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搭载 M1 Pro和M1 Max 芯片的苹果电脑,可以用来玩游戏了吗?

回答
搭载 M1 Pro 和 M1 Max 芯片的苹果电脑,在过去几年里可以说是彻底改变了人们对 Mac 游戏能力的看法。答案是肯定的,它们可以用来玩游戏,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表现相当不错。

下面我将详细讲述 M1 Pro 和 M1 Max 芯片在游戏方面的能力,包括它们的优势、局限性以及如何最大化游戏体验:

M1 Pro 和 M1 Max 芯片的强大之处在游戏方面的体现:

苹果在 M1 系列芯片(包括 M1 Pro 和 M1 Max)上投入了巨大的工程力量,尤其是在图形处理单元(GPU)方面。这为 Mac 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游戏性能:

1. 强大的 GPU 核心数量:
M1 Pro: 通常拥有 14 核或 16 核 GPU。
M1 Max: 通常拥有 24 核或 32 核 GPU。
相比之下,早期的 M1 芯片只有 7 核或 8 核 GPU。更多的 GPU 核心意味着芯片能够同时处理更多的图形数据,直接转化为更高的帧率和更流畅的游戏体验。

2. 统一内存架构 (Unified Memory Architecture UMA):
这是 M1 系列芯片最核心的创新之一。CPU、GPU 和其他核心共享同一块高速、高带宽的内存池。
游戏优势: 传统电脑中,CPU 和 GPU 各自拥有独立的显存(VRAM),数据在两者之间传输需要额外的步骤和时间。UMA 消除了这种瓶颈,GPU 可以直接访问和处理分配给它的内存,无需复制,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和 GPU 的利用率。这对于需要大量纹理和模型数据的游戏来说尤其重要。
内存容量大: M1 Pro 最高支持 32GB 统一内存,M1 Max 最高支持 64GB 统一内存。这意味着 GPU 可以访问更大的显存池,允许游戏加载更高分辨率的纹理,支持更复杂的场景和特效,而不会因为显存不足而导致性能下降。

3. 高效的能效比:
M1 系列芯片基于 ARM 架构和先进的制程工艺(例如 5nm),在提供强大性能的同时,能耗却非常低。
游戏优势:
更长的续航: 在 MacBook Pro 上玩游戏时,电池续航能力远超同等性能的 Intel 平台笔记本。
更低的散热: 芯片发热量低,意味着风扇噪音更小,或者在一些设计优秀的笔记本上甚至可以在不开启风扇的情况下运行。这提供了更安静、更沉浸的游戏环境。
更稳定持久的性能: 低发热也意味着芯片在长时间游戏过程中更不容易出现过热降频的情况,能够更长时间地保持峰值性能。

4. 优秀的媒体引擎:
虽然不是直接为游戏设计的,但 M1 Pro 和 M1 Max 的媒体引擎可以处理视频编码和解码。
游戏相关优势: 这能帮助系统在后台处理录制游戏画面(通过 OBS 等软件)时,将更多的 CPU 和 GPU 资源留给游戏本身,提高游戏帧率。

5. Metal 图形 API 的优化:
苹果的 Metal 是其原生的高性能图形 API。
游戏优势: 如果游戏开发者针对 Metal 进行了优化,那么在 Mac 上运行能够充分发挥 M1 系列芯片的性能潜力,实现比其他平台更好的图形效果和更高的帧率。

M1 Pro / M1 Max 芯片在游戏上的具体表现:

