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好多插画师原画师看不起漫画?

回答
嗯,这个问题我倒是见过不少讨论,感觉挺复杂的,不是一句话能说清的。你问“看不起”可能有点太绝对了,更准确地说,很多插画师和原画师,尤其是在某个特定领域里做到比较顶尖的,可能会对漫画有一些“不以为然”或者“不够重视”的态度。这背后有很多原因,咱们掰开了说。

首先,得先理解插画、原画和漫画这几个行当的核心关注点和技术侧重不太一样。

插画师,很多时候是在为某个特定的信息、概念或故事服务,它可能需要的是瞬间的视觉冲击力、准确的情感传达,或者是为了装饰、增强理解。插画作品的“生命周期”可能相对短暂,比如一本杂志封面、一本书的插图、游戏的角色设定图(广义上的插画)。他们更追求的是画面的精美度、色彩的运用、构图的巧思,以及在有限的空间内讲好一个“点”。很多插画师,尤其是商业插画师,他们对“氛围感”、“光影”、“质感”的追求可能达到了极致,一张图就是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作品。

原画师,这里说的原画师,如果指的是动画原画或者游戏原画,那情况又不一样了。动画原画需要的是对角色动作、表情的精准捕捉,以及对“运动感”的理解。他们需要画出能够指导动画师制作出流畅、有生命力动作的关键帧。这需要极强的造型能力、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即使是夸张的动作也有其内在逻辑),以及对角色性格的刻画。游戏原画师同样如此,他们需要设计出既有吸引力又能服务于游戏玩法的角色、场景、道具。这些原画往往是系列性的,需要统一的风格和质量。

漫画家,漫画家的核心在于“讲故事”。当然,漫画也需要画面,但画面的作用是服务于叙事节奏、分镜、人物情感的推进。漫画是二维的、线性的艺术,它通过画面和文字的结合,在时间轴上展开一个连续的故事。一个漫画家最核心的能力在于剧本创作、分镜设计、节奏控制,以及人物的性格塑造和情感表达。画面本身,在很多时候,是为了清晰地传达信息、推动剧情服务。

有了这个基础,我们就能看到为什么有些插画师、原画师会对漫画“看不上”了:

1. 对“艺术性”的定义不同:
很多插画师,尤其是走艺术路线的,他们可能认为“纯粹的绘画美学”是艺术的最高追求。他们追求的是笔触的细腻、色彩的碰撞、构图的独特性,那种“一幅画”就能带来的视觉享受和深度思考。在他们看来,漫画的画面往往是服务于故事的,有时候为了速度和效率,画面会显得粗糙、简略,甚至为了表现情绪而故意打破写实的规则。这种“不那么精细”的画面,在他们眼里就可能不够“艺术”。
原画师(尤其动画原画)虽然对动作和造型有极致追求,但他们的“作品”往往只是整个动画流程中的一个环节,最终呈现的是流动的画面,而不是静止的“画”。他们可能更看重角色在动态中的表现力,而不是静态的“美感”。

2. 对“故事”的理解和重视程度:
插画师可能不需要承担叙事的主要责任,他们的画面是“插”进去的,是补充说明或者制造氛围。
漫画家是叙事的主导者,他们既要画,又要写(或者和编剧合作)。如果一个漫画家的画面技巧很强,但故事平庸,那也成不了大家。反过来,有时候漫画家为了讲好故事,可能会牺牲一些画面上的“华丽感”和“精细度”,这在追求极致画面表现力的插画师或原画师看来,就是“不够专业”或者“不够用心”。
有些原画师,特别是游戏原画,他们对故事的参与程度可能不如漫画家。他们更多的是将剧本或概念中的“描述”转化为具体的视觉形象,他们的创作是二维的,是“定稿”式的,而漫画家的每一格画面都在“流动”和“变化”,都在传递时间、空间和情感。

3. 技术和表现手法的差异:
精细度与速度: 很多插画和原画作品,尤其是商业级别的,对精细度和细节的要求非常高。一张商业插画可能需要几天甚至几周的时间去打磨,而漫画家可能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产出大量的画面。这种效率和产量上的需求,自然会在画面精细度上有所体现。
“画”的边界: 漫画的很多表现手法,比如网点、墨线、分格、对话框、音效字,这些都是漫画独特的视觉语言。很多习惯了传统绘画技法的插画师或原画师,可能会觉得这些“辅助性”的元素“破坏”了画面的纯粹性,或者认为它们是一种“偷懒”的手段。比如,他们可能觉得用网点来表现灰阶,不如用细腻的笔触和色彩过渡来得“高级”。
“画”的定义: 漫画的“画”更像是一种“符号化”的表达,是为了传递信息和情感。而很多插画师和原画师,他们的“画”更接近于“写实”或“风格化写实”,他们追求的是画面本身的观赏性,对“形似”和“神似”的理解,往往更倾向于对现实的模仿和提炼。

