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不锅的,咱不知道。不过咱们可以算算经济账。
蚂蚁集团上一次公开融资发生在2018年6月,当时的估值是1500亿美元。
根据蚂蚁集团上市前报表,其2019年利润为170亿人民币(这已经是表现最好的一年了),按照1500亿美元的估值来计算,其PE相当于57倍。
但是投资者投资进去不是为了平价出来,而是为了赚钱。
尤其是最后进去的资本,都是冲着PRE-IPO去的。
对于这些资本来说,他们承担低风险是有原因的。要么是蚂蚁和阿里的战略合作伙伴,双方有非常紧密的利益往来,要么对蚂蚁和阿里非常非常重要。但不管是什么原因,小资本,甚至普通的大资本都是没有资格捡这个便宜的。
人家进来了,人情就要做到家。
人家进来就已经是1500亿美元了,那么出去的时候就必须也只能更高。
所以随着蚂蚁的路演,加上退休教师马老师重出江湖为蚂蚁站台,蚂蚁从7月份传闻IPO开始,到11月初上市前夕,短短三个多月其估值就从2000亿美元蹿升到3800亿美元。
从1500亿美元到3800亿美元,这中间的利润就是留给投资机构的。
但这些估值统统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蚂蚁不仅不能按照金融企业来估值,而且只能按照互联网来估值,更而且还得按照互联网概念中的新物种来估值。
只要概念炒起来,那么市场给新物种的概念可以远超预期。
比如上市之初估值2000亿美元的时候,虽说远远超过蚂蚁他爸——阿里巴巴的30倍,腾讯的40倍,但还可以说是比照PayPal的70倍。但是再往后,2500亿美元、3000亿美元,就得找其他依据了。
到了3800亿美元的时候,蚂蚁的概念已经变成了新物种——没有可参考物了。
也难怪,此刻的估值已经高达145倍。这个超高PE,已经没法给它找定价标准,只能凭空制造了。
但人算不如天算。
就差最后一哆嗦的时候,蚂蚁被暂停上市。
紧跟着围绕反垄断的监管一轮接着一轮,蚂蚁从新物种被打回原形。
从蚂蚁上市前的报表(2019年)来拿,蚂蚁的主要收入都是来自于小贷和支付,分别占据39%和36%,跟在后面的是理财和保险,分别贡献收入的16%和8%。
显然,说一千道一万——别管你怎么说,蚂蚁的收入显示,它完全就是一家金融机构,或者说是银行。
而且说实在的,蚂蚁的牌照还不如银行齐全。银行的PE普遍7倍,招商银行高一些,是10倍。那要按照这个标准来说的话,牌照不全的蚂蚁的估值只能比这个还低。
咱就算市场大度,给蚂蚁一个10倍的估值——这已经是很高的了,那么PRE-IPO的那些机构怎么办?他们进来的时候可已经就50倍了!
钱不但没赚到,而且还要亏到脚脖子。人家心里会高兴吗?蚂蚁心里会没有压力吗?
刚才咱们说了,这些最后进来准备IPO的,可都是巨无霸型的大资本,都是他们跺一脚别人抖三抖的机构。
蚂蚁现在把人家闪着了,你说会怎么办呢?
咱也不知道会怎么办,但是咱知道肯定不能就这么算了。
最后,欢迎关注“财经杂感”,公众号和专栏同名。
一个年富力强的高管,在当打之年辞职去做公益,你觉得这会是个人意愿吗?
海内外多少大大小小的资本,押宝蚂蚁上市,有的据说还拆借了巨额资金,最后时刻冲进来,就是想等着上市了,大赚一笔。最近出事的那个著名电商,据说一大部分资金缺口就是砸在蚂蚁身上了。
公司内部多少员工,没日没夜地奋斗在公司,享受着996的福报,身体虽然累,但是心里至少还有盼望啊。听说不少人都赶在蚂蚁上市前买了大房子,生怕上市了房子又飞涨。
然而一夜之间,风云突变,煮熟的鸭子真的能飞,要怪只能怪养鸭子的嘴太硬,心太狂了,忘了自己的身份了。
这么多资本的怒火,这么多员工的悲伤,总得有人出来谢罪。做CEO的,这时候就得有担当了。
据说人年纪大了就会迷信。多少年以后,当胡晓明回首往事的时候,会不会懊恼,当年起花名的时候,怎么就选了“孙权”,要是叫“曹操”,也许就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了。
这说明蚂蚁在今天宣布他们要在2030年完成碳中和是玩真的,
上午刚宣布要碳中和,
下午CEO就请辞要去种树,
我看中国就缺这种言出必行的企业。
几年前画的超级大饼,快要煎熟了,但是由于操作过火,把大饼煎糊了,所有人都没法吃了。
蚂蚁应该是阿里出了名的很累的一个大BG(早已经是独立的集团),在之前回答一个关于阿里的问题(如何看待阿里员工的《致阿里》?)里面的女孩B就是蚂蚁的。
从高P到P7,也就是从上到下,整个蚂蚁的员工一直都在这个大饼的激励下,即使995,996,也是有苦放在心里,因为终有熬出头的一天,终有财富小自由的一天。
眼看着这一天可能在2020年末就可以实现了,我所在的之前网易离职群里有跳槽到蚂蚁的,快上市前,大家整天在群里调侃他再买几套房,氛围也是一度愉快,可是煮熟的鸭子飞了,群里又是一顿调侃,但那哥们就很不爽了。
就像有人说的,蚂蚁出了这么大的问题,不管是对公司全体员工,还是对监管层面,总要有个很好的交代。对内而言,孙权离职也算是对全体员工的一个交代,对外那就是重塑互联网金融体系。
孙权所在的时代,是蚂蚁后疯狂成长的时代,也可以说是后野蛮生长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使命差点完成了,但最后这临门一脚没有踢出去,就被监管起来了,蚂蚁肯定是要经过革新,这时候孙权还能不能在革新后的蚂蚁很好的当舵手,或者说他带领蚂蚁疯狂成长的一套打法能不能适应被监管后的蚂蚁,或者说对监管后的蚂蚁而言,他的打法是不是不符合规则了。
井贤栋发出了蚂蚁肯定会再次上市的声音,一方面反应了蚂蚁员工肯定存在不满的心声,一方面也是在安慰蚂蚁员工,同时也是在释放一个信号,蚂蚁高层要有变动。
只是这变动来的有点快,希望蚂蚁好好发展,在监管体系下,健康发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