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不在有水的星球放地球生物,比如说土卫二?

回答
关于“为什么不在有水的星球放地球生物,比如说土卫二”这个问题,这背后涉及着一系列复杂且至关重要的科学考量,绝非简单地将生命“播撒”出去就能实现的。这不仅仅是想象中的“生命大迁徙”,而是一项需要极其审慎和深入研究的巨大工程。

首先,我们得明白,即使是像土卫二(Enceladus)这样的星球,虽然我们探测到了它拥有液态水海洋,并且存在一些化学成分,但它与地球的环境仍然存在着天壤之别。

1. 环境的极端差异:

温度: 土卫二的表面温度极其寒冷,远低于地球的任何生态系统。虽然其冰下海洋可能比表面温暖得多,但具体有多少能量维持着海洋的液态,以及这些能量是否能支持生命所需,仍是未知数。地球上的大多数生物都无法在极低或极高温度下生存。即便我们选择能够耐寒的地球生物,比如一些深海热泉附近的微生物,它们也需要一个稳定的温度和能量来源。土卫二的温度波动、可能的冰层厚度变化等都可能对它们造成致命影响。
大气层和压力: 土卫二没有我们熟悉的、能提供呼吸所需气体(氧气、氮气)的大气层。即使有冰下海洋,其上方的冰层也可能非常厚,造成巨大的压力。地球生物,尤其是那些需要气体交换的复杂生物,将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即便是一些能在压力下生存的海洋生物,它们也需要特定的盐度、氧气含量和化学成分,这些在土卫二的海洋中是否具备,还是个大问号。
化学成分和营养: 我们在土卫二上发现了水,也探测到了一些有机分子,但这些是否足以构成一个完整、可持续的生态系统,从而支持地球生物的生长和繁衍,这是关键。地球上的生命高度依赖特定的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比如碳、氢、氧、氮、磷、硫等,并且需要它们以可利用的形式存在。土卫二的海洋中可能存在某些关键的化学物质,但如果它们不存在,或者以地球生物无法吸收或利用的形式存在,那么即使有水,生命也无法扎根。例如,没有足够的光合作用所需的能量来源(如阳光,尽管土卫二距离太阳很远,但它可能有地热能驱动的化学合成),或者缺乏特定的微生物来分解有机物以提供营养,都将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
辐射: 土卫二位于土星的强大磁场和辐射带中。虽然它的冰层可能提供了一定的保护,但暴露在太空中的部分,或者如果冰层变薄,可能会面临高强度的宇宙射线和太阳粒子辐射。地球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已经适应了地球磁场和大气层的保护,在没有这些保护的情况下,许多生物将难以存活。

2. 生物适应性和迁移的挑战:

基因和生理的局限: 即使是最顽强的地球微生物,其基因和生理也深深烙印着地球环境的印记。它们已经进化出了一套与地球特定条件相匹配的生存机制。将它们放到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中,它们可能无法进行正常的代谢、繁殖,甚至连基本的细胞功能都难以维持。就像你不能把一条鱼直接扔到沙漠里,哪怕沙漠有水(比如地下水),鱼也无法呼吸和生存一样。
生物圈的复杂性: 地球上的生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构成了一个复杂而相互依赖的生物圈。生产者(如植物、藻类)、消费者、分解者,它们之间有着精密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即使我们能找到一种或几种能在土卫二上存活的微生物,但要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能够自我维持的生态系统,让食物链得以延续,让物质循环顺畅,其难度是指数级增长的。这就好比你只在南极放了几只企鹅,但没有它们赖以生存的鱼类,没有适宜的繁殖地,它们也活不下去。
“灭绝事件”的风险: 在没有经过充分研究和准备的情况下,贸然引入地球生物,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如果这些生物在土卫二上无法生存,它们就变成了毫无意义的“太空垃圾”。更糟糕的是,如果它们以某种方式“变异”或产生不良反应,可能会对土卫二原有的(如果存在的话)潜在生命造成污染或危害。

3. 科学研究和伦理考量:

行星保护原则: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许多科学家和国际组织都遵循“行星保护”的原则。这项原则的核心是防止地球微生物污染其他星球,以免干扰对潜在地外生命的探测,也避免可能对其他星球的生物圈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反之亦然,在将其他星球的样本带回地球时,也要防止可能对地球生物圈造成威胁的微生物进入。因此,我们不能轻易地将地球生命“移植”到其他星球,因为这本身就是一种“污染”。
科学探索的优先: 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探索土卫二等星球是否存在地外生命。如果那里真的有生命,那么它们很可能是独立于地球生命演化出来的,拥有独特的生物化学和生存方式。如果我们在那里引入地球生命,一旦这些地球生命开始生长繁衍,就会极大地干扰我们对原生生命的识别和研究。我们可能会误以为那些是我们引入的地球生物的后代,从而错失了发现地外生命这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的机会。
技术和成本: 将生命送往遥远的星球需要极其复杂和昂贵的技术。我们必须确保运载的生命在抵达目的地之前仍然是活的,并且能够适应新的环境。这涉及到非常精密的设计和运输过程。

