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新冠病毒都演变成无症状,那还需要防吗?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也确实是我们很多人都会好奇的点。如果新冠病毒真的演变成了完全无症状,听起来好像是个好消息,不用再那么紧张兮兮地戴口罩、勤洗手了。但具体还需要防吗?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

首先,我们要理解“无症状”是怎么回事。

病毒感染不一定都会出现明显的“症状”,比如发烧、咳嗽、喉咙痛这些大家熟知的。有些人感染了,但身体没有任何不适感,这就是“无症状感染者”。在新冠早期,我们就能看到这部分人的存在,他们是病毒传播链条中比较隐蔽的一环。

如果说病毒“演变成了无症状”,意思可能有两个层面:

1. 绝大多数感染者都是无症状的: 这意味着即使感染,身体也不会有明显的痛苦,生活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2. 所有感染者都是无症状的: 这是更极端的情况,意味着病毒进入人体后,完全不会触发身体的任何防御反应,也就不会出现任何不适。

那么,如果真的到了“完全无症状”的地步,我们还需要防吗?

答案是:依然需要,但防范的重点和方式会发生变化。

我们不能仅仅从“有没有症状”来判断是否需要防范。病毒的威胁,不只在于它让人不舒服。

第一层考量:病毒的传播性并没有消失。

即使是无症状感染者,体内依然携带病毒,并且能够将病毒传播给他人。如果病毒演变成“绝大多数甚至全部无症状”,意味着我们身边可能会有更多的人在不知不觉中携带并传播病毒。

“隐形传播”的风险更大: 以前我们看到有人咳嗽、发烧,会自觉保持距离。但如果大家都没事,就很难察觉到谁可能带有病毒。这种“隐形传播”反而会让病毒更容易在人群中扩散。
难以追踪和控制: 如果没有症状,我们就很难通过筛查症状来找到感染者。传统的流调溯源工作也会变得异常困难。病毒可以更加“润物细无声”地传播,渗透到社区的各个角落。

第二层考量:病毒对特定人群的威胁可能依然存在。

“无症状”更多的是指对个体本身而言的直接不适感。但病毒进入体内,对我们的免疫系统还是有影响的,尤其是一些脆弱人群。

免疫力低下人群: 比如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患者)、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人(如器官移植后服用抗排斥药物的人)等。即使病毒本身变得温和,但对这些人群来说,仍然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他们的身体可能无法像健康成年人那样“悄无声息”地清除病毒。
长期后遗症(Long COVID): 即使感染时是无症状或轻症,病毒也可能在少数人身上留下长期的健康问题,例如慢性疲劳、认知障碍(脑雾)、呼吸困难等。这些“后遗症”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无论感染时是否有症状。如果病毒广泛传播,即使症状消失,这类后遗症的发生率也可能随之升高。

第三层考量:病毒的持续变异和新风险。

病毒演化的方向并非总是朝着对人类更友好的方向。即使病毒变得更温和(表现为症状减轻),也可能同时拥有更强的传播能力。而另一种可能性是,病毒可能会进一步变异,出现新的毒株,其对人体的影响又会发生变化。我们无法预知病毒的演化路径,因此保持一定的警惕性是必要的。

那么,如果真的到了“完全无症状”的地步,我们该如何“防”?

防范的策略和重点会调整,但不会完全消失:

1. 疫苗接种依然重要: 疫苗的作用不仅是预防重症和死亡,也能帮助免疫系统更好地应对病毒,降低传播的可能性。即使病毒无症状,疫苗也能在我们体内建立起一道“免疫墙”,减少病毒在体内复制的机会,降低病毒载量。
2. 关注呼吸道卫生: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比如勤洗手、在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考虑佩戴口罩,依然是基础的防护措施。这不仅是对新冠的防护,也是对其他呼吸道疾病的通用防护。
3. 监测和研究: 虽然难以通过症状筛查,但科研机构需要持续监测病毒的变异,了解病毒的传播情况以及对不同人群的影响。掌握第一手信息才能制定更有效的公共卫生策略。
4. 提高自身免疫力: 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是增强身体抵抗力的最佳方式。即使病毒无症状,强大的免疫系统也能更有效地抵御它。
5. 关注脆弱人群的保护: 对于那些免疫力低下或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仍然需要采取更严格的保护措施,例如鼓励他们接种疫苗、在必要时加强个人防护、避免高风险接触等。
6. 信息透明和科普: 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及时公布病毒的最新情况和科学建议,帮助公众了解风险,做出明智的个人防护选择。

