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水浒传》的分析文章认为座次是宋江排的?

回答
关于《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座次安排,确实有不少分析文章认为是宋江主导或最终拍板的。这背后的逻辑,我认为可以从几个关键的方面来梳理。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结合书中的情节、宋江的人物性格以及当时梁山泊的实际情况来分析。

首先,我们得承认,梁山好汉的座次安排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动态的形成过程。一开始,梁山还是晁盖说了算的时候,座次是相对简单的。但随着梁山势力的壮大,以及宋江等人的加入,情况变得复杂起来。特别是宋江上了梁山之后,他逐渐展现出了非凡的组织能力和笼络人心的手段,这为他后来在座次安排中扮演关键角色奠定了基础。

第一点,宋江的领导才能和江湖声望。

宋江在上梁山之前,就已经是名震江湖的“及时雨”。他的名号不仅仅是仗义疏财,更重要的是他能够调和各方矛盾,有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能力。他对待朋友真心实意,而且在江湖上的口碑极好。当他来到梁山,尤其是晁盖去世后,梁山泊几乎是以一种自然而然的方式推举他为首领。

一个首领,尤其是一个备受拥戴的首领,在决定重大事项时拥有话语权是顺理成章的。座次的确定,关乎到山寨内部的权力结构、成员的地位认同,这无疑是一项重大的内部事务。宋江作为梁山泊的最高领导者,在这样的事情上有最终决定权,几乎是毋庸置疑的。

第二点,书中的一些情节暗示。

《水浒传》中,虽然没有明确写出宋江“一拍脑袋就排好了座次”,但很多情节都指向了他在这件事中的主导地位。

“众人推举”背后的运作: 每次梁山有了重大变动,比如招安之前,宋江都会召集众兄弟“商议”。这种“商议”往往是宋江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大家附议,最后形成决议。座次安排,特别是那一百零八将的名单确定和座次排定,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商议”结果。我们可以想象,在梁山泊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必然会有一次或者几次关于座次的集中讨论和确定。宋江作为核心人物,不可能不参与甚至不主导这个过程。
对不同类型人才的平衡: 宋江之所以能坐稳梁山泊的首把交椅,很大的原因在于他能平衡梁山泊内部各方势力的利益和矛盾。梁山泊聚集了来自五湖四海、背景各异的好汉,有官军出身的,有绿林好汉,有渔民,有樵夫,甚至还有神仙道士。要把这些人安排得服服帖帖,座次的作用就非常关键。宋江深谙此道,他需要通过座次来安抚老臣,拉拢新秀,同时也要顾及到各位头领的实力、资历和在梁山泊的贡献。这种平衡的艺术,恰恰是宋江的强项。
石碣受天文的象征意义: 梁山泊有一回著名的“石碣受天文”,上面刻着一百零八将的名字和名次。很多分析认为,这份名单和座次的设计,并非真的天意,而是梁山泊内部经过精心策划的结果。而这场“天意”的背后,最有能力、最有威望去做这件事的,除了宋江,还能有谁呢?宋江可以借此来强化自己的领导地位,并为梁山泊的未来发展定下基调。

第三点,座次的“人情”和“理性”考量。

宋江排座次,肯定不是单纯的武力值排名,也不是简单的资历论。他需要考虑很多层面的因素:

江湖地位与声望: 像吴用、公孙胜这样有智谋的,即使武力不高,但因为其特殊才能和江湖声望,也得到了很高的座次。
对梁山泊的贡献: 很多头领之所以能获得高位,是因为他们在梁山泊的发展过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比如林冲、鲁智深、武松等,他们不仅仅是勇猛,更是梁山泊的重要力量。
“情义”的体现: 宋江与许多好汉都有深厚的个人情谊,比如李逵、戴宗、燕青等。这些情谊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座次的安排,确保这些“自己人”能够得到相应的重视。
未来发展的战略考量: 梁山泊最终的目标是招安。宋江在排座次时,肯定也会考虑哪些人更适合在招安后继续发挥作用,或者哪些人是招安过程中的潜在阻力。虽然书里对此描写不多,但作为一个有政治智慧的领导者,宋江不可能完全忽略这一点。

