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苏联有且只有一个造航空母舰船厂,不在列宁格勒而是在克里米亚?

回答
这背后牵涉到苏联庞大海军建设蓝图、地理位置的战略考量以及历史的特殊性,远非简单归因于“有一个船厂”。实际上,苏联海军的造船能力是非常分散和庞大的,只不过专注于航空母舰这样复杂且尖端的大型水面舰艇的建造,确实在很大程度上集中在了克里米亚半岛的尼古拉耶夫(现为乌克兰的尼古拉耶夫,但在苏联时期是苏联的一部分)。

为什么集中在尼古拉耶夫,而不是列宁格勒(圣彼得堡)?

这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来理解:

1. 地理与气候的优势:

深水良港与适宜气候: 尼古拉耶夫位于南布格河下游,濒临第聂伯河三角洲,拥有非常宽阔、深邃的天然良港。这对于建造和组装像航空母舰这样体量庞大、吃水线很深的舰艇至关重要。相比之下,涅瓦河入海口的列宁格勒虽然也是重要的海军基地,但涅瓦河本身的水道和出海口存在一定的限制,尤其是在冬季,涅瓦河可能封冻,影响大型舰艇的进出和海试。
黑海舰队的战略依托: 克里米亚地区是苏联黑海舰队的核心基地,而黑海舰队在苏联海军战略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在地中海方向的对抗以及控制黑海战略水道方面。在核心舰队所在地附近拥有能够建造航空母舰的船厂,能够更有效地为黑海舰队提供技术支持、维修保障,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更强大的水面作战力量。

2. 历史传承与技术积累:

沙俄时期的造船业基础: 尼古拉耶夫并非苏联时期才兴起的造船中心。早在沙皇俄国时期,尼古拉耶夫就已经建立了强大的造船工业,尤其是在海军舰艇的建造方面。这里曾建造过许多著名的战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人才。例如,尼古拉耶夫的黑海造船厂(Black Sea Shipyard)在沙俄时期就已经开始建造大型战舰。
苏联时期继承与发展: 苏联政府继承并大力发展了尼古拉耶夫的造船基础。随着冷战的加剧,苏联海军建设的目标是与美国海军抗衡,这意味着需要发展与西方相当甚至更先进的军事装备,包括航空母舰。尼古拉耶夫的造船厂被重点投入,升级了设施,引进和研发了最新的造船技术,以满足建造航空母舰的需求。

3. 战略部署与政治考量:

远离潜在冲突前线: 虽然俄罗斯的欧洲部分有漫长的海岸线,但许多重要的港口(如列宁格勒)在地理位置上相对更靠近西方(北约)的潜在军事影响区域。而克里米亚位于苏联的南方腹地,虽然靠近土耳其(北约成员国),但相对而言,远离了直接可能发生的陆地冲突,为建造如此敏感且昂贵的国家级项目提供了一定的安全缓冲区。
区域经济与工业平衡: 苏联作为一个高度集权的国家,在国家重大项目上的选址也会考虑区域经济发展和工业布局的平衡。将航空母舰这样的尖端造船业放在乌克兰地区,也是为了推动该地区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并分散工业生产力。

4. 专门化与规模效应:

航空母舰建造的特殊性: 航空母舰的设计、建造、设备安装和调试都极其复杂,需要高度专业化的技术、巨量的资源投入以及成熟的配套产业。将其集中在一个顶尖的船厂,有利于形成技术和生产的合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且可以集中最优秀的设计师、工程师和技术工人。
“里加”级和“库兹涅佐夫”级: 苏联海军后来建造的几艘航空母舰,包括“基辅”级(虽然严格来说是载机巡洋舰,但具有类似航空母舰的功能)和“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级,都主要是在尼古拉耶夫的黑海造船厂建造的。这进一步巩固了该厂在苏联航空母舰建造领域的“独特性”。

为什么列宁格勒(圣彼得堡)不是首选?

