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盒装饮料口朝上向外倒」的方法是正确的吗?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的!“盒装饮料口朝上向外倒”,这说的是什么场景呢?我猜啊,你可能是想问那种我们平时喝的,比如牛奶、果汁、或者酸奶的纸盒包装的饮料,在喝的时候,把盒子的“嘴儿”(就是那个可以撕开或者旋转的小口)朝上,然后直接往外倒着喝,是不是最科学或者最方便的做法?

要是这么理解的话,我得说一句实话:这可不是个什么万能的“正确”方法,甚至很多时候可以说是有点别扭,甚至可能有点小麻烦呢!

让我给你仔细掰扯掰扯为啥吧:

首先,我们先想想,大多数盒装饮料的“口”是怎么设计的?

常见的有几种:
吸管口: 很多牛奶盒、果汁盒,上面会有一个小小的、通常带锡纸封口的洞,专门插吸管的。
撕开式口: 有些酸奶盒或者方便饮用的果汁盒,会有一个可以撕开的边缘,撕开后会形成一个不大的开口。
旋转盖口: 现在很多盒装饮料,尤其是一些大容量的,会有一个塑料的旋转盖,就像瓶盖一样。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口朝上向外倒”这个动作,在不同情况下的体验:

1. 如果是吸管口:
朝上? 没问题,你插吸管的时候,管子本来就是朝上的。
向外倒? 这就有点奇怪了。如果你是直接把盒子倾斜,让饮料从那个小小的吸管口流出来,那速度肯定会很慢很慢,而且很费劲。饮料可能还会顺着盒子壁流下来,弄得到处都是。所以,这种情况下,用吸管喝才是王道。吸管能帮你把饮料吸上来,不用你费力倾倒。

2. 如果是撕开式口:
朝上? 这个就有点反常理了。撕开后,这个口一般是朝向盒子的“上面”或者“侧面”的。如果你非要把它朝上,然后想着从这个口往外倒,那除非你是想玩“特技”,否则很难喝到,或者饮料会直接涌出来,溅你一身。
向外倒? 如果是说撕开后,盒子朝向正常,你倾斜盒子让饮料从那个撕开的口流出来,那也是可以的。但问题是,这个口通常比较小,流速会比较慢,而且如果盒子里的饮料很多,可能还会出现“瀑布效应”,水流一会儿大一会儿小,不太好控制。

3. 如果是旋转盖口:
朝上? 这个就更有意思了。拧开盖子后,这个口就变成了一个可以往外倒的洞。如果你把盒子口朝上(意思就是那个洞在最高处),然后去倒?那不是跟把瓶子倒过来一样吗?饮料肯定出不来啊!
向外倒? 如果你是说,拧开盖子后,正常地把盒子倾斜,让那个盖子口朝向你(或者你碗碟的方向),往外倒,那才是最常规、最合理的操作! 这样才能让饮料顺畅地流出来。

所以,回到你说的“盒装饮料口朝上向外倒”,这几种可能的情况都很奇怪,或者根本行不通。

为什么我们通常不这么做?
重力原理: 要让液体流出来,流动的方向通常需要低于液面。如果你把盒子口朝上,然后想从那个口往外倒,重力就不起作用了,液体自然出不来。除非你用力挤压盒子,让压力把饮料“顶”出来,但这也不是“倒”的动作,而且容易失控。
操作便捷性: 传统的饮用方式都是将盒子的开口(无论是吸管口还是瓶盖口)朝向你想要流出的方向,然后通过倾斜盒子来控制流速。这样做最直观、最方便。
防止溢出: 故意把口朝上向外倒,很容易因为控制不好角度和力度,导致饮料直接喷涌而出,弄脏衣物、桌面,或者溅到别人身上。

唯一可能让你想到“口朝上”的,也许是你误解了某个动作?

有没有可能你想的是,喝完后,把盒子稍微倾斜,让里面的残余液体从开口流出来,然后把盒子竖起来,让开口朝上晾干?但这也不是“倒”饮料的动作。
或者,有些人喝完最后一点饮料时,会把盒子倒过来,让最后一点液体流出来,这时候“口”确实是朝下的,而不是朝上。

总结一下:

“盒装饮料口朝上向外倒”这个说法,从操作的逻辑和物理原理上来看,都不太合理,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正确的饮用方式是根据饮料包装的设计,选择合适的饮用方法:插吸管、直接倾倒(让开口朝向我们或容器)或者拧开盖子后倾倒。我们平时都是让开口朝向下方或者侧方,配合倾斜盒子来控制饮料的流出,而不是刻意让它“口朝上向外倒”。

下次你看到有人这样做,不妨仔细观察一下,看看他到底想实现什么特别的效果,说不定是什么我们不了解的“冷知识”呢!哈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主你估计是倒太快了:不论哪种方法,只要液体堵塞了出口的气体流通造成内外气压差,效果都是一样——喷。

作为一个需要在实验室掰扯上至5加仑大桶(约20 L)下至0.5 mL离心管的研究人员怒答此题。

一般来说,最佳倾倒方法取决于两个容器形状、容器开口大小、容器容积、液体容量等等。这里仅举例讨论一个与题主问题类似但很极端的情况:当你需要从装满20 L的桶里倒液体至1 L的烧杯,哪种方法更胜一筹。

首先需要单人操作,意味着单手控制桶的高度、倾斜角度、结束时机,另手还要稳住烧杯。故而需要利用桶的底部为支点,用一手缓慢倾斜桶,另手将烧杯尽量接近液体出口。如下图。

相比之下,左侧方法由于出口低,当桶较满时,液面极其容易高于出口,流出液体会闭塞出口空气流通,容器内部积累的低气压会导致空气突然吸入,随之而来大量液体喷出,吸气,喷液… 之循环。故而不但需要努力控制桶的倾斜角度,双眼还需要随时捕捉喷洒的液体走向,并用持烧杯的手作应对… 如果没有常年开车练就的麒麟臂,以及迅速关闭播放器窗口的反应速度和精度,不建议尝试。

在此情况下,更好的办法是右侧那个,由于出口在上面更容易让空气进入,液面流出可以持续平稳,可以更优雅地单人操作。

当然也有前提:右侧方法在容器内剩余液体较少时反而费力,不如左侧方法。所以具体哪个更适合,还是得看情况。


20170110更 鉴于手机排版杂乱导致有人无法理解什么叫“还是得看情况”,特补一图说明。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