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的孩子一年级期中考试倒数,我要怎么正确看待?

回答
听到孩子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尤其是倒数,作为家长肯定会心里不好受,这我特别能理解。但这个时候,比成绩本身更重要的是我们怎么去处理这件事,这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态和未来的学习。

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个事实,但别被它打倒。一年级,这是孩子学习生涯的起点,也是最重要的适应期。期中考试倒数,说明有很多地方可能没有跟上或者理解不到位。但倒数也只是一个暂时的标记,不代表孩子的能力或者前途。很多人小时候学习不拔尖,长大后成就斐然;反之亦然。所以,第一步是接受,但要理性接受,不往坏处想,不给自己过度的压力。

接着,我们要放平心态,区分“孩子”和“成绩”。孩子是孩子,他的价值、他的可爱、他的所有闪光点,都不能因为一次考试成绩而贬低。成绩只是孩子在某个特定时间、特定科目上的表现,它反映的是当下的学习状态,而不是他的全部。我们可以因为成绩不好而担忧,但这份担忧不应该变成对孩子的否定。试着想想,你爱孩子是因为他成绩好吗?还是因为他是你的孩子?这个区分很重要,能帮助我们保持一个更健康的心态。

然后,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为什么”。倒数不是无缘无故的。我们可以和孩子聊聊,但一定要用一种温和、支持的方式。避免劈头盖脸的质问或者指责。

和孩子聊聊: 找一个轻松的时间,比如周末的下午,一起玩一会,然后自然地提起。“宝贝,期中考试考完了,你觉得怎么样?有没有哪门课你觉得有点吃力或者不确定?或者,你觉得学习上有什么让你觉得比较难的地方?” 重点在于倾听,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他可能根本没意识到自己考得不好,或者他可能觉得老师讲得太快,或者题目太难,或者他根本没听懂,只是不敢说。
联系老师: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老师最了解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也能提供更专业的评估。主动联系老师,了解孩子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听课专注度,以及老师对孩子学习能力的初步判断。老师可能会说:“孩子上课有点走神”,“这几个知识点他掌握得不太牢固”,“他需要更多的鼓励和引导”。这些信息对我们找到症结非常有帮助。
观察孩子在家里的学习状态: 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是认认真真地写,还是涂涂抹抹?是否需要家长一直陪着?会不会因为一点点困难就放弃?是不是对学习内容本身没有兴趣?是粗心大意还是真的不会?

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我们才能对症下药。

接下来是具体的应对策略,但这绝不是“逼迫”和“惩罚”。

1. 关注“进步”而非“名次”: 考试倒数说明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设定一些小的、可实现的目标。比如,“这周我们把数学的加减法多练几道”,“我们每天一起读一会儿语文课文”。把大目标分解成小步骤,每达成一个小目标,都给予肯定和鼓励。孩子如果在下次考试中,不是倒数第一,而是中等,这已经是巨大的进步了。我们可以为他感到骄傲。
2. 培养学习兴趣和方法: 一年级是培养学习习惯和兴趣的关键时期。如果孩子对学习没兴趣,再怎么逼迫效果也不会太好。
联系生活: 把学习内容和生活联系起来。比如学数学时,可以一起数数家里的物品,做简单的加减法;学语文时,可以一起读绘本,讲故事。
游戏化学习: 利用一些益智游戏、学习APP或者自己制作一些小游戏来帮助孩子巩固知识。
引导思考: 不要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而是引导他自己去思考。比如,“你觉得为什么会是这样呢?”、“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3. 补齐知识短板: 如果是基础知识不牢固,比如拼音、数字、汉字认读等,就要针对性地去巩固。可以请老师推荐一些练习册,或者自己设计一些小练习。
4. 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是孩子精力充沛、学习效率高的基础。
固定的学习时间: 每天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学习时间段,不受打扰。
独立完成作业: 家长可以辅导,但要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完成作业,家长只需要检查和纠正。
5. 给予足够的情感支持: 孩子在学习上遇到挫折,最需要的是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多鼓励,少批评: 即使是指出错误,也要用温和的语气,强调“这里可以做得更好”。
肯定孩子的努力: 即使结果不理想,也要看到孩子付出的努力。“我知道你这几天很认真地在复习,妈妈看到了。”
保持耐心: 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指望一蹴而就。
避免攀比: 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和特点。

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不要让孩子觉得“我就是个差生”。要让他明白,这次成绩只是一个暂时的状态,只要努力,是可以改变的。我们可以说:“这次考试的结果不理想,没关系,我们可以一起努力,下次考好一点。”

一年级孩子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建立信心、培养习惯和对学习产生兴趣。成绩只是一个表面的东西,我们家长更要看到孩子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以及他作为一个人所具备的潜力和闪光点。相信孩子,支持孩子,和他一起面对困难,你们会一起度过这个小挑战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能理解, 能理解。


......