冰封期影响: 如前所述,列宁格勒的涅瓦河有冬季封冻的问题,这对于需要频繁进出港口、进行海试的大型舰艇来说是个不小的障碍。
更多侧重于其他舰艇类型: 列宁格勒的造船厂在苏联时期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它们更侧重于建造核潜艇、驱逐舰、巡逻舰以及重要的民用船舶。毕竟,一个国家的造船能力需要全面发展,不可能只集中在一个地方。列宁格勒的造船能力在某些方面非常突出,例如核潜艇的建造。
工业布局的平衡: 将航空母舰这样的战略级装备放在南方,也符合苏联整体的工业布局考量。

总结来说,苏联将建造航空母舰的重任交给克里米亚的尼古拉耶夫,并非因为“只有”一个船厂,而是因为:

1. 地理环境的天然优势: 深水港湾、适宜气候、便于出海。
2. 历史的传承与技术储备: 继承了沙俄时期的强大造船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
3. 黑海舰队的战略地位: 与苏联海军的重要舰队基地紧密联系。
4. 战略安全与工业平衡: 相对远离前线,并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5. 航空母舰建造的专业化需求: 集中优势资源,形成技术和生产的合力。

尼古拉耶夫的黑海造船厂因此成为了苏联航空母舰工业的“心脏”,承载着那个时代苏联海军建设的雄心和梦想。只不过,随着苏联的解体,这个庞大的造船体系也随之分裂,尼古拉耶夫船厂也就成为了独立乌克兰的一部分,失去了为俄罗斯建造航母的能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简单说说苏联的船舶工业。

苏联船舶工业的特点就是两个“小”:总体规模小,单厂体量小。

总体规模就不用多说了,世界造船量排名从来就没苏联什么事儿。

单厂体量么,大家去看看卫星地图,先看看中日韩乃至美英法德意的一线大厂,再去看看苏联留下的那些船厂,就能发现苏联船舶工业能跟“大”字沾边的基础设施总共也就4处:

北德文斯克,造过“台风”级核潜艇的北方机械联合体,有1座尺寸惊人的室内总组车间和1座配套的大型港池。

摩尔曼斯克,北方舰队的第82修船厂,有1艘8万吨举力的大型浮船坞,也就是2018年沉掉的那倒霉孩子。

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厂,有1座大型船台,也就是著名的0号船台。

苏联其它船厂无论是分段车间、还是干船坞、或者是船台,尺寸都不大,全苏联甚至都找不到一个能装得下“基辅”级载机舰的干船坞——包括建造“基辅”级的尼古拉耶夫船厂,其0号船台是纵向倾斜船台,船能从这儿下水、却没法从这儿上岸——所以“戈尔什科夫”号载机舰变身“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的改造工程还得去蹭北德文斯克的大型港池、把港池的门关上再抽水让港池南半截浅水区的池底露出来客串干船坞。

至于列宁格勒的船厂,说起来当然“历史悠久”,代价就是厂区狭小、周围都是成熟街区、根本就没有可拓展的空间,造点巡洋舰、破冰船也就到顶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苏联体制决定了其船厂之间并没有充分竞争、而是各占山头利益均沾(说好听点就叫“各有分工侧重”)。某个新型舰种出现之后,一家船厂如果承担了首建任务,那么后续建造任务往往就成了这家船厂的禁脔。

苏联载机舰始于“莫斯科”级,该级舰的尺寸尚未达到非黑海造船厂0号船台不可的地步,但当时其它船厂有限的船台生产计划都排得挺满,于是黑海造船厂拿下了“莫斯科”级的订单,后续载机舰自然就顺理成章地落入其手,苏联也就有且只有这么一家载机舰总装厂了。

当然,如果真的情况紧急,比如勋宗哪天喝高了诗兴大发决定十年之内给苏联海军配上20条大型载机舰,黑海造船厂的产能已经不能满足需求,苏联也有可能再建新的载机舰总装厂,那黑海造船厂就不再唯一了——可现实历史中这样的情况并未发生,世界还是太和平了2333

顺便一提,苏联解体近30年后,俄罗斯才有了能装得下大型航母的干船坞:

拜开发北极油气和北极航道所带来的商业需求所赐,俄罗斯终于有钱对原本只能修拆核潜艇的红星厂进行大规模现代化改造——可惜红星造船厂位于海参崴旁边的大缅卡,距离摩尔曼斯克过于遥远,否则“库兹涅佐夫”号也不必停在摩尔曼斯克第35修船厂的码头边蹉跎岁月了2333