游戏库的增长: 随着 Apple Silicon 芯片性能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游戏开发商开始关注 Mac 平台。许多主流游戏(如《死亡细胞》、《英雄联盟》、《原神》、《微软飞行模拟》、《生化危机》系列等)都推出了 macOS 版本,或者可以通过 Rosetta 2 转译运行。
性能水平:
M1 Pro: 能够流畅运行许多中等画质下的 3A 大作,或者高画质下的独立游戏和 eSports 游戏。例如,《英雄联盟》在高画质下可以达到很高的帧率;《原神》在中高画质下也能获得不错的体验。
M1 Max: 凭借其更多的 GPU 核心和更高的内存带宽,M1 Max 的游戏性能更为强大,接近甚至媲美一些中高端独立显卡。它能应对更多要求更高的游戏,并在更高的画质设置下提供更流畅的帧率。
支持的游戏类型:
竞技类游戏/eSports: 《英雄联盟》、《CS: GO》(通过转译)、《守望先锋》(通过转译)等这类对帧率要求较高的游戏,在 M1 Pro 和 M1 Max 上表现出色。
RPG 和冒险游戏: 《原神》、《Baldur's Gate 3》(原生支持,表现优秀)、《Disco Elysium》、《Cyberpunk 2077》(通过转译,但性能不俗)等,都可以获得良好的游戏体验。
模拟经营和策略游戏: 这类游戏对 GPU 的要求相对较低,M1 系列芯片都能轻松应对。

需要注意的局限性和考量:

尽管 M1 Pro 和 M1 Max 的游戏性能令人印象深刻,但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了解:

1. 原生支持的游戏数量相对较少:
虽然情况在改善,但原生为 Apple Silicon 和 Metal API 优化的游戏数量仍然不如 Windows 平台上的 DirectX/Vulkan 支持的游戏多。
很多游戏只能通过 Rosetta 2 进行转译运行。Rosetta 2 的转译效率非常高,对于许多游戏来说性能损失可以忽略不计,甚至表现超出预期。但对于一些对性能要求极高、优化复杂的游戏,转译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性能影响。

2. 部分游戏兼容性问题:
某些游戏可能依赖特定的 Windows API(如 DirectX 12 的某些高级特性)或 DRM 保护机制,导致无法在 macOS 上运行或存在兼容性问题。
反作弊软件: 一些大型多人在线游戏的反作弊软件可能不兼容 Apple Silicon 或 macOS,这是阻碍某些游戏在 Mac 上顺利玩耍的重要原因。

3. 与高端独立显卡(如 RTX 40 系列)的对比:
M1 Max 的 GPU 性能虽然强大,但与顶级独立显卡(如 NVIDIA GeForce RTX 4080/4090 或 AMD Radeon RX 7900 XTX)相比,在绝对的原始图形处理能力和光线追踪性能上仍有差距。
如果你是追求在最高画质下畅玩所有最新的 3A 大作,并且对光线追踪效果有极致要求,那么高端 Windows PC 仍然是更好的选择。

4. 使用第三方工具的必要性:
CrossOver / Parallels Desktop / VMware Fusion: 对于没有 macOS 原生版本的 Windows 游戏,可以使用这些虚拟机或兼容层软件来运行。
CrossOver: 基于 Wine 开发,可以直接在 macOS 上运行 Windows 应用程序,无需完整的 Windows 系统。许多游戏通过 CrossOver 运行效果不错。
Parallels Desktop / VMware Fusion: 可以安装完整的 Windows 操作系统。虽然 M1 系列芯片也可以运行 ARM 版的 Windows,但许多游戏仍然是为 x86 架构设计的,这时虚拟机需要进行模拟,性能损耗会比较大。不过,随着 Windows on ARM 的发展和虚拟机软件的进步,这种方式也在变得越来越可行。

如何最大化 M1 Pro / M1 Max 的游戏体验:

1. 优先选择原生支持 macOS 的游戏:
游戏开发者为 Apple Silicon 和 Metal API 优化的游戏,往往能提供最佳的性能和图形效果。
在 Steam、Epic Games Store 等平台购买游戏时,注意查看是否有 macOS 版本。

2. 关注游戏支持列表和社区反馈:
很多网站和社区会收集和测试哪些游戏在 M1 系列 Mac 上运行良好。例如,一些专注于 Mac 游戏的网站会提供详细的游戏兼容性列表和性能评测。

3. 善用 Rosetta 2:
对于没有原生 macOS 版本的游戏,如果它们通过 Rosetta 2 运行,通常表现会令人惊喜。不必因为没有原生支持而放弃。

4. 考虑使用 CrossOver:
对于一些非常想玩但只有 Windows 版本的游戏,CrossOver 是一个比虚拟机更轻便、通常性能损耗更小的选择。

5. 优化游戏内设置:
即使是 M1 Pro/Max,在运行要求较高的游戏时,适当降低一些图形设置(如阴影、抗锯齿、纹理细节)也能显著提升帧率和流畅度。

6. 保持系统和驱动(如果有)更新:
苹果会不断通过 macOS 更新来优化系统性能,包括对 Metal API 的改进和对 Apple Silicon 的调优。确保你的 macOS 是最新版本。

