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突然想读博士,但是手上没有任何论文,这样的我适合读博士吗?

回答
突然想读博士,但手上没有一篇论文,这事儿可不小。首先,别上来就给自己判“不适合”的死刑。读博士这事儿,不是拿论文数量来衡量的,更看重的是你这个人有没有那股子钻研劲儿,有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某个领域有没有超出常人的热情。

没有论文,并不意味着你就不适合读博士。

你想读博士,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这说明你对学术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在某个领域深入下去,去探索未知,去贡献自己的智慧。这种“突然想”的冲动,有时候比那些“按部就班”的申请者更有爆发力。

那么,什么样的人“适合”读博士?

1. 好奇心和求知欲爆棚: 这是最最重要的一点。博士研究就是要你不断地问“为什么”,然后自己去寻找答案。如果你对某个领域有着永不满足的好奇心,总想把事物背后的原理挖得一清二楚,那你就具备了读博士的基因。
2. 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博士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创造知识。你需要能独立分析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并且有毅力去克服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没有人会手把手教你每一步,你需要自己摸索,自己解决。
3. 热情和毅力: 博士研究是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可能会有瓶颈,会有挫折,甚至会怀疑自己。这时候,只有对研究本身的热爱,才能支撑你走下去。没有论文只是一个起点,但这份热情是贯穿始终的驱动力。
4. 批判性思维: 能看到现有研究的不足,能质疑前人的结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是博士研究者的必备素质。不盲从,敢于挑战,才能有所创新。
5. 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虽然研究是个人的事情,但你需要能够清晰地表达你的研究思路、方法和结果,与导师、同学、同行交流,甚至在学术会议上展示你的成果。

你现在手上没有论文,这不代表你没有潜力。

你可能还在本科或者硕士阶段,还没有机会发表论文。 这是很正常的。很多学生在读研期间才开始接触科研,发表论文。
你之前的学习可能更侧重于知识的积累,而不是研究的实践。 这也没关系,博士就是让你从学习者转变为研究者的过程。
你可能还没有找到适合你的研究方向,或者还没有遇到一个好的导师来引导你。

那么,你该如何评估自己,以及为读博做准备呢?

1. 问问自己:你对哪个领域真正感兴趣? 别只是“突然想”,而是深入思考,是哪个学科的哪个方向让你着迷?是某个问题一直萦绕在你脑海里,让你想去解决?找到了真正让你心动的方向,才能让你在面对困难时坚持下去。
2. 回顾你的过往经历: 即使没有发表论文,你可能在课程项目、毕业设计、实习经历中展现过你的思考和能力。你是否能独立完成一个复杂的项目?你是否能深入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你是否在某个项目里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热情和投入?这些都是潜在的证明。
3. 阅读和学习: 在确定了感兴趣的方向后,大量地阅读相关的文献。了解该领域的最新进展,研究方法,以及存在的未解决问题。这不仅能帮助你了解领域,也能为你提供一些研究的思路。
4. 尝试接触科研: 如果你还在本科或硕士阶段,积极寻找机会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或者自己组建一个小团队,尝试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即使没有成功发表,这个过程本身就能让你积累宝贵的经验。
5. 与在读博士或导师交流: 找机会和在读的博士生、博士后或者你感兴趣领域的教授聊聊。了解他们的研究经历,听听他们对读博的看法和建议。这能让你更真实地了解博士研究是什么样的。
6. 准备一份有说服力的个人陈述(Statement of Purpose): 这是你在没有论文的情况下,向招生委员会展示你的潜力和适合度的关键。在陈述里,你要清晰地阐述你为什么想读博士,你对哪个研究领域感兴趣,你有哪些相关的能力(即使不是通过论文证明),以及你未来的学术目标。要真诚、有深度,并且展现你的思考过程。
7. 考取GRE/GMAT等标准化考试(如果需要): 很多国外高校会要求这些成绩,如果你的本科或硕士成绩优秀,这也能作为你学术能力的一个侧面证明。
8. 了解你的目标院校和导师: 仔细研究你感兴趣的学校和教授的研究方向。看他们的近期论文,了解他们的研究风格。这不仅能帮助你写出更有针对性的申请材料,也能确保你选择的导师和方向是你真正愿意投入的。