总结一下:

如果新冠病毒演变成“完全无症状”,它并不会变成一种无害的“空气”。病毒最本质的威胁——传播性和对脆弱人群的潜在危害——依然存在。它可能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被感染,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将病毒传给身边最需要保护的人。

因此,我们不能因为症状消失就完全放松警惕。防范的重心会从“避免感染后出现症状”转向“减少病毒的传播,保护易感人群,并为可能出现的长期影响做好准备”。我们会从一种“战时状态”转向一种更常态化的“健康维护和风险管理”模式。就像我们不会因为流感有时也很轻微就停止打疫苗、勤洗手一样,对新冠的“防”会融入到我们日常的健康习惯中,只是会更加细致和有针对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好吧, 俺也来凑下热闹。


顺便打一下岔。 有人认为在病毒的攻击中没倒下的就是胜利者,这在现实和科幻作品中都是错的。

  • 其一,在病毒的攻击中没倒下的有蝙蝠;
  • 其二,在病毒的攻击中没倒下的人也可能是无症状的携带者,这类似(例如)大家熟悉的“大三阳”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 其三,在科幻作品中没倒下的还有丧尸。





......

如果新冠病毒都演变成无症状,那还需要防吗?


这是必然的。

新冠病毒有可能在多次传代以后致病或者致死能力下降。

RNA病毒有自我复制和逆转录两种复制方式,病毒RNA的复制过程中,其错误修复机制的酶的活性很低,几乎是没有的,所以其变异很快。也因此疫苗较难开发。与DNA病毒相比,RNA病毒更加难以预防。但是RNA病毒的抵抗力普遍比DNA病毒低,比较容易治愈。

例外是双链RNA病毒以及逆转录病毒。

常见的RNA病毒有:

艾滋病病毒(为逆转录病毒),丙肝病毒,乙脑病毒,全部流感病毒,鼻病毒(普通感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登革热病毒,轮状病毒(秋冬季腹泻),烟草花叶病毒,沙斯病毒,MERS病毒,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马尔堡病毒,一小部分噬菌体(大部分噬菌体是DNA病毒)、新冠病毒等等。




如果新冠病毒都演变成无症状,那还需要防吗?

新冠病毒在多次传代以后致病能力下降, 或者说致死能力下降, 那它可能和人类长期共生共存。


解决办法(原则)就是去年, 2020年二月份郭德银老师说的:

“......如果未来新冠病毒是长期存在的,最有效的防治手段就是接种疫苗。对于传染病防治,大的群体靠疫苗、个别重症靠治疗;对于重大传染病的预防,公共卫生手段比医疗手段更重要。”





如果新冠病毒在多次传代以后致病能力上升, 或者致死能力明显增强, 那人类要改变策略来对付它。

这是公共卫生问题, 需要按照现有法律来应对。


       http://www.nhc.gov.cn/fzs/s3576/201808/58d2b24710c14c2f97ae6de5a8059b73.shtml     


///////////////////////////////

俺知乎阅读总量只有 0.8亿, 远远没跨出一小步 (n<1亿)。 盐值持续低迷(3年了还900+)


“老麦, 大家都说你是‘笑话’、‘论坛孤儿’和‘神棍’。”

“没错。 只有不到万分之0.5的读者赞同俺的观点。”




***备注: 郭德银老师不是郭德纲老师, 尽管郭德纲老师可能更有名气。

user avatar

这里还是要老生常谈一句,什么才是无症状?

我们现在对无症状的定义是有2种的,一种是说我们发现了一个感染者,他还没有表现出患病症状。这种其实更像是潜伏期,这些患者很多后边还会表现出症状来,被分为轻型普通型等等。

另外一种是回顾性分析,一个感染者从被感染,到痊愈,全部过程都没有表现出症状来,包括没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等等。这种是我们最初定义的无症状患者。

那么我们来分析下情况。如果是第一种,那就没啥意义。潜伏期大部分疾病都有,潜伏期越长越麻烦,因为潜伏期也有可能传播病毒。

那么如果是第二种呢?