总结:

搭载 M1 Pro 和 M1 Max 芯片的苹果电脑绝对可以用来玩游戏,而且在很多方面已经成为非常优秀的游戏平台。 它们的强大 GPU、高效的统一内存架构以及出色的能效比,使得它们能够流畅运行许多现代游戏,提供良好的视觉体验和沉浸感。

如果你是一位想要在 Mac 上享受游戏的用户,那么 M1 Pro 和 M1 Max 的 MacBook Pro 和 Mac Studio 都是非常值得考虑的选择。它们提供了比以往任何 Mac 都更强大的游戏能力,让 Mac 从一个“不适合游戏”的刻板印象中解脱出来,成为一个更加全面的计算设备。只是需要注意当前原生游戏库的局限性,并可能需要一些第三方工具来扩展你的游戏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到部分回答下面各种列举转译游戏,虚拟机游戏以此证明 MacBook Pro 能玩游戏的,作为 PC + Mac + 主机通吃的人,我忍不住吐槽一句:

不是能运行游戏,就叫玩游戏。

  • 游戏流畅度如何?
  • 帧数是否稳定?
  • 分辨率支持是否完善?
  • 手柄延迟如何?
  • 屏幕延迟如何?
  • 鼠标加速度能否调控?
  • 鼠标和键盘 polling rate 是多少?
  • 是否支持硬件输入输出直通?
  • 游戏运行时能否切换到桌面做其他事情?
  • 能否窗口化保持同样性能?
  • 底层网路传输是否为游戏包优化?
  • 同一款游戏,价格是否合理甚至更低?

以上还只是 PC 级别的最低要求,这代主机上能实现的极致操作更多:

  • 能否待机后5秒内恢复到游戏退出时的运行状态?
  • 能否录制视频/直播的同时不影响游戏性能?
  • 能否在任意游戏中响应另一个游戏邀请并且加入同玩?
  • 能否实现最低下载量的基础上运行游戏,并且动态载入未下载完成的内容?
  • 能否实现游戏预定,0点解锁?
  • 能否兼容以前的主机游戏,能否有足够多且保证的年度独占游戏序列?
  • 是否有标准化的平台,让大量用户体验到优化过的性能?
  • 是否有质量把关,让游戏体验最低点满足绝大部分人?
  • 4k支持,HDR支持,Dolby/DTS 支持,高帧率支持?
  • 硬件价格能否控制在$300-500 水平?

这几十年游戏机和PC 优化的这些细节部分,Mac 全部是缺失的。在 Mac 慢慢补完自己游戏短板的同时,PC 和 游戏机并没闲着,都在不停的往前,无论是开发库,开发工具还是受众群体。而最关键的是——能否让游戏公司赚到钱?

其实在回答这个问题前,请仔细思考一下什么叫“玩游戏”?我相信很多喜欢游戏的玩家默认用 AAA 单机大作来表示一个接近“艺术“范畴的游戏概念,这类游戏最高可以达到启迪人生的程度,例如最新的《战神》、《塞尔达》、《Uncharted》、《Last of Us》等等。

但是真正的情况却是,业界所谓的游戏,就是让部分人花钱打发时间的娱乐,这就是彻底的服务业,你的产品服务客户群体,说到这里就必须拿出这张图:

50年的时间,真正得到长足发展且继续高速发展的游戏其实是“移动游戏”这个品类,也就是很多硬核玩家最看不起的手游——《王者荣耀》、《吃鸡》、《Fortnite》。

历史最悠久的主机游戏(Console)和PC 游戏的收入加起来还没有手游多,甚至从趋势来说,主机游戏可能是最早投降的,因为长达50年的时间中,收入始终只有300亿的水平,也就是说无论这个领域的公司怎么努力,无论游戏这块蛋糕做到多大,分到自己手上的那块始终没有变化。而2021年开发一款 AAA 作品的成本与10年,乃至20年前比起来翻了不止10倍。所以为什么如今的 AAA 游戏必须靠 DLC 和卖各种皮肤赚钱,因为不这样做他们就只能入不敷出,长此以往连活着都不能维系。

