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在苏联时期,像匈牙利、捷克、波罗的海国家的民众都普遍有反苏/反俄情绪?

回答
苏联时期,中东欧国家,包括匈牙利、捷克和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的民众普遍存在反苏/反俄情绪,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多重历史、政治、文化和经济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需要逐一剖析这些国家各自的背景以及它们与苏联关系的演变。

历史的阴影:长久被支配的记忆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对于许多东欧国家而言,俄罗斯(或更早的沙皇俄国)在它们近代史上扮演了一个长期以来令人不快的角色。

沙皇俄国的扩张与压迫: 在苏联建立之前,沙皇俄国就已经在扩张其势力范围,并且在许多地区实行了比苏联时期更为直接的民族压迫政策。例如,在波罗的海地区,自18世纪被俄罗斯帝国吞并后,当地的民族文化和语言就长期受到压制。对立陶宛语的禁令、对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民族认同的削弱,这些历史记忆在民族意识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匈牙利在1848年争取独立的革命曾遭到沙皇俄国军队的镇压,这对匈牙利民族心理造成了巨大创伤。捷克和斯洛伐克地区虽然在奥匈帝国时期承受了德意志化的压力,但对俄罗斯(沙皇时期)的印象也并非全是积极的。

苏联时期的直接经历:强制与剥削

苏联的统治,尽管披着“解放”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外衣,但其强制性、剥削性和对主权的侵犯,是引发反苏情绪最直接和最强烈的因素。

二战后的“解放”与主权剥夺: 二战末期,苏联军队进入这些国家,名义上是“解放”他们免受纳粹德国的统治。然而,这种解放迅速演变成了苏联式的控制。通过政治操纵、镇压反对派,苏联在这些国家扶植了亲苏政权,剥夺了它们真正的主权,使其沦为苏联的卫星国。人民的意愿被无视,选举被操纵,国家不再是自己做主。
强制的经济模式与剥削: 苏联推行计划经济,并将这些国家纳入经济互助委员会(COMECON)体系。这意味着它们的经济发展方向要服从苏联的战略利益,而非自身国民的需求。许多国家被迫成为苏联的原材料供应地或初级工业品加工基地,高科技产业和独立发展的机会被限制。苏联还会从这些国家榨取资源,例如苏联常常优先获得波罗的海国家的优质农产品和工业品,而他们自身却面临物资短缺。
政治高压与人权侵犯: 苏联式的政治体制是高度集权和压制的。秘密警察(如捷克的StB,匈牙利的ÁVH)对社会进行严密监控,镇压一切异议声音。思想控制、新闻审查、政治迫害、大规模逮捕、流放、甚至处决,都是这些国家民众的噩梦。例如,匈牙利在1956年爆发了大规模的反苏起义,就是为了争取民主自由和摆脱苏联的控制,这次起义遭到苏联军队的残酷镇压,成千上万的人被杀害或流亡。捷克斯洛伐克在1968年发生的“布拉格之春”,旨在改革和“带有人性面孔的社会主义”,同样被苏联及其盟友的军队坦克碾碎。
文化与民族认同的威胁: 苏联推行“苏维埃化”政策,试图将这些国家的文化和民族认同纳入“苏维埃人”的框架下。俄语的推广、苏式宣传的渗透、对本地文化元素的限制或改造,都让民众感到自己的民族根基受到侵蚀。尤其是在波罗的海国家,他们有独特的语言和文化传统,对这种强行同化的做法反感至极。他们视苏联为帝国主义的延续,而非平等的伙伴。
“铁幕”的隔绝与信息不对称: 苏联对东欧的统治伴随着“铁幕”的设立,严格控制人员和信息的流动。这使得西方世界的民主、自由和繁荣与苏联阵营的压抑和贫困形成鲜明对比。当民众能够零星地接触到外部信息时,自然会产生对现有体制的不满和对外部世界的向往。

具体国家的侧重点:

虽然普遍存在反苏情绪,但具体原因和表现形式在各国略有不同:

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
最强烈的反苏/反俄情绪: 这三国可以说是反苏情绪最强烈的地区。
历史上的独立自主意识: 他们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曾短暂拥有独立国家,并且成功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民主制度。苏联的占领和吞并(1940年)被他们视为非法且野蛮的侵略行为。
大规模的政治迫害和流放: 苏联对这三国的精英阶层进行了残酷的清算,大量人口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和中亚,许多人客死他乡。这在国民记忆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痕。
人口结构变化: 大量本土人口流失和俄罗斯族人口的迁入,也让他们对民族认同和文化生存感到担忧。
对恢复独立的强烈渴望: 这种渴望贯穿了整个苏联时期,并在1990年代初,他们成为了最早宣布恢复独立的国家之一。