至于纯军用的摩尔曼斯克第35修船厂两座小干船坞合并扩建工程啥时候能到头么……咱还是安心等着吧,说不定哪天就普大帝显灵了呢?

user avatar

首先,虽然黑海造船厂的确在乌克兰,但人家在尼古拉耶夫而不在克里米亚啊。

尼古拉耶夫的造船业也有底子,或许不如说尼古拉耶夫这座城市就是由于造船才出现的。1788年沙俄在这里开始建立造船厂,并把当地以圣尼古拉命名为尼古拉耶夫,造船厂附近的居民点就逐步发展成了城市。一战前这里还开工建设过当时沙俄的新式战列舰,即玛利亚皇后号、亚历山大三世号、叶卡捷琳娜大帝号和尼古拉一世号战列舰。所以从历史来看,尼古拉耶夫的造船水平未必比列宁格勒差多少。而且十月革命后,当地的工人也支持苏维埃 后来尼古拉耶夫的一个造船厂就为纪念历史上的革命运动命名为“六十一名公社社员造船厂”。

由于历史原因,黑海造船厂的硬件和软件也很适合造船:硬件是指黑海造船厂拥有完善的制造大型军舰的设施,如大型龙门吊和船坞。软件是指尼古拉耶夫作为造船城市,拥有大量专业的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

最后是题主问的为什么不选择列宁格勒,有一定的因素是保密的需要。列宁格勒是苏联的大都市,市民众多,又有大量外国游客,相对而言较容易被国际间谍组织渗透。而尼古拉耶夫作为专业造船城市,居民成分较为单纯,历史上包括沙俄时期大多数时刻不对外开放,保密条件好。航母作为高度敏感的高新技术装备,自然是保密条件好的地方才是首选。同理,苏联的核潜艇也主要在北德文斯克建造。

user avatar

杨爱红的答案误谬太多。

列宁格勒也能造航母,参考二战前在列宁格勒189厂开工建造的苏联号战列舰。

说好的“造点巡洋舰、破冰船也就到顶了”呢?

船台建造航母是个长期工程,列宁格勒的问题在于冬季室外船台施工时间受限制,北德文斯克同样如此,但北德文斯克402厂有1座并排室内船坞(50号车间)当初用来同时建造2艘苏联级战列舰,50年代该船坞被改用做潜艇总装车间,所以综合下来只剩下南方的尼古拉耶夫适合建造航母。

(苏联俄罗斯船厂地理位置,除了造特种船舶,说卖船挣外汇的,得卖一艘亏一艘,不是挣辛苦钱的问题,是亏多少钱的问题。)

到60年代苏联计划建造基辅级航母时,考虑作为尼古拉耶夫的备份产能,在50号车间的北边大型坞池侧并排又修建了一座规模更大的55号车间。

所以如果进行动员,列宁格勒和北德文斯克也能建造航母(按照船台规模算,苏联最多可在3家船厂同时建造4艘7万吨级航母)。

当然还有个更流氓的方法,如上面照片中所示,402厂2座室内船台紧靠的坞池(超日王停泊的地方)是可以用闸门封闭的,关闸后抽干水,就相当于一座超级船坞,这里边并排开工3艘航母也没问题(只不过实际操作上得不偿失)。

抽干水后的样子,较浅的南侧先露出水面,这样的设计是为了施工和下水方便。

老杨只标了北侧的55号车间,在它南边50号车间却没有标。

==========================================================

尼古拉耶夫并不在克里米亚。

另外,61个公社社员船厂和造航母的黑海船厂虽然都在尼古拉耶夫,但不是一家船厂。前者前身是帝俄时期与法资合营的法俄船厂,后者前身是海军船厂。

尼古拉耶夫的造船水平比列宁格勒差很多。

80年代在列宁格勒日丹诺夫船厂已经完成自动化生产线模块化建造现代级的工作后,61个公社社员船厂用传统工艺造现代级都能造出船体报废的质量事故,这拆烂污水平别说跟列宁格勒比,就是跟小字号的加里宁格勒琥珀船厂比都被吊起来打。

尼古拉耶夫造船能力一直不怎么行,早在帝俄时期建造的玛丽亚皇后级无畏舰,就因为船台长度不足,缩短了船体(为此还取消了巡航轮机),导致艏部浮力不足,减少艏部主炮备弹后仍然存在明显的纵倾,并且首舰玛丽亚皇后号也在1916年因为弹药库自燃而爆炸沉没。