那么聪明如苹果,它的选择是什么呢?很明显是那块红色的大蛋糕,因为这块蛋糕就是被苹果从无到有亲手创建出来的。所以无论 Mac 的游戏潜力如何拓展,它只会成为手机移动游戏的附属品,苹果既不会烧钱去吸引游戏公司开发 AAA 独占作品,也不感兴趣移植已有的重量作品到 Mac 平台,因为没必要,苹果要为股东服务,一个明显的,上限已经达到的领域,再怎么努力只是抢夺别人手上那点蛋糕渣,事倍功半。

除此以外,我们再从苹果已经做的事情来说,Mac 平台曾经支持 OpenGL 作为自己的主流图形 API,但是自从发布了私有 API Metal 后,便逐步放弃了对 OpenGL的支持,2020年更是彻底把 OpenGL 从最新操作系统支持中移除,所以无论你是走 MoltenVK 还是 MoltenGL 迂回实现 OpenGL/Vulkan 支持都是套娃,通过编译成 Metal 来变相支持 OpenGL/Vulcan,性能和功能都是缺失且没有硬件优化。老一点的人估计记得 Glide,也许还记得发明 Glide API 的 3dfx,其实 Metal 差不多就是 Glide 2.0——只为苹果硬件优化,只支持自有设备的私有API。Metal 既不开源,也不提供 Windows/Linux/Android 实现。那么开发商除了捏着鼻子赚 iOS 的钱需要忍受 Metal 外,为啥要折腾自己去支持一个私有图形协议呢?为了 iOS 尚且可以捏着鼻子忍耐,而即便是已经用 Metal 开发 App 和游戏的大量 iOS 开发商,他们大多不愿把 iOS 游戏作品开放给 Mac 平台,例如 Kingdom Rush Vengeance 的 Mac 版售价 $12.99:

而在 App Store 的上无法安装对应的手机版,虽然手机版仅需要 $2.99:

而这款游戏的开发商显然不愿意让我直接下载 iOS 版,在 M1 机器上运行,同样的 Arm 平台和架构,很多开发商并不愿开放已经编译好的游戏甚至 App 给 Arm 的 Mac:

我们再来试想一个普通的 AAA 游戏开发商对 Metal 的看法:既然我的游戏本来就不适合 iOS,我就只能通过 Mac 版本赚钱,那么我花精力去实现跟 DX/Vulkan 完全不一样的 Metal 底层,以及跟 x86 完全不一样的 Arm 二进制编码,这对开发精力的耗费几乎是 2x2 > 4x 倍,但是 Mac 这么小众的玩家群体,怎么支撑的起这昂贵的开发费用? 所以即便是我们愿意为了 Mac 环境原生开发,也是以主机和 PC 为首要条件,额外分出一些精力移植给 Mac 当作技术储备,主要还是为了将来在 iOS 平台赚钱,而不是靠 MacBook Pro 那点用户,更何况这群人中,绝大部分人根本就不会为了游戏而选择昂贵的 MacBook Pro,购买了 MacBook Pro 的用户的工作如果能靠着 MacBook 赚钱,拿出一小部分买个游戏主机或者PC 玩游戏其实是最直接最经济的选择。而不是在 Mac 上捣鼓怎么兼容和转译 PC 游戏,还要忍受各种 bug 和配置的折腾。但是就像所有领域,喜欢折腾的第一批尝鲜用户声音肯定是最大的,实际这部分用户在真实的 Mac 用户基数中又能占多少呢?我不知道,但是苹果肯定是知道的。也无怪乎这次 2021 MacBook Pro 整个发布会到新闻稿以及官方宣传材料,绝口不提游戏的事情,因为他们清楚的从数据中知道,这根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游戏平台,也吸引不到那批硬核游戏玩家:

曾经的苹果还把 Intel x86对游戏兼容性作为一大卖点,甚至在2019年 16寸 MacBook Pro 更新后专门在对比列表里面列举了 《Fortnite》 和《古墓丽影》的性能相较于前代产品的提升幅度:

题外话:颇为讽刺的是,上面用来对比的《Fortnite》开发商 Epic 正在就 App Store 垄断支付问题和 Apple 打官司,而 Apple 也彻底下架了 iOS 平台和 Mac 平台的《Fortnite》。《古墓丽影》作为另一个支持 Mac 平台的 AAA 作品 eidos 确完全没有任何想法更新对 Arm 架构的支持,依然通过 Rosetta 套娃实现,相信之前为了支持 Metal API 厂商的投资都没收回多少,更没动力更新对 Arm 架构的重新编译和优化。

而到了 2021 年,苹果已经完全不提任何游戏相关的事情了,哪怕是 GPU 对比图都彻底删掉了任何游戏测试:

哪怕是靠转译和套娃,《古墓丽影》里面 M1 Max 提升相较于 M1 非常线性且显著成为很多人津津乐道的性能评测风向标,但是从苹果角度来看,依然掩盖不了付出大量晶体管和芯片面积,只取得事倍功半的结果,我个人猜测如此的数据比较只会让更加凸显 Mac 平台对游戏开发的阻碍,再加上 Epic 和 Apple 之间的官司,任何想在 Mac 上发售游戏的公司都必须掂量下自己是否有 Epic 那么鼓的钱包和其他盈利渠道:

以及很多人称赞这块屏幕具有 120hz 高刷,确很少被人谈及的这块屏幕有着惊人的灰阶延迟问题,Hardware Unboxed 估算在 40ms 左右,用来玩游戏确实严重影响体验:


事情分析至此,其实主要矛盾就很具体了,总结来说:

  • 苹果对游戏的支持,仅限于 iOS,其余平台只是点缀
  • 苹果对游戏的理解,仅限于最赚钱的手游,AAA 这种高风险,中等收益的投资不符合其利益
  • 苹果对移动平台是垄断级别的控制,是其优势所在,至今仍在高速增长中,没有任何必要放弃转而讨好 AAA 硬核玩家
  • 苹果对 MacBook Pro 的定位,100% 是专业用户,硬核游戏玩家看上这个平台,颇有点刻舟求剑的意味
  • M1 Max 改变不了如今游戏市场的格局,无论是 M1 还是 M5,堆砌硬件不会吸引来软件开发商

所以苹果 Mac 缺乏游戏的根源还是苹果自己的贪婪和缺乏后进者的敬畏之心。它要真的砸钱做游戏平台,真不是只简简单单把硬件堆料出来了事,放下身段开源 Metal 或者支持开源的 Vulkan,支持 eGPU 竞争,而不是圈自己的地,老想着把自己私有硬件/软件搞起来自然有厂商跑出来屁颠屁颠支持是不可能也是没有成功先例的。最后如果你觉得你对游戏的需求就是 iOS 上面的作品,那么 MacBook Pro 能带给你的,iPad 加个手柄也能做到。当然如果你非要找出《博得之门3》这种彻底对 Apple silicon 优化的游戏,以此证明 Mac 也有玩游戏的潜力,我也无话可说,作为三栖用户,我完全赞成任何游戏公司不惜成本,不顾代价的支持全系统优化和兼容,G 胖说不定是最大受益者。

最后,如果这篇回答让你渐渐调低了对 Mac 游戏的过度期待后,依然想选择 MacBook Pro 用来工作,欢迎参考:

当然为了给以后苹果打我脸留下一定的回旋空间,我个人预测如果苹果做到了下面的事情,它也许真的在考虑进军(硬核)游戏业:

  • 成立自己的第一方制作组,Arcade 项目显然太弱,至今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独占作品
  • 收购业界几个大型工作室——Blizzard,EA ,Bungie 等
  • 低于市场价提供硬件—— Apple Console,拥有不输于当代主机的硬件,而价格上更有优势
  • 开源/移植 Metal 给其他平台
  • 放弃 Metal,或者提供完整的 Vulkan/OpenGL 支持
  • 开放 eGPU 和驱动程序支持