匈牙利:
1956年起义的创伤: 1956年的匈牙利革命是苏联时期东欧最具代表性的反抗事件之一,其惨烈镇压给匈牙利人民留下了极深的心理创伤,也坚定了他们摆脱苏联控制的决心。
大匈牙利主义的记忆: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匈牙利失去了大量领土,这使得一部分民族主义情绪始终存在,而苏联的统治和边界的设定,也与这种历史记忆有所关联。
相对较强的经济独立性诉求: 虽然也遵循计划经济,但匈牙利在苏联集团内部相对而言,在某些领域保持了一定的经济运作自主性(至少在初期),但对苏联的经济控制依然感到不满。

捷克斯洛伐克:
“布拉格之春”的幻灭: 1968年的改革运动及其被镇压,给捷克和斯洛伐克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失望和幻灭感。人们一度看到了民主化和人道化社会主义的希望,但苏联的坦克彻底粉碎了这种希望,加剧了对苏联统治的厌恶。
经济的停滞和技术落后: 尽管在某些工业领域有基础,但整体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与西方差距拉大,民众对此也感到不满。
对文化自由的渴望: 捷克和斯洛伐克拥有相对成熟的知识分子阶层和文化传统,对苏联的意识形态控制和文化压制更为敏感。

总结来看, 苏联时期的反苏/反俄情绪,并非简单的民族主义情绪发酵,而是源于对历史被压迫的记忆,以及苏联统治带来的政治压迫、经济剥削、文化侵蚀和人权侵犯的直接体验。这些国家的人民渴望的是民族的独立自主、个人的自由以及更美好的生活,而苏联体制恰恰剥夺了他们实现这些愿望的权利。这种深层的不满和反抗,贯穿了整个苏联时期,并在1989年后,成为了他们回归西方阵营的强大动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何评价拉美国家的反美情绪?

如何评价南亚地区的反印情绪?

如何评价东南亚部分国家的反华情绪?

大国旁边小国不反的有几个?包括当年的大英。

正常事情有什么好纠结?

user avatar

首先,匈牙利的反苏情绪来源是被苏联硬塞进去的苏联模式不适合匈牙利的社会,经济发展都TM崩了,商场里啥也没有,苏军在布达佩斯横冲直撞,你是匈牙利人你讨厌苏联吗?这种情绪的集中体现就是匈牙利十月事件,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匈党内和整个政府全乱了

捷克斯洛伐克的原因和匈牙利类似,但当局的决策比匈牙利要更加明智,没有乱改革,不仅保持了社会稳定并且经济蓬勃发展,但我们的老大哥表示这是走资的前兆,立刻出兵控制了各大城市,在苏军的攻势下,捷克百姓的人墙完全不起作用,轰轰烈烈的布拉格之春就这么死于苏联的干涉,告诉我,你是捷克人,你喜欢苏联吗?

再说波罗的海三国,他们是苏联的一部分,看起来是联盟对吧,实际上这三个难兄难弟从波立联邦之后就没再硬过,好不容易在德大人的助力下从沙俄独立,过了一段时间的快活日子,然后苏联来了……苏波战争之后苏联就把他们吞了……这几年他们的抗争就没停过,克格勃把近60%的力量部署在这三国,即使他们加起来才一千多万人口,后来爆发了震惊世界的波罗的海之路,三国人民手拉手,举着各国国旗,组成了一道横贯三国的人墙,在太空清晰可见(经评论指正这里应该看不到,可以把这当个比喻吧,自己脑补一下一堵穿过三个国家的人墙)

终于,在苏联爆炸前的一段时间,立陶宛站了出来,成为第一张多米诺骨牌,三百多万人口的国家,百姓自发组成了一百多万人的人墙冲向了苏军,而这个钢铁般的军队,却被愤怒的百姓冲的东倒西歪,这个由人民的力量组成的军队,也感受到了当年炮打东宫的效果,这不是暴乱,这是民族解放运动

1918年2月16日,立陶宛脱离沙俄独立,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独立

1918年2月24日,爱沙尼亚脱离沙俄独立,1991年8月20日,爱沙尼亚独立

1918年11月18日,拉脱维亚脱离沙俄独立,1991年8月21日,拉脱维亚独立

俄国人对这个民族的奴役终于结束了,现在他们背靠北约,使俄国不敢再染指他们的疆土

你是这些国家的人民,你恨苏联吗?

