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老铁邀,
下面搬运自咱的公众号:
前言
各位周末好~今天咱来尝试尝试,对上图这位谬老师碰个瓷呗。
谬老师的原文已经被夹了,实在可惜,估计各位仔细读过全文的朋友已经隐约感觉到了,
谬老师的估算吧,或多或少有点不对劲儿,比如说这样的:
……
……
但是各位你们请放心,
今天咱的碰瓷角度异常豪放,
完全不会对谬老师的每一个小数据搞严刑拷打、斤斤计较;
那样未免也太无聊、太小气了……
(况且咱这种数学常年不及格的学渣也不擅长给数据挑刺)
所以呢,咱还是继续发挥特长,走贩卖焦虑的老路得了。
(各位如果实在想看对数据挑刺,不妨瞅瞅这个问题下 @微笑的魍魉 老师的答案,并顺便点赞)
下面咱就假定谬老师说的每一个数字都千真万确,完全没有任何水分~
然后,在此基础上,让我们来搞一场,痛痛快快的,
谬老师首先提到:
上海本轮疫情发生后,医疗资源挤兑现象相当严重。
以及:
这些增加的不幸者,因为医疗资源的挤兑,或看不上医生,或吃不到药,或不能正确监测,或不能正确用药,结果血糖控制不好,导致各种急慢性严重并发症而不治。
噢!封控管理会带来医疗挤兑!
这可真是太糟糕了。
那么如果不封控管理的话,
是不是就能避免医疗挤兑的惨况呢?
咱们就拿全球最大规模的公立医疗系统、号称英国“国民骄傲”的NHS来比烂吧~
——请品鉴:
翻译成人话:
所以,当前处于封控状态下的爱丁堡医疗体系,
其挤兑严重程度有没有达到NHS这种,
让四成拿了GP urgent referral的癌症患者生捱两个多月的程度?
不如有请谬老师有空搞个量化对比呗。
谬老师又提到:
据报道,上海市 35 岁及以上年龄者,糖尿病的患病率为 21.6%,35 岁及以上人口数粗估为 1400 万,按照武汉给出的 25/10 万死亡率计算,上海市在一个月内糖尿病死亡人数可能是 14000000×25/100000÷3=1170(人),因新冠疫情全面封控后额外增加死亡人数可能是:1170×83%+1170=2141(人)。
说实话,谬老师这个口算,
咱这个学渣看得不是太懂,
但是没关系,咱们姑且假设谬老师的计算无比正确,
然后回头比个烂,
看看不搞封控的情况呗。
——请品鉴:
以上是Al-Aly老师团队根据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VHA电子病历档案系统搞的某百万人规模研究,详见:
研究结果:
所以如果放松管控的话呢,
哦对了,还没完呢~
——请再品鉴:
以上是CDC MMWR对美帝18岁以下新冠感染者新发糖尿病的研究,详见:
研究结果:48.5%的新冠病毒感染后的新发糖尿病患者发生了酮症酸中毒。
有劳谬老师解读解读这个数字的意义呗。
以及,比烂大赛还在继续~
——请继续品鉴:
如上图所示,
NHS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放松管控之后,
整个医疗系统将喜提常态10%上下、爆发期30%上下的院感风险。
或者换句话说就是,
放开管控之后,
这些可怜的糖尿病患者们,
哪怕他们战胜了医疗挤兑,勉强看上了病,
等待他们的也不一定是亟需的诊疗服务,而是高达三成的院内感染风险……
顺便一提,糖尿病是新冠感染后死亡的主要高危因素之一哦,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谬老师继续提到:
该论文作者没有记录其他各种急性和慢性传染病的额外死亡人数,而急慢性传染病,如流感(流感、流感、流感)、五种急慢性肝炎、各种肠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肺结核、麻疹、手足口病、艾滋病、脑炎、脑膜炎、HPV 感染、带状疱疹、各种性病等等,这些群体的额外死亡率也不是一个小数值,是不能忽略的。
谬老师列举了一大堆急性和慢性传染病额外死亡情况,并且特别强调了其中的流感。
那么咱们就把流感挑出来单独品鉴品鉴呗。
首先,针对新冠大流行的管控措施,
对流感的杀伤(误伤)效果反而明显更好~
——这次以丹麦为例吧,请品鉴:
明显可见,
在存在管控措施的情况下,几乎整个大流行期间,流感都约等于不存在。
既然基本没有流感感染,那么流感的额外死亡又从何谈起呢?
