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蚂蚁金服的杠杆那么高?

回答
蚂蚁金服的杠杆问题,这背后牵扯着不少金融和业务上的考量,并非简单一句“杠杆高”就能概括。要理解为什么蚂蚁金服的杠杆显得如此之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杠杆”在金融语境下,通常指的是利用借来的资金来放大投资回报。在公司层面,杠杆可以体现为资产负债率、权益乘数等指标。对于蚂蚁金服这类科技金融平台来说,它的杠杆体现在几个关键方面:

1. 科技平台与金融活动的天然结合:

蚂蚁金服的核心业务是搭建一个数字金融服务平台。它连接了海量的用户(消费者和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在这个过程中,蚂蚁金服本身并不直接持有绝大多数的信贷资产或投资资产。它扮演的是一个“撮合者”和“赋能者”的角色。

科技能力赋能金融: 蚂蚁金服强大的技术能力(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使得它能够高效地进行风险评估、客户管理、交易处理等。这降低了传统金融机构在获客、风控和运营上的成本,也让其能够服务到传统金融难以覆盖的长尾客户。
轻资产模式: 理论上,一个纯粹的科技公司,其资产主要是技术、品牌、用户数据和人才,这些在资产负债表上体现为无形资产或少数实物资产,本身的负债率通常不会很高。

然而,为何会出现“高杠杆”的观感呢?这很大程度上源于其业务模式的“金融属性”:

2. 供应链金融和信贷资产的转移:

蚂蚁金服通过支付宝、花呗、借呗等产品,为消费者提供信贷服务,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虽然这些信贷资产很多时候最终是打包出售给银行等合作金融机构,由它们来承担主要的信贷风险和资金成本。但在这个过程中:

资产证券化(ABS)和信贷资产的转让: 蚂蚁金服会将这些发放的信贷额度打包,通过设立“实体”载体(例如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等),然后将这些载体发行的债券(通常是ABS,也就是资产支持证券)出售给外部投资者,包括银行、基金等。
资金的循环: 资金流入这些载体,再发放贷款。这种模式本质上是一种“期限错配”和“融信”的运作,平台通过这个闭环来放大资金的使用效率,也就在体外循环了很多资金,虽然这些资金不一定全部体现在蚂蚁金服母公司直接的资产负债表上,但却支撑了其巨大的业务规模。

我们看一些具体的表现:

小贷公司的杠杆: 蚂蚁金服旗下有小贷公司(例如重庆蚂蚁小贷、重庆黄埔小贷等)。根据监管规定,小贷公司的杠杆率是有限制的,但它仍然可以通过发行ABS等方式,将一个有限的注册资本撬动更多的资金去放贷。例如,如果小贷公司的注册资本是100亿,但通过发行ABS获得了1000亿的资金,那么其杠杆就很高了。
助贷模式和“出表”: 蚂蚁金服在很多信贷业务中采用“助贷”模式,即它作为信息中介和技术服务方,提供流量、风控和技术支持,但资金主要来源于合作银行。在资产负债表上,这部分信贷资产并不直接计入蚂蚁金服的表内资产,而是“出表”了。这使得蚂蚁金服自身的表内杠杆率看起来相对较低。
但“杠杆”的定义和观察维度很重要: 如果我们看的是蚂蚁金服通过其平台促成的总信贷规模,或者其各个主体(包括其关联实体)的合并杠杆,那数字会非常惊人。很多时候,大家谈论蚂蚁金服的“高杠杆”,是指的是它作为金融中介和资金导流者,所撬动的金融规模,而不是其自身核心资产的负债率。

3. 监管的演变和压力:

过去几年,中国对金融科技行业的监管日趋严格,特别是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蚂蚁金服的业务模式,虽然初期以科技为主导,但其业务的金融属性越来越强,而且其业务规模已经触及了金融体系的“深水区”。

从“科技公司”到“金融控股公司”的转变: 随着业务发展,尤其是信贷、支付、理财、保险等金融业务的扩张,监管机构将其视为一个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甚至类比为一个大型金融控股公司。
对杠杆的限制: 金融控股公司的杠杆率是监管的重点。为了符合监管要求,蚂蚁金服需要将其业务模式进行调整,要求其将更多的信贷业务“并表”,并接受更严格的资本约束和杠杆限制。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IPO前夕,蚂蚁金服会进行一系列的业务调整,包括设立新的实体、调整股权结构等,以应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框架。

4. 业务规模和市场地位的驱动:

作为中国最大的数字金融服务平台,蚂蚁金服的目标是服务广大的用户和小微企业。要达到这样的规模,在金融领域,资金是必不可少的驱动力。

规模经济: 高杠杆的运作能够帮助其在初期快速扩张,抓住市场机会,建立用户壁垒和网络效应。
盈利模式: 即使是作为中介,也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来驱动交易量,从中获取手续费、服务费等收入。

总结一下,为什么说蚂蚁金服的杠杆“高”?

体现在其业务模式的“金融放大效应”: 蚂蚁金服通过技术和平台能力,能够将有限的资本撬动巨大的信贷和投资规模,这种“资金的乘数效应”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但也意味着一种意义上的高杠杆。
表内与表外的差异: 很多时候,人们看到的是其体外被撬动的资金规模,或者其关联主体的杠杆,而其在资产负债表上的“表内”杠杆率可能通过资产证券化和助贷模式被“优化”了。
监管对金融控股公司的要求: 随着监管的收紧,将其视为金融控股公司后,其杠杆率需要接受更严格的审视和限制。

因此,蚂蚁金服的“高杠杆”,与其说是其自身核心技术的负债率高,不如说更多地体现在其作为金融基础设施和资金导流平台的“金融业务属性”以及因此产生的“金融放大效应”。这是一个典型的科技公司向金融服务平台演进过程中,杠杆概念解读的复杂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黄奇帆有一段发言,正好提到了蚂蚁的杠杆问题,你可以看下。

就蚂蚁和银行的贷款产品区别来说,银行贷款包括所有的贷款产品,蚂蚁只有小贷,其中的绝大多数(至少六成)是消费贷款,少部分是供应链金融。

但蚂蚁贷款的绝大部分资金也都是从银行出来的,只是因为蚂蚁占据了流量入口,所以银行和客户的关系被蚂蚁隔离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