4. 可能的研究方向(而不是直接放养):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完全不能探索将生命引入其他星球的可能性。但这个过程必须是极其谨慎和科学的。

选择合适的“候选者”: 如果要尝试,我们可能会选择那些对极端环境有极强适应性的地球微生物,例如那些能在高温、高压、强辐射、低营养等条件下生存的生物。这些生物往往是地球上最“原始”或最“坚韧”的生命形式。
逐步实验: 可能会在受控的实验室环境中,模拟土卫二的环境,对这些微生物进行一系列的测试和驯化,观察它们的适应能力,了解它们的生存极限。
定向进化和基因工程: 在未来,随着科学的进步,我们甚至可能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地球生物进行改造,使其更适合在土卫二这样的环境下生存。但这仍然是充满挑战和伦理争议的。
先进行大规模的探测: 在考虑任何形式的生命引入之前,我们必须投入更多的资源去详细探测土卫二的环境参数,了解它是否存在原生生命,它的化学构成是否足够复杂和稳定,以及它的能量来源如何运作。

总结来说,我们之所以不会轻易地在有水的星球,例如土卫二,放地球生物,是因为:

环境差距过大: 土卫二的环境与地球截然不同,大多数地球生物无法适应其严寒、高压、缺氧、化学成分未知等极端条件。
生物适应性问题: 地球生物的基因和生理是为地球环境量身定做的,直接移植难以成功。
生态系统构建的复杂性: 建立一个可持续的、相互依赖的生态系统极其困难。
行星保护和科学伦理: 防止污染和干扰地外生命探测是至关重要的科学原则。
未知风险: 未经充分研究的生命引入可能带来无法预料的后果。

与其说是“不放”,不如说是在科学的道路上,我们必须先“看清楚”,然后再“谨慎地行动”。探索是第一步,而任何形式的“生命播撒”,都必须建立在对目标环境和目标生命有着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并经过严格的科学论证和伦理审查。这是对生命本身以及对宇宙探索责任的尊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现在的人类科技水平,无法控制这么做的后果,同样不值得这么做。

土卫二被土星潮汐锁定,永远只有一个半球面对着土星。同时其与土卫四形成了2:1的轨道共振,即土卫二每绕土星公转两周,土卫四公转一周。因此,土卫四会拉扯土卫二,使土卫二的轨道离心率增加,这和土星对土卫二发潮汐锁定共同作用,引起土卫二的变形。这种变形会产生热量,将组成土卫二的冰融化形成广大的地下海洋[1]

潮汐产生的热量会以海底热泉的形式从土卫二的岩石核心转移至地下海洋,在这样的海底热泉的附近可能会存在类似地球海底热泉的生态系统。

这些可能存在的生命拥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如果冰卫星冰下海洋的生态系统被证实存在的话,则会为行星科学与生命科学等领域带来一次革命。但是地球生物很有可能会摧毁这些处于演化初期,十分脆弱的生态系统。因此为了保护可能存在的未知生命,向土卫二投放地球生物的行为是没有远见且不值得的。

  • 地球上的例子是英国在某个小岛上实验炭疽武器,其初步设想是通过在敌国境内投放污染饲料,消灭牲畜以造成食物紧缺。于是1942年英国政府在苏格兰北部的格鲁依纳岛投放了炭疽,导致这座岛屿成为无人岛。直到1986年英国政府使用280吨甲醛将整座岛彻底消毒并清理封存表层土壤后,这座岛于1990年重新开放。[2]
    这座岛的面积仅有不到2平方公里,如果换成直径500km的土卫二,结果不是目前人类可以挽回的。

假设我们真的发射了一艘探测器,着陆在土卫二,利用核能融化土卫二表面的冰层,往它的冰下海洋里倒了一罐各种各样的地球生物,那么可能会发生如下事件:

一、如果土卫二的冰下海洋里面没有任何生命

土卫二的冰下海洋中含有水、氨、氯化钠等物质,海底热泉也会喷出许多矿物质。由于土卫二的冰层厚度达数十公里,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进入土卫二地下海洋的地球生物会形成以居住在海底热泉喷口处的化能合成细菌为生产者的生态系统并产生适应辐射。考虑到土卫二的低逃逸速度(239m/s),相信经过数十上百万年我们一定能看到一些奇奇怪怪的地球生物被土卫二的冰喷泉喷进星际空间吧(笑)。假如这些生物能通过形成芽孢来抵御星际空间的极端条件,那么过上个数十上百万年我们应该能发现满太阳系都是地球生物(至少是残骸)吧(笑)。

  • 这里可以脑补一下某研究机构以XXX波段观测XX星球的光谱或是以无人探测器分析样本的同位素,证明该星球存在生命,然后花了大价钱送宇航员去研究,结果到地方发现都是地球生物的时候,这帮人的心情。