上面的条目并非我痴人说梦,苹果在内容行业的 Apple TV+ 和 Apple Music 均有 Android 甚至主机和电视机 App,这些程度的开放都是认真进军内容行业耕耘必须做的事。反例就是 Facetime 和 iMessage,仅仅局限在自己的内生态,永远不可能成大器。而我们如今看到的却是苹果在游戏平台反向的道路上狂奔,你如果只看到苹果又堆砌出一个巨大的 GPU 就认为这事稳了,我只能说 Too ___, sometimes ____,用转译和虚拟机玩游戏,充其量就是个大号模拟器,这世上没有任何一个游戏平台靠模拟器成功翻盘的。当然我也不愿赌《元神》这种在赚钱和艺术性上取得微妙平衡的作品能否承担起 Mac 平台复兴的重任,致敬他们背后的开发人员和精神,但是 Mac 距离游戏爆款差的不仅仅是 100个《元神》。

user avatar

这回答下面大部分感觉都是云玩家,黑都没黑到点子上。

作为一个真的用Mac认真玩过游戏的人来答一发,聊聊Mac玩游戏体验的核心:屏幕。对,不是GPU性能,而是屏幕。

为防云评论,这个是我的steam库中有Mac版的截图,我有300多款游戏,其中有差不多一半都有Mac版。

我还订阅过几个月的apple arcade,说实话里面有几个3D游戏还可以,但没达到特别好玩的水平。

2D游戏由于对图形性能没那么多要求,只要对Mac进行了适配,那么玩起来非常完美,而且由于屏幕的细腻,玩起来比Windows还舒服。比如我就很喜欢用Mac玩王国保卫战系列。事实上,steam上存在大量非常好玩的2D游戏,且有Mac版。

但是对于大部分3D游戏,即便适配了,显示效果也是大打折扣的。但如果你愿意用打折的分辨率(720p 900p 1080p)玩3D游戏,那如上所述,其实Mac上的3D游戏已经有很多选择了,甚至不乏大作:dota2 生化奇兵 无主之地 文明 神界原罪 博德之门 幽浮等等。

Mac玩游戏最大的问题就是屏幕物理分辨率太高,导致想要达到最佳的显示效果对运算的需求也是成倍增加,而低分辨率渲染缩放到高分屏上效果真的很难看。

第二个问题就是有的游戏虽然出了Mac版,但是对系统的融入没有做好(比如窗口化这些)。这两个问题就是Mac玩游戏最大的问题了。

Windows抛开有更好的游戏适配,电脑大部分的屏幕分辨率也还停留在1080p,这个分辨率一张3060级别的显卡就能完美胜任了,不存在缩放问题。

我的第一台Mac是13款的MacBook Pro,配的还是Nvidia的显卡,15-16年我在国外交流,用那个笔记本玩了一年的dota2,一直开中或者高特效,可以流畅运行,当然,分辨率只有1440x900。

现在我的主力是一台M1的iMac,我有时候会用它玩玩2D游戏,3D游戏我尝试了不少,玩是能玩,但是体验不好。它能在1080p下比较流畅地玩dota2(中特效),但是由于iMac的屏幕原生分辨率是4480x2520,缩放之后显示效果真的大打折扣(很糊),远不如直接用原生的1080p显示器。其他3D游戏同理。如果要原生分辨率渲染,按照像素数量来算,需要5.29倍的算力才能在同等特效水平上流畅地运行。

然而即便是性能炸裂的M1 Max芯片,GPU数量也只是M1 x 4,当然新的MacBook Pro分辨率没有iMac这么高,但是也比1080p像素数量多个3倍左右,因此如果你要最佳的显示效果,性能还是不太够的,更别说满血的价钱了(26499起步)。

所以,如果你恰好需要满血的m1 max,然后顺带打打游戏,是可以的。

但是如果你为了玩游戏买个这个,那即便是我这个超级果粉也只能说sorry to hear that了。

user avatar

虽然APPLE II就可以玩游戏。

但是在MAC平台上,游戏一直不如PC强。

可能是机器贵,盗版不易。

其实,国内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多少正版游戏。

街机是盗版,红白机是山寨,电脑是盗版光盘。

一直到最近几年,游戏主机才普及正版游戏,PC游戏大家也可以买正版了。

MAC的普及率低,苹果事情多,给它开发游戏的少。

IOS占有率高,游戏就多了。

那么,苹果处理器再强大也没用吗?