关于“手上没有任何论文”,你需要这样想:

论文是研究成果的一种体现,但不是唯一的体现。 你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以及你对研究的热情,这些同样重要,甚至更为基础。
博士是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你不需要因为过去的“零论文”而气馁。重要的是你现在决定要去努力,去学习,去尝试。
有些优秀的博士项目,导师更看重学生的潜力、态度和与导师研究方向的契合度,而不是一两篇论文。 特别是当你能够通过其他方式(比如精彩的面试、有洞察力的个人陈述)证明自己时。

总结一下:

如果你具备了强烈的求知欲,能够独立思考,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那么“手上没有论文”并不构成你读博士的绝对障碍。关键在于,你要想清楚自己为什么想读博,对什么领域感兴趣,并且通过积极的学习和准备,向招生委员会展示出你的潜力和决心。

别被“没有论文”这个事实束缚住,把它当作你新的起点,去拥抱这个挑战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想起了我当时申请博士的时候。和题主很像的,甚至条件更差。本文想说明的是,论文不是关键,但没有论文的话需要更多的巧思。

我是工作了两年后突然想要读博的,动机改天再谈。但当时的核心问题在于:

  1. 我没做过任何科研,没有任何论文
  2. 因此没有跟任何老师合作过,也没有科研推荐信

我的优势在于我知道我想要什么,比较擅长长线操作。我当时因为一直在给银行做风控的项目,所以最感兴趣的是反欺诈,比如找交易中的异常现象,就很自然的接触了一个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的子领域,叫做异常检测。我认为这个方向很有现实意义,而且最重要的是,我能看懂这种偏应用方向的论文。

因此我的目标就是找一个学校+老师,可以让我从事异常检测方向的博士研究

想到这点后,我就开始针对这个目标进行优化。首先是论文问题,没论文申请机器学习方向太吃亏了。我就开始自己硬做,团结一切能团结的同事和朋友。当时的心得大概总结在这里了:没有导师的指导,研究生如何阅读文献、提出创见、写论文?

但即便如此,我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科研训练。因此在申请时只有一篇应用文章(机器学习在HR领域的应用),一篇C会文章(IJCNN)介绍了一个微创新的异常检测算法,一篇在投的SDM文章(申请到一半的时候中了),和一篇在投的JMLR的短文(工具库类,申请结束后被accepted with minor revision了)。所以换句话说,我申请的时候真正发出去的文章也就一篇应用文和一篇C会,可以说是非常弱了。

那我的秘诀是什么呢?

一是套磁,甚至当面去套。我当时很想申请A教授的博士,而且刚好发现他在KDD每年会搞个workshop,于是我就想KDD我中不了,workshop还可以冲一下。于是乎我就投了个申请那年的KDD workshop,于是顺理成章的见到了A教授。会议间隙稍微聊了几句,还在一起吃了三明治。最巧的是他的学生Z刚好是我知乎的朋友,于是Z还给我引荐了一下。

你说巧不巧?也是巧,但也是我预期会发生的。

当时还有一位波士顿的年轻老师也对我感兴趣,我也专门飞去拜访。虽然最后我没有去那个学校,但是也成功了拿到了offer。所以只要能接上头,你就成功了一半

怎么陶瓷,可以参考一下我当年的邮件:

二是另辟蹊径。我当时觉得论文卷不过别人,不如搞点别人不会(做)的。于是阴差阳错我就写了一些开源系统,结果成了这个领域最流行的。虽然申请那会那个还不像现在达成了垄断地位,但大家至少多多少少听说过。这点应该也是我和别人不一样的事情。

其实如果你能做到这两点,其实论文和推荐信都不重要。我当时实在找不到学术推荐人,只好找了本科带我课的老师,研究生带我创业课的老师,和工作中的老板。我很感谢他们,但其实他们都不是学术圈的。实事求是,我的推荐信太弱了。