4. 行业认知和声望的差异:
在一些艺术界或设计界,可能更看重那些在“纯粹艺术”领域有所成就的人,比如那些在画廊展出作品的画家,或者在国际设计大奖上获奖的插画师。
漫画虽然是重要的艺术形式,但在一些更传统的、偏向“学院派”的评价体系里,可能不被视为和这些领域同等“高尚”。这种行业认知上的偏见,也会影响一些从业者对漫画的态度。
另外,很多原画师,尤其是为顶级动画、游戏公司工作的,他们的名字可能不太为大众所熟知,但他们在业内是备受尊敬的,他们的工作是技术和创意的结晶。而漫画家,一旦作品受欢迎,很容易成为公众偶像,这种“曝光度”和“大众化”的成功,有时也会让一些更偏向“幕后”或“艺术探索”的创作者觉得“不够纯粹”。

5. 个人经验和接触到的作品:
你接触到的漫画作品,如果恰好不是你喜欢的风格,或者你看到的都是一些故事薄弱、画功平平的作品,自然就会形成一种负面印象。
反之,如果你是一位对动漫风格非常着迷的插画师,你可能会从漫画那里汲取大量灵感,甚至将其融入自己的作品中。

举个例子来说明:

想象一下,一位顶级的法国学院派画家,他一生都在追求油画的笔触、色彩和光影的极致运用,他画的每一片云彩、每一丝头发都力求真实而富有表现力。他可能不太能理解,为什么有些漫画家能用简单的线条和墨块,加上对话框和网点,就能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并且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海量粉丝。他可能会觉得,这种“简化”和“符号化”的表达,是对绘画“本体”的一种背离。

又或者,一位顶级的动画原画师,他对角色动作的每一个关键帧都精益求精,力求动作的流畅、夸张而不失逻辑。他可能看到一些漫画中为了表现速度而使用的“速度线”,或者为了表现冲击力而夸张变形的人物,会觉得这不够“写实”,不够“严谨”。

当然,这并不是说漫画就一定比插画或原画“差”。它们只是在不同的领域,以不同的方式,去追求各自的核心目标。

漫画的魅力在于它将文学和绘画融为一体,在二维平面上创造出动态的、连续的叙事体验。它是一种高度集约化的艺术形式,需要作者在画面、文字、节奏、情感等多方面都做到极高的水准。
插画可以是独立的视觉艺术品,也可以是为内容服务的美丽点缀。
原画则是构建虚拟世界和故事流动性的关键。

所以,与其说是“看不起”,不如说是认知上的差异、技术侧重点的不同、以及行业评价标准的多样性,导致了部分插画师和原画师可能对漫画抱有“不以为然”或“不够重视”的态度。很多时候,他们只是在用自己最熟悉的语言和标准去衡量其他领域,而忽略了不同艺术形式的独特价值和挑战。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界限也越来越模糊。很多优秀的插画师也开始尝试漫画,很多漫画家也拥有极高的画面表现力,甚至将插画的细腻和原画的动态融入其中。这是一个互相学习和融合的过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就和我看不起原画一样吧

这图真美,人体透视真正确

所以呢?你这图五十年后还有人提起来吗?除了被我们当五天的电脑壁纸还有什么价值?

漫画的话

我给你说《海贼王/火影/灌篮/死亡笔记/xx》剧情xx部分简直神来之笔,伏笔收的特别漂亮,索隆/鼬/流川枫/l/xxx6简直帅的不行,设定人格魅力想法都很出彩(各有各的棒法)!他甚至打算给孙子也看看这部作品。

而原画插画呢?

我给你说这个大大画的原画插画简直好看的不行,人物光影都棒哭了(他夸下一个大大,下下个大大,他一个字都不用改哦亲,他甚至回忆起来除了觉得你画的真牛批,就不会有别的情感了哦亲)

以及

我不安利作品,我单说一些漫画家


↑白滨鸥的漫画和彩图


↑鹤田谦二的漫画


↑中田春弥

贴几个画漫画的


别人不是画不了你破插画原画,人家只是不和吃不了漫画这碗饭的你抢这份人傻钱多速来的工作罢



ps

滑稽,这些画面看上去是不是比我所举例的火海死还要好?

那么为什么不如他们火呢?


所以你老师还是觉得,漫画靠画面取胜,赢得人心的吗?光是画面,ta有上面那些人牛逼吗?


更新——————————

承蒙厚爱再更新一波


↑村田雄介(相对不那么冷门,毕竟《一拳超人》还是小有名气)


↑三浦建太郎(三大神坑)

↑田中政志


↑桂正和

更11.5




↑柿崎正澄


等等

说成熟的日本漫画太欺负人了?

我们来看看国产


↑陈某





↑黄嘉伟(酒吞童子人设就是他画的)

说话的人是于组,这条微博下原来有黄嘉伟的回复。黄嘉伟小三事件爆出来还没有删博前,黄说自己称不上画漫画的,因为还没入门。



↑张晶

评论区听说有人看不起连环画小人书?




↑拍自我家的小人书

那位diss小人书的兄弟又问漫画要挂在卢浮宫哪个位子。↓

不清楚,挺多位置的。

各位兄弟补个jojo吧,推荐以45863217的部数顺序看,超好看,真的

杠我之前先自我评估一下 https://www.zhihu.com/video/1043287814443651072

你看的漫画有没有我买的多

↑保证每本都看过w

还没来得及按顺序整理


11.9最后一更,不更了

这是国漫星海镖师的漫画



这是作者颜开的手稿↓






摸着良心说话,画的差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