直到……
一个多月之前,丹麦宣布Freedom Day,彻底放飞自我,
接下来,流感流行率应声冲破了天际~
——或者说,咱换张图继续品鉴:
以上是丹麦2015年以来历年流感确诊人数对比,
所以可以看出,2022年初这丹麦的流感大爆发,
它不仅是相对于2020年来说的一飞冲天,
它还是相对于2015年以来每一年来说的一飞冲天。
还没完呢,咱换个角度继续~
——请接着品鉴:
以上是爱丁堡大学几位老师最新发表在《柳叶刀》上的一篇correspondence(这次是真的那个爱丁堡,不是东方爱丁堡……),
剪断截说:
所以下面继续谬老师来做个口算,
在放不放松管控都会发生医疗挤兑的前提下,
放松管控带来的额外流感发病率和新冠流感共感染风险,会造成多少额外死亡?
谬老师表示:
那么各种急性病呢?比如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致命性心律失常、心脏呼吸骤停、急性心衰、高血压危象、甲状腺危象、消化道大出血、呼吸道咯血、急腹症(尤其是急性脏器穿孔)、严重过敏反应、各种急性严重感染、癌症破裂……这些急症在短期内得不到抢救,就一定会在短期内出现生命危险,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救治,病死率很高。
hmm……急性病需要及时救治对吧?
让我们继续抓冤大头NHS来比烂吧,
——请品鉴:
——还有:
所以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啦,
搞封控固然会耽误急性病及时救治,
放开管控还是会耽误急性病及时救治,
按NHS这个造型来看,说不定还会耽误得更厉害,
请问谬老师,这可如何是好?
但是呢,从比烂的意义上来看,
同样是耽误急性病及时救治,
放开管控之后还会产生另外一个问题……
——请品鉴:
根据Al-Aly老师的十万人规模队列研究(详见: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1-03553-9)
一旦放松管控,实现应感染尽感染大业,
市面上又会凭空多出来一大波谬老师上面提到的急性病患者(以及一大波谬老师没有提到的慢性病患者),
并且之前已经说过,
这些急性病患者就算避开了医疗挤兑,
也还是会喜提三成的院感风险,
这可怎么办捏?
谬老师表示:
还有自杀。该研究报告因自杀导致的额外死亡率增加 66%,隔离人员的精神健康问题急需得到关注。
hmm……自杀额外死亡率66%……
虽然我们不知道当初武汉这额外的66%自杀死亡率,
源头到底是对病毒的恐惧呢,还是对封城措施的恐惧,
但就让我们假设全都是封城的锅吧……
——那么,请对比品鉴:
如果不封城的话呢,
在应感染尽感染之后,
所有被感染者的自杀意念都会上升46%……
请问善于口算的谬老师,
这个全人口规模的额外自杀意念,需要实现多少,
才能追平当初武汉那个小样本量下66%超额自杀死亡率?
以及,被感染者的精神健康问题远远不止自杀意念,
还包括:
上述精神疾患每一种,又可以分别导致额外的自杀风险,
这个口算题太难,咱实在不会,
还是有劳谬老师出马吧。
谬老师还表示:
我们更需要理性看待的是,Omicron 病毒株感染者病死率很低,不到千分之一。但请不要误解,这个分母是指全部感染者,而不是人口总数。
根据当前公布的信息,上海市累积感染人数已突破 12 万,而因新冠死亡的人数目前不到 10 例,远小于估算糖尿病患者额外死亡人数 2141。
很奇怪,谬老师身为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咨询专家,
想必公卫基础知识相当扎实了,
那么为啥还在拿早已过时的病死率来衡量疾病负担呢?