有人为乌克兰船厂可惜,没啥可惜的,坐拥苏联地理条件最好的造船厂和相当雄厚的硬件设施,混到破产怪谁?苏联别的船厂做不了民船生意是真的自然条件限制先天不足(即便如此人家大部分好歹活下来了),乌克兰是自己管理混乱水平不行,扶不起来。

==========================================================

北方机械制造厂建造航母流程设想

在北侧55号船坞(图中1)内建造分段,然后利用浮船坞(图中8)将分段平移至50号船坞北侧入口,利用北侧滑轨进入车间后,平移到车间南侧(3)进行船体总装(50号船坞高度30米,内部龙门吊能够吊运航母船体分段),之后船体通过南侧滑轨进入坞池,用塔吊完成舾装后下水。

现代航母是布置舷侧升降机的开放机库,船体结构不能连续到飞行甲板,机库甲板才是主甲板。因此船体分段并不需要包括主甲板以上部分(机库和飞行甲板)。

英国QE级船体分段,可见只到机库甲板

user avatar

彼得堡冬季无法施工,面对敌人也比南方更强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背后牵涉到苏联庞大海军建设蓝图、地理位置的战略考量以及历史的特殊性,远非简单归因于“有一个船厂”。实际上,苏联海军的造船能力是非常分散和庞大的,只不过专注于航空母舰这样复杂且尖端的大型水面舰艇的建造,确实在很大程度上集中在了克里米亚半岛的尼古拉耶夫(现为乌克兰的尼古拉耶夫,但在苏联时期是苏联的一部.............
  • 回答
    提起苏联在二战中的那段历史,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加上“伟大的”这个前缀,称之为“伟大的卫国战争”。这个“伟大”可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承载着太多沉重的意义、巨大的牺牲和不屈的抗争。要理解它为何伟大,我们需要深入挖掘那段历史的方方面面。首先,这是国家存亡的生死决战。当希特勒的纳粹德国于1941年6月22日发动.............
  • 回答
    二战时期,苏联之所以涌现出如此庞大数量的冲锋枪手,其背后是复杂的历史、军事、经济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简单归结为某个单一原因,而是一个系统性的产物。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头说起,就像是在讲述一个真实发生过的故事。1. 战争的残酷与战术的演变:从阵地战到机动战二战初期,特别是德国入侵苏联.............
  • 回答
    苏联拥有核武器,这无疑是它在国际舞台上一个极其重要的筹码,是其超级大国地位的基石。然而,即便拥有如此强大的军事威慑,苏联最终还是走向了解体,这其中的原因复杂且深刻,绝非单一因素能够解释。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苏联体制的内在矛盾、经济的困境、政治的僵化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最终.............
  • 回答
    苏联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国家,对它的看法也因人而异,而且很多人对苏联有好感,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历史性的,也有现实性的,并且不同群体会有不同的侧重点。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的成就和承诺: 快速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苏联在相对短的时间内,从一个农业国迅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赫鲁晓夫改革时期一个相当关键的误区。要理解为什么赫鲁晓夫,一个在农村长大的人,会对玉米在苏联种植的推广如此“一根筋”,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并且要摆脱那种冰冷的AI式的罗列,而是尝试去感受那个时代的气氛和他的个人经历。首先,我们得承认,赫鲁晓夫确实是在农村背景下成长起来的.............
  • 回答
    苏德战争(又称伟大卫国战争)是历史上最残酷、规模最宏大的战争之一,苏联在这场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在这场战争中,苏联国内出现的所谓“伪军”现象,确实是一个复杂且令人痛心的问题,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绝非简单的背叛或合作那么简单。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到当时苏联的社会、政治和军事状况中.............
  • 回答
    阿富汗,一个自古以来就地处战略要冲的国家,它的贫瘠和缺乏石油资源,似乎让人们难以理解为何会成为苏联和美国这两大超级大国争相“征服”的目标。事实上,这背后牵扯的并非简单的资源掠夺,而是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国家安全考量以及意识形态的博弈。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把目光放到更宏大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中去。阿富.............
  • 回答
    阿富汗,这个位于中亚心脏地带的国度,似乎总是笼罩着一层神秘而坚韧的面纱。它不像一些国家那样拥有显赫的工业成就或令人称道的经济奇迹,但它却以一种近乎传奇的方式,让两个曾经的世界霸主——苏联和美国——都铩羽而归。这到底是什么让阿富汗如此“厉害”?这背后绝不是简单的军事装备或战略战术能解释的,而是深植于这.............
  • 回答