不过在过去的漫长的地质时期中,一些地球物质可能因撞击事件脱离地球引力进入太空,随后受行星际复杂引力摄动的影响坠入外星形成地球陨石。这个过程可能造成了地球生物扩散,但是目前没有观测数据表明有地球生物在太阳系其他星球存活。

  • 地球上的例子是我们发现过数百块来自火星的陨石[3],一些陨石拥有疑似微生物化石的结构。相对的,我们也可以在其他星球发现来自地球的陨石,但是由于人类对外星探测的程度较低,目前还没有发现。

二、如果土卫二的冰下存在生命

由于地球的生命和这些冰卫星上存在的生命有极大可能是独立演化而成的,当某一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入侵另一生态系统后,很有可能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被入侵的生态系统彻底毁灭。

  • 假设土著生物使用的某些基本有机物与地球不同:如土著生命利用L-糖和D-氨基酸等合成生物大分子(这里假设使用的分子手性和地球生物相反),但入侵的地球自养生物会利用无机物生产D-糖和L-氨基酸并开始繁殖,土著异养生物却无法摄取这些地球生物固定下来的化学能,这些地球生物将形成一套独立的生态系统,与土著生物竞争海底热泉中有限的能量来源,严重影响土卫二原本的生态系统。
    • 地球上的例子可以参考石炭纪的成煤森林,当时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分解者可以分解木质素,这导致了植物固定了过多的二氧化碳,大气中氧气浓度接近40%,二氧化碳浓度显著降低,气候变冷引起食物链断裂。
  • 假设入侵的地球生物与土著生物使用类似的生物小分子,即可以在地球生物与土著生物间确立食物链,则必然导致生存竞争。
    • 较好的结果是土著生物在生存竞争中取得了比地球生物更多的生态位,双方在平衡中共存。
    • 较差的结果是入侵的地球生物在生存竞争中取得了更多的生态位,严重破坏土著生态系统乃至导致土著生物灭绝。
      • 地球上的例子是入侵物种,比如把猫带到新西兰某个岛上之后发生的事。
      • 再用地球生物举一个例子:为消灭某种感染人体的细菌,人体会利用吞噬细胞溶酶体中的酶、活性氧等物质破坏细菌,或是产生抗体结合这些细菌表面的抗原来达到标记乃至使其失活的效果,或利用补体系统在细菌细胞膜上开孔。我们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抗生素(如阻碍细菌细胞壁合成的青霉素、结合核糖体影响细菌蛋白质合成的氯霉素等)来抑制严重的感染。
        设想一种外星微生物不使用与地球生物类似的生物大分子,也不使用磷脂双分子层隔离细胞内外,主要生化反应使用的酶、进行的途径与地球生物不同,还使用类似结核杆菌的模式进行增殖并且能产生具有感染性的芽孢,再加上类似肺鼠疫的传播性,那么在彻底摸清这种微生物的生化反应途径,制造出专门的药物之前,这种外星微生物的感染是几乎无解的。
        把这个例子中的外星微生物换成地球上的某种细菌,把人体换成某种生活在土卫二上的不具有智能的土著生物,问题就严重得多了。毕竟随机变异的速度比不上摸清生化反应机理并针对性地制造药物的速度。
        同样,一种前所未见的地球病毒(SARS-CoV-2)在一年内感染了一亿人,造成了严重的损失。那么一种前所未见的外星病毒呢?
  • 假设地球生物排放的代谢产物对土著生物是剧毒,或者相反,土著生物的代谢产物对地球生物是剧毒。
    • 这会导致巨大的选择压力,我们无法预知会进化出什么东西,也无法得知会对生态多样性造成什么影响。
    • 地球上的例子是大氧化事件,随后引起了休伦冰河时期,产生了雪球地球。
      • 这可能是目前全球的生命都拥有某个共同祖先的原因之一。
  • 假设地球生物与土著生物可以形成共生关系
    • 无法预知会产生什么奇怪的东西。
    • 地球上的例子是内共生假说[4],一些简简单单的单细胞生物变成了这些玩意
  • 其他的假设就不再举了。

纵观这些假设,可以发现如果把地球生物丢到土卫二,无论是发生适应辐射还是给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巨大压力,都会造成未知且无法控制的后果。

  • 轻则严重破坏整颗星球的生态系统,重则产生具有危害的生物随着土卫二的喷泉进入星际空间,存在进入地球引发灾害的可能性。
  • 甚至可能有一些土著生物顶住了自然选择的压力进化成了智慧生命开着星舰入侵地球(笑)。

综上,为了保护可能存在的外星生命以及我们自己,目前前往外星球的航天器都会经过严格消毒以防止将地球生物带进外太空,一些探测器(如卡西尼号和朱诺号)也会选择在任务的最后进入气态巨行星的大气,将自身烧毁来避免污染可能存在生命的冰卫星。

参考

  1.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C%9F%E5%8D%AB%E4%BA%8C
  2.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ruinard_Island
  3.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rtian_meteorite
  4.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ymbiogenesis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