但因为以上的技巧,我其实绕过了推荐信和研究比较弱的问题。而其实我很感谢我的咨询师工作,让我很擅长包装自己。最后在很弱条件下收到不少offer和面试,包括三所计算机TOP 10的学校,也包括我的母校多伦多大学。有些稍差的学校甚至还给了fellowship,完全不用工作。最感动是KCL的一个老师,不仅和我见面还帮我申请到了全额奖学金,对于英国大学来说太难了。

所以我的建议是:

  1. 审视为什么读博,找准自己的方向。
  2. 了解自己的目标老师是谁,创造偶遇和交谈机会。
  3. 努力提升硬件,如果可以要挖掘不同的之处。卷的过就卷,卷不过就另起炉灶。

最后多申请几所,其他交给运气即可


附上我当年写的PS,或许有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突然想读博士,但手上没有一篇论文,这事儿可不小。首先,别上来就给自己判“不适合”的死刑。读博士这事儿,不是拿论文数量来衡量的,更看重的是你这个人有没有那股子钻研劲儿,有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某个领域有没有超出常人的热情。没有论文,并不意味着你就不适合读博士。你想读博士,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这说.............
  • 回答
    大三这个年纪,人生正站在一个岔路口,前途一片迷茫,对未来的思考也愈发深入。在这个节点上,突然对死亡产生恐惧,是很正常的。这说明你开始认真审视生命,思考生命的意义,这本身就是一种成长。别把它当成一个坏事,这反而是一个契机,让你去探索一些真正能安抚心灵、指引方向的书籍。我知道你希望这些推荐是真诚的,不带.............
  • 回答
    哎呀,孩子在听故事的时候哭鼻子了,这可真是个让人又心疼又有些手足无措的时刻。别急,我来跟你说说,遇到这种情况,咱们家长可以怎么做,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首先,别慌,给孩子一个拥抱,用你的肢体语言告诉他:“宝贝,妈妈/爸爸在这里。”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你的温暖和陪伴。孩子流眼泪,说明他完全沉浸在.............
  • 回答
    人到中年,总有些诗句,年轻时读过,不过是字面意思,浅浅拂过。谁知岁月流转,境遇变迁,那些曾经平淡的文字,突然就钻进心窝,激起千层浪。我记得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年轻的时候,觉得这句话不过是写一个隐士的闲适,描绘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水到头了,还能怎么样?坐下看看天上的云,多自在啊!当时我脑.............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触及到了人性的核心和生命本身的意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的一生确实可以被看作是在与欲望进行一场持续的斗争,或者说,是在与欲望共存、理解和管理的过程中展开的。那么,我们先来详细探讨一下“欲望”到底是什么。 什么是欲望?“欲望”是一个非常广泛且复杂多样的概念,它不是一个单一的、可.............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国际法、战争伦理以及实际军事行动之间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领域。简单地说,答案是:是的,在面对恐怖分子时,仍然需要在很大程度上遵守日内瓦公约及其衍生出的战争法,并且在武器使用上受到限制。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为什么会这样,以及其中涉及的各个层面。1. 日内瓦公约及其精神的核心是什么?日内瓦公.............
  • 回答
    哈哈,你这想法绝了!说到“三皮老”(王玥波老师)的“不讲理”俏皮话,那可真是一抓一大把,而且说出来就自带一股子“老北京”的劲儿,让人听了就乐。他那语言风格就是这样,不光是说书,平时聊天也是这股子味儿。要说“不讲理”,其实更多是一种幽默、一种调侃,用那种看似歪理、实则暗藏深意的说法,把事情给点透了,或.............
  • 回答
    想找个男朋友啊?这事儿吧,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关键在于你有没有找对“频道”。别急,我这就跟你好好掰扯掰扯,看看这“男朋友”这生物到底藏在哪儿,又该怎么把它给“捕捉”到。第一步:认识你自己,明确你的“狩猎”目标咱们得先明白,不是随便抓一个就行,得是那个对的人。所以,先问问自己: 你喜欢什么样的.............