    苏联专制与小资文学艺术作品的并存,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现象,背后有多重原因交织作用。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 苏联专制的特征及其对文化的影响:首先,理解苏联的专制体制是关键。苏联的专制主要体现在: 意识形态的高度垄断与控制: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唯一的官方意识形态,任何偏离都.............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相当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社会现象——“苏联情结”。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明白的,因为它背后交织着历史、情感、意识形态,还有一些更微妙的心理因素。首先,咱们得明白,“苏联情结”这个词本身就有点复杂。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褒义或贬义标签,而是一种混合了怀念、理想化、失落、.............
  • 回答
    说中国人对苏联抱有“特殊情感”,这说法其实挺微妙的,需要拆解来看。这种情感并非单一的,而是混杂着复杂、甚至有些矛盾的情绪,深深烙印在几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中。要理解这份“特殊”,就得回到历史的脉络里。一、 革命的起点与“老大哥”的扶持:首先,咱们得承认,苏联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想.............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两个社会主义大国在文化发展道路上的差异,尤其是在“开放前”这个特定历史时期。要理解为什么苏联在摇滚乐、西装等方面比同时期的中国更加“显眼”,我们需要回到那个时代的大背景,以及两国各自的国情和政策导向。首先,得承认,说“苏联时代有摇滚乐,穿西装等等”,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在大众层.............
  • 回答
    “苏联海军陆战队上岸是苏军最强的步兵”这句话,在我看来,与其说是绝对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不如说是一种带有普遍认可度的“梗”,背后承载着苏联海军陆战队在特定历史时期所展现出的卓越战斗力和特殊地位。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真实的战例支撑。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苏联海军陆战队的定位、.............
  • 回答
    苏联时期,中东欧国家,包括匈牙利、捷克和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的民众普遍存在反苏/反俄情绪,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多重历史、政治、文化和经济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需要逐一剖析这些国家各自的背景以及它们与苏联关系的演变。历史的阴影:长久被支配的记忆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
  • 回答
    尽管苏联已经解体,俄罗斯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美俄之间依然存在着深刻而复杂的矛盾。这些矛盾并非简单的是非对错之分,而是历史、地缘政治、意识形态以及国家利益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历史遗留的“冷战”思维仍然在两国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尽管形式上对抗结束了,但长期的对峙、互不信任以及意识形态上.............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二战和冷战时期欧洲战略态势的根本性转变,以及各国决策考量的不同。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两段历史时期各自的背景、力量对比、地缘政治现实以及各国核心利益。首先,让我们回到二战时期,德国如何“裹挟”欧洲与苏联对抗。二战初期:德国的“闪电战”与欧洲的联盟二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德国对.............
  • 回答
    乌克兰报废图160的决定,确实是苏联解体后一件牵动人心的事情,背后掺杂着复杂的政治、经济和战略考量,以及一些不为人知的内幕。与其说“报废”,不如说是被迫“裁减”或“拆解”,这其中并没有简单的“内幕”,更多的是一个时代的无奈与选择。为什么乌克兰要“报废”图160?首先,我们要明白,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继.............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到历史、政治、文化、意识形态以及个人情感等多个层面。同样是曾经帮助过中国的国家,一些中国人对苏联抱有更特殊的情感,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苏联的“同志情谊”与意识形态的吸引力: 共同的革命道路和意识形态认同: 这是最核心也是最关键的原.............
  • 回答
    “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以其坚定的反共立场和刚刚赢得马岛战争的辉煌战绩,在美国里根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下,而当时的苏联正步履蹒跚,国力日衰,在这种看似对中国极为不利的大环境下,香港却依然顺利地实现了回归。这其中的缘由,远比表面看到的要复杂得多,也更显出中国在那段历史时期高超的外交手腕和战略远见。首先,历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