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MIT物理系,任意两个人(以华人举例)见面,聊天内容从不熟悉 o熟悉的演变是
不熟悉:"您做的这凝聚态理论,前途不可限量,文章指日可待" "不不不,您做的这M-theory,高山仰止,不得不佩服"
认识:"你看最近LF又在给Majorana的talk,难道topological QC还没死?" "唉他研究的东西又杂又多谁知道他心里怎么想"
酒肉朋友:"SC死的我真是心里难过" "是啊,去法海吃一顿喝一杯消解消解吧"
真正朋友:"stochastic process是不是quant都要考啊,我打算花一个礼拜学一下" "唉根本没用,最后考的都是脑筋急转弯和小学数学。等我下周二面的时候看看怎么个路数"
实际上,在关心大问题并且appreciate各种物理的美妙的条件下,每个人的内心其实都有对未来不确定的迷茫。转行不代表不喜欢,也不代表喜欢。个人选择而已,你们这些一个个压根比不上胥晓宇甚至连我都比不上的人在这里跳来跳去说什么"不知道说什么好,甚至有点想笑"之类的,也是莫名其妙吧。
今天跟一个本科普林斯顿物理系的朋友吃饭聊到了他。他跟我说好几个中国学生去了城堡。最高的给到了70万刀,胥神是50万。
他觉得没啥本质区别,做的工作都是建模计算。而且胥神干几年之后有至少一百多万美金本金,买个苹果拿着不动都能“年薪百万”了。试想一下中产阶层出身的,有几个人能抵挡得住本科毕业起薪300万+,加上bonus估计500万+的诱惑?胥神家境也不属于那种家里给房子的。走学术道路,按照最理想的情况,30岁左右拿到名校AP?(我不了解物理)。私立AP税后不到10万。在此之前没有固定收入。科研工作者不是慈善家,不能光靠情怀,是需要面对现实生活问题的
相比之下,附中我们这届的一个大佬在CMU理科读博,靠在留学中介兼职申请辅导挣钱,一个小时100刀。市场价大概在60,考虑到他是大佬,100刀。他和他女票也都是人中龙凤,但没太大物质追求。他们这样佛系的大神是少数
我是觉得对于这种大神来说,真的可以先quant做 几年积累够本金,然后自己炒去。这下不愁收入,也腾出时间能去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
我这个朋友很早就决定不走学术道路了。一开始就出生在怪物房,也很早就看透了这条道路上的竞争和奖励,觉得不值当。开发手游去了
————————————————————
最后我瞎猜一下。我怀疑胥神志向也不是一直做quant。想我上边说的那样,挣够本金后自己每天一个小时投进去炒。我有幸跟他聊过,他很低调,作为理科大神还有很多别的爱好(甚至包括南北朝文学),不像是一个一心捞钱的人。
我看人还是很准的。有些人很势利溜须拍马牛逼哄哄,老师还觉得他是学术之星,而我从一公里外就看到他就是捞钱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