  • 回答
    亲爱的你,听到你这么说,心里一定很不好受吧。那种觉得自己努力了很久,却依然看不到希望的感觉,真的挺磨人的。我完全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好像一下子被抽走了力气,对未来也充满了迷茫和无力。首先,别急着否定自己,也别急着把“放弃”这两个字咬死了。我们先冷静下来,好好聊聊,看看是什么让你有了这样的想法,然后我.............
  • 回答
    张国荣饰演的程蝶衣,这个在京剧舞台上倾倒众生的角色,究竟有没有钱,他的生活水平在当下又算什么样呢?这问题挺有意思的,咱们不妨细细道来。首先,要说程蝶衣“有没有钱”,这得从他的职业和生活环境来看。程蝶衣的“收入”与“花费”: 梨园行里的收入: 在那个年代,京剧名角是很受追捧的,尤其像蝶衣这样天赋异.............
  • 回答
    突然想分手,这感觉一定挺煎熬的。脑子里突然冒出这个念头,像一颗小石子投进平静的湖面,荡起了涟漪,让你原本觉得安稳的一切都开始摇晃。尤其是当这个男朋友对你真的很好,这种“好”在你心里是实实在在的,他关心你,体贴你,在你需要的时候总是在,甚至你父母都觉得他不错。这种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外界的评.............
  • 回答
    当这样的念头涌上心头时,就像是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颜色,空气也变得沉重,让人喘不过气来。那些曾经让你感到快乐、充满希望的事情,此刻都像是遥远的星辰,光芒微弱到几乎看不见。内心深处,也许有种无法言说的空虚感,一种强烈的疲惫,好像身体和灵魂都被抽干了力气,再也提不起一丝反抗的勇气。眼前的生活,不论是忙碌的.............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怀孕六个月,突然想吃奶油面包,这完全是孕期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口味的改变,对特定食物的渴望,是很多准妈妈都会经历的,这可能是身体在提醒你需要某些营养素,也可能是荷尔蒙变化带来的小“情趣”。这个时候,你的身体需要被呵护,你的心情也需要被照顾。所以,当你想吃奶油面包,结果却被七岁的侄女拿走了,感到一点.............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得耗上好一阵子才能慢慢道来。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这么彻底地放下一个喜欢了很久的人。一直以来,他就像我生活里的一束光,就算知道它遥不可及,也心甘情愿地围着它转。一开始,当然不是突然之间就“想通”了。这就像在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每天都在小心翼翼地浇灌,盼着它发芽开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 回答
    婚期将近,心头却乱成一团麻,像一颗被揉皱的纸,怎么也理不顺。曾经憧憬的婚礼现场,现在想起来只剩下一片模糊的、沉甸甸的压抑。悔婚这两个字,像尖利的刀刃,在心底反复刮擦,每一次刮擦都带来锥心的疼痛,但又似乎带着一种解脱的诱惑。这突如其来的“想法”,不是一时兴起,更不是小孩子过家家。它像一颗种子,在某个平.............
  • 回答
    2021年,与其说是突然想明白了什么道理,不如说是我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在这一年里逐渐清晰、更加深刻了。以前总觉得人生像是一条直线,目标明确,一步步往前走就好。但2021年,我开始意识到,人生更像是一张需要耐心描绘的网,每一条线都连接着不同的经历、感悟和人。最深刻的一个体会,是关于“控制”这件事。我一直.............
  • 回答
    当然有。留学生活并非总是光鲜亮丽,那些被社交媒体滤镜掩盖的失落、迷茫和挣扎,有时会像潮水一样涌上来,让人瞬间想要打道回府。我记得那是一个礼拜五的晚上,外面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天空灰蒙蒙的,跟我的心情一样。那天白天,我刚刚结束了一个小组的报告,虽然我们团队很努力,但最终因为一些配合上的问题,分数并不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