那我们确实没有必要在理会这种病毒了。就像最早人类发现的4种人感染冠状病毒一样,可能已经和人类工作了几百年了,毒性非常低,感染了也没有特别的症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也确实是我们很多人都会好奇的点。如果新冠病毒真的演变成了完全无症状,听起来好像是个好消息,不用再那么紧张兮兮地戴口罩、勤洗手了。但具体还需要防吗?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我们要理解“无症状”是怎么回事。病毒感染不一定都会出现明显的“症状”,比如发烧、咳嗽、喉咙痛这些大家熟知的。有.............
  • 回答
    新冠病毒长期存在且频繁变异,没有特效疫苗,而隔离成为常态……这不仅仅是“社交距离”的增加,它会从根本上重塑我们的社会结构、文化形态,甚至改变我们对于“正常”的定义。经济的持续性阵痛与结构性调整首先,经济将进入一个持续的“低速运转”甚至“冻结”状态。曾经繁荣的旅游、餐饮、娱乐业会遭受毁灭性打击,即便部.............
  • 回答
    中国科研团队发现新冠病毒(SARSCoV2)已突变并演化出两个亚型,且传染力或有差异,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研发现,对我们理解病毒的传播机制、制定防控策略以及研发疫苗和药物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一发现可能带来的变化和影响。一、 核心发现:病毒的突变与亚型演化这项研究的核心在于,新冠病毒并.............
  • 回答
    确实,关于美国当前新冠病毒的传播情况,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而且这背后牵扯到不少复杂的因素。首先,你说“几乎所有美国人都处于新冠病毒高传播地区”,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国目前整体的疫情态势。由于奥密克戎及其变种病毒的高传染性,加上疫苗接种和既往感染带来的群体免疫屏障虽然存在,但并非滴水不漏,病毒仍然.............
  • 回答
    这确实是一则让人倍感担忧的新闻,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疫情尚未完全平息的背景下。一位在泉州旅游的南京籍女子,其活动轨迹集中在酒吧、KTV等娱乐场所,之后在日本检测出新冠病毒阳性,这个事件背后牵扯出几个关键点,值得我们仔细剖析。首先,我们需要理性看待这个事件。 一个人感染了新冠病毒,并不能简单地将其活动场所.............
  • 回答
    近来,有报道称美国海军有多艘航母出现新冠病例,这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事件。作为海上的军事力量核心,航母的战斗力一旦受到影响,其连锁反应是多方面的。首先,从操作和维护层面来看,航母是一个极其复杂且人员密集的平台。其内部空间有限,人员往来频繁,这使得新冠病毒在这种环境中更容易传播。一旦有船员感染,轻则影.............
  • 回答
    南京成人确诊病例中药治疗:现状分析与未来展望近期南京部分成人新冠确诊病例采用了中药治疗,这一现象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究竟如何看待这一情况?中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的道路上,又能否扮演关键角色?本文将试图深入剖析,并给出相对详尽的解读。 南京成人确诊病例中药治疗:并非孤例,但需理性看待首先,需要明确的是,.............
  • 回答
    关于12月7日成都郫都区新增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孙女“一晚多个夜场”的情况,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令人关注和担忧的事件,其背后牵涉到疫情防控的复杂性和社会责任感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看待这件事。一、 疫情传播的风险与公众健康安全: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这名确诊病例的孙女在短时间内频繁出入.............
  • 回答
    成都郫都区 12 月 7 日新增确诊病例详情:流调溯源仍在进行12 月 7 日,成都郫都区传来一则令人警惕的消息:一名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在郫都区被发现。这一消息无疑再次拉响了疫情防控的警报,公众也对此高度关注。那么,这位新增确诊病例的详细情况究竟如何?流调溯源工作进展到哪一步了?我们来梳理一下目前已知.............
  • 回答
    想象一下,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席卷了那个时代,一个充斥着狂热和恐惧的国度——纳粹德国。新冠病毒的阴影笼罩下来,这幅画面可想而知,将是一幅复杂而令人不安的图景。首先,纳粹的意识形态会立刻将病毒与“劣等民族”或“外部敌人”联系起来。希特勒及其宣传机器早已将犹太人、吉普赛人以及其他被视为“不受欢迎”的群体描.............