未必。

苹果换ARM之后,可以把IOS游戏拿过来,已经有软件可以解决IOS游戏的支持问题。

你再也不用担心手机跑不动原神了。

另外,有模拟器不是?

switch模拟过来,搞好了就有3A玩了不是?

最后,买得起2万元苹果笔记本,再买个PS5它不香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搭载 M1 Pro 和 M1 Max 芯片的苹果电脑,在过去几年里可以说是彻底改变了人们对 Mac 游戏能力的看法。答案是肯定的,它们可以用来玩游戏,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表现相当不错。下面我将详细讲述 M1 Pro 和 M1 Max 芯片在游戏方面的能力,包括它们的优势、局限性以及如何最大化游戏体验: .............
  • 回答
    M1 芯片的 iPad Pro:是一次颠覆还是“杀鸡用牛刀”?苹果为 iPad Pro 注入了 M1 芯片,这无疑是近年来 iPad 系列中最具话题性的升级之一。当一款曾经能流畅运行大量专业软件的设备,被植入自家 Mac 电脑的核心芯片后,人们不禁会问:它到底能带来怎样的体验?它是否真的能取代我们的.............
  • 回答
    4月21日的苹果发布会,尤其那款搭载M1芯片的全新iPad Pro,绝对是这次活动的重头戏,也引发了我不少思考。与其说是一场发布会,不如说苹果借此又一次巩固了它在平板电脑领域,甚至更大范围内的技术领导力。首先,咱们得聊聊这个M1芯片。这玩意儿大家都不陌生,去年拯救了MacBook Air和MacBo.............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尤其是在面对苹果每年都会更新的强大新品时。我这里分享一下我个人对于是否应该把上一代 iPad Pro 卖掉,转而入手 2021 款 M1 iPad Pro 的一些思考,希望能帮你理清思路。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你现在用的是哪一代 iPad Pro?因为“上一代”这个概念对不.............
  • 回答
    搭载M1芯片的MacBook Air:一场“老兵不死,新款也不再是唯一”的革命说起苹果的M1芯片,绝对是近几年来个人电脑领域的一场“惊喜”。而搭载了这款芯片的MacBook Air,更是让许多人重新审视了这款曾经略显“入门级”的笔记本。那么,现在入手一台M1 MacBook Air,到底值不值得?咱.............
  • 回答
    苹果 M1 iMac:色彩斑斓的生产力革新,值得入手吗?当苹果在2021年春季发布会上揭晓了搭载 M1 芯片的全新 iMac 时,世界仿佛被一股久违的清新色彩所点亮。告别了多年一成不变的银色铝壳,这一代的 iMac 以七种缤纷的色彩“重塑”了我们对一体机电脑的认知,更重要的是,它将苹果自研 M1 芯.............
  • 回答
    苹果 M1 芯片的彩色 iMac 在发布之初就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它不仅是苹果首次在桌面级电脑中采用自研 ARM 架构芯片,更以其多彩的设计语言和强大的性能表现,为一体机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下面我将从亮点和槽点两个方面,详细评价这款 iMac: 亮点:1. 惊艳的色彩设计与轻薄一体化机身: 色彩的.............
  • 回答
    对于苹果新款 iMac 搭载 M1 芯片,售价 9999 元起这个价格定位,可以说是苹果又一次精准地抓住了市场需求,但也无疑是将一部分潜在用户挡在了门外。那么,这台 9999 元起的 M1 iMac,到底值不值得掏钱呢?我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 iMac 卖 9999 元起.............
  • 回答
    iPad Air 2022 搭载 M1 芯片,这绝对是一步让人兴奋的棋,也挺让人意外的。之前大家都在猜测,苹果会不会让 M 系列芯片只留给 iPad Pro 系列,但事实证明,他们这次是想让更广泛的用户享受到 M1 的威力。为啥说它厉害? M1 这块儿料有多能打?首先,我们得聊聊这颗 M1 芯片本身.............
  • 回答
    如果你手头正好有一台 M1 Mac mini,并且正在寻找一款与之搭配的 4K 显示器,那么除了 LG UltraFine 系列,市面上其实还有不少优秀的选择,能够让你在工作和娱乐时都获得出色的视觉体验。我将为你详细介绍几款,并说明它们各自的优点,希望能帮助你做出更明智的决定。在挑选显示器之前,有几.............
  • 回答