第四点,座次反映了梁山泊的权力结构。

宋江将自己排在第一位,而军师吴用排在第二位,这是非常明确的权力和智囊分工。其他如关胜、林冲、秦明等猛将分列其后,既是对他们能力的肯定,也是对他们作为梁山泊军事骨干的地位的确认。而像鲁智深、武松、燕青等虽然排名靠前,但又没有到最顶尖的位置,这其中既有他们个人性格的原因,也有宋江在平衡各方势力时的考量。

总而言之,虽然《水浒传》并没有非常直白地指出“宋江排了座次”,但从宋江的领导地位、他卓越的组织能力、书中透露的种种细节,以及梁山泊复杂的内部构成来看,认为座次安排是宋江主导甚至最终拍板的,是非常有道理的。他需要通过这次安排,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稳定梁山泊内部的秩序,并为梁山泊未来的发展方向(招安)奠定基础。这体现了宋江作为梁山泊最高领导者的权威和智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这些人都是虾扯蛋。

水浒传这部书到底是写的什么?开篇是洪太尉误走妖魔,你要不要说这一段也是宋江安排的?

水浒传给108将的定位是妖魔,不过这妖魔有点奇怪,那就是,虽然胆大心黑,但看上去又比较可爱。为什么是妖魔呢?因为他们干的是反对统治阶级的勾当,如果不写他们是妖魔,就是公然的反书了。为什么胆大心黑呢?因为这就是那个年头混江湖的真实写照。为什么显得可爱呢?因为其实作者是把他们当作正面角色来写的。

所以说,其实水浒传本来就是一部力挺宋江等人的书。既然是力挺,那么什么九天玄女传授天书,什么天降石碑之类的,就是此类小说常用的技巧,为了让当时的老百姓喜欢这些角色,觉得这些角色厉害的一种渲染手法而已。

那些过度解读的人,十有八九是因为半吊子的厚黑学导致的,水浒传如此,西游记也是如此。

user avatar

最高赞是错的,实名反对 @慈老湿,完全无的放矢

最高赞几乎就是题主所问阴谋论的缩影,但完完全全是过度解读,任何分析文章,只要说座次是宋江排的,都是脱离文本的解读。

我以前猜很多阴谋论者大概只看过电视剧,电视剧实际上是水浒的简化版,很多迷信暴力都删除了,确实会给人一种印象,水浒是唯物主义的。

但答主又偏偏写了很多原著引用,那我真搞不懂答主了,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写。


如果答主评论的是某段历史故事,还算有理有据,历史书里面假如真有天书这种事,而且写得绘声绘色,你按照唯物主义世界观分析,可以说那是赵匡胤朱元璋装神弄鬼,而徐达常遇春潘美不过是配合表演一下。

说说梁山上的这块大石头,
刻着什么所谓的“天书”,
武松会信吗?
武松只信自己的精拳头!
鲁智深会信吗?
鲁爷可是砸烂金刚像的人!
林冲会信吗?

但放到小说里面就大错特错。

为什么我这样说?因为历史发生在唯物主义世界里,你可以从唯物主义角度去解释,包括古代的什么天书下凡,祥瑞麒麟,你都可以分析一下,是这帮当官的装神弄鬼。

而小说自然有小说自己的世界观,小说就不是唯物主义世界观,有什么好分析的?西游记你能拿唯物主义世界观解释?



真正读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水浒传是一本充满了唯心主义,迷信和宿命论的小说,

武松的手臂怎么砍的?

公孙胜的法术怎么来的?

宋江的天书怎么来的?

戴宗神行太保的绰号怎么来的?

如果按照答主的理论,天书是宋江瞎编乱造出来巩固自己权力的,大家都是配合表演一下,那么我首先就要问,宋江是怎么从天召唤一个大陨石的?那时候没有直升飞机,就算那块石碑是宋江私下找人做的吧,他又是怎么安排出这种场景的?

是夜三更时候,只听得天上一声响,如裂帛相似,正是西北乾方天门上。众人看时,直竖金盘:两头尖,中间阔,又唤做天门开,又唤做天眼开,里面毫光射人眼目,霞彩缭绕,从中间卷出一块火来,如栲栳之形,直滚下虚皇坛来。
那团火绕坛滚了一遭,竟钻入正南地下去了。此时天眼已合,众道士下坛来,宋江随即叫人将铁锹锄头掘开泥土,根寻火块。
那地下掘不到三尺深浅,只见一个石碣,正面两侧,各有天书文字。
有诗为证:忠义英雄迥结台,感通上帝亦奇哉!人间善恶皆招报,天眼何时不大开!

