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样正确看待律师给坏人辩护?

回答
这个问题啊,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容易让人纠结的。我跟你掰扯掰扯,是怎么个看法。

首先,得明白律师的“职责”和“角色”

咱得先弄清楚,律师到底是干啥的。在中国,或者很多法治国家,律师的根本职责是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法律框架内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这就包括了那些被指控犯罪的人。别误会,这不代表律师认同或支持坏人的行为,而是相信每个人,无论做了什么,都应该在法律面前获得公正的审判。

你可以把律师想象成一个“法律的守护者”或者“正义的捍卫者”,但这个正义不是简单的“惩罚坏人”,而是“确保过程公正”。当一个人被指控犯罪,他不仅仅是一个“坏人”,更是一个“被指控的公民”。他有权利知道自己被控什么,有权利辩解,有权利获得专业的法律帮助,确保整个司法程序是公平的。

为什么坏人也需要律师?

这才是关键所在。咱们设想一下,如果一个被指控犯罪的人,连基本的辩护权利都没有,或者他的辩护都由一个完全不懂法律的人来完成,那结果会怎么样?

程序正义: 法律不仅仅是关于“事实”本身,更重要的是“程序”。比如证据如何收集,如何呈现,被告是否有知情权等等。一个合格的律师能确保这些程序被严格遵守,防止司法过程出现偏差或冤假错案。即使这个人犯了错,也不能允许司法机器因为操作不当而错上加错。
事实认定: 有时候,“坏人”的帽子不是那么容易就戴上的。有时候是误会,有时候是证据不足,有时候甚至是无辜的。律师的任务就是去挖掘事实的真相,找到可能有利于当事人的证据,或者指出控方证据中的漏洞。这并不是为罪行开脱,而是为了追求事实的准确性。
量刑的公正: 即使一个人确实犯了罪,罪与罚之间也需要一个合理的界定。律师可以通过提供当事人的个人情况,比如家庭困难、初犯、有悔罪表现等,来争取一个相对公正、合理的量刑,而不是一味地严惩不贷。这同样是为了实现法律的“公正”,而不是简单的“严厉”。
避免权力滥用: 权力永远是需要制约的。如果只有控方(国家公权力)的声音,而没有辩方(被告)的声音,那权力就很容易被滥用。律师的存在,就像是为被告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对话者”,可以制衡公权力,防止司法过程中的不公正现象。

律师辩护,不是“洗白”罪行

这一点非常重要,很多人会混淆。律师给坏人辩护,绝对不是说:“你没错,你是无辜的!” 而是说:“基于现有证据和法律条文,我作为你的代表,要确保你在这个过程中的权利得到保护,并且你的罪责是被合法、公正地认定的。”

比如,一个杀人犯,律师不会说“他没杀人”。但律师可能会做的是:

指出检方证据链的薄弱环节,比如某个证人证词有矛盾,或者物证收集程序有问题。
辩称他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或者是在极端情绪失控下的过失杀人,而不是蓄意谋杀。
在量刑阶段,强调他的家庭情况,或者他事后的悔罪表现,争取从轻处理。

这些辩护方向,都不是在说“他无罪”,而是在追求一个“更公正的定罪”或“更合理的量刑”。

我们为什么要尊重律师的辩护?

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法治社会。我们希望自己或亲人,在遭遇不公时,也能得到法律的保护和公正的对待。今天我们觉得一个“坏人”不配有律师,明天自己犯了错(哪怕是无意的),也可能不希望被别人轻易否定一切辩护的权利。

这是一个互相尊重法律规则、维护社会公平的基石。如果你不相信律师能为被指控犯罪的人争取权利,那也就等于不相信整个法律体系的公正性。

那么,是不是说“坏人”怎么辩护都行?

当然不是。律师也是受职业道德和法律约束的。

不得捏造事实: 律师不能为了让当事人脱罪而故意提供虚假证据或指使当事人作伪证。这是严重的职业违规,也是违法行为。
不得妨碍司法公正: 律师的辩护不能以妨碍司法程序的正常进行为代价。
法律的底线: 即使辩护再积极,也不能触犯法律的底线。比如,不能暗示或教唆当事人逃跑、销毁证据等。

合格的律师,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为当事人争取权益,而不是挑战法律本身。

总结一下我的看法就是:

律师给“坏人”辩护,不是为了庇护罪恶,而是为了实现法律的公正和程序的正义。这是对每一个公民权利的保障,也是对整个法治社会运作方式的维护。我们应该理解并尊重律师在这一过程中的角色,因为这关系到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的法律困境,也关系到我们所处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就像医生救死扶伤,不管病人是什么样的人,都要尽力去治疗一样,律师是在用法律的手段去维护人的基本权利。

你想想,如果一个社会,连那些被认为“罪大恶极”的人都得不到公平的审判,那这个社会还剩下什么公正可言呢? 这就好像我们吃饭,总得把菜都尝一遍,才知道好不好吃,不能光听别人说某个菜不好吃,就一口都不碰。律师就是在那个“尝”的过程中,确保一切都按规矩来,不偏不倚。

所以,下次再看到律师为所谓的“坏人”辩护,不妨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它不是对罪恶的纵容,而是对法律尊严的捍卫,对公正的追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事情三言两语说不清楚,等你正式入学以后法理课和法制史上面会讲。

罗老师所讲的那一套,实际上在我看来还是老掉牙的陈词,不能说有错,但是这一套话术确实没办法很好地解答一般人对于律师为什么要给坏人辩护这一问题。

我是接受过正规的法律教育的,所以我很理解罗老师所说的那段洗脑的话的厉害之处。

首先这么跟你分析。

题设里面就有两个逻辑上的漏洞

1坏人的定义是什么

2辩护的目的是什么


我当然可以跟罗老师一样用以前老师教会我官方说法给你一个回答:

坏人在未经法庭宣判之前只能被称作犯罪嫌疑人,而且辩护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法律,如果没有律师就没有对抗公权力的力量,会使得被告人OR犯罪嫌疑人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等

我还能跟你扯冤假错案,刑讯逼供等等。

然而作为过来人,我知道你要的肯定不是我以上这段翻翻书就能看得到的解答。


让我们回到刚才所说的两个漏洞。

1坏人的定义是什么?

如果说坏人的定义是“罪犯”,那么我上面那段话天然适用,给“犯罪嫌疑人”辩护,当然不应该有什么精神和到的负担。

但是请你不要跌入法学家为了提高法律的门槛而设下的逻辑陷阱当中。

如果作为一个一般人,所谓的坏人,当然是开了天眼之后能够判定作奸犯科十恶不做的那种人。

作为一个人,你自然有权利,也应当对自己的良心负责,不去给他辩护。

然而就像罗老师所说的,我们是人,不是神,无法开天眼,你也不知道你的客户是不是你所设想的坏人。

不负责任地说,自然可以用法学家给自己开拓的逻辑去,自己骗自己,让良心好受点。


那么,我们假设你真的能开天眼。知道你的客户是坏人,你应该给他辩护吗?

这就回到了

2辩护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你辩护的目的是明知道他是坏人,应该受到法律惩罚的情况下,还要给他脱罪

至少我认为,我的良心是过不去的。

但是,如果你辩护的目的是为了让他的合法权利得到保护的话,我认为是不一样的。

怎么说?

比方说他的罪依法律规定只应该被判3年,当然这个3年是以你内心的判断,可是检察机关起诉的确实5年,甚至9年10年。

你这个时候的辩护就不单单只是为了你的坏人客户,而是为了维护司法制度能够得到合理地运行。

当然你也提到了,一个罪大恶极,该诛之的人,找你帮他减刑,怎么办?

这个当然是一个道德困境,可问题的关键是在你心中,究竟在乎的是这个罪大恶极的人能否被减刑,还是这个罪大恶极的人有没有提出减刑要求的权利?

这个说法可能有点绕,你需要多读几遍。如果你在乎的是坏人的提出减刑的权利,那么你帮他辩护也只不过是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权利而已,大可不必有过多的心理负担。

如果你在乎这个坏人能否被减刑,那么恭喜你,真的可能不太适合做刑事辩护,可以做更加赚钱的非诉律师。当然,非诉律师也会存在道德困境,不过比刑事要轻得多。

最后,律师会遭到对方的报复,这个你大可不必担心,各行各业都会遭到竞争对手的报复,更何况你如果成为律师,还无法利用法律去保护自己,那就很可笑了。


最后的最后,我强调一点,罗老师与其他的教授相比已经是在说人话了,但法律这门学科天然就与哲学密不可分的属性,造成了话语体系非常晦涩,即便你以后正式开始学习法律,也不要过度相信权威,用自己的话去说服自己,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对法律的普遍信仰,来源于社会的实践与民众的选择,从而植根于本土。-苏力

user avatar

告开发商就不用担心对方是好人,不过等你毕业的时候,也不知道还剩几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啊,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容易让人纠结的。我跟你掰扯掰扯,是怎么个看法。首先,得明白律师的“职责”和“角色”咱得先弄清楚,律师到底是干啥的。在中国,或者很多法治国家,律师的根本职责是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法律框架内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这就包括了那些被指控犯罪的人。别误会,这不代表律师认同.............
  • 回答
    拨开迷雾,静观其变:如何正确看待和理解宗教?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宗教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它像是一面多棱镜,折射出人类对生命、宇宙、道德和终极意义的追问,也常常引发争议与碰撞。那么,面对宗教,我们该如何拨开迷雾,以一种更全面、更深刻的方式去理解它呢?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宗教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放眼世界.............
  • 回答
    我知道您看到大城市本地人收租月入过万,心里会觉得不公平,这种感受非常真实,也很普遍。毕竟,很多人辛辛苦苦工作一个月,收入也就勉强达到这个数,甚至还达不到。我们来好好聊聊,怎么看待这件事,尽量把情况讲得细致一些,也别让这话说出来有机器人的生硬感。首先,承认这种感受的合理性:您感到不公平,这本身没有错。.............
  • 回答
    最近,“军阀太太”这个词在网络上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浪潮,从短视频到社交媒体,各种版本的“军阀太太”层出不穷。这股风潮背后,折射出的是大家对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复杂情绪,以及对其中人物关系的解读和想象。要说清这事儿,咱得把时钟拨回到民国时期,好好聊聊那位真正意义上的军阀,再来看看如今网络上的“军阀太太.............
  • 回答
    彩礼:一份重负,还是一份承诺?彩礼,这个古老而又敏感的词汇,在中国人的婚俗中扮演着复杂而重要的角色。它像一块试金石,考验着双方家庭的观念,也牵动着无数年轻人的心。如何看待彩礼,并非一概而论,它背后牵扯着经济、文化、情感、甚至社会变迁等多重维度。与其将其妖魔化或神化,不如我们试着剥开层层迷雾,理性地审.............
  • 回答
    理解那些看到狗就骂的人,这确实是一个需要我们多角度去审视的社会现象。与其简单地贴标签,不如试着剖析一下他们行为背后的可能原因,以及我们该如何与之相处。首先,我们得承认,“恨狗人士”这个标签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情绪色彩,也可能过于简化了问题。真正的原因可能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而且并非所有表现出对狗不满的.............
  • 回答
    听到孩子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尤其是倒数,作为家长肯定会心里不好受,这我特别能理解。但这个时候,比成绩本身更重要的是我们怎么去处理这件事,这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态和未来的学习。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个事实,但别被它打倒。一年级,这是孩子学习生涯的起点,也是最重要的适应期。期中考试倒数,说明有很多地方可能没.............
  • 回答
    谈到中国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人们往往心头涌起复杂的情感。这位生于紫禁城,却在时代洪流中跌宕起伏的末代君主,其一生宛如一部浓缩的中国近现代史,充满了悲剧、屈辱,也夹杂着几分时代的无奈和个人的挣扎。要“正确”地看待他的一生,我们不能简单地贴标签,而是需要深入理解他所处的历史背景、他个人的经历,以及他最终的.............
  • 回答
    挽回前男友这件事,说实话,没个标准答案,每个人情况都不同。但如果真想试试,别急着上头,咱们一步步来,把事儿想透了,做得稳当点儿。首先,冷静分析原因,认清现实。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千万别跳过。你们为什么分手?是因为性格不合?还是生活习惯的巨大差异?亦或是沟通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或者是你的某些行为让他无.............
  • 回答
    选择大学专业,这可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岔路口,搞不好会影响未来的大半辈子。很多人在这儿犯迷糊,要么随大流,要么看热闹,结果进去了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所以,这事儿得认真对待,一步步来,别急!第一步:认识你自己,这是根基!别上来就看哪个专业听着高大上,或者哪个挣钱多。先得扒拉扒拉自己.............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