心的事件,在关注事件进展的同时,也有一些关键信息值得我们深入了解,以便更全面地把握情况,并为后续的调查和救援提供参考。首先,事故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以及天气情况是首要关注点。 官方公布的确切坠机时间和区域,能帮助我们初步.............
  • 回答
    苹果 M1 iMac:色彩斑斓的生产力革新,值得入手吗?当苹果在2021年春季发布会上揭晓了搭载 M1 芯片的全新 iMac 时,世界仿佛被一股久违的清新色彩所点亮。告别了多年一成不变的银色铝壳,这一代的 iMac 以七种缤纷的色彩“重塑”了我们对一体机电脑的认知,更重要的是,它将苹果自研 M1 芯.............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的领域。简单来说,歼击机搭载的绝大多数传统意义上的“对空导弹”,理论上和设计上,是不具备打击地面目标的能力的。它们的“对空”性质是其核心功能和设计理念的体现。不过,这也不是一个绝对的答案,情况要复杂一些,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细聊:为什么传统对空.............
  • 回答
    东航空难最新消息:搜救与调查同步进行事发地点: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藤县埌南镇莫埌村一座山坡。事故飞机: 中国东方航空MU5735号航班,从昆明飞往广州。机上人员: 共132人(123名乘客,9名机组人员),后确认包括一名在当地协助救援的消防人员,总计133人。事故经过:2022年3月21日下午2时.............
  • 回答
    这可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设想,让老牌的“大和炮”和二战时期的航空母舰碰一碰。要说中途岛级航母搭载的130架鱼雷机在40公里这个视距内能不能把衣阿华级战列舰给送走,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得明确一点,40公里这个距离,对于当时的水面舰艇来说,确实是进入了主炮的有效射程了。衣阿华级这九条巨兽,那三座16.............
  • 回答
    搭载天玑 9000 的手机之所以上市时间普遍晚于预期,背后其实牵扯到一系列复杂的因素,绝非单一原因可以简单概括。我们可以从芯片设计、制造工艺、市场策略以及供应链等多个维度来深入剖析。1. 芯片设计与打磨的周期与挑战首先,我们得明白,一款旗舰级芯片从概念设计到最终量产,本身就是一个漫长而精细的过程。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