为啥不用伤残调整寿命年呢?
为啥不用人群死因顺位呢?
为啥不用人均预期寿命变化呢?
——比如说,请品鉴:
以上是美国2022年1月份的人群死因顺位,
(请原谅咱胆子不够肥,不敢提上海的数据,只能拿美国数据来敷衍一下了)
翻译成人话啊:
如果某位美国人选择在2022年1月期间去世的话,
那么它最大的可能是死于心脏病,
其次则是死于Omicron感染……
并且这个顺位还是CDC耍赖的结果~
因为排名第一的心脏疾病,它其实是个大箩筐,啥玩意儿都能往里面装。
如果咱玩一玩细分大法的话(比如心衰和心梗分别计算)
那么新冠的死因顺位就会毫无意外地蹿升到第一名。
anyway,作为对比,谬老师心心念念的糖尿病仅在上表排名第八,
算上额外死亡后的相对死亡风险,还是只有Omicron感染死亡的不到15%~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谬老师建议:
完全无症状感染者(关于「无症状感染者」这个定义以后再商榷)我建议可以居家隔离,年轻无基础疾病的轻症患者建议居家隔离,没有被感染的、基础疾病未得到有效控制者,以及 70 岁以上老人建议采取家庭内反向隔离。这就可以大大压缩方舱医院床位数,极大地减少医疗资源挤兑。
压缩方舱医院床位数,这很不错。
但是……
——丹麦的前车之鉴,请品鉴:
如上表,
考虑到Omicron BA.2高达四成的家庭续发率,
不妨请谬老师结合上海的平均每户人数、人均居住面积、人均卫生间数量等实际情况验算一下,
居家隔离到底会增加还是减少医疗挤兑?
而且上表的丹麦家庭并不存在楼宇垂直传播风险。
不妨再请谬老师结合香港的楼宇垂直传播风险验算一下,
居家隔离到底会增加还是减少医疗挤兑?
谬老师继续建议:
医院全面停诊,一次也不应该被允许。此前那种发现有一个新冠病毒阳性者在医院「遛弯一圈」就让整个医院停摆的做法是极不合适的。我建议可以采取分区管控,哪个病区有阳性者,就封闭那个病区;门诊则可以采取分时段消杀后逐步开放。
超过 20 家大型医院同时停诊,停诊时间甚至超过 3 天,病房清空,手术室暂停工作等,都是不合适的做法,这会人为地增加额外死亡率。早期有些地方要求收治新冠的医院「零感染」,也是不科学的,我们可以尽量趋向于零,但无法做到绝对的零。医疗机构承担救死扶伤的职责,不能在这个时候「怕死推伤」。
谬老师说得很好!非常有道理!
——那么我们继续拿NHS来比烂吧:
不停诊是吧……院感常态化了请解一下?
——以及:
还不停诊是吧……医护人员减员三分之一请再了解一下?
——或者说,换个离国内更近一点的例子呗:
对不起缪老师,
一旦开始不受控爆发,
那么停不停诊,就不是您说了算,也不是医院说了算,
只有封控得力,清零成功,
才有资格谈不停诊。
要是放任感染的话,
就算您不停诊,
病毒也会帮您停诊。
所以咯,各位,
比了这么久的烂,
各位可能已经看出来了,
只要病毒还在社区游荡,
那么封城固然很糟糕,
不封城还是很糟糕。
唯一的区别在于,封城终归只是一种临时举措,
全世界大都市封城最久的记录(布宜诺斯艾利斯),也不过180天左右而已。
封城胜利之日,就是生活重回正轨之时。
但放松管控则是一条不归路,
在应感染尽感染之后,
还会有一轮又一轮的重复感染,
所谓苦海无涯,
大致就是这个造型。
联动阅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