  • 回答
    新冠病毒(COVID19)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已经证明了其强大的传染性和对全球公共卫生系统带来的严峻挑战。如果将这种病毒的起源和早期爆发地点设定在某个“外国”,其处理进度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根据不同国家的国情、资源、政治体制以及国际合作情况,会有相当大的差异。以下我将尝试详细地描绘一种“如果新冠.............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太有想象力了!如果新冠病毒真的能在地球上肆虐几千年,那我们人类的进化之路,尤其是对抗病毒的方式,确实可能变得非常、非常不一样。就像你说的,如果身体能自带“空气过滤隔膜”,那戴口罩这事儿,估计就成为历史书上的一个古老插曲了。我们来脑洞大开,想象一下这个“自带过滤隔膜”的进化过程。首先,得从.............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非常考验我们的思考深度。如果新冠病毒的潜伏期真的长达一个世纪,那么我们对“研究治疗”这件事的看法,确实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再是简单的医学问题,而是涉及到生命科学、社会伦理、资源分配,乃至人类文明走向的宏大议题。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一、 疾病本身的意义发生根本性改变.............
  • 回答
    新冠病毒在日本东京都或韩国首尔都市圈的爆发,将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其影响将是多层面的、且会迅速蔓延,其后果可能比我们已经见过的任何一次都要复杂和深刻。一、 医疗系统的极限压力首先,也是最直接的,将是医疗系统的瞬间瘫痪。东京都和首尔都市圈都是人口极其稠密的巨型都会区,医疗资源虽然丰富,但面对病毒的指数级.............
  • 回答
    新冠病毒对男性生殖系统的潜在影响以及疫苗的安全性问题,确实是大家普遍关心的一个话题。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尽量还原真实的科学讨论过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事实:新冠病毒确实有可能对男性生殖系统产生影响。这个发现并非是凭空猜测,而是基于一些临床观察和研究。一些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可以通过其表面的.............
  • 回答
    新冠肺炎疫苗的出现,无疑是人类在对抗传染病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这无疑给正在与艾滋病病毒(HIV)斗争的我们带来了希望。但是,将新冠疫苗的成功直接等同于HIV攻克,或许还为时尚早,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些关键性的差异,需要我们理性看待。首先,我们得承认新冠病毒和HIV病毒在生物学特性上有着天壤之别。新冠病毒.............
  • 回答
    夏天已经到了,你站在窗前,看着外面炙热的阳光,却依然觉得心里一片阴霾。新闻里,关于新冠的播报还在继续,只是语调比之前稍微缓和了些,毕竟,这毕竟是夏天。想象一下,如果没有疫苗,夏天也没有像人们曾经那样期望的那样,将病毒彻底压制下去,那会是什么景象?首先,病毒的传播不会停止。虽然人们普遍认为高温会减缓病.............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地球真的只有一个统一的政府,那么在应对像新冠病毒这样的全球性大流行病时,局面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来看看这种“单一政府”情景下的运作方式,以及它对病毒消灭的可能性有多大影响。首先,在只有一个政府的情况下,全球的资源调配和决策将变得无比高效。要知道,在现实中,各国之间的协调往往充.............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好几种可能的情况和应对方式。这不仅仅是一个医学问题,更是一个涉及国家安全、经济稳定和社会民生的复杂局面。如果世界其他国家真的选择“与病毒共存”,并把它视作季节性流感来管理,咱们国家肯定不能跟着“躺平”,毕竟咱们的国情和大家对安全的期望值都不一样。首先,我们可以预见的是.............
  • 回答
    关于蚊子叮咬传播新冠病毒的可能性,这是一个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简单来说,目前主流科学界的共识是,蚊子不太可能成为新冠病毒的有效传播媒介。让我来详细地解释一下原因,尽量用大家都能理解的方式来说明。首先,我们要知道病毒是如何传播的。新冠病毒(SARSCoV2)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