user avatar

不说二战,法西斯,资本家这些事。

匈牙利共产党领导人库恩·贝拉,1918匈牙利革命领导人。

1938死于苏联大清洗中

波兰共产党,1938年被苏联强制解散。

连同路人在你那里都会被杀,你怎么指望这些国家人民不反对你呢?

user avatar

你这就好比问:为什么大日本帝国时期,像中国和韩国等国家的民众都普遍有反日情绪?

user avatar

因为苏联是把shzy当幌子。实际就是做的殖民者那一套,和沙皇俄国也没啥区别,只不过有个看似正义的旗号。这点南斯拉夫,咱们和阿尔巴尼亚看穿的比较早,而且离苏联远受的祸害比较少。不允许东欧国家发展自己独立的工业,向东欧输出集体农庄,完全不符合东欧的实际情况。波罗的海三国是苏联强占的。波兰作为一个有大量平原的国家粮食居然和苏联一样需要进口,捷克在二战结束时GDP排世界第十,发展了二十年退步到了世界第四十。至于罗马尼亚,后来罗共前总疏记都看不下去把齐奥塞斯库推了。最关键的是苏联干涉别国内政,直接自己下手当打手。这和帝国主义也没任何区别了。苏联的TZ是非常僵化的,这也是为啥二战前苏联工业发展非常快,和平年代反而不行了的原因。现在的俄罗斯已经做到了粮食大量出口,这还是在比苏联国土小得多的基础上,苏联那么大的国家粮食要靠进口你能想象吗?足以证明这TZ是有多僵化。东欧老百姓一看这老大哥自己都发展成这样子了,也没理由去维护它了。

user avatar

这些只是情绪,直接完全撕破脸闹翻的不就是咱们吗?在中苏论战这个闹翻的程度前,布拉格和布达佩斯甚至南斯拉夫都是小打小闹了。

user avatar

俄国自古以来就侵略成性、嗜血残暴。

他们从莫斯科大公国开始就不断残杀周边民族,沙皇帝国建立后更变本加厉,你们能找出哪个邻国没被侵略过吗?

而号称「全世界无产阶级祖国」的苏联,从建立开始后都做了什么呢?

首先就是入侵波兰、波罗的海国家和芬兰这些长期受到俄国奴役的国家。

七年战争、反法战争、镇压1848革命,俄军哪次杀进欧洲不是一场浩劫?

布党夺权后,沙文主义还变本加厉了。

1939年瓜分波兰、侵略芬兰、1940年吞并波罗的海三国、强占比萨拉比亚,1941年还侵略伊朗,与纳粹区别何在

1944ー45年的进军席卷东欧,沿途就像匈奴人过境一般满目疮痍,根本就是斯拉夫强盗,他们也配叫解放者吗?

在东欧扶持傀儡政权,奴役其他民族,肆无忌惮的把他们当成倾销市场和廉价资源产地,稍不如意就会血腥镇压。

俄国的布党总说什么「人民的选择」....

在布达佩斯、布拉格被俄军打死的百姓,难道就不是人民?不代表民意?

这其实就是俄国对卫星国的殖民统治

在压迫上他们一视同仁,不仅针对东欧的傀儡国,连本国的非俄族也一样。

乌克兰人守着粮仓成片的饿死、鞑靼人在残酷的强迫劳动下大量死亡、伏尔加流域的德意志人大多遭到了肉体消灭。

苏联,就是俄国人统治的监狱罢了

俄国人给他们带来的基本没好事:

限制自由、剥夺民主、高压统治、物质匮乏、社会封闭、阶层隔绝....

不论卫星国还是加盟国的普通百姓,都只能靠分配那点黑面包勉强活着。

而俄国官员却能毫无限制的拥有进口车、进口电器、鱼子酱、香槟、红肠,住着豪宅别墅,有专人负责饮食起居。

原来这就是俄国人说的「康米主义」啊。

在俄国的殖民统治下,一个乌兹别克的农民即便累死,也无法改善生活。

传统上更富裕的欧洲国家,自然对此落差的感受更明显——即便是纳粹统治时期,东欧的中产家庭生活也还不错。

而俄国人来了,所谓「消灭贫富差距」就是让当地的所有人都变得贫穷。

唯独肥了莫斯科那些「布党干部」们。

这跟欧美国家对第三世界的殖民没有任何实质区别,都是99%人民的地狱。

要是不反苏、反俄,那肯定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都被俄国人虐待上瘾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