俺儿子的数学卷子拿回家让俺签字。从他遮遮掩掩的神情俺就知道啃腚有说不出的隐情。果然, 错了两个地方。 一个是理解错误弄错, 一个是根本没看到问题。

俺儿子长得象老婆, 没一点象俺。俺心底腾起一股怒火, 恨不得骂出来:“个兔崽子是不是俺亲生的啊?明儿俺就去做亲子鉴定。 ”

俺小学就从来没拿过 99 分或以下的数学语文成绩。 哦不, 期中期末成绩。

但是,俺拿过一次数学测验零分。


那是上世纪 80 年代的事情。

数学老师(校长)恨不得给俺负分。

因为俺一眼看出了所有的最终答案,答案都对了,可是解方程的过程全错了。对了, 一元一次方程, 一块钱一次的那种。

数学老师一脸讥讽地看着俺, 重新出了一份卷子。

俺又犯了同样的错误, 一眼看出了所有的最终答案,答案都对了,可是解方程的过程全错了。

教研室的其他老师哄堂大笑。 数学老师无语了。 把解题过程重新讲了一遍。

俺脑子里 “DUANG" 的一下, 如闪电劈裂了黑暗, 突然顿悟了。俺红着脸含着泪把所有的过程纠正了过来。 数学老师也是俺远房叔公。他还是把这个事情告诉了家里人。 于是俺回家被罚跪。

没有人愿意相信俺会那么愚蠢, 又能如此快地顿悟。不过后来俺再也没给他们任何批评的机会, 因为俺拿下了县里语文和数学竞赛的第一名,成为了 “别人家的孩子”。

。。。。。。

儿子因为俺说话的音调提高沉默了, 当俺怒目而视的时候, 他眼泪涌了出来。 俺马上就心软了, 搂住他的脑袋寻求他的原谅说:"Sorry that I raised my voice. Please forgive me."

他说: “I forgive you.” 俺才定下心来。盯着他自己纠正了错误和空白的问题。

俺反思的时候, 觉得也许是总把孩子当自己的替身(reload),游戏代入感太强。

儿子总说:“My teacher said we don't have to make everything perfect.”

他们过的是衣食无忧的生活,没有生存压力。不象咱小时候不学习就会被歧视, 回家会罚跪。以前那套东西用在他们身上不合适。

昨天开了家长会, 老师对他赞不绝口, 这下又轮到俺脸红了。

老师忠告说:“Allow kids to make mistakes. ”



【未完待续】

user avatar

说实话,您现在的状态,不适合教育孩子,全职的话,更是一场灾难。

首先,您大量的篇幅都在描写您的感受,而真正孩子的状态和表现却只字未提。这说明您不懂儿童心理。考得不好最受伤的是谁?您也许觉得是自己,但您只是旁观者,您的孩子才是当事人。她才是真正受伤的那个。孩子受伤了最想得到谁的安慰?显然是您!而她得到了什么?再一次的伤害!而且是最亲最爱的人的伤害,这才是最痛的,因为她对您根本不设防。

其次,您在问题描述里只强调了分数和名次,却压根没说分数都扣哪儿了?这从教学上来说就完全不专业。考试的目的是什么?是阶段性的总结和检核,是用来发现问题的,分数只是表象,分数的构成才是核心,纠结分数本身毫无意义。换个角度,考试考的不好是好事,说明潜在的问题被暴露出来了,只要找到这个问题的根源,解决它,就是一次跨越性的进步。

最后,您觉得您的全心陪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这说明您不懂得陪伴的真正意义。您这样的心态不适合教育孩子,您的付出越多,孩子的压力就越大,前进的脚步就越沉重,而您的怨愤也会更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而难以自拔。如果全职妈妈就可以换来好成绩,那估计一半的妈妈都会辞职。可惜大学装不下这么多人。所有的985/211加起来的录取率也不到5%啊,这还没算中考刷下去的那一半。您全职陪孩子,是您的决定,不是孩子的要求,这属于您单方面的付出,如果索取回报的话,就是强买强卖。

而且,您知道应该鼓励,却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这说明您自控能力差,容易被情绪左右。

如果把您的孩子交给一个不懂教育心理学,教学水平低下,锱铢必较,特别情绪化,会间歇性失去理智的老师,您能放心嘛?

而您,正在扮演着这样的角色。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全职妈妈成了孩子学习的标配,好像不如此不足以体现对教育的重视。可是,教育是一门科学,是一项技术含量极高的工作。要寒窗苦读十余载,学习数十门专业课程,通过一系列专业资格考试,才能成为一科老师。谁有勇气说自己半路出家就能教全科?不添乱就不错了!

小学一年级的成绩,对于一个人的未来没有任何影响。但一个妈妈对待孩子的态度,对孩子的成长却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您认为,孩子对于一件破坏母女关系,让妈妈变得面目可憎的事会有怎样的看法?是喜爱还是痛恨?如果孩子因为您的态度而讨厌学习您又该怎么办?