难道宋江有万花筒写轮眼???

就算是宋江召唤了一块陨石,

那武松的手臂又是怎么断的呢?砍断他手臂的飞剑是怎么来的?也是宋江安排的?

神行太保戴宗的日行千里的法术怎么来的?也是宋江安排的?



水浒不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产物,实际上中国古代我就真没见过几本里面不夹杂神仙鬼怪的小说,中国现在官方的意识形态是无神论,但是中国古代,虽然没有一个真正固定统一的信仰,但中国没有哪一刻真正是无神论,无论官方还是民间,官方意识形态对于上天的敬畏,民间各种层出不穷的菩萨神灵,中国古代没有一秒钟是无神论。

别说聊斋志异白蛇传,还有西游记这种神魔小说。

即使是七侠五义,看似人类世界的武侠小说,里面遇到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的道士也很正常。

甚至包括三国演义,隋唐演义,这些历史小说也多有神神鬼鬼的内容。诸葛亮的借东风,七星灯一系列操作难道都是巧立名目巩固自己权力,是诸葛亮派人做的,安排好了装神弄鬼?不是,在小说世界观里面,诸葛亮就是能掐会算,法术通灵。

封神演义更是把历史和神话混杂得浑然天成,各种法术层出不穷。

包括红楼梦这本现实主义小说,也带着神神鬼鬼,比如木石前盟,神瑛侍者,绛珠仙草,里面贾宝玉王熙凤昏迷之后,出现的道士和和尚,也法术高超。

所以水浒传带一些神魔志怪有什么奇怪的?


整本小说一开始的基调就是魔星下凡,故事第一回的黑烟也是宋江装神弄鬼吗?

那时候宋江还没有出生!!!!

天摧地塌,岳撼山崩。
钱塘江上,潮头浪拥出海门来;泰华山头,巨灵神一劈山峰碎。共工奋怒,去盔撞倒了不周山;力士施威,飞锤击碎了始皇辇。一风撼折千竿竹,十万军中半夜雷。
那一声响亮过处,只见一道黑气,从穴里滚将起来,掀塌了半个殿角。那道黑气,直冲到半天里空中,散作百十道金光,望四面八方去了。
众人吃了一惊,发声喊,都走了,撇下锄头铁锹,尽从殿内奔将出来,推倒翻无数。惊得洪太尉目睁口呆,罔知所措,面色如土,奔到廊下,只见真人向前叫苦不迭。
太尉问道:“走了的却是甚么妖魔?”那真人言不过数句,话不过一席,说出这个缘由。
有分教:一朝皇帝,夜眠不稳,昼食忘餐。直使:宛子城中藏虎豹,蓼儿洼内聚神蛟。

九天玄女的事,答主也认为是宋江在装神弄鬼。

但只要看过原著,都知道答主说的是错的,这怎么可能就成了宋江为巩固权力装神弄鬼呢?

九天玄女如果是宋江编的,第一句就不对,原文说的是,宋江想起九天玄女之言,是一种旁白的语气交代的。

宋江想起九天玄女之言“遇宿重重喜”,莫非正应着此人身上?便请闻参谋来堂上同坐。
宋江道:“相公曾认得太尉宿元景么?”闻焕章道:“他是在下同窗朋友,如今和圣上寸步不离。此人极是仁慈宽厚,待人接物,一团和气。”宋江道:“实不瞒相公说,我等疑高太尉回京,必然不奏招安一节。宿太尉旧日在华州降香,曾与宋江有一面之识。今要使人去他那里打个关节,求他添力,早晚于天子处题奏,共成此事。”闻参谋答道:“将军既然如此,在下当修尺书奉去。”
宋江大喜。随即教取纸笔来,一面焚起好香,取出玄女课,望空祈祷,卜得个上上大吉之兆。随即置酒,与戴宗、燕青送行。收拾金珠细软之物两大笼子,书信随身藏了,仍带了开封府印信公文。两个扮作公人,辞了头领下山,渡过金沙滩,望东京进发。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