    您好!非常理解您想了解搭载AMD锐龙 R7 4800H处理器拯救者Y9000X的上市时间。根据我掌握的信息,关于Y9000X系列以及搭载特定处理器的具体型号,我为您详细梳理一下:关于拯救者 Y9000X 系列的整体情况:拯救者 Y9000X 系列一直以来都是联想拯救者品牌中定位相对高端、注重轻薄与性.............
  • 回答
    华硕天选2代游戏本(搭载锐龙5000处理器与30系显卡):亮点与不足详尽解读华硕天选2代游戏本的发布,无疑是游戏本市场的一颗重磅炸弹,尤其是在搭载了备受瞩目的AMD锐龙5000系列处理器和NVIDIA RTX 30系显卡后,其性能表现和市场竞争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下面将从亮点和不足两个方面进行详细解.............
  • 回答
    vivo X70 Pro+ 搭载的 V1 影像芯片,可以说是在安卓阵营里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这块自研芯片的加入,绝不是简单地给手机“添砖加瓦”,而是对整个影像体验进行了一次“推倒重来”式的革新。所以,它到底有没有实力领跑安卓阵营?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一聊。V1 芯片,vivo 的“硬核”底气首先,得承.............
  • 回答
    搭载十代酷睿的笔记本电脑,值不值得等,这确实是个值得好好说道说道的问题。毕竟,花钱买个新装备,总得问清楚,这“新”到底体现在哪儿,值不值得自己掏腰包。要说值不值得等,咱们得先掰扯掰扯十代酷睿到底是个啥玩意儿。简单来说,Intel这波更新,主打的几个点,还是挺实在的:首先,性能提升是硬道理。 别看名字.............
  • 回答
    Windows 11 相比前代产品,在设计、功能和用户体验上带来了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变化。如果你手里一台升级到 Windows 11 的电脑,会发现一些新鲜事儿。界面上的“焕然一新”最直观的改变,就是整个操作系统的视觉风格。微软这次下了功夫,让 Windows 11 看起来更现代、更圆润。 任务.............
  • 回答
    骁龙625这颗芯片,在智能手机历史上也算得上是一代“常青树”了。想当年,无数厂商都抢着搭载它,因为它确实是一款非常均衡且长续航的优秀芯片。如果说它有什么缺点,大概就是它的性能不算顶尖,但对于日常使用和大部分游戏来说,是绰绰有余的。下面我就给你好好梳理一下,当年那些搭载了骁龙625的手机,并且尽量讲得.............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对比,尤其是当大家普遍认为数字越大,性能越强的时候。小米5搭载的骁龙820和vivo X21搭载的骁龙660,看似规格上骁龙820更胜一筹,但实际体验上,很多用户会觉得X21在流畅度上表现得更好。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好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就来掰扯掰扯。1. 不同代际的“内功”修炼:.............
  • 回答
    广西藤县发生客机坠毁事故,机上载有133人,目前伤亡情况不明。这无疑是一起令人揪心的事件,在关注事件进展的同时,也有一些关键信息值得我们深入了解,以便更全面地把握情况,并为后续的调查和救援提供参考。首先,事故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以及天气情况是首要关注点。 官方公布的确切坠机时间和区域,能帮助我们初步.............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的领域。简单来说,歼击机搭载的绝大多数传统意义上的“对空导弹”,理论上和设计上,是不具备打击地面目标的能力的。它们的“对空”性质是其核心功能和设计理念的体现。不过,这也不是一个绝对的答案,情况要复杂一些,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细聊:为什么传统对空.............
  • 回答
    东航空难最新消息:搜救与调查同步进行事发地点: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藤县埌南镇莫埌村一座山坡。事故飞机: 中国东方航空MU5735号航班,从昆明飞往广州。机上人员: 共132人(123名乘客,9名机组人员),后确认包括一名在当地协助救援的消防人员,总计133人。事故经过:2022年3月21日下午2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