放过孩子,也放过自己吧!这才一年级,就搞得鸡飞狗跳的,后面十几年的日子还过不过了?青春期可是转眼就到。


以下是补充部分:

评论区有知友提出应该提供一些方法论,我觉得说的对,那就再多说几句。

一年级的孩子,最重要的不是学习成绩,也不是学习习惯,而是学习感受。这就像相亲第一次见面,这时一定要多说彼此的好话,争取给对方留下个好的印象。这时候就开口谈彩礼岂不是把人家都吓跑了?对方愿意出多少彩礼取决于他有多喜欢你。同样,孩子愿意为学习付出多少努力,也取决于他有多喜欢学习。这时候所有的问题、困难、要求都要往后排。一定要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正面的感受,家长的任何负面情绪都要克制。说起来这只是一句话,实际操作时却涉及方方面面。我就拿给孩子讲卷子来举个例子。

平时大家给孩子讲卷子是怎么讲的?是不是把错题集中起来,一道道的讲解,甚至还要搞个错题本记录下来?

我觉得这个方法不好,孩子会想:100分的卷子,我考了87,你为什么总抓着我做错的那13分不放,而对做对的那87分视而不见?这不公平!换位思考一下,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会是什么感受?会不会从心里产生抵触?

所以讲卷子不妨从对的讲起,先把卷子整体看一遍,总结一下这张卷子重点考了哪些知识点,哪些是孩子掌握的好的,哪些一般,哪些掌握的还不够扎实。先肯定孩子掌握的好的那部分,挑几个亮点出来夸一夸:“这道题你的思路好独特啊!我都没想过这题还可以这么做!”或者:“这题的题型我记得你上次错过的,这次作对了,说明你进步了”……。

这个过程,首先是帮孩子梳理知识体系,梳理的过程也是复习的过程,同时也是预热的过程,先通过正面的鼓励,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他真正的参与进来。

然后才开始讲错题,很多家长在讲错题时往往缺乏耐心,不给孩子思考的时间,只顾着自己滔滔不绝,把辅导当成个人秀,在孩子面前秀自己优越。这是完全错误的,我们的目的是要让孩子变强,而不是通过否定孩子显摆自己有多强。“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你都不会,你上课都干啥了?”这类的话是绝对不能说的,这是彻底否定了孩子所有努力。在辅导的过程中,一定要弱化父母的存在感,突出孩子的中心地位,要学会装弱。

“这道题好像真的有点难哦,我一时也没想出来,不如我们一起来动动脑筋”,如果孩子还是找不到思路,你可以适当提示“不如我们试试用**方法,看看行不行?”就这么引导者孩子一步步找到正确答案,期间一定要有耐心,给孩子足够的思考时间,特别是解开问题的最后一击,一定要留给孩子,这是为了让孩子获得成就感——我终于战胜了这道题。这时一定要给他鼓励,这样他就会迫不及待的想要挑战下一题。如果整个过程都是父母在操刀,父母倒是自信满满,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很笨,你希望的是哪种结果?

给孩子正面反馈,不是简单的夸夸夸,而是要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的感受到快乐、自信、被尊重,被信任,被理解,被关爱,让他们有获得感、成就感、甚至使命感(这个主要针对大一些的孩子)。

很多家长都知道对孩子要多夸奖,少批评,但是夸奖也是要讲方法讲原则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夸行为,不要夸天赋。孩子考的好,要夸他努力,不要夸他聪明。因为智商不会因为夸奖而提高,行为却会因为夸奖而改善。夸孩子聪明,他们会产生优越感,觉得自己不需要努力就能取得好成绩,有时为了显示自己的聪明,他们甚至会刻意地不努力——傻子才需要做作业,我这种聪明人,不做作业也能考一百。所谓的骄傲使人落后,就是因为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天赋。而夸孩子努力就不会有这样的负作用,只会激励他们更努力。而当遇到挫折时,被夸努力的孩子会反思自己是不是还不够努力,也许再努力一些就能成功了。而被夸聪明的孩子,会觉得自己原来没那么聪明,开始自我怀疑甚至自暴自弃。

我孩子小时候我最常用套路就是:“闺女,今天同事给我一道他孩子的奥数题,我想了一天也没做出来,你来帮我看看呢。”她乐呵呵的就跑过来了:“快给我看看!”

孩子获得了成就感,而我成功的把一道我觉得很有意义的题目推荐给了她,还父慈子孝,一片和谐,这就是双赢。

user avatar

这个……

我光看你内心感受了,没看到你孩子究竟为啥倒数,这怎么回答你?

你孩子倒数究竟是因为先天智力就有障碍?
还是因为确实没有认真学?
还是因为就这次考试失误没考好?
还是因为在学校遇到了个人问题?
还是因为谁的影响故意没考好?

你主要矛盾都没抓住,光着急有什么用。

主要矛盾不是你究竟是不是个合格的妈妈,
主要矛盾是你孩子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才考这点分。

这世界上有的是遇到垃圾父母还自强不息脱颖而出的孩子,
也有的是遇到绝世好父母最后被养成个废物啥也不行的孩子。

在你光速进入无脑自哀自怨模式之前,不如先去沉下心了解一